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珍
當我們真正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以“面向全體”作為一個標尺來反觀語文教學時,忽視了對全體學生的能力訓練,致使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課堂上未經(jīng)受應有的語文能力訓練,語文能力提高緩慢。
比如,識字教學中“指名認讀”和“開火車認讀”教學手段,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教學的誤區(qū)往往在于,教師誤把這些用來檢測的手段當作訓練手段,無形中剝奪了學生訓練的機會。而且檢測過一遍之后,就以被檢測的學生個體的掌握情況,來代表學生全體的掌握情況,旋即步入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樣的教學,由于訓練不到位,教學效果是很令人擔憂的。
在朗讀教學和研讀文本教學中更是如此,絕大多數(shù)學生并未親身經(jīng)歷學習和探究的過程,而淪為看客和聽眾,看優(yōu)秀學生的表演展示,聽老師講解答案,這樣的教學效果是堪憂的。
那么,如何使教師愛用的“指名回答”這類的檢測手段用得更有效呢?正確的做法是“先訓練,后檢測”,不要以檢測手段取代訓練手段。我們提倡多用同桌小對子,拓寬訓練面,增強訓練效果,樹立學習信心,提高教學效率。具體做法以低年級識字教學為例:
第一步,初識:自主讀文,圈出生字認讀。這與通常的做法相似,是學生與文本、生字的初認識、初體驗階段。
第二步,自讀:出示生字,自主認讀。同樣以生字卡片或投影呈現(xiàn)生字,所不同的是,不立即指名認讀(因為學生尚未訓練),而是讓學生將呈現(xiàn)的生字自主認讀一遍,不認識的字可以對照課本上的拼音拼讀一遍,此處要給學生足夠的自主認讀時間。這樣一遍下來,學生對生字的印象明顯加深,不再是初讀課文時模糊粗淺的印象了。
第三步,互讀:同桌小對子互讀互評。具體做法是:同桌兩人,一方認讀生字,另一方評價認讀情況,發(fā)現(xiàn)錯誤,即充當小老師角色幫助糾正并帶讀。一位學生認讀結(jié)束后,再交換認讀和評價。
這種做法好處有三:一是由學生代替老師檢查了全體學生自主認讀的效果,彌補了教師指名認讀檢查面窄的不足,真正做到“面向全體”。二是學生間相互展示和評價,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認知心理,展示認讀的一方會力求讀對所有生字,不讓同桌抓住“小辮子”,而聽讀評價的一方會聽得特別仔細,力求找出對方認讀中的錯誤。這種積極主動的認知,無疑會大大提高識字效果。三是此環(huán)節(jié)下來,每位學生都自主認讀一遍、聽讀評價一遍,等于再次跟生字打了兩個照面,識字鞏固效果更佳。但這一步教學需要教師注意的是,使用同桌小對子互讀互評過后,應該有個反饋評價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比方可以問一下:“你覺得同桌認讀過關的話,請給他豎個大拇指?!比缓蠓叛蹝咭暼?,看看有幾個同學沒被同桌豎大拇指的,請這些同學認讀一遍生字,看看困難究竟在哪里,并幫助解決。當這些學生也能正確認讀生字后,才真正代表全班學生都會認讀了。
第四步,檢測。這時,可以指名認讀,或是“開火車”認讀了。因為,這兩種檢測手段具有一定的隨機性,無論是被指名的學生,還是該生可能遇到的生字,都是不可預知的,所以,這樣能夠檢查學生的掌握程度。同時,由于學生前面經(jīng)過多次反復訓練,信心十足,此時的認讀既是展示匯報,也是對學習成果的高度肯定,這種積極自信的學習心理,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當然,這些環(huán)節(jié)過后,后續(xù)還應該有送字還詞、還句認讀,讀通含有生字的段落以及熟讀課文等過程,以增加生字不斷復現(xiàn)的次數(shù),繼續(xù)鞏固識字效果。
總而言之,教學中檢測手段和訓練手段各有作用,什么時機用和怎么用都大有講究,萬不可把檢測手段當作訓練手段用,誤將少數(sh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結(jié)果,當作全體學生的學習結(jié)果,因一葉而障目,降低了教學的效果。
(作者單位:安徽省宣城市廣德縣教體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