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萍
摘 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有效落實,德育工作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新形勢下,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強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渠道。本文對當前學校德育工作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針對如何促進學校德育工作進行了創(chuàng)新性探索。
關鍵詞 學校德育 認識思考 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3-0081-02
學校德育工作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靈魂,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全面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但是現(xiàn)階段諸多學校德育工作中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嚴重制約了德育工作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針對學校德育工作中的問題,探究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策略方法,把德育工作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當前諸多學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
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要求不斷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但當前學校德育工作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影響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效,主要表現(xiàn)在:
1.重智育而輕德育。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并沒有徹底改變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分數(shù)仍是衡量學生的最主要標準,學校和家長都十分重視學生的智力評價,常常是“一好百好”。同時學生的升學率仍是衡量學校的準繩,這也造成了學校重智育輕德育的現(xiàn)象,使學校德育工作成為學校文化課教學工作之外可有可無的附屬品。
2.德育方式的簡單機械化。當前諸多學校德育工作不注重實效性,只是簡單地進行外在說教與灌輸,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掌握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識和觀點,根本不注重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體會并認可先進的思想道德觀念,這導致德育工作成為“言而無行”的純理論性的說教。
3.個別教師德育意識的淡化。當前個別教師存在著“思想道德教育無用論”的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全力鉆研文化課的教學方法,盡可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但卻忽視了自己也是德育工作者,擔負著進行德育的歷史使命,這就導致了在教學中不能有效滲透德育。
二、對于落實學校德育工作的個人認識
學校德育工作是學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能夠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到導向和保證作用?;诋斍皩W校德育工作的共性問題的分析,以下是本人對于落實學校德育工作的個人認識:
1.學校德育工作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實施。學校德育工作是一個長期系統(tǒng)的工程。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積極塑造學生的心靈,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學校德育工作要在遵循各級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的基礎上,具體確定不同年級階段的教育內(nèi)容,并在文化課教學中進行全面滲透,有計劃地循序漸進地組織實施,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2.學校德育工作內(nèi)容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由于高年級和低年級學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具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確定德育內(nèi)容的過程中,一定要克服不分年齡階段,采用一刀切的做法。對剛入學的學生,由于他們對學校學習生活的憧憬,但又不習慣,學習興趣高,但不善于控制情緒,德育的主題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高年級學生的獨立意識和成人意識增強,但非辨別能力較差,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進行責任感教育。
3.學校的德育工作需要每一位教師的共同參與。長期以來,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和學校學生管理科室的工作,與其他教師無關,這種錯誤觀念導致學校德育工作缺乏延續(xù)性和廣泛性,不利于學生德育工作的長期發(fā)展。因此,轉變德育觀念,讓每一位教師參與到學生德育工作中來,是德育工作不斷發(fā)展的保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各學科中積極滲透德育內(nèi)容,把課堂教學變成德育工作的前沿陣地,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積極貫徹德育內(nèi)容。
三、積極探索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方法策略
學校教育工作中,德育工作是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在素質教育改革理念下,本人對學校德育工作有如下感受:
1.“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學生受到社會上諸多不良因素的誘惑,產(chǎn)生一些消極的負面思想,因此,學校要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德育氛圍,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一方面要通過正面途徑對學生灌輸正確的思想價值觀、道德觀和人生觀,另一方面要注重凸顯校園環(huán)境的美育功能,利用學校環(huán)境設計來引導學生的道德認識,努力營造校園文化氛圍。校園文化環(huán)境就像一本無形的教科書,科學合理地設計和建設校園文化,能夠使學生身心發(fā)展受到陶潛移默化的熏陶,使學生時刻牢記愛國主義教育,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和追求美好事物的情緒。
2.“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古語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個樣子”。教師是學校思想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學生的世界觀、道德觀和人生觀的形成,都有賴于教師的言傳身教。因此,教師作為德育工作者,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動心、動情,增強說理教育的可信性和感染性。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真心關心和愛護每位學生,面向全體進行教學,樹立樂觀向上和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對學生進行耳濡目染,從而使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yǎng)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3.“巧妙布施,點石成金”。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實施者,班主任工作在學校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學校德育工作要以班主任工作為抓手,積極開展德育工作。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多接觸學生,主動了解學生,體貼和關心學生。同時,班主任要勤于觀察,善于思考,時刻注意觀察學生的內(nèi)心思想變化,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想學生之所想,積極解決學生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班主任對自己無私的愛和深切的關懷,認為班主任是最值得信任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展德育活動,學生就比較樂于接受和配合。
4.“凈化心靈,靜等花開”。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學校教育工作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由于小學生的學習壓力大,而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加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學生提供一個傾訴的空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要少一點偏見、歧視與挖苦,讓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輕松、愉快和樂觀的教學情境中進行學習,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
總之,“乘得課改千里浪,敢為桃李弄春潮”,學校德育工作中,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不斷深化素質教育改革,以校園環(huán)境為載體,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發(fā)揮班主任的作用,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學校、社會和家庭三結合的德育教育網(wǎng)絡,從而使學校德育工作沿著健康的道路越走越順利,開辟出一片廣闊的新天地。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