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凱旋
摘要:本文就義務教育初中階段開設研
究性學習必修課展開論述,把研究性學習和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相結(jié)合,論述研究性學習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和作用,指出研究性學習課在語文教學中應如何開展,教師應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創(chuàng)設環(huán)境,以有利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
關(guān)鍵詞:研究性學習 語文教學 指導
實踐 主體作用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088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學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1]。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并且要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痹诿鞔_初中階段(7-9年級)教學目標中,又提到“對課文的內(nèi)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選出研究主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得相關(guān)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要達到這些目標,靠過去的“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是遠遠不夠的[2]。怎樣開發(fā)有限的課程資源,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起了我的思索。
近幾年,我校開展的研究性學習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所謂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進行主動研究的一種學習活動。經(jīng)過反復思考,我在語文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相結(jié)合方面進行一種新的嘗試。
現(xiàn)在的學生都不愿意學習古文,是古文因為離我們太久遠,內(nèi)容也不吸引學生。而古典文學是博大精深的,為此,我決定由古典文學入手。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代表作選錄在初中語文教材第三冊,文章抒發(fā)了作者被貶后悲涼苦悶的心情。兩課時如果讓學生真正理解這種情感很難。因此,我想借鑒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帶領(lǐng)學生對柳宗元及其山水詩文進行深入研究。這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逐步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一、明確課題,收集資料
學完《小石潭記》,學生對柳宗元很感興趣,所以師生共同明確課題:了解柳宗元及其山水詩文。首先由學生志愿組成學習小組,每組5-6人,并選出組長。
讀其文,首先要“論其人,知其事”[3]。所以,教師應讓學生收集有關(guān)柳宗元及其作品的資料,如可以在書上查找,或者在網(wǎng)上查找。同時,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查找資料的方法。這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重要一環(huán)。
二、歸納整理,整體感知
學生收集到的資料很多,有柳宗元的生平經(jīng)歷,他的各類作品,他的文學主張和成就等,還有他人的評價。這些材料過于雜亂,所以教師應指導學生對材料進行分析、篩選、歸納、整理,選取與課文相關(guān)的資料。在整理材料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了解一位作家應從他的生平經(jīng)歷及他所生活的時代背景入手,這是分析其作品的關(guān)鍵。這類材料可按時間順序分階段整理。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同學之間的材料互相補充,達到資源共享。
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經(jīng)歷后,學生知道了永州十年是柳宗元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他的《永州八記》是其山水詩文的代表作。在師生共同商量后,確定以《小石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城山記》三篇文章為范文,來探討柳宗元山水詩文的特點。由于是古文,有難度,我就指導學生查閱工具書,必要時給予講解。我還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小組的作用。對于程度稍差的學生,小組的其他成員都會給予幫助。
在這一階段,學生對柳宗元及其山水詩文有了一個整體認識。這是下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礎。這一環(huán)節(jié)重在培養(yǎng)學生收集、歸納、篩選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能運用合作互助的學習方式,充分享用課程資源。
三、發(fā)現(xiàn)探究,加深體會
在上一階段了解人物經(jīng)歷、感知作品內(nèi)容的基礎上,這一環(huán)節(jié),重在指導學生體會柳宗元作為一個封建進步文人內(nèi)心的苦悶,并進一步探究其思想產(chǎn)生的必然性。這充分體現(xiàn)了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首先,我讓學生比較《小石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城山記》三篇文章的共同點。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這三篇文章所描繪的景色都非常美,有幽竹、怪石、清泉、佳木、游魚,無不精彩,無不引人入勝。但這三篇文章都體現(xiàn)了作者沉重的心情,由此得出三篇文章最主要的共同點是“寫美景,訴衷情”。
接著,我請學生結(jié)合前段時間對柳宗元的了解,談談當時柳宗元的心情為什么會如此沉重、苦悶。這樣,學生前段時間搜集的資料都派上了用場。大家談了很多方面。有的學生說:“柳宗元才華橫溢,一心報國,但卻不被朝廷重用,被貶至此,因不得志而苦悶?!庇械膶W生說:“永州地處荒蠻,人跡稀少,瘴氣彌漫,毒蛇遍地,柳宗元吃盡了苦頭,所以心情沉重?!边€有的學生認為:“柳宗元來到永州后,生活條件艱苦,母親去世后,孤苦伶仃,無親人朋友,所以倍感凄涼?!备袑W生引證說:“此時他在朝廷的政敵仍不放過他,經(jīng)常蓄意攻擊他,使他身心疲憊,不得安寧……”學生發(fā)言時都很激動,似乎都在為柳宗元抱不平。他們此刻從柳宗元作品中感悟到的情感,和老師講解灌輸?shù)男Ч^不一樣。
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進行深一步研究:作者為什么要通過山水游記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這有一定難度。在小組討論過后,學生開始發(fā)表意見。有的學生從范文中找到依據(jù)?!垛掋a潭西小丘記》中說:“以茲丘之勝,致之灃、鎬、鄠、杜,則貴游之士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棄是州也,農(nóng)夫漁父,過而陋之,賈四百,連歲不能售。”《小石城山記》中也說:“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這里說到的鈷鉧潭西小丘和小石城山,都是景色優(yōu)美的地方,如在京都,一定被人爭相購買,價值千金,可偏偏在荒郊野嶺,不被人發(fā)現(xiàn)。這和作者的命運是一樣的,二者同病相憐,所以作者把自己的遭遇和山水融合在了一起。學生能夠結(jié)合作品分析問題,這是非常難得的。還有的學生結(jié)合材料和自己的分析,得出了不同的觀點。有的學生認為,柳宗元在這里沒有朋友,很孤獨,所以將山水視為知己。有的學生結(jié)合封建社會皇權(quán)至高無上,推斷柳宗元不敢直接說出自己的不滿,只有寄情于景。還有的學生認為,柳宗元希望自己的山水游記能得到朝廷的認可,從而重新重用自己。這些觀點,都非常新穎,并且都合情理。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柳宗元及其山水詩文的特點,我又推薦了學生學習柳宗元的幾首山水小詩,如《江雪》《漁翁》《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等。學生通過了解背景,反復誦讀,體會其中的情感。
這一環(huán)節(jié),重在調(diào)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鼓勵創(chuàng)新。
四、鞏固應用,成果展示
經(jīng)過半個月對柳宗元及其山水詩文的研究,我最后指導學生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寫成小論文。我先讓學生在自己的研究中提煉出觀點,然后讓學生選擇那些能夠支撐自己論點的材料作為論據(jù)。在指導學生寫作論文的過程中,我還特別向?qū)W生強調(diào),撰寫論文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是自己獨立思考的結(jié)果,可以借鑒別人的觀點,但要有自己的見解,切忌人云亦云。我還強調(diào)論文寫作要規(guī)范,引用的資料必須翔實,引文要標明出處,要用科學的態(tài)度和求實的精神嚴肅地對待論文寫作。
學生都能認真完成論文。在成果展示會上,大家暢所欲言。一些學生的觀點非常有新意。如葉浩同學標新立異,他認為柳宗元懷才不遇,一生坎坷,并不是壞事,因為這成就了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如果他當年仕途一帆風順,恐怕就沒有流傳千古的佳作。鄧影同學則認為,柳宗元之所以英年早逝,是他性格的悲劇,因為他太消極了。她還舉了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例子:柳宗元的好友劉禹錫與他同時被貶,而劉禹錫卻能自得其樂,創(chuàng)作了有名的《竹枝詞》,并活到了67歲。楊洲等4名同學將柳宗元的《永州八記》與酈道元的《三峽》進行比較,肯定了柳宗元對中國山水游記所作的貢獻……當然,學生的文章還很稚嫩,大多不足千字。但我認為,初中生的研究性學習仍處于啟蒙階段,它重在過程,而結(jié)果是次要的。所以,只要學生能夠獨立或合作寫出研究報告,哪怕只有百字,也應給予肯定。
總之,通過展示成果,大家交流,學生體會到了探究學習的樂趣,并把這種樂趣轉(zhuǎn)化為強烈的閱讀興趣,都表示今后還要用這種方法去了解作家和作品。
通過這次教學嘗試,我自己也受到很大觸動。首先,我認為,教師要相信學生的潛能,只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是驚人的。其次,要改變以往對學生的評價標準,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鼓勵為主。班里的一名學生,平時上課總是睡覺,但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他的積極性很高。在成果展示的時候,他站起來說:“老師,同學們,我實在寫不出什么,但我會背柳宗元的詩,我背給大家聽?!彼豢跉獗沉肆谠?首詩。教室里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足足有一分鐘。我在他的成績欄里填上了優(yōu)。最后,我認為教師要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因為教師一旦放開手,學生就會提出各方面的問題。如果教師不能恰當有效地給予學生指導,那么研究性學習的質(zhì)量就很難保證了。
參考文獻:
[1]石柏興.研究性學習的研究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3.
[2]楊華.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角色變化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
[3]李先梓.研究性閱讀教學的探索與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03.
(責編 張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