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 100191)
目的論視角下學術論文翻譯的通俗性
——以“How to Build Terminology Science”和“Terminology and Lexicography”為例
王藝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 100191)
筆者以目的論為指導,從語篇、詞匯和句法三大角度論述How to Build Terminology Science和Terminology and Lexicography兩篇學術論文的通俗性特征,以及如何在漢譯過程中如何體現(xiàn)這一特征,以期為今后的學術論文研究提供新的角度與觀點。
目的論 學術文本 通俗性
學術論文和科技論文素來以嚴謹客觀著稱(楊林秀,2015:21-25),但是現(xiàn)在國際上英文學術論文有一種通俗化趨向,因此筆者相對此類文本做相關分析,并結合翻譯實例說明如何保持原文本的通俗性特征。本翻譯項目文本是兩篇學術論文How to Build Terminology Science和Terminology and Lexicography,均出自同一本著作。其文風既有學術的嚴謹,又兼具通俗。后者是本翻譯項目文本的最大特征,也是本論文的主題。[1]
基于項目文本的語言特征,筆者在論文之中采用適當?shù)姆g策略與方法,將這種通俗性體現(xiàn)在中文譯文中。另外,項目文本之中生僻晦澀之處,也采用一定的方法將其顯化和通俗化,讓譯文更加易懂。
筆者的指導理論是目的論。功能目的論最早(Skopos Theory)是由功能主義學派代表人物、語言學家弗米爾(Hans Vermmer)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根據(jù)弗米爾(2000:105)的闡述,翻譯過程是由譯文的功能所決定的,否認源文本在翻譯中的絕對主導,強調譯者的作用和譯文目的的重要性。目的論的三個法則是目的法則、連貫法則和忠實法則。[2]
1.語篇層面--論文的主體顯化
[例1]First we had to reach agreement on several theoretical principles useful in terminology work.
分析:這里的we指的也是術語學界的研究人員,是特指。如果不將其顯化處理,漢語譯本就是“首先要對術語學中有用的幾項理論原則達成共識”,意思倒是也傳遞了出來,但是會讓讀者覺得有些困惑,這種共識是誰與誰之間達成?是術語學家與普通大眾?還是術語學家之間?讀者一旦產(chǎn)生了困惑,就說明翻譯并不到位,所以秉承通俗易懂的原則,譯文中就需要將we顯化。顯化,是指將主體顯化,并非一定翻譯成“我們”,而是要根據(jù)語境適當選擇合適的主語,怎樣能夠最正確的表達意思就怎樣翻譯。因此譯文如下。
譯文:首先,術語學家之間要對術語學中有用的幾項理論原則達成共識。
2.詞匯層面--邏輯連接詞
[例2]In this way,we have to make a distinction between “special”and “specialized”. “Special” means that a word or a group of words belongs to a technical or scientific domain. “Specialized” means the process of an ordinary word or group of words that makes it become a term. Thus “specialized” must be distinguished from “speciality”.
分析:此段必須結合上下文理解意思。上文中談到了區(qū)分special和specialized的背景,此段是想說明區(qū)分的原因和如何區(qū)分。結合語境,In this way在這里是因果連詞,表示結果,所以應當譯成“因此”,而不能直譯成“用這種方法”。這樣就能忠實于原文的意思,又能讓讀者更好理解;Thus也不能直譯成因此,否則會與上一個“因此”相沖突,混淆邏輯關系,而應該靈活處理成基于此,才不至于扭曲了原文的含義。
譯文:因此,區(qū)分“特定”和“指定”是有必要的。“特定”是指一個詞語或詞組術語只用于某個科技領域;而“指定”則指,使普通詞語或詞組變?yōu)樾g語的過程?;诖耍覀冞€要將“指定”與“特定性”區(qū)別開來。
3.句法層面--句式變換,問句多
[例3]Thus,the big question for languages is: Is the quantity of scienti fi c and technical terms still growing? An evaluation of the number of terms used to describe a vehicle is about 400 000,for a plane about 500 000 and for medicine about 600 000.
分析: 這是一個典型的設問句,自問自答。這個句子里有數(shù)據(jù),按照科學類論文的嚴謹風格,這個句子在寫作的時候完全可以處理成陳述句,平鋪直敘擺數(shù)據(jù),亮觀點。但是作者將其處理為一個設問句。問句問完之后,讀者就會思考,問句與接下來的答案之中就有一個緩沖。這樣的效果就要比陳述句更好,數(shù)據(jù)帶給讀者的震撼感就更加強烈。那么同上一個例子一樣,翻譯的時候也要按照原文的設問形式譯成中文。
譯文:所以,現(xiàn)在的問題是:科技領域的專業(yè)術語仍在持續(xù)增長嗎?據(jù)估測,用來表述一輛交通工具的術語詞條約有40萬個,表述一架飛機的約有50萬個,表述藥物的約有60萬個。
本文以目的論為基礎,研究項目語言風格后,發(fā)現(xiàn)目的論對項目的通俗性語言風格的漢譯有指導性作用。筆者研究了相關文獻,并結合項目中的具體例子進行了論述。筆者發(fā)現(xiàn),學術論文的通俗性從三個方面可以體現(xiàn):主體的顯化、邏輯連詞多以及句式豐富。翻譯的時候也應運用相當?shù)牟呗?,在漢譯中保持原文的通俗性特征。
[1]Vemeer, H. 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 Action[M].In L.V(ed.),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2]楊林秀. 英文學術論文中的作者身份構建:言據(jù)性視角[J]. 外語教學,201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