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妍
摘 要:學案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載體。設計好學案要做到目標明確、具體化,問題設計由淺入深,注重學生的參與性,重視當堂練習。
關鍵詞:中學語文;學案;引導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是很好的開路者,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但是老師的語言只能停留片刻,學生如果在自學時或是復習時再想完整的回憶起老師的點撥當然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所以為了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更好的明確和引導作用,學案就是不可少的了。
一、學案必須要目標明確
就是讓學生明確這40分種要完成的任務,讓他們的學習有目的性有針對性,但在制定目標時,目標不易過多,過多就完不成。這節(jié)課重點完成什么任務?哪些可以在課下完成?那些估計學生不會,需要老師點撥?把這樣的知識定成目標,那導課堂上師生共同解決,這才是真正的目標。以學案為載體,先進行有計劃、有目標的主動學習,然后在老師的針對性引導之下解決疑難,鞏固基礎,提高效率。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過去老師單純的講,學生被動的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根據(jù)教師設計的學案,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然后,根據(jù)學案要求完成相關內容,可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見解,師生共同研究學習。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習慣,教會他們怎樣學習、怎樣思考,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學習目標的具體化
要讓學生做到明確具體的時間,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那些具體的任務。這個環(huán)節(jié),老師指導的越具體越利于學生的自學??傊?,兩個字:具體。當然,對于語文學科來說過于具體的問題的提出又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所以教案的設計也不能只是單單的以完成教學任務,完成具體的題目為目的,要進行一些有思考方向的引導,幫助他對語文整體的思考和分析要為學生指明要完成以上目標學到老師要求的知識,應該使用的方法?,F(xiàn)在的學習主要就是學會方法,在遇到什么樣的課型時應該用怎樣的步驟。例如在預習課上就要明確在學案上指出,讀第一遍課文要把不會的字詞畫出來,再次讀時要明確文章寫了什么等等,使學生不僅會這一篇的閱讀擴展到其他文章中也會用同樣的方法。
再就是學案中涉及到的問題,這些問題要由淺入深,不能忽略基礎也不能不考慮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型問題。比如第一題可以是重點字詞的記憶,第二題是文章寫了什么,接下來是怎么寫的,當然再具體到每篇課文每種文體可以再有具體的思考。例如學到說明文就應該從說明事物的特點,說明順序,說明方法等方面入手,具體到一課中,說明文《松鼠》,第一題就是提問學生松鼠這個說明對象的特征是什么,怎么寫的這些特征,讓學生通過閱讀全文來思考,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有了針對每篇文章的思考,長期做下去因為在出題時都遵循了同樣的思路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了一定的思考習慣。當然在問題后要有一定的點撥這樣也就避免了學生盲目的思考,由于一直找不到方向而不想前進的問題。例如,在問到此篇文章用到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時可以點撥學生在閱讀時從中心句或是表示方位時間的詞入手,這樣理清了思路也教會了方法。
同時,學案重要體現(xiàn)學生的互動性和參與性??梢詫⑾葘W后教與邊學邊教交替使用。學生結合學案自主學習和研究,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逐步掌握知識,同時也可以發(fā)現(xiàn)出新的疑問。例如在語文課堂上,學生需要掌握生字詞的音、形、義,在自己的初步識記階段可以利用學案自主學習,利用自己手頭的字典、工具書等相關資料完成相關練習。在接下來的檢查過程中,可以利用小組互動的機制,實現(xiàn)組內互查或是組間互查等。如果仍有不能明確的,老師可以再進行統(tǒng)一的講解。這樣就把練習、講解、檢查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了。
三、抓住導學案中的“重點問題”來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啟發(fā)學生的方式是各種各樣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師結合教學目標、教材要求、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巧設問題。實際上,學習是一個不斷質疑、不斷探究、不斷創(chuàng)造的學習活動過程。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掌握一定的啟發(fā)藝術,以問促思,用疑引趣,從而啟發(fā)學生思考。我們的導學案中的問題,是我們教師精心設計的,我們依據(jù)學生的認知基礎、年齡特點及教學內容等來巧妙創(chuàng)設問題,營造出啟發(fā)學生思維、調動學生情感、喚起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氛圍。我們利用導學案,進行第二課時,直奔兩個大問題來進行討論學習。切入課文的重點學習,不在是滿篇問,滿篇分析了,而是抓住課文的重點來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學生帶著這兩個大問題,通過讀書,動手畫出有關的句子,大家一起進行討論。在老師的引導下,在全班進行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與下邊的同學進行互動交流,相互補充。
四、當堂的練習也是少不了的,這節(jié)課目標完成怎樣
學生掌握怎樣?無論師生都非常關心。因此,老師經(jīng)選與本節(jié)課目標緊密相連的習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并當堂反饋,生幫生,師生互學,一篇課文的重點節(jié)這樣在練中學、學中練的掌握了,這樣學生親自實踐得來的知識,總比坐在那里聽來的知識掌握的牢固些!當然,在學案的最后我們可以給學生加上一些老師補充的類文,擴充學生的知識面也為學生自己課下的搜集進行一些指導。
在學案中還要避免把問題寫的太煩瑣的情況出現(xiàn),應該簡明扼要,使學生快速理解老師意圖,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如果一個學案中的方法或是老師要講的太多學生往往會產生逆反心理不再去看老師的學案,這樣學案的引導作用也就不能很好的發(fā)揮了。
學案是老師教學和學生自主互助學習的有效載體,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不斷發(fā)現(xiàn)它的不同形式加以運用,為我們的教學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