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生既有自主閱讀感悟的能力,也有閱讀感悟創(chuàng)新的能力。賴于他們的能力,可以對文學作品產生有益的感受,接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為教師必須思考學生對文學作品產生有益啟示的相關問題。
一、作品可能產生的創(chuàng)新感悟之處
新課程的建設從當今意義上講是比較開放和頗具活力的?,F(xiàn)在的閱讀教學,人們大都比較保守,總以為學生能感悟的與教師所設計的乃至與資料所講的吻合或者就是完全意義上的不謀而合就滿足了。很少給學生創(chuàng)新感悟的機會,學生也就很難感受到文學作品更多的有益啟示。學生對一篇文學作品的閱讀感悟就局限在那么點點滴滴上,怎可去接受到更為廣泛的啟示教育呢?譬如,我們和學生一起去感悟漢樂府中的《木蘭詩》,老師常常讓學生感悟花木蘭的“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都從花木蘭的赫赫戰(zhàn)功上去感悟其民族女英雄的形象,學生也只能接受到花木蘭英勇無比的啟示。殊不知花木蘭就僅僅如此?假如老師教學時注意指導學生多視角解讀文本,多給學生閱讀思考感悟的機會,如果學生能夠圍繞“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去挖掘出木蘭的柔情美,學生所感受到的就不僅僅是英雄的雄壯美,而且還包涵著英雄的柔情美;如果讓學生圍繞著“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學生所感悟出來的就是極為地道的柔情美。當學生能感悟到作品諸多表現(xiàn)木蘭的柔情之處時,那學生所受到的有益啟示將會更加的廣泛,就不僅僅能感受到木蘭的“忠”,還能感受到木蘭的“孝”。因此,初中語文教學,學生的閱讀感悟,我們必須多去思考,讓課堂教學出現(xiàn)那么許許多多的“哈姆雷特”,哪怕就是半個甚至就是很小的“哈姆雷特”。
二、自主可能產生的創(chuàng)新感悟之處
我們似乎是在過多地懷疑學生創(chuàng)新感悟的能力和水準,我們也似乎在比較多的保護著自己的面子,擔心自己可能會陷入尷尬的境地而不能自拔。殊不知,這樣的閱讀感悟給學生怎樣的結果,說不定就完全可以是不堪設想的后果。因此,要讓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感悟產生并獲取有益啟示,還必須思考學生自主可能的創(chuàng)新感悟之處。當閱讀教學解放了學生的大腦,學生就完全可能有創(chuàng)新感悟的地方。在和學生一起學習《我的叔叔于勒》時,給學生以充分的自主,學生的感悟就是那樣的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有學生說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作品中的“我”。是“我”看到于勒的身世是那樣的悲慘,是“我”看到于勒的生活是那樣窮困,又是那樣的船頭上跑馬——走投無路。如果作品的主人公“我”不去抱著對于勒的同情,能夠去看到這些?所以,學生有板有眼地這樣說:“生活中有許多值得人們去同情的,我們必須去同情所值得同情的人們?!边€有學生說:“于勒很值得人們去同情,說他是敗家子,對其是很不公平的。一個人不能去實現(xiàn)自己的思想,不完全就是其本身的責任。對一個人,對一樁事兒,需要作比較客觀的分析。如果菲利普夫婦不是那樣的對待于勒,于勒也就不會完全這樣?!币虼?,我們教師在備課或上課時,不能只局限于教參,應多思考學生自主可能產生的創(chuàng)新感悟,重視并激勵學生自主產生的言之成理的創(chuàng)新感悟。
三、合作可能產生的創(chuàng)新感悟之處
閱讀教學需要學生對文學作品產生有益啟示,是由語文課程之本質特征所決定的。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決定著其學科課程的教學需要把握住這樣的教學真諦。我們必須思考的是,一個人的智慧是極為有限的,一個學生的智慧就更有限了,現(xiàn)在的初中學生是那樣的封閉,閱歷那樣的貧乏,對文學作品所能產生的有益啟示也就顯得極為有限或淺薄了。因此,學生對文學作品產生有益啟示極需要學生去進行相互間的合作。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其中就涵蓋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互為作用和互為有效的學習方式,三者也是缺一不可的。閱讀教學的課堂,提倡學生間的合作,需以自主為基礎,需達成探究的目標。學生之間的合作,不能去做表面文章,應當去做比較實在的事情,形成課堂學習學生比較真性的合作。對學生的合作其形式可以是多樣的,也不應當就完全需要去搞小小組或者就是小組之間的合作,實際上在課堂教學中,利用閱讀感悟所生成的資源去讓學生合作探究,也是促進學生受到文學作品有益啟示的較好途徑。如教學諸葛亮的《出師表》,學生對諸葛亮的《出師表》受到哪些有益啟示,經過學生廣泛閱讀和充分合作后,不僅僅意識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而且意識到諸葛亮的赤誠衷心,更為主要的是意識到《出師表》的文學地位和價值,還有學生產生如此之感悟,自身的寫作也完全必須寫出對人們有影響的文筆來。
繆健,教師,現(xiàn)居江蘇如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