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劉越
摘要:實踐育人是高校進行專業(y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新時期各類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在我國舉行,為大學生提供了諸多志愿服務平臺與機遇。本文旨在研究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志愿者服務的理念、制度以及運轉模式,與高校當前的實踐育人體系進行對比,為進一步完善高校實踐育人體系提供建議。
關鍵詞: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志愿服務;實踐育人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7-0279-02
實踐育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種有效形式,教育者通過不同類型的實踐活動,使教育對象在實踐的過程中檢驗理論知識,不斷學習和提升。志愿服務的本質(zhì)與特性,主要在于改善人類生活,以及提升生命品質(zhì)的一種無形的東西,使人獲得新知,使空虛的人獲得充實與自在。大學生志愿服務,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及深遠的教育意義,能夠充分發(fā)揮實踐育人的作用,日益受到高校的重視。隨著國際化進程,我國有機會、有實力承辦大型國際體育賽事,高校學生也廣泛參與其中,得到鍛煉。體育賽事中的志愿服務活動與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既有不同,也有相似,可以相互借鑒,為高校實踐育人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一、當前高校實踐育人工作中志愿服務活動現(xiàn)狀
1.當前國內(nèi)外高校志愿服務的制度保障與管理體系。志愿服務正以其突出的社會效益受到越來越多國家政府的重視。許多國家的志愿服務活動起步早、規(guī)模大,社會效益好。它們在國內(nèi)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良好的社會聲譽,已逐漸步入組織化、規(guī)范化和系統(tǒng)化的軌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運作機制和國際慣例。我國高校起步晚于國外,但是已經(jīng)開始實行,并且收效見好,2005年北京科技大學將“大學生志愿服務”課程納入教學培養(yǎng)計劃,作為一門必修課,并且出臺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教務處和團委聯(lián)合出臺《北京科技大學志愿服務類實踐課程教學工作管理辦法》和《北京科技大學“志愿服務類實踐課程”組織管理工作實施細則》,要求學生在入學后六個星期內(nèi)累計完成36工時的志愿服務活動,未完成者不得進入畢業(yè)設計,以此為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提供硬性保證,該課程成功開展以來,每年約有5000人進行該課程學習,僅2005年至2008年,課程在全校本科生中的覆蓋率就高達100%。社會資源也對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給予了良好的導向與激勵。以南京為例,在2015年應屆生招聘中,蘇寧集團等單位對在第二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參與志愿服務的“小青檸”們打開專屬“綠色通道”,實行部分崗位針對“小青檸”們與其他大學生進行分開招聘,優(yōu)先錄取原則。
2.當前高校志愿服務的不足之處。高校志愿服務是大學生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也是大學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組織部分,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的特點。同時,也存在著以下志愿者流失較快或志愿者隊伍流動性強的不足。從心理層面上看,大學生思維活躍、興趣廣泛、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和觀念,在志愿活動參與熱情上是很高的,但是往往持續(xù)不久,或在志愿服務過程中顯得不夠穩(wěn)重,意志不堅定,情緒不穩(wěn)定。從客觀條件上看,在校大學生雖然志愿服務熱情很高,但是由于他們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課業(yè)負擔較重,時間靈活性不強,容易與上課的時間相沖突,導致許多同學無法做到長期堅持參與志愿服務。
二、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志愿服務相較普通高校志愿服務活動的優(yōu)勢
1.大型國際體育賽事中志愿服務的特點?,F(xiàn)代大型體育賽事規(guī)模龐大,志愿者介入程度和層次加深,介入領域擴大。志愿者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質(zhì)以及自身的特殊情況,使之成為現(xiàn)代大型體育賽事的一個顯著特征,無論是奧運會還是國內(nèi)外其他大型體育賽事,都是在大量志愿者參與的情況下進行的,志愿者的服務涉及到賽事的方方面面。2013年第二屆亞洲青年運動會和2014年第二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南京成功舉行,招募了大量在校大學生。在射擊場館進行槍支彈藥安檢的志愿者群體由來自南京森林警察學院的大學生組成,在高淳武術場館的升旗手志愿者群體由河海大學訓練有素的海軍國防生組成,在南京報業(yè)集團等媒體窗口進行志愿服務的大學生們都要求所學專業(yè)與傳媒有關,而在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以及亞青村和青奧村這些外賓出入率高的服務點更是對志愿者經(jīng)過語言服務方面的嚴格面試篩選,等等,由此可見高等院校的學生在從事這樣大型體育賽事的志愿服務時,其組織更為嚴密,培訓更為嚴格,要求更為明確。
2.大型國際體育賽事中志愿服務的培訓體系。在第二屆亞洲青年運動會和第二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前夕,志愿者們進行了一個月的賽事培訓,培訓內(nèi)容包括組內(nèi)成員“破冰行動”、宗教文化、醫(yī)療救護、文明禮儀、英語口語等。在此期間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志愿者們的與人溝通能力、合作能力、應急處理能力都會通過前期的專業(yè)課程培訓和賽會服務期間得到提升、鞏固和完善。在此期間,“助人及己”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意識也會被不斷強化鞏固。自我犧牲、樂于奉獻才是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時的初衷,此舉更是顯示出了大學生們敢于扛起社會責任、進一步挖掘自己的潛能和實現(xiàn)自身人生價值的體現(xiàn)。在廣泛地接觸和參與不同種類的志愿服務活動時,大學生們接觸到了更多的新鮮事物,與此同時,時代快速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新的創(chuàng)新模式也會被借鑒所用,從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各種綜合素質(zhì)。在如今的教育模式中,尤其是理工科院校過于強調(diào)“專業(yè)本位”這種教育模式,旨在通過大量的科學實驗去獲得真知,去探索發(fā)現(xiàn)。然而通過大學生志愿者積極主動投身于除“實驗室”之外這一特殊的第二課堂中,大學生可以填補他們在除了自身專業(yè)以外的實踐能力的空缺與不足。
3.大型國際體育賽事中志愿服務的激勵作用。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將大學生的觀念意識引導到符合當前社會發(fā)展的正確道路上來,把社會和時代的行為準繩付之于大學生,繼而塑造了當代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理念也會注入到大學生這批時代的“弄潮兒”身上。調(diào)查顯示,在參與第二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志愿者中有二成來自于在第二屆亞洲青年運動會中擔任志愿者的老志愿者,其中超過八成志愿者受到來自于在第二屆亞洲青年運動會中做過志愿者的同學們的影響和鼓勵。由此可見,志愿服務對于不斷增強大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志愿服務的“素質(zhì)風向標”作用對于重塑大學生信仰和道德顯得尤為重要。
三、大型體育賽事志愿者服務對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啟示
1.加強實踐育人過程的專業(yè)化管理。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志愿者隊伍和規(guī)模的不斷壯大要求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志愿者服務專業(yè)化管理應運而生,要想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呈現(xiàn)高效率的志愿服務必須提升志愿者群體的專業(yè)化。除了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以外,還要從法律方面著手,通過法律手段加以保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相較于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專業(yè)培訓,當前高校針對志愿者的專業(yè)培訓是比較少的。從高校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學校官方的專門化的有關志愿者管理組織,從屬于學生工作處或者學校團委,組織不僅僅是架起學生與活動之間的橋梁,更應該對組織內(nèi)的志愿者進行有效的管理與考勤,對志愿者形成制度約束。二是組建適應大學校園志愿服務活動的專業(yè)培訓體系。基于志愿服務活動類型的多樣化,可以從通用培訓入手,如心理、安全、禮儀、文化等,讓志愿者在奉獻的同時,也能夠?qū)W習到新的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zhì)和服務水平。
2.建立健全志愿服務活動考察機制。當前,許多高校已經(jīng)把志愿服務納入評優(yōu)評獎、推優(yōu)評定等工作體系中,但是量化考核制度的建設情況不一。在一些志愿服務活躍的地區(qū)和高校,已經(jīng)推出了志愿者打卡器、學生綜合素質(zhì)學分等評測手段,為提高志愿服務的歸屬感和向心力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保障。同時,也要預計過猶不及的情況發(fā)生,即大學生為了獲得所謂素質(zhì)學分或評優(yōu)加分而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其目的性已經(jīng)扭曲,功利性強,背離了志愿服務活動的價值引領初衷。因此志愿服務活動的考察機制,不僅要從“量”上進行測評,更要從“質(zhì)”上進行權衡。
3.完善實踐成果宣傳激勵體制。志愿服務中所強調(diào)的“無私奉獻”并不意味著志愿服務不需要任何必要的保障和激勵,更不代表付出沒有回報。大型體育賽事對志愿服務的重視與服務精神的傳承是值得高校實踐育人工作者學習與思考的。在大型體育賽事開展過程中,無論是大眾傳媒還是新媒體,多渠道對志愿服務精神的倡導和宣傳,不僅樹立了許多志愿服務先進典型,更將志愿服務行為上升到深層次的國家、社會和公民的義務與責任,是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文明的體現(xiàn)。在高校中,建立講評制度,讓評選為優(yōu)秀的志愿者作為榜樣起到宣傳模范帶頭作用,倡導更多的正能量。通過培育志愿者文化,在提高大學生參與率的基礎上,增強大學生對校內(nèi)外志愿服務的認同感,促進志愿者的在實踐過程中的自我成長。
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為高校實踐育人提供了廣闊舞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實踐育人工作內(nèi)容不斷豐富,形式不斷拓展,取得了很大成績,積累了寶貴經(jīng)驗。通過一些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志愿服務,為高校依托志愿服務活動開展實踐育人工作提供了可以借鑒的做法,能夠引導高校教育者積極調(diào)動整合社會各方面資源,形成實踐育人合力,著力構建長效機制,努力推動高校實踐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