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靚
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說:“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都得必須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他們的先進的科學文化技術知識?!币虼?,他率先提出了中國必須走改革開放之路。在這一聲巨雷中,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日新月異,激蕩人心。經(jīng)濟影響教育水平,教育能為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新生力量,所以教育的改革同樣重要。2010年貴州省終于迎來了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春風,但是面對新的變化,教師仍然抱著一種忐忑去迎接它。新課程語文教材,不僅在外觀設計、版面設計等方面都有了改觀,在內容上的變動也不容小覷,更切合實際,更接近生活,真正體現(xiàn)了大語文的特點。
一、教材版面設計人性化,圖文結合形象化
興趣對中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fā)是至關重要的,在以往的老教材中,很少有圖片之類的輔助性教學工具,幾乎都是大篇的白紙黑字,給人外觀的印象就像一大盤沒有作料的菜,剛看見就擔心怎么能吃得下。即使有圖片也很少,放在課本最前面的幾頁,不便于翻閱對照,而且圖片反映教學內容的很少,黑白的圖片顯得陳舊。新教材的每篇課文都增加了適當?shù)膱D片或色彩,彩圖設計讓人在視覺感受上有一種豐富的畫面感,圖片內容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圖文并茂,色彩豐富。這樣,給語文課的課堂閱讀教學增添了不少樂趣,也讓單純乏味的文字閱讀變成了放電影式的形象閱讀,對學生提高閱讀興趣、理解課文都有很大幫助,讓語文的閱讀更輕松、更形象、更直觀,減少了學生閱讀理解的難度。
版面設計上不再是“滿版占”的文字敘述,在文章旁邊留有適當位置給學生做筆記或批注,這是一種很人性化的設計。語文就是一種邊讀、邊想、邊記的學習,在教室授課中或學生自學中,對文章某些細節(jié)的理解和感悟可以隨時記錄在文段旁,這就是常說的“批注”,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訓練方法。養(yǎng)成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尤其是高中生,是很重要的。
二、教學內容由“文字型”變?yōu)椤拔淖帧Z言型”,內容更貼近生活實際
新教材建立了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的分編體系,過去的課文以文字閱讀為主,口語交際和寫作既沒有地位,也沒有科學的體系。為了高考60分的作文大頭,教師不得不在文章理解中穿插很多關于寫作技巧、文體特點、表達方式等的教學內容,讓閱讀變成了寫作的附庸,感覺是為了寫作而閱讀。雖說閱讀、寫作、口語表達之間有很大關系,但是把他們混為一談肯定是不好的,新教材就很好地給三者分好了任務,各司其事就好了。
新教材除了教科書以外,還包括大量的教學輔導用書、視聽教材、電子教材、由自然或生活事件轉化來的現(xiàn)實教材以及傳承人類文明的各種物化形態(tài)和非物化形態(tài)的可視為教材;課程不再是規(guī)范性的教學內容和教材,也不只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師和學生對給定的內容都有自身的理解,課程實施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創(chuàng)造適合他們個性發(fā)展需要的積極的教育經(jīng)驗的過程。因此,教師和學生都不是外在于課程的,都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都是課程實施中最具活力的部分,都是課程的創(chuàng)造者和開發(fā)者,課程不是“死”的,而是動態(tài)的、創(chuàng)生的。很顯然,課程、教材和教科書是前后包含的關系。
三、教學方式的轉變
教學的主體由教師變成了學生,教育形式也應該更開放、更靈活。把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引進課堂,使學生在活動中學,在游戲中學,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可以經(jīng)常開展一些小組研討活動來展開教學。把學生分成6個小組,分給每個小組一兩個關于課文的問題,然后由組長組織組員進行閱讀探討,最后得出答案后由一個學生負責在班上進行討論發(fā)言,陳述小組得出的答案。對于答案中的不足部分,則由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當場解決或下來商量解決。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既培養(yǎng)了大家的思考研究能力,也鍛煉了大家團結協(xié)作集體解決問題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學生感覺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會主動去學習和解決問題。教師不是以絕對真理的擁有者自居,不是作為高高在上的學術權威出現(xiàn)。
新課程改革給語文教學賦予了新的使命,語文教育要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發(fā)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形成學生健全的人格,注重語文工具性的同時也注重語文的人文性。語文不僅是工具,也是中華文化精神的傳承,語文的發(fā)展就是民族的發(fā)展,語文的強大就是民族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