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字,是我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字,人人離不開它,事事少不了它。它把我們跟他人、跟空間、跟時間緊緊地聯系起來。
20世紀90年代,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上有一篇《小伙伴》的課文這樣寫道:
小伙伴
小熊生病了,住在醫(yī)院里。小伙伴們都去看望他。
小猴子送來了桃子,小蜜蜂送來了蜂蜜,百靈鳥也飛來了,她給小熊唱了一支動聽的歌。
小熊連聲說:“謝謝你們,謝謝你們!”
課文中出現了“也”字,這個難教、也難寫的生字,困住了老師和學生。說淺了不到位,講深了小學生聽不懂。我們幾個編寫教材的人,心里很糾結,但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只好在教學參考書上,對“也”字的用法作了一些提示,供教者掌握知識,靈活教學,把球兒踢給了他人。
“也”字可作副詞用:
用在單句中,它暗含跟另一件事相同。如“你寫詩,我也寫詩。你出版文集,我也出一本文集。”
用在并列復句中,表示兩件事或多件事有相同之處。如“看也行,不看也行。”“風停了,雨住了,村莊也靜靜地等待黎明?!?/p>
表示不管前提或假設怎樣,后果都相同。如“哪怕刀山火海,我們也沖上去。”“無論困難多大,我們也要克服它,奪取勝利!”“誰也不要灰心喪氣,曙光就在前頭?!薄斑@衣服怎么洗也洗不干凈,但洗不干凈也得洗。”
表示強調。如“我一點兒也不累?!薄八嬷嗣裕B說夢話也在說那個地方?!?/p>
表示委婉語氣。如“一個人做這么多事,也夠難為她了?!薄爱敱娮屗硶蔡屗y為情了?!?/p>
“也”字也作助詞用:
用于句尾,表示肯定的語氣,也可以加強疑問、感嘆或祈使的語氣。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薄白幼訉O孫,無窮匱也!”“此公何許人也?”“不及高山不見平地,此正理也!”
“也”字用于句中,表示提頓的語氣。如“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p>
“也”字還作襯字用,無義。如“待明日早起也直奔東門。”
兒時讀《藤野先生》一文,魯迅先生說:“東京也無非是這樣。”教語文的老師講這里的“也”字可以不要嗎?不行。這個“也”字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就是東京和北京一個樣,日本和中國差不多,都是陰霾籠罩,大霧彌天,都在尋求春的希望……
進入新世紀,小學語文教科書改為國標本,《小伙伴》一課被刪除了,但“也”字在課文中出現的頻率依然很高,教學時仍然回避不得,繞開不了。受字謎的啟發(fā),我們把“也”字賦予了情趣,叫生字開花,給生字找伴,讓生字回家,一個“也”字,剎那間就充滿了靈氣,生發(fā)出活力了——
有水能養(yǎng)魚蝦,有土能長莊稼,
交友不是你我,騎馬能走天下。
一個“也”字連接了“池、地、他、馳”四個字,擴散為“池塘、土地、他人、奔馳”等許多詞語,有景有物,有情有趣,有韻有味,有知有識。深入淺出的誘導,讓“也”字從此在同學們的心中有了印記。
看似尋常蘊奇崛,成如容易也艱辛。豐富的生活,豐富的字詞,豐富的含量,豐富的語感,真的,有時候,人就該從“也”字出發(fā),做別人能做,自己也能做,而且做得更好的事!
(馬培文,國家課程標準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