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梳理了聾人自然手語中同時性表達的特征,并針對聾語文教學中聾人書面語言的問題,提出了相應(yīng)的解決策略。
【關(guān)鍵詞】聾人;自然手語;同時性;聾教育;書面語言
一、聾人自然手語
聾人自然手語是指聾人的母語,是聾人的第一語言。它是一種復雜的視覺空間語言。聾人自然手語有別于“手勢漢語”(也有人稱之為“文法手語”),后者是按照漢語言的表達習慣、語言順序打出來的手語,它們依附于漢語言,沒有獨立的語言地位,而聾人自然手語則是獨立的語言,它以擁有語言的共性屹立于世界語言之林同時又以其獨特性而熠熠生輝有別于有聲語言。
二、聾人自然手語同時性表達的語言特征
1、聾人自然手語同時性表達
聾人自然手語表達的空間性、多維性以及談話雙方必在現(xiàn)場的諸多特點決定了手語表達的特殊性。由于手語表達時多個發(fā)音器官如雙手、臉部器官、肢體同時兼用、手語基本要素如運動、方向等的同時使用等,使得手語可以時同時表達口語中依次線性表達的多個語意。聾人自然手語中同時輸出、接收的多個信息,是立體多維排列組合的畫面。聾人自然手語的這種表達特點可以稱之為同時性表達。
2、聾人自然手語同時性表達的語言特征
(1)雙手并用,各表一意。表達“男孩多少人?”時,左手打“男孩”,右手打“多少”,雙手同時打出不同的手勢,表達不同語意,多個發(fā)音器官同時使用,在同一時間傳遞出口語必須按順序才能呈現(xiàn)的語言符號。左右手分別承擔了一個“發(fā)音”器官的功能,這充分體現(xiàn)了手語無與倫比地簡潔與高效。
(2)手勢動作與方向性的同時表達,明確主語和謂語。方向是手語的基本要素,聾人在交流時打出手勢同時利用手勢方向明確主語和謂語。如:我?guī)椭恪銕椭?,我借給你——你借給我?!拔?guī)椭恪笔謩菡Z中“我”是手語的起始動作,從“我”的位置開始打起,朝向被幫助的人移動;相反,“你幫助我”“幫助”的手勢是從“你”的位置開始,朝向“我”,并移向“我”的方向。“我借給你——你借給我”這一組同理。手語巧妙利用方向性同時表達了施事者、受事者、動作本身以及其內(nèi)在關(guān)系。
(3)面部表情與手勢動作的同時,形成特殊的語法功能。它們結(jié)合在一起可以完成疑問的功能,如:可以?!梢詥??疑問句“可以嗎?”與肯定句“可以。”手勢動作相同,只是臉部同時呈現(xiàn)表疑問表情:眉毛向上揚起,嘴巴微張,身體微微前傾,表達疑問句“可以嗎?”其他類似的還有結(jié)束了——結(jié)束了嗎、吃完了——吃完了嗎等等。
面部表情與手勢動作結(jié)合在一起還常常完成程度副詞或詞組的功能。如“好大”在手語中只打出“大”的手語,程度副詞“好”則體現(xiàn)在面部表情上:嘴巴張大,眉毛上揚,身體微后傾,傳遞“好大”的信息;同樣“真漂亮”只出現(xiàn)“漂亮”的手勢,同時用表情:眼睛瞇起、身體后傾、臉部肌肉收緊、嘴巴緊抿傳遞程度副詞“真”的語言符號內(nèi)涵。
(4)手勢動作的同時繼續(xù)延伸,可以表示趨向動詞。如:“拿下來”。只打“拿”這個手勢,但是手勢要繼續(xù)向下延伸,表示從上方面“拿下來”。其他如“端起來”、“走進去”都與此類似。
(5)空間層次的合理配置,構(gòu)建一個立體多維的圖像。這個圖像可以傳遞豐富的符號信息。如“一個人靠在大樹下。”聾人左手打出“大樹”,右手打出“一個人”,并且這“一個人”靠在“大樹”的下方,口語中的一句話,聾人通過左右手的配合以及對空間的合理配置而在同一個時間表達出來。
三、聾人自然手語同時性表達的理論分析
1、語言經(jīng)濟原則的體現(xiàn)
語言經(jīng)濟原則,又稱省力原則(PrincipleofLeastEffort)。美國學者齊夫(GeorgeZip,f 1949)首次明確提出這一原則。齊夫認為,人們交際時總是傾向于選擇既能滿足言者完整表達又能滿足聽者完全理解所需的最少的語符這就是語言的經(jīng)濟性原則。語言經(jīng)濟原則是指導人類行為的一條根本性原則。人們做任何事情都試圖以最少的付出獲得最大的收益,手語交際也不例外,依次順序傳遞的信息符號容易給輸出者造成肢體的疲勞感,也會給信息符號的接受者造成視覺疲勞,可以說同時性表達是聾人使用自己母語的必然的選擇。
2、視覺語言的空間性以及“發(fā)音”器官的多重性為其提供了條件和基礎(chǔ)
視覺語言學這個名稱是語言學家游順釗在1983年春提出的,視覺語言即通過視覺形式來傳達語言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視覺語言表現(xiàn)在手語中是將雙手、面部器官、肢體作為媒介,依賴于雙眼看到畫面或者圖像,來傳遞信息符號。畫面或者圖像同言語、文字一樣是符號化媒介形態(tài)的一種聾人自然手語勾勒的畫面圖像是立體和多維的,這種多層次為手語的同時性提供了前提條件。視覺語言中“發(fā)音”器官可以是雙手,也可以是面部肌肉,或者是肢體,而不同于有聲語言的發(fā)音器官,多部“發(fā)音”器官的同時運轉(zhuǎn)為手語的同時性表達提供了生理基礎(chǔ)。
四、聾人自然手語同時性的表達對聾教育的啟示
聾人自然手語中的同時性表達的特點使聾人溝通交流更加流暢高效,體現(xiàn)這種視覺語言的優(yōu)越性。卻也正因此導致了聾人第二語言——漢語學習的困難,特別是漢語書面語言的學習困難。針對聾人漢語書面語言學習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要從第二語言學習的視野來關(guān)注聾人漢語書面語言習得,并在對比語言學的范疇用恰當?shù)姆椒ㄖ笇@人漢語書面語言的學習。
1、從第二語言學習的視野來關(guān)注聾人習得漢語書面語言
手語是聾人母語,漢語是聾人的第二語言。聾人在學習漢語過程中會受到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在聾語文教學中應(yīng)促進更有利用漢語學習的正遷移,克服糾正有害于漢語學習的負遷移,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在此要對過渡語有明確的認識,所謂過渡語是學習者在習得外語過程中的任何階段所建造的一種特殊的結(jié)構(gòu)體系。過渡語構(gòu)成一個連續(xù)體,連續(xù)體的終點為外語,亦即目的語。
如聾人自然手語“我借錢給你。”只打出手勢“錢”、“借”兩個手勢,誰借給誰錢是通過手勢的運動方向來表達的。聾人在漢語書面語言表述時常僅寫出兩個手勢“錢”和“借”,這句話就表述為“錢借。”至于誰是借錢者,誰是被借錢者很難交代清楚。教師在教學中對待這類“過渡語”應(yīng)該予以理智的地對待,不應(yīng)該一味地批評和指責。要了解聾人人稱指代不清的根源在于手勢的運動和方向要素沒有找到對應(yīng)的漢語表達,而只寫出了手勢的手型和位置這兩個要素的漢語對應(yīng)形式。教師要給聾人一一析出這些原因,然后給聾人以更多的練習機會,加上教師不斷的提醒,聾人會逐步由過渡語向目的語成功轉(zhuǎn)變的。
2、在對比語言學的范疇用恰當?shù)姆椒ㄖ笇@人漢語書面語言的學習
所謂的對比語言學就是語言學中一個分支,其任務(wù)就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進行共時的對比研究,描述他們之間的異同,特別是其中不同之處,并將這類研究應(yīng)用于其他相關(guān)領(lǐng)域。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比較是人類認識世界、了解事物的一種基本方法。這種方法同樣適用于聾人漢語書面語言的學習。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針對聾人書面語言中的問題,對比聾人自然手語和漢語書面語言異同。首先將這兩種語言做科學客觀的平行描寫,然后對其各個層面上的異同做對比分析。這對老師的要求比較高,需要老師對聾人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和易犯的錯誤比較熟悉,并針對性地多設(shè)計類似的題型,讓學生反復練習,直到學生掌握為止。在后續(xù)的教學中,還要隨時提醒聾生避免出現(xiàn)同樣的錯誤。
如:“拿下來”手勢中只打“拿”,但手勢動作在“拿”同時繼續(xù)向下延伸,表示從上面拿下來。聾人在書面語言中卻只寫“拿”。手勢動作和方向為聾人所忽略,老師把書面語言板書下來,然后一一對照手語,分析趨向動詞“下來”與手語中“繼續(xù)向下延伸”是互相對應(yīng)的。聾生學會這個后,應(yīng)再輔以一系列的趨向動詞的練習。如:放進去、走進去、舉起來等。再比如:面部表情與手勢動作結(jié)合在一起同時完成程度副詞及其修飾詞組的功能,在書面語言中表述“真漂亮啊!”聾人只寫一個詞“漂亮”。老師強調(diào)要把手語中面部表情表達的副詞和感嘆詞也要加上,結(jié)果聾人寫成“真十分漂亮啊!”用了兩個副詞修飾形容詞,這是聾人書面語言中常常出現(xiàn)的問題。因為其面部表情豐富且表副詞的手勢多有延續(xù),因此聾人書面語言中就用幾個同意的副詞修飾一個詞語。另外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是聾人作文中會在很多句子后加一個感嘆詞“啊”,因為很多句手語都是有表情的,所以書面語言中要加“啊”來替換??!這些問題通過兩種語言的對比分析,一一指出,并反復練習,聾人的漢語書面語言水平會有不斷的提高的。
基金項目: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立項課題《語言學視域的聾人自然手語的語法研究》成果之一,項目批準號:2012SJB740021
【參考文獻】
[1] ZIPF G K. Human Behavior and 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 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Ecology [M]. New York: Hafner, 1949: 117.
[2] 姜望琪. 當代語用學[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128.
[3] 視覺語言學論集[M]. 游順釗, 徐志民, 譯. 語文出版社, 199.
[4] 王菊泉. 什么是對比語言學[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1: 148.
[5] 許余龍. 對比語言學[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1:3.
【作者簡介】
劉卿,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副教授?,F(xiàn)從事手語教學與研究、聾人大學語文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