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艷秋
(沈陽音樂學院,遼寧沈陽110818)
?
教學與科研:“魚”與“熊掌”的兼得要領①
姚艷秋
(沈陽音樂學院,遼寧沈陽110818)
摘要:社會的不斷變革和通識型人才的學生培養(yǎng)目標對大學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高校青年教師面臨教學與科研雙重壓力,既要把握教學之本,又要提高科研能力,針對青年教師中普遍易出現(xiàn)的輕教學、重科研的學術氛圍以及自身發(fā)展方向的迷失等現(xiàn)實問題,高校應努力引導青年教師從意識層面對教學與科研進行清晰地再認識、立足現(xiàn)實規(guī)劃自我、將教學與科研兩者有機耦合、重構教學與科研的評價考核標準,從而達到“魚”與“熊掌”的兼得效果。
關鍵詞:青年教師;教學;科研;平衡與兼得
對于高校青年教師而言,教學與科研分別從兩個方向作用于教師在高校中的生存和發(fā)展,在教學領域做好本職工作,在科研領域做到精專通達,是每個青年教師所執(zhí)著的目標。
(一)教學:高校青年教師之“本”
高等教育大眾化及教育綜合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對教師尤其是精力旺盛的青年教師的教學需求成為首要需求。《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了高校教師執(zhí)教資格和學術科研能力的要求,即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并具備相應職務的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雙重能力。青年教師進入高校,先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書匠”,承擔起培養(yǎng)人才的重任,只有禁得起知識傳承者的基本角色的考驗,才能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更高發(fā)展。教師通過運用系統(tǒng)科學的教學方法,可以促進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雙基”目標的達成,并引導學生最大程度上積極自覺地掌握更多的學習過程和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高度升華學生作為自然“人”的情感態(tài)度,從而滋養(yǎng)其成長為真正的社會人。教師的每一堂課,每一次輔導答疑,面對學生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諄諄善誘的作用。同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青年教師總結過往的各種經(jīng)驗與教訓,使自身的教學能力得到補充,這就是所謂的“教學相長”。以教學為本,立足和投身于教學,自覺地完成本職工作,育人的效果就會更顯著,既是為自身發(fā)展負責,也是為學生的未來和社會的進步負責。
(二)科研:高校青年教師之“達”與“源”
科研的目的是為了社會知識和人類文化的進步,同時也是為了利用這些文化知識去開發(fā)新技術、增強新功能而進行系統(tǒng)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芍咝?蒲惺且愿咝=處煘檩d體的不斷提高學校內(nèi)涵和靈魂的體現(xiàn)。高校青年教師從事科研工作,是不斷探尋未知、獲取新知,促進教學能力和自身價值提升,豐富高校生活體驗,服務社會的活動和過程;高校青年教師本身學歷學位、專業(yè)能力、學術與科研素養(yǎng)的優(yōu)勢也決定了其作為科研工作者的基本職業(yè)特征。高校青年教師掌握了最前沿的知識、專業(yè)背景深厚、思維活躍、創(chuàng)新力強、團隊意識突出,有利于科研工作最終成果的體現(xiàn);高校青年教師為了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包括晉升職稱、提高學術地位、維護社會敬重和獲得學校認可,其科研成果也成為了衡量以上成績的重要指標[1]。由此,高校青年教師自身素質的精專通達、激發(fā)和促進自身發(fā)展此兩方面構成了青年教師科研的“達”與“源”。
從師資隊伍建設來看,青年教師無疑是高校的主力軍和重點培育對象,然而現(xiàn)實情況并非樂觀,高校青年教師對于教學與科研,無論是時間、資源的投入還是自身的態(tài)度,都出現(xiàn)了不平衡特點,“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使得高校青年教師及高校發(fā)展陷入了無奈和兩難境遇。
(一)“失重”:青年教師對教學的輕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對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育人先育己,高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成為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前提,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影響到全??傮w教學質量。然而聚焦現(xiàn)實,青年教師不論是在知識深度與廣度、還是在對教學目標的定位與認知能力、教學方法的探尋能力、教學內(nèi)容的駕馭能力、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教學表達能力及課堂整體的調控能力等諸多方面都顯示出了不足之處,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失重”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三方面:首先,高校青年教師往往由于對教材內(nèi)容理解不夠深刻,對知識點的講解不夠透徹,這種熟悉程度的不足導致其在教學過程中試圖面面俱到而難分重點。其次,青年教師由于學生管理經(jīng)驗和課堂應變能力的不足,導致教學方法缺少活力,與學生之間互動尷尬,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點,在大課堂中出現(xiàn)緊急情況和偶發(fā)事件時,對其處置方法的失誤或不討巧以致影響整體教學效果。最后,由于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的廣泛應用,青年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其取得很好效果的同時也滋生了“依賴病”,即過分依賴輔助教學工具而與教學本質脫節(jié),離開PPT等多媒體課件就難以完成授課任務,特別是如板書書寫的基本功不達標,“機器為人服務”演變成“人為機器主宰”,直接導致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化為徒勞。
(二)“超重”:青年教師對科研的盲從
相對于教學,高校青年教師對科研投入表現(xiàn)出一種盲目追崇。事實上,青年教師正是陷入了一方面盲目投入科研,另一方面科研素質不高的尷尬境地。究其原因:一是青年教師的科研動機過于復雜。青年教師無疑清晰地了解科研對于自身教學的重要促進作用,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現(xiàn)代高校中對于教師考核、評價、聘任、職務晉升等方面也施加了強大的壓力,于是科研對于青年教師來說,既是壓力又是誘惑力,這種多重情感因素加深了青年教師科研動機的復雜程度。二是高校青年教師普遍存在科研能力偏弱,科研經(jīng)驗不足,科研成果的質量自然差強人意。由于高校對于教師數(shù)量的需求擴大,青年教師承擔了大部分教學任務,因此很難集中注意力關注學科發(fā)展前沿,自身科研精力的不足與科研外部動機的持續(xù)增加之間的交織作用,更引發(fā)了青年教師自身的矛盾。雖然青年教師普遍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和青年階段特有的創(chuàng)新精神,然而對于科研工作的積極熱情并不能掩蓋其對學術動態(tài)等前沿信息掌握不夠、專業(yè)知識的視野不夠開闊的弱點,導致科研成果平庸冗雜、價值低下。三是高校內(nèi)特有的資源結構配比決定了政府部門、高校的科研投入的增加并不等同于青年教師科研資源獲得份額的增加。由于青年教師在高校教師隊伍中處于弱勢地位,普遍資歷淺、職稱低、成果少,在這些方面的競爭力上落于下風,甚至付出的努力與獲得的效益相距甚遠。這種資源平臺的虛弱也導致了青年教師對于科研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迷惑:青年教師的方向認知
隨著教育綜合改革及高校教師中的激烈競爭,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才能在高校中保有強有力的職位角色。提高教學水平的基礎就是持續(xù)更新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尤其是要及時了解和掌握國際社會科學前沿,具有發(fā)展的眼光,才能使自身的教育水平不斷進步。而學習和擴充這些間接知識除了教科書之外,在借鑒他人科研成果的基礎上躬親而為,進行精專思考的科學研究,在工作中用已有的專業(yè)知識去開發(fā)新技術,從而進行系統(tǒng)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這些對教師自身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具有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科研與教學這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并未被高校青年教師所深刻認知?!爸乜蒲小⑤p教學”的現(xiàn)象不僅存在于部分高校中,也不可避免地通過高校熏染給了青年教師。某些高校過分重視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師,在無意中打壓了科研能力不足而教學水平優(yōu)秀教師的積極性。這樣的學校環(huán)境也給青年教師樹立了負面榜樣,偏向于熱愛教學的青年教師一方面血氣猶在,精神充沛地準備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偉大事業(yè)中來,另一方面卻被學校中這種潛在的氛圍所打擊,教師的職業(yè)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逐漸喪失;即使是偏向于熱愛科研的青年教師,面對高校強大的職稱、考核壓力,也往往在學術研究上表現(xiàn)出急功近利,過于浮躁。許多大學青年教師面臨長期的教學與科研選擇糾結的痛苦,一方面“真心喜歡教學工作”,另一方面“重教學,沒人知道,沒有資本,職稱永遠在最后,隨時面臨被解聘”的困擾促使他們在下定決心搞科研與無法放棄教學、學生之間陷入無盡的徘徊。輕教學”從未換來真正意義上的“重科研”,對于教學和科研的失重效應和超重效應,最后無非使青年教師或無所作為、不求上進,或情緒煩躁,功利心切,最后極易走向“魚”與“熊掌”盡失的糟糕局面。
作為高校蓬勃發(fā)展的“鳥之兩翼、車之雙輪”,教學與科研的關系由于知識創(chuàng)新與傳播而逐漸呈現(xiàn)出科研與教學的雙向互動一體化趨勢。高校青年教師只有在科研領域內(nèi)不斷進取與創(chuàng)新,才能通過自己創(chuàng)新的內(nèi)容來更新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將更為科學合理的理念、方式方法糅合到教學之中,達到預期的育人目標。
(一)教學與科研的再認識——“知彼”
青年教師在高校中身處教學、科研的雙重環(huán)境,首先要對自己的工作內(nèi)容和工作環(huán)境有一個清晰認識,達到真正的“知彼”。不僅要明確教學、科研各自的理念和本質,還要理清教學與科研之間存在著的相互影響、密不可分的關系。
1.教學和科研本質的重新審視
新時代的教學本質應該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nèi)容:首先,教學目標要體現(xiàn)“和而不同”。教學目標的設定不應該只停留在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和數(shù)量,應該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和發(fā)現(xiàn)、質疑精神,使得學生能夠傾聽并理解別人的聲音,在此基礎上通過自我思考推斷出新結論的能力。其次,教學內(nèi)容要體現(xiàn)“與時俱進”。大學的課程內(nèi)容必須遵循社會的發(fā)展變化趨勢而不斷做出調整,有效利用前沿科技所帶來的新成果、新方法為教學內(nèi)容的更新服務,以便適應社會進步對人才素質的新要求。最后,教學方式要體現(xiàn)“百花齊放”。傳統(tǒng)的單純灌輸式教學方法已然成為歷史,教學過程中注重真正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探究、討論等師生互動式教學方式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與此相應,以質量為導向的、與實踐緊密聯(lián)系應該成為新時代科研的理念:一方面,質量為先是科研的導向。質量為先就是要求科研的成果與國家社會科學發(fā)展的形勢、與新型智庫的定位等相適應,做出有影響力的、有深度的成果。另一方面,與實踐聯(lián)系是科研的動力??蒲械哪康氖峭七M教育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yǎng)標準、促進社會發(fā)展進步。例如,許多科研成果被及時編成課堂講義或正式出版教材,使所培養(yǎng)的人才具有更好的知識儲備和良好的社會適應。因此,只有與實踐緊密聯(lián)系,能夠應用于實踐中去的科研成果才具有實際意義。
2.科研與教學關系的重新理解
高校教學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為社會培養(yǎng)高質量人才;高校科研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科建設與滿足社會需要,二者恰好形成了一定的互補和平衡。因此,青年教師的教育科研要在教學實踐中接受檢驗,使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有章有據(jù),通過不斷豐富得以提高,這種實踐應用的過程也使得科研具備了實踐源泉的重要價值意義。高校青年教師需要注意的是,科研與教學的關系并非單純的長消相倚或此消彼長。美國學者納爾福將科研和教學放置于一個坐標系中加以考量,他認為,如果以科研為橫坐標,對應以教學為縱坐標,那么二者關系類似于一個右傾的拋物線,在較低的科研水平上,科研的增長會導致教學質量的上升,然而到達一定極限點后,由于過多的科研會導致時間和資源的多度使用,反而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這種教學與科研的倒U型關系表明:教學與科研存在著正相關、零相關以及負相關三種關系,在科研投入的不同階段,教學水平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在一定的范圍之內(nèi),適度的科研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到了極限點以后,科研的投入反而會對教學質量產(chǎn)生負面影響。U型底點由教師所在的學校類型、崗位以及教師已具備教學與科研能力等決定,這就尤其需要高校青年教師在工作的過程中通過自身體驗定位各自的關系幅度和極限點,以便做出調整。
(二)立足現(xiàn)實、規(guī)劃自我——“知己”
“角色認知偏差與角色定位不準是造成角色沖突的重要原因,正確的角色認知是成功進行角色扮演的重要條件。角色的認知和定位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是教師角色不斷更新、不斷整合與完善的過程?!保?]高校青年教師正處于整個職業(yè)生涯的起步與上升階段,對于自己在高校中的角色認知和角色定位同樣正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期,對于自己工作本質與內(nèi)涵的理解程度仍然不夠深刻,對周圍環(huán)境的適應度也在不斷地調整與完善。此時,面對教學與科研的雙重任務,高校青年教師要做好“知己”流程的“三步走”。
第一步,高校青年教師要進行角色的自我認知,即在努力學習和領悟高校教師角色的內(nèi)涵與規(guī)范的基礎上,正確認識自己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個人能力及潛能深度等自身特點,這是為了今后的角色重點選擇做充分的準備和鋪墊。教學是教師的本職工作,青年教師要通過自身努力,爭取使自己對教學工作的勝任度達到最大化。科研則需要堅強的毅力、嚴謹?shù)乃季S及卓越的創(chuàng)新意識。高校青年教師要將自身特點與教學、科研的要求標準作以對比分析,最后匹配出自己的適合方向。[3]
第二步,高校青年教師要認清現(xiàn)實、立足現(xiàn)實、結合現(xiàn)實。必須清晰地認識到所在高校的學術類型,以及教學、科研工作對所在高校的戰(zhàn)略意義和高校整體的學術氛圍。根據(jù)高校中教學、科研的基本狀態(tài)和發(fā)展?jié)摿?,可將我國高校的類型分為研究型大學、教學型大學、研究教學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一般情況下,國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設的高校劃分為研究型大學和研究教學型大學;除這些學校外,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為教學研究型大學,而那些只培養(yǎng)本科生和??粕慌囵B(yǎng)研究生的高校和只培養(yǎng)??粕母叩嚷殬I(yè)技術學院劃分為教學型大學[4]。青年教師必須看清所處大學的類型和發(fā)展方向,認清前路才不會導致方向的迷失,所做的一切工作必須緊緊圍繞學校的整體現(xiàn)狀和客觀現(xiàn)實,避免“逆水行舟”,為自己徒增困難。
第三步,高校青年教師要做好自身職業(yè)規(guī)劃。在對自身特點和所處學校的特色具備了清晰地認知后,青年教師要做好自身的職業(yè)規(guī)劃,這種規(guī)劃應該包括短期、中期和長期規(guī)劃,并不斷結合自己情況和客觀改變做出調整,這也正是符合了博耶的“創(chuàng)造性契約”觀點。在規(guī)劃定位的過程要注意理性的取舍,青年教師不乏活力和激情,甚至有速成與急功近利的沖動,然而如果不能把握和分配好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就很容易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將自己陷入過度勞累和角色迷茫之中;除此之外,還要有長遠意識,將目光擴大到整個社會范圍,要看到學校的未來發(fā)展?jié)摿头较?,爭取教學與科研的兩手準備。
(三)注重教學與科研的耦合——“行動”
正確運用科研與教學的相互促進、成果與知識方法的相互轉化作用,能使青年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少走彎路,是直接經(jīng)驗與間接經(jīng)驗的完美結合,從而達到快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效果,而這種教學與科研的不斷循環(huán),是高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整體教學水平、科研能力的提升的關鍵動力。
1.積累豐富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以積極推動科研的深入和創(chuàng)新
一方面,由于高校實施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途徑就是教學,而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求在不斷變化,因此,教學內(nèi)容、知識結構以及教學方式亦隨之適時調整,影響教育的因素是不斷變化的,原來的研究結論需要在新的條件下不斷進行補充、修改和完善,高校青年教師必須準確把握所教學科的發(fā)展前沿和研究熱點,把握最新的知識體系以適應社會需要。通過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及教學方式的不斷嘗試,促使青年教師更為明確地把握科研方向、理解科研內(nèi)容、深入科研理論,可以說,教學的實踐體驗是科研理論的基本來源。另一方面,教學的過程是對所講授的課程進行一系列思考、調整和鉆研的過程,青年教師將新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知識形態(tài)融入教學內(nèi)容,吸收到課程當中的時候,與原有的知識體系發(fā)生碰撞,這時青年教師必須將科研成果的理論基礎、應用前景與其他學科的關聯(lián)程度等進行系統(tǒng)化辨析,用教學作以鑒別,這就是所謂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過程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許多以前沒有關注和思考的問題,以促使其進行更加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簡言之,教學的過程也就是科研成果的鑒定過程,鑒定結果的分析、總結和及時反饋有助于優(yōu)化科研標準和科研質量。
2.利用科研能力的提高以有力促進教學水平的進階
首先,教學是一種學術的傳播過程,科研是一種學術的發(fā)現(xiàn)、整合與創(chuàng)造過程。新理論的生成需要傳播與擴散才會產(chǎn)生實踐效果,教學賦予了科研以實用價值。高校青年教師可以將學科領域最前沿的理論成果轉化為知識形態(tài)貫穿到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當中,以充實自己的課程體系,填補現(xiàn)有課程體系漏洞,發(fā)揮其新陳代謝功能,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其次,利用科研提高青年教師的學術格調和文化素養(yǎng)。高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與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學識程度、文化素養(yǎng)息息相關。青年教師通過探索未知的科研活動所形成的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其學術格調和文化素養(yǎng)的形成和升華,進而通過言傳身教和榜樣效應成為學生從事科研創(chuàng)新的鞭策力和驅動力。最后,利用科研工作推動學科的革新和新學科的誕生??茖W研究對于改造和發(fā)展傳統(tǒng)學科、提升已有學科的優(yōu)勢和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的科研活動所產(chǎn)生的具有前瞻性的科研成果,是形成現(xiàn)有眾多學科的主要原料。青年教師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從事科研工作更具探索沖擊力,研究成果既可能涉及到原有學科的理論基礎,也可能擴大覆蓋面到更多層次、各種專業(yè)方向,既可以為原有學科不斷輸送新鮮血液,也可以不斷嘗試新學科的創(chuàng)造。需要注意的是要謹慎把握科研的“度”,不冒進、不貪功,真正實現(xiàn)以科研促教學的目的。
高校青年教師應該積極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活躍思維,構思出更多“以教學帶動科研,以科研促進教學”的具體辦法并不斷加以驗證。例如,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基于問題式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聽課,增加學生對理論學習的興趣,指導學生研究探索實際問題;在布置給學生的作業(yè)中,給學生一些開放性、實踐性強的題目,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習的理論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在學生的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撰寫社會實踐報告,鼓勵學生做調研報告等。這些既是教學過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身的科研能力,教師還可以以此形成“師生結合”的科研團隊[5],進而教學和科研都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重構教學與科研評價考核標準——“雙贏”
評價制度是否有效,除了判定評價體現(xiàn)的價值觀是否健康,對評價制度本身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評價之后的激勵和校正更為重要。教學評價與科研評價既不能相互孤立、彼此脫節(jié),也不能盲目混淆、一概而論。重構教學與科研的評價考核標準,是平衡教學與科研配置、兼得教學與科研能力的關鍵一環(huán),建立一個既能夠有效評價教師教學——科研水平能力,又能夠提供相關的問題解決建議的評價標準是所有高校努力追求的目標。教學與科研是高校的兩項重要職能,具備教學與科研的雙重素質是青年教師應盡的責任,高校在制定評價考核機制時,應該既充分尊重各自的評價系統(tǒng),同時也應該注重兩者的有機結合,檢驗其兩大職能部門的合作機制,避免兩項系統(tǒng)的惡性博弈,以達到二者考核機制的“雙贏”。比如,針對教學與科研失調的教師是如何提供相應的支持資源及調整建議;面對教師在教學能力和科研上的差異,是否對教師實施分類管理,取長補短。
要解決科研與教學脫節(jié)的問題,就必須在保證對二者進行科學評價的前提下,建立促進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相互統(tǒng)一的評價體系。具體措施方面,可以在教師教學質量考核的標準設定中引入有關學術研究的指標要素,如在任課教師對該學科課程的講授評價中加入有關社會和教育前沿熱點問題研究及其動態(tài)跟蹤情況的檢驗考核等;另一方面,在評價教師的科研活動中引入教學方法內(nèi)容等指標因素,如考核該教師研究內(nèi)容與所任學科課程的相關性,與教學內(nèi)容的結合度,以及研究成果是否運用到實踐教學之中等。同時,也要充分結合學校的整體管理制度,即教學工作量與科研工作量制度、科研成果質量鑒定及獎勵制度、教學成果的鑒定及獎勵制度、對教師綜合考評及獎懲制度、學校的其他約束激勵制度等。只有這樣,才會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由“教師”轉向“專家”,使青年教師對教學更為自信,由“經(jīng)驗”轉向“教研”,使青年教師對科研少一些功利,由“工具”轉向“能源”。
與此同時,也應該注意到社會上有這樣一種聲音:“讓教學的歸教學,讓研究的歸研究?!逼湟馐菂^(qū)分側重點,既不讓教學影響科研,又不讓科研影響教學,讓教學和科研相互促進?!白尳虒W的歸教學”是指對于那些更善于教書育人者,應該淡化對其學術論文等科研成果的要求,不能讓科研成為枷鎖,束縛他們在教學上的努力,阻礙他們對教學的興趣;“讓研究的歸研究”是指對于那些善于專司研究者,可以減輕對其教學上的要求,轉為強化對其科研成果的要求。為了有效避免當前人才培養(yǎng)和職稱評定中的弊端,還原教學與科研的本質,兩種側重均不能影響其職稱的評定等正當利益的獲得。這就需要高校建立與此理念相對應的分類評價機制。例如,根據(jù)教師的年齡階段或個性特征,充分聽取教師自身的訴求,尊重教師的言語權和興趣方向,為教師分類考核,可歸納為三類:教學能力突出而科研能力較弱的教師評價標準;科研能力突出而教學能力較弱的教師評價標準;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都較為突出的教師評價標準。并對不同的評價標準配備不同的學術成果要求和教學任務要求,使教師揚長避短,各司其職。
教學和科研并重是高校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和必然選擇,二者缺一不可,任何一方的短板都會對高校發(fā)展產(chǎn)生不利影響,作為高校主力軍的青年教師,要充分認清科研與教學對高校的重要作用與二者之間的緊密關聯(lián),立足學校大環(huán)境的基點,加強自身修養(yǎng),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和教學雙重能力,充分發(fā)揮教學與科研在高校中的相互促進作用,兼得“魚”與“熊掌”,既是為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負責,也是為學校及社會的進步負責。
參考文獻:
[1]張焱.教學與科研:高校青年教師何去何從[J].師資隊伍建設,2013,(3):95.
[2]胡霞.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角色間沖突研究——以西安某重點A大學為例[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4:77.
[3]李玉紅,張藝,楊勁.高校青年教師如何應對科研與教學的雙重壓力[J].教學研究,2012,(30):135-136.
[4]張金標,江敏,邵露.教學研究型大學教學與科研關系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1,(18):50-68.
[5]郝玉柱.高校教師如何認識和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0,(2):64-65.
(責任編輯:趙曉梅;責任校對:楊玉)
The Essentials for Mastering Both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YAO Yanqiu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Shenyang Liaoning 110818)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training goal of high quality talent puts forward more strict requirements on college teachers. The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acing the dual pressure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which are to grasp the teaching and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view of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about the academic atmosphere of down playing the teaching while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mong young teachers,as well as losing their own development direction,the universities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guide the young teachers to clearly know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gain in the consciousness,to schedule themselves basing on the reality,to integrat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and to re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Key words:young teachers;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balance and win-win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5485(2016)05-0097-06
基金項目: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我國教育綜合改革的方法論研究”(BHA140088)。
作者簡介:姚艷秋(1974-),女,遼寧沈陽人,沈陽音樂學院發(fā)展規(guī)劃處處長,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教育學、心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