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
“隨文練筆”選材角度小,內(nèi)容簡短,并且與教材聯(lián)系緊密,這種讀寫結(jié)合的方式,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的。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要有洞察“隨文練筆”契機的能力,在學習課文的基礎(chǔ)上,精選出訓練點,使學生能舉一反三,通過閱讀感知,再轉(zhuǎn)化遷移,從而培養(yǎng)閱讀和寫作的技能。
一、 創(chuàng)設情境 ,想象練筆
想象是思維的翅膀,是形象思維的主要特征,也是人創(chuàng)造力的基礎(chǔ)。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把握時機,采用恰當?shù)挠柧毿问剑Y(jié)合必要的寫法指導,進行想象練筆,將讀和寫有機結(jié)合。
學完《虎門銷煙》一課后,讓學生寫寫“我站在林則徐塑像前”,既是對全文的一個很好的總結(jié),又可以抒發(fā)對林則徐的敬佩之情,想象當時虎門銷煙的壯觀情景。學生結(jié)合林則徐銷煙的背景,林則徐為了銷煙而作出的貢獻、遇到的挫折,以及人們對他的感激之情,將文中的語言和自己的感受合二為一,源于課文又高于課文?!镀樟_米修斯盜火》這課中,為我們描繪了沒有火時人們悲慘的生活,一個省略號給了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我讓學生說說有火前,人們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困難,將文章寫具體;再通過對比的形式,想象得到火種后人們的生活。從說到寫,步步推進,不斷提高要求,學生的寫作水到渠成。
二、 課堂延伸,聯(lián)系生活
在經(jīng)意與不經(jīng)意間,作者都會在文本中留下一些“空白”,給學生馳騁想象的空間。依托文本,尋找“隨文練筆”點,適時適度地進行課堂練筆,既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更對學生言語能力的提高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熏染陶冶作用。
在學習《田園詩情》一文時,我?guī)ьI(lǐng)學生品讀重點詞句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在這“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上,奶牛們還會做什么呢?”一邊出示奶牛風光圖,一邊描述:“也許它們?nèi)宄扇海苍S只是單獨呆著;也許它們站在河邊,也許在花前流連;也許還干些別的什么事。你能展開想象,用課文中的句式寫寫其他奶牛的姿態(tài)嗎?”并相機出示句式:“有的 ,好像(好似、仿佛) ?!边@種在情境中進行的語言訓練,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豐富了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同時在語言實踐中強化了這種典型的表達方式。
《田園詩情》只用了一句話來描寫郁金香,教學時,用圖片或視頻展示各種各樣的郁金香,讓學生對郁金香有了更多的感性認識。此時,對郁金香進行描寫,郁金香的美得以進一步展現(xiàn),學生對荷蘭之所以是花之國的理解和認識也得到了提高。課文用大量文字描述了荷蘭夜晚的寧靜,這時,可以讓學生寫一寫寂靜的生活小區(qū)的夜晚。由于有了對文本的領(lǐng)悟,也有生活的體驗,學生能把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具體形象地描寫出來。
三、 角色扮演,移情感悟
以情感人是語文課的重要特點,語文教師應該利用教材調(diào)動學生情感,幫助學生走入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從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在《我不是最弱小的》這篇課文中,有一個寫話練習,讓學生用“悶熱、曠地、雷聲大作、附近、纖弱、大雨如注”來寫一段描述雨景的話。在教學時,先讓學生對比雨前和雨后的薔薇花,感受它們從生機勃勃、神采奕奕走向凋零;再讓學生從薔薇花的角度入手,感受被風雨摧殘的不堪。
在教學《最佳路徑》一課時,讓學生假設自己就是格羅培斯,怎樣向?qū)<以u委介紹自己的設計;假如是專家評委,又會怎樣評價格羅培斯的設計。兩個話題中選擇一個來寫。這個“隨文練筆”讓學生將課文所學轉(zhuǎn)化成自己的語言,通過格羅培斯的口寫出路徑設計的理念、過程、方法;借專家之口,寫出了對這個設計方案的肯定和贊美。
四、 讀寫結(jié)合,遷移模仿
每一篇課文都是一個好的寫作范本,在教學時,我們要學會抓文章的脈絡,抓文理,抓結(jié)構(gòu),注重文章的文本特色和語言運用的技巧。
在教學完《莫高窟》一文后,我和學生總結(jié)出:文章結(jié)構(gòu)是“總—分—總”,在分述部分,又是“總—分”結(jié)構(gòu),其中介紹彩塑和壁畫的時候,先有概述,再有典型景物的描寫,后有游客的反應,讓讀者形象生動地感受到了莫高窟的特點。我請學生也采用此結(jié)構(gòu)寫寫學校,實際上,舉一反三,一些景物、場面描寫都很適用此結(jié)構(gòu)。
在教學《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文時,我則關(guān)注了“這是兩棵樟樹”這一獨立成段的文字。文中將其他樹和樟樹做比較,突出了它的拒蟲香氣,然后馬上回到蓬蓬勃勃這部分,讓學生也用對比的方法寫寫夏天、冬天,其他樹和樟樹的不同之處,抓住枝干、樹葉等特點,體會樟樹的四季常青、蓬蓬勃勃。教師應及時地將課堂所得反饋到課堂練筆,教給學生如何用反襯的方法將文章寫具體,活學活用。
五、 體會詩境,擴寫補白
古詩言簡意賅,用最精煉的語言為我們呈現(xiàn)最豐厚的內(nèi)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教材很好地為我們詮釋了這點。很多古詩都配有生動、形象的插圖,如教學《元日》時,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在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看圖寫話,寫出畫中描繪的景色,孩童的動作、表情、神態(tài),將人物寫活,將歡度春節(jié)的畫面刻畫生動。我們還可以借助想象、聯(lián)想,補其空白,走進作者所描寫的世界,感悟語言文字中的意蘊和情感。在學習《游園不值》時,以“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為切入點,讓學生大膽補白,描繪出園中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把閱讀與擴寫結(jié)合起來,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過程,也是學以致用的過程。在教學《江雪》時,引導學生收集與詩文寫作背景及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材料,幫助學生把這些材料有機地融為一體,把自己的理解寫下來,寫出詩人那種孤寂、落寞又看破世事的心情。這不僅鞏固了學習古詩的效果,而且練筆使他們對古詩的印象大為加深。
六、 童話續(xù)寫,合理想象
童話是同學們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通俗易懂,個性鮮明。寫童話故事的時候,學生往往文思如泉,筆走如飛,豐富的想象力令人折服。因為那是他們心中的聲音。童話續(xù)寫并非天馬行空,漫無邊際?!逗偤蜑貘f》的故事很簡單,狐貍的狡猾,烏鴉的蠢笨,告訴了我們,不能被花言巧語所迷惑。如何續(xù)寫?首先進行預設:當狐貍和烏鴉再次相遇,可能會發(fā)生哪兩種情況?一種是烏鴉繼續(xù)被騙,另一種是烏鴉報了仇。由此,再分情況繼續(xù)想象,如何騙或是如何報仇。這樣,若是繼續(xù)保持故事中人物個性,就是進一步深化了文章的道理;若是改變故事中人物的特點,則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
續(xù)寫童話,要注意與原文的銜接問題,符合原文所表達的情感,一氣呵成。在學生的習作中,他們能把原來故事中的不少詞語放進去,比如:“饞得直流口水”“眼珠子骨碌一轉(zhuǎn)”“烏鴉不做聲”……還創(chuàng)造性地寫下了“不為所動”“計上心頭”“遠處傳來‘啊——的一聲慘叫!”等等富有童趣的話語,讓人讀來忍俊不禁。
教無定法,語文課堂教學中“隨文練筆”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只要是對學生發(fā)展有利的,我們都應該去努力探索,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掌握寫作的方法,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與文本深入地對話,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常熟市義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