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樂萌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
琵琶教學中的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探討
侯樂萌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摘 要:琵琶的傳承久遠,經(jīng)過了數(shù)千年的流傳至今,不斷的完善之下琵琶曲也變得更加動聽。而隨著琵琶的流傳逐漸廣泛,琵琶教學也變得越來越受重視。演奏技巧的提升固然重要,但這只是琵琶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投入自身的真情實感,加強學生們對音樂的表現(xiàn)力,最終形成自身獨有的音樂認知,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全面掌握琵琶相關技能并最終形成自己對音樂藝術的理解。
關鍵詞:琵琶教學;演奏技巧;情感投入;音樂表現(xiàn)力
琵琶作為傳承千年以上的樂器,而在古代包括“反彈琵琶”等壁畫,《琵琶行》等詩詞的藝術作品修飾無疑體現(xiàn)出了琵琶這種樂器在古代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正是因為傳承久遠,琵琶在當今社會中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和學習。而琵琶的彈奏技巧繁多,不論是學習還是教授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對于琵琶教學老師們應該更多的去重視,并且在幾個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更是一定要將相應知識講述透徹才能有效的保證學習質(zhì)量。
(一)扎實的演奏技巧是最基本的演奏技能
不論是琵琶還是任何一種樂器的演奏,相應的基本樂理知識以及基礎的演奏技巧一定是老師們最開始就會講述的課程。雖然這些知識都比較偏向與基礎性,并且學習起來也比較簡單,但正是這些基礎才會成為學生們今后發(fā)展的潛力的關鍵所在。一棟樓房能夠建多高關鍵在于它的地基打得有多牢固,而對于琵琶的學習也是如此,只有將基礎的樂理知識以及基本的彈奏技巧都掌握的非常牢固并融匯貫通才能確保今后的發(fā)展不會有所阻滯。
在掌握好基礎知識后,勤加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一點往往就需要學生進行很好的配合。因為在課堂上不論如何重視實踐性的演奏時間也是有限的,所以老師們首先一定要向學生傳遞出演奏練習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們在課外也進行足夠的練習。只有不斷的實踐和演奏才能讓相應的理論知識得到驗證,并且通過演奏才能加深對相應琵琶曲目的理解深入程度,所以加大對學生們的實踐演奏重視和訓練程度才能更好的保證學員的技巧和能力持續(xù)提升。
(二)有效的投入真情實感才能讓琵琶演奏具有靈魂
不斷的演奏能夠加強對琵琶樂曲的理解能力,但是僅僅以為的重復演奏而不帶有自身的情感那么演奏出來的琵琶曲也一定不能夠讓聽眾產(chǎn)生對音樂的共鳴。琵琶作為一種樂器,是能夠表達出演奏者的情感的。一首真正動人的琵琶曲,聽眾們是一定能夠從中感受到演奏者所想要表達的感情。所以能夠真正將自身的情感投入到樂曲的演奏之中才是每一個學生都應該追求的最終目標。
不論學生們今后是不是會繼續(xù)從事琵琶或者音樂相關的工作,對音樂對藝術的理解能力無疑對其今后的發(fā)展會非常有益。能夠將一首琵琶曲彈奏的動人心弦就一定會是能夠讓聽眾產(chǎn)生共鳴的,那么也就一定是會融入了自身情感在里面的,才能讓演奏的琵琶曲具有靈魂。而將情感融入到演奏中,最重要的就是認真和投入,而不論學生最終對琵琶的演奏和理解能力達到了怎樣的程度,這種認真而投入的精神將會成為學生們今后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一)注重提升學生們的音樂表現(xiàn)力
除了以上所說提升學生們的情感投入和表達能力之外,還應增強其音樂的表現(xiàn)力,主要應從指甲觸弦面和彈弦夾角兩方面人手。以指甲觸弦面和彈弦夾角兩方面人手指甲觸弦面直接關系著琵琶的音質(zhì)。首先,觸弦與指端觸弦點的大小有關,指甲太鈍,音質(zhì)有厚度,但顆粒性較差,略顯笨拙指甲太尖聲音顆粒就會比較小,音質(zhì)顯得單薄尖亮。而音質(zhì)與指甲人弦深度有一定的聯(lián)系,通常情況下,人弦深度需控制在3毫米到8毫米之間。
比方說在彈一弦時,當面板與指甲成垂直角度時,音質(zhì)單薄且尖亮,共振效果相對較差,因此,通常情況下較少使用這種彈弦夾角。總而言之,運用合理的技巧讓琵琶彈奏出來的曲調(diào)更具有表現(xiàn)張力才能更好的讓聽眾體會到彈奏者所要表現(xiàn)出來的情緒。而這一系列的技巧都需要演奏者通過不斷地實踐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節(jié)奏感。所以在老師們進行音樂表現(xiàn)力培訓的時候一定要根據(jù)學生不同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調(diào)整才能最終有效的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找到適合自己的演奏方式。
(二)幫助學生加深對琵琶的理解并最終形成獨有的認知
琵琶作為一種樂器并不僅僅是為了將相應曲目彈奏出來,而同樣可以作為一種思想的交流和傳遞工具進行靈魂的溝通。所以在進行琵琶教學的時候,最重要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就是教會學生擁有自己的音樂思想。不論前輩名家的曲目多么的經(jīng)典和動聽,在不斷鑒賞和學習之后,學生們的最終目標就是找到屬于自己的音樂之路。“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這也同樣說明了每個人對琵琶演奏,對音樂的理解一定是各不相同的。
演奏技巧的嫻熟,對名曲的鑒賞和理解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們更加深入的理解琵琶演奏的真諦。音樂是一種無國界的藝術,是不需要語言的交流方式,演奏只是一種表現(xiàn)形式,而最終是要向聽眾們傳遞出演奏者們自身的想法和情感。只有帶著這樣的情緒和目的去不斷演奏和學習學生們最終才能形成自己對琵琶藝術獨有的認知。所以老師們在教授的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要培養(yǎng)和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思想的獨立性,這樣才能更有利于其今后的成長和發(fā)展。
琵琶這項樂器以及這門演奏藝術,經(jīng)過了數(shù)千年的洗禮,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之下不斷完善同時也將音樂更加完美動人的一面展示了出來。它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樂器演奏,一種音樂形式,更多的代表了中華的藝術文化以及精神傳承。所以在進行琵琶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提升學生們演奏技巧與情感表達的結合,因為琵琶的演奏只有技巧是遠遠不夠的,只有通過琵琶將自身對音樂的理解融入其中才能更好的演奏出讓聽者產(chǎn)生共鳴的琵琶曲?!?/p>
[參考文獻]
[1] 周慧.琵琶練習曲發(fā)展之我見[J].音樂時空,2013,16:168-171.
[2] 李璐璐.承傳變革創(chuàng)新——沈陽音樂學院琵琶教學體系形成過程的探究[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3,03:12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