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
摘 要: 科研工作對于高校輔導員來說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但是身為高校教師的一員,科研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對高校輔導員開展科研工作過程的認識、科研工作的主要困難與一般解法等進行闡述,談談對高校輔導員開展科研工作的體會,希望為科研工作的高校輔導員提出建議。
關鍵詞: 高校輔導員 科研工作 體會
一、對高校輔導員開展科研工作的認識
(一)高校輔導員的職業(yè)能力要求不斷提高科研能力
教育部文件教思政〔2014〕2號——教育部關于印發(fā)《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yè)能力標準(暫行)》的通知,為進一步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推動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發(fā)展,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制定和實施本標準。一是為進一步增強輔導員職業(yè)的社會認同,建立輔導員職業(yè)相對獨立的知識和理論體系,確立輔導員職業(yè)概念,提升輔導員職業(yè)地位,增強輔導員的職業(yè)公信力,逐步強化廣大師生和全社會對輔導員工作的職業(yè)認同;二是為進一步強化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政策導向,為各級部門推進輔導員隊伍建設提供基本依據,推動各級部門進一步制定完善輔導員隊伍準入、考核、培養(yǎng)、發(fā)展、退出機制;三是為了進一步充實豐富輔導員工作的專業(yè)內涵,引導輔導員系統(tǒng)學習職業(yè)相關理論知識、法律法規(guī)、政策制度等,為輔導員主動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能力指明路徑和方向;四是為了進一步規(guī)范輔導員的工作范疇,逐步明晰輔導員的崗位職責和工作邊界,增強輔導員的職業(yè)自信心和職業(yè)歸屬感。
初級輔導員一般工作年限為1~3年,經過規(guī)定入職培訓并取得相應證書。
中級輔導員一般工作年限為4~8年,具備一定工作經驗,培養(yǎng)較強研究能力,積累一定理論和實踐成果。中級輔導員職業(yè)標準除涵蓋初級輔導員的職業(yè)標準內容要求外,在各項職業(yè)功能上有更高的要求。
高級輔導員一般工作8年以上,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學術修養(yǎng),高級輔導員職業(yè)標準除涵蓋中級輔導員的職業(yè)標準內容要求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某一領域有深入的研究并具備影響力的成果,成為該領域的專家,高級輔導員需至少符合一項:思想政治教育專家、黨建專家、學生事務管理專家、心理健康教育專家、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專家、校園公共危機管理專家、職業(yè)規(guī)劃與就業(yè)指導專家。
(二)關于科研工作過程的認識
1.從科研的問題導向看,對科研工作過程有三步說:(1)發(fā)現問題;(2)分析問題;(3)解決問題。
2.從科研的操作化角度看,對科研工作過程有三步說:(1)選題;(2)解題;(3)結題。
3.從科研的主要程序看,對科研工作過程有五步說:(1)學會文獻檢索,了解研究現狀;(2)把握前沿動態(tài),確定研究項目;(3)選用科學方法,開展深入研究;(4)明確寫作規(guī)范,寫作科研論文;(5)尋求多種途徑,展示科研成果。
引領、指導學生成人成才成功是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必然要求,從學生工作實踐中總結規(guī)律,為學生工作常做常新提供學理支撐,讓學生工作從有意義上升到有意思,提升輔導員的科研能力和學生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二、高校輔導員科研中的主要困難與一般解法
(一)高校輔導員科研中的主要困難
1.確定選題難。選題數量、層次很多,難在適合自己、自己能做的少。
2.獲得項目難。項目不少,難在競爭激烈,大項目難拿。
3.集中時間難。學生工作事務繁忙,難得有充足的時間靜心研究。
4.論文寫作難。寫好寫出高質量的論文不容易。
5.論文發(fā)表難。發(fā)表C刊、重要刊物、權威刊物很難。
6.方法創(chuàng)新難。如社會學的實證方法的運用本身有一定難度。
(二)一般解法
1.強化問題導向、結合自身實際、迎合時代要求。
2.堅持不斷嘗試、借鑒他人經驗、尋求合作支持。
3.養(yǎng)成隨筆習慣、利用零散時段、爭取特殊機會。
4.掌握寫作規(guī)范、學習經典范例、堅持勤寫勤改。
5.了解發(fā)表要求,加強多向聯(lián)系、積累可用資源。
6.鍛煉創(chuàng)新思維、加強方法學用、注重敘事實證。
三、對高校輔導員開展科研工作的體會
(一)關于高校輔導員科研選題的體會
1.著力微觀:(1)關注可選;(2)做好已選;(3)準備待選。
2.著眼宏觀:(1)立足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熱點、難點;(2)面向未來:發(fā)展趨勢展望,如“互聯(lián)網+”;(3)服務立德樹人:科研與育人的互促互推。
3.學會分專題搜集科研資料:(1)圍繞研究主題的指導思想,根據課題研究需要進行資料收集;(2)設計科學、明確的搜集資料的工具;(3)采用適當的科學方法廣泛搜集資料;(4)按計劃進行收集和采集基礎材料和原始數據;(5)注重資料、數據的客觀性。
(二)關于高校輔導員科研論文寫作的體會
1.圍繞研究主題的指導思想,根據課題研究需要進行資料收集。
2.設計科學、明確的搜集資料的工具。
3.采用適當的科學方法廣泛搜集資料。
4.按計劃進行收集和采集基礎材料和原始數據。
5.注重資料、數據的客觀性。
(三)關于高校輔導員科研方法選用的體會
1.科研的總方法是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1)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①文獻研究法:有哪些主要文獻;②歷史考察法:思想政治教育史料、史實;③比較研究法:專題比較、綜合比較、橫向比較、縱向比較;④會議訪談法。
(2)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①問卷調查法;②實驗觀察法。
2.需要大力開展實證研究:(1)問卷的設計;(2)問卷調查的實施;(3)數據的SPS統(tǒng)計;(4)統(tǒng)計數據的運用。
體會:好文章是想出來的,想即思考,思考存在什么問題,如何解決問題。好文章是逼出來的,有寫作壓力才有動力,才會按時寫出文章。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多次修改,自己修改、請人修改。好文章是比出來的,論文好不好,比一比就知道。好在與眾不同,有特點,有新意。
科研之路是輔導員對于日常工作管理實踐的總結和分析。輔導員做科研,是輔導員成長和發(fā)展的要求,是輔導員工作有效開展的需要。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線的輔導員更有條件真正深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把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吸收到理論研究工作中,提升到理性自覺的層面。
參考文獻:
[1]陳金華.輔導員科研能力培養(yǎng)的思考[J].價值工程,2011(11).
[2]張俊苓.新時期高校輔導員的科研能力培養(yǎng)探究[J].教育探索,2010(11).
[3]柏路.高校輔導員科研能力的現狀透析及對策思考[J].高校輔導員,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