黃素梅
(1.湖南工業(yè)大學 法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0;2.湖南大學 法學院,湖南 長沙410082)
?
論復合型、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yǎng)中的多元化實訓
黃素梅1,2
(1.湖南工業(yè)大學 法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0;2.湖南大學 法學院,湖南 長沙410082)
[摘要]在復合型、應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養(yǎng)中,實踐訓練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法律實務能力、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并為學生多元化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但是,目前許多高校法學專業(yè)的實踐訓練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較為單一,其多元化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應從內容、層次、形式上對實踐訓練進行創(chuàng)新,力求多元,以培養(yǎng)卓越的法律人才。
[關鍵詞]復合型、應用型法律人才;多元化實訓;培養(yǎng)模式
中國法學教育的現狀和未來發(fā)展,已經成為全社會矚目的焦點,如何加大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是擺在我們面前不可回避的問題。中央關于依法治國的決定中,強調法治人才培養(yǎng)機制的創(chuàng)新。毫無疑問,其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培養(yǎng)應用型、復合型的卓越法律人才。而對實踐訓練的多元化改革無疑是培養(yǎng)這類人才的重大突破口。但是,目前我國許多高校的法學院或科研機構都過分注重學生的法學理論培養(yǎng),而對職業(yè)技能訓練不夠重視。
一我國法學人才培養(yǎng)中多元化實訓嚴重不足
改革開放以來,法學教育的飛速發(fā)展,反映了我國民主與法治的進步,也說明社會對法律人才的迫切需求,但同時也產生了學生培養(yǎng)質量下降、過分強調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教學、學生培養(yǎng)與社會需求脫節(jié)、就業(yè)困難等問題。法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因此,在整個法學教育過程中,必須貫徹培養(yǎng)不僅具有法學理論知識且具有從事司法實務基本技能人才的教學思想[1]。我國的法學教育,應該適應現代法治的發(fā)展要求,以專業(yè)化和職業(yè)化為背景,以培養(yǎng)具有高度的經驗理性、突出的法律素養(yǎng)、卓越的實踐能力和高尚的品德要素的法律職業(yè)群體為使命和目標[2]。
法律實踐應用能力是復合型、應用型法律人才的重要和核心能力。實踐教育是培養(yǎng)卓越法律人才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薄弱環(huán)節(jié),在我國法學教育中,存在實踐性法律教育嚴重不足的現象。目前教育部確定我國法學專業(yè)的16門核心課程,是與法學教育中的解釋法學相匹配的,是“站在法律之內看法律”的法學[3]。有學者指出,我國法學教育存在著五個嚴重的問題:一是法學教育定位不清,職業(yè)教育屬性未能彰顯;二是精英教育屬性的沒落,法律職業(yè)素質欠缺;三是道德教育缺失,法律職業(yè)倫理建構缺位;四是專門性職業(yè)技能教育缺位;五是培養(yǎng)模式不符合法律人才培養(yǎng)要求[4]。其中第四和第五兩個問題與實踐性教育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教學中則具體表現為:重視理論課教學,忽視實踐課教學;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法學的專業(yè)教育,忽視法律職業(yè)教育;重視專業(yè)理論和知識的教育,忽視通識和人文素質的教育;重視嚴謹的學科分類教學,忽視文理兼容相互滲透的教學;重視專精型人才的培養(yǎng),忽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重視研究型人才的培養(yǎng),忽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這些問題又導致各法學院校在培養(yǎng)人才中存在千校一面的現象,特色不鮮明,法學教育與法學職業(yè)相互脫節(jié),學非所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能與國際接軌的高端法律人才嚴重缺乏。實際上,實踐性教育的不足在法學界已經形成共識,是法學教育改革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二多元化實訓在培養(yǎng)應用型、復合型法律人才中的意義
2011年教育部與中央政法委聯合發(fā)布的《關于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堅持厚基礎、寬口徑,加強復合型、應用型法律職業(yè)人才培養(yǎng),重點加強涉外與面向西部基層的高素質法律人才培養(yǎng),這無疑將打破目前法學人才培養(yǎng)中“千人一面”的單一培養(yǎng)模式。立足于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區(qū)域不平衡的現狀,提出“分類培養(yǎng)”的思路,設立三種卓越法律人才即涉外型、基層應用型和復合型法律人才的培養(yǎng)。這三類人才的培養(yǎng),都不能缺乏“應用性”這一特質。因此,我們必須轉變培養(yǎng)理念,改革培養(yǎng)模式,將實踐性教學與應用型、復合型法律人才培養(yǎng)進行有機的、科學的結合,探索多元化實訓模式,以尋求復合型、應用型等卓越法律人才全新的實現路徑,這對建設法治國家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法律實務能力
無論是從社會需求還是實際情況看,法學教育的客觀目標是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一方面,法律理論研究人員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機構,其崗位需求量遠遠低于公檢法等法律實務崗位。另一方面,從實際情況看,目前從事法律實務工作的人員遠遠超過法律理論工作人員。
應用型、復合型人才,除了掌握牢固的法學基礎理論知識外,必須具備較強的法律實務能力,這主要通過強化實踐應用訓練得以實現。實踐訓練是培養(yǎng)卓越法律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胺ü俨皇亲詣邮圬洐C”,法律事實不可能與法律條文一一對應,這就凸顯出實踐訓練的重要性。縱觀世界各法治國家,對法律職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都是既重視知識理性,又重視實踐理性,同時將專業(yè)知識學習與專業(yè)技能培訓相結合。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不是模仿教育,也不是簡單的技術培訓。首先,必須強化校內實踐環(huán)節(jié),改革法學教學方法,將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科學地結合,盡可能辦好各類模擬法庭和法律診所。其次,充分利用各種校外法律資源,給學生營造多元化實訓的機會。加強實踐訓練至少有以下益處:第一,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法律的理解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論證能力。第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轉變學生在教學中的被動角色,使其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培養(yǎng)機敏的思維、雄辯的口才、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第三,實踐訓練使學生得到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得到更多的技能訓練,通過分析案件事實、收集證據、起草法律文書、與人交往和協調等鍛煉,培養(yǎng)學生從事法律職業(yè)的能力。第四,接觸真實的案件和實際的社會問題,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責任感,樹立公平正義的理念。這些能力的獲得能使學生畢業(yè)后迅速地融入社會、適應工作崗位,如辦理具體律師業(yè)務、法官事務、檢察官事務、法律顧問、法律公證等。
(二)有助于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
應用型、復合型法律人才的教育和培養(yǎng),應當超越傳統關于大眾化與精英化、專業(yè)化與通識化、學科化與職業(yè)化的表層定位和人為爭論,培養(yǎng)判斷力、行動力和自信力的卓越精英法律人才[5]。要達此目標,無疑應對現行法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加以革新。從宏觀上看,整個法學人才包括從本科到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培養(yǎng)模式,都應該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從微觀上看,應重新審視法律人才培養(yǎng)的學制模式、師資結構和教學方法。而多元化的實踐訓練無疑將推動應用型、復合型法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因為法學畢竟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它無法實現純理論性的自給自足,必須依靠社會實踐和生活認知提供發(fā)展的動力,這就決定了法律人才的培養(yǎng)不能脫離實踐,而應是現實的實踐教學活動。只有通過各種各樣的實訓,打破目前片面強調理論教育的現狀,強化實訓在法律教育中的地位和分量,形成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并重的格局,才能祛除傳統法學教育象牙塔里“坐而論道”模式的尷尬和弊端。
(三)為學生的多元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隨著我國經濟的日益繁榮,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變革,對法學畢業(yè)生各方面的要求日趨提高。因為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急速變化,加之每個人自身情況的不同,導致學生的發(fā)展方向不可能完全一樣。部分法學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后可能并不從事法律職業(yè),即使從事法律職業(yè)的,也并非是在相同的行業(yè)和領域內,有的在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理論研究工作,有的在法律實務部門工作,即使是法律實務領域,又有律師、檢察、審判、行政執(zhí)法、公證、企業(yè)法律顧問等不同職業(yè)之別。更何況一個人的職業(yè)也并非一成不變。因此,必須通過多元化的實踐訓練,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技能,強化法律思維,為學生在走出校門后能盡快適應職業(yè)和社會的發(fā)展變化打下良好基礎,盡可能滿足社會與自身發(fā)展的需求。
三應用型、復合型法律人才培養(yǎng)中多元化實訓的主要內容
多元化實訓對應用型、復合型法律人才培養(yǎng)起著功不可沒的作用,它主要是指在法律人才培養(yǎng)中,通過校內外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的法律實踐訓練,以提高法律實務能力。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實踐訓練內容的多元化
實踐訓練的內容應是多元的。這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的實訓中都應有所體現。校內實踐訓練的教學目標是通過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職業(yè)眼光,法律辨析技能和社會服務能力,使學生將來能很快適應社會各行各業(yè)對法律的不同需求,因此,增加不同類型法律實訓的內容就直接關系到目標的實現[6]。首先,高校和科研機構對于實踐訓練的內容不應局限于法學領域。其次,實踐訓練的內容應與學校內的其他學科、學校所在市、區(qū)的其他行業(yè)進行銜接。每一所大學的學科設置并非完全一樣,應根據其具體情況,可以實驗班的形式,或借助學生社團與其他組織,鼓勵法學學生加強土木建筑、包裝設計、電子商務、財會管理、商務英語、機械設計與制造等與法學有密切聯系的課程的學習,搭建課余學習與交流平臺。尤為重要的是,應整合不同學科中法律事件的特殊性和一般性,以模擬法庭、法律診所、學科交叉平臺等方式指導學生參與這些專業(yè)性強的案例,進行實踐訓練。再次,利用校外資源進行實踐訓練的內容也應是多元的,可在立法、司法、行政執(zhí)法、企事業(yè)單位等部門中的民商事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國際法律制度等領域進行。
(二)實踐訓練層次的多元化
實踐訓練不應僅局限于校內,更要拓展到校外,不應僅局限于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等學生就業(yè)意愿較強的單位,更要與其他各行各業(yè)進行積極溝通與交流,竭盡所能建立可持續(xù)性的實踐訓練基地,給學生營造多層次的鍛煉機會。
法學教育的職業(yè)化定位,為法律職業(yè)共同體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通過加強法律職業(yè)者之間的聯系,培育一個具有共同法律信仰、職業(yè)倫理、專業(yè)知識、實踐技能的法律職業(yè)共同體。2015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印發(fā)了《關于建立法律實習生制度的規(guī)定》,這對推動各地法院與高校法學院的合作將起到重要的作用。事實上,有些地方高校與地方法院已經進行了較好的對接,湖南省多所地方高校已經與所在地的各級人民法院進行了更為深入的合作,比如各級人民法院定期接受法學學生實習,將本院法庭與法學院模擬法庭相結合,提供庭審案件視頻供學生觀摩、討論和評判等。
高校法學院還可以充分發(fā)揮自主能動性,與社會各界進行廣泛溝通和交流,與當地律師事務所、檢察院、公安機關、各類監(jiān)獄和看守所、戒毒所、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居委會、企事業(yè)單位等進行合作,為學生建立穩(wěn)定的實踐訓練合作基地,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外實踐環(huán)境,拓展實踐的內容,鍛煉各種法律實務能力。
(三)實踐訓練形式的多元化
第一,校內實踐訓練形式的多元化。為了提高法學人才的應用能力,首先,從課堂教學角度而言,理論教學應與實踐教學緊密融合。法學實踐教學可以有效配合法學課堂理論教學,提高法學專業(yè)教育教學效果[7]。實踐型教學手段是法學教育的重要發(fā)展方向,可以促使學生從課本走向現實,從理論走向實踐,也是促使法學學生成為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的保證。因此,可以根據各高校的實際情況,充分運用案例教學的方法,優(yōu)化實踐教學手段;加大模擬法庭的使用力度,條件許可的院校,可以將其作為高年級學生的一門選修課[8]。其次,可以適當開展實踐性更強的法律診所教學。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為需要法律援助的人提供法律咨詢,對其面臨的法律問題進行“診斷”,并因人而異開出不同的“處方”[9]。再次,條件許可的話,將診所教育與法律援助中心相結合,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湖南工業(yè)大學法學院積極申報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并與周邊法院進行了溝通、交流,得到其大力支持和幫助,在各法院成功設立了法律援助點。法律援助中心在老師的指導下,每天指定沒有課程的學生到各法院法律援助點以及學校法律援助中心值班,對有法律援助需求的當事人進行熱心接待,提供法律咨詢,并盡可能讓部分已取得司法考試執(zhí)業(yè)資格的學生成功代理相關案件。為了解決代理案件的高額費用,成功申報中央彩票基金法律援助項目,為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法律診所教育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最后,不定期邀請公檢法、律師等司法機關或司法實務部門經驗豐富的相關人員到學校開展各種指導活動,例如報告、講座、授課、指導模擬法庭、診所教育等。
第二,校外實踐訓練形式的多元化。一是到公檢法、律師等司法機關進行見習。法院、檢察院、公安、律師事務所等與法律專業(yè)聯系極為緊密,可以組織低年級學生到這些單位進行短期的見習,有助于對法律的具象理解。二是到公檢法、律師、企業(yè)等單位進行實習。學校應積極與這些單位洽談溝通,建立實習基地,定期指派高年級學生到這些單位進行較長期限的法律實務實習。各實習單位為其配備經驗豐富的法官、檢察官、律師等作為指導老師,指導學生在法律實務如案件審理、案件記錄、整理、法律文書起草等方面的實習,學生應定期撰寫實習報告和總結,反思法學知識與實踐的融會結合。三是到社區(qū)、企業(yè)等開展法律咨詢活動。與社區(qū)居委會、企業(yè)、會計師、稅務師事務所、保險公司等企事業(yè)單位進行交流合作,定期為其提供相應的法律咨詢業(yè)務,對學生實務能力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四是建立法律援助平臺。這種平臺可以在社區(qū)、法院等訴訟需求較多的地點設立,形式可以是“法律志愿者服務窗口”之類,志愿者可以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對來訪者進行接待、說法析理、代寫訴訟文書等服務,對已經通過了司法考試的學生,可以在雙師型導師或律師的帶領與指導下,參與到法律援助訴訟案件當中,提高實務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章程.“五位一體”實踐性教學法初探:對法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4):139-142.
[2]孫國祥,張書琴.中國法學本科教育的矛盾性展開與破解[J].當代法學,2009(2):147-153.
[3]陳瑞華.法學研究方法的若干反思[J].中外法學,2015(1):22-28.
[4]曹義孫.中國法學教育的主要問題及其改革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11):59-64.
[5]方言.高等教育必須占領高端[N].光明日報,2010-09-19(7).
[6]劉莉,楊航征.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中多元化實訓模式的探索[C]//中國海洋大學.教育部高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會、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2012年年會論文集.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2:602-609.
[7]馬濤.論高校法學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改革[J].西部學刊,2013(5):49-51.
[8]林安民.試論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優(yōu)化路徑[C]//中國海洋大學.教育部高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法教育研究會2012年年會論文集.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2:593-601.
[9]王青斌.論我國診所法律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進:以行政法領域為視角[J].行政法學研究,2010(3):36-41.
(責任編校:舒陽曄)
On the Importance of Diversified Practical Training in Versatile Legal Talents Cultivation
HUANGSu-mei1, 2
(1.Law School,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0, China;2. Law School,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China)
Abstract:Practical train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versatile legal talents as it enhances students′ legal practice skills, reform talents training mode, and enable students to develop in a diversified way. Today, practical legal training in many universities is monotonous in both form and content. Diversification deserves more credit than it is getting, so we need to be more creative with the content, level, and form of the practical training we offer to law majors.
Key words:versatile legal talents; diversified practical training; cultivation mode
[收稿日期]2016-03-09.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教改項目“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中多元化實訓模式研究”(2013296);湖南工業(yè)大學重點教改項目“法學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究”(2013A05)。
[作者簡介]黃素梅(1971—),女,湖南婁底人,湖南工業(yè)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湖南大學法學院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研究方向:國際法、財稅法、法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0712(2016)02-0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