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豐利中學 顧愛軍
開展探究教學,引領學生主動構建知識
——以正弦定理的教學為例
●江蘇省如東縣豐利中學 顧愛軍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fā)展,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逐漸退出了舞臺,小組探究式教學越來越受到多數(shù)教師的青睞,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讓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自主建構知識.在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筆者執(zhí)教了“正弦定理”一課,在教研團隊的幫助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節(jié)課采用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即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和合作交流為前提,以問題為導向設計教學情境,以“正弦定理的發(fā)現(xiàn)和證明”為基本探究內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在知識的形成、發(fā)展過程中展開思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現(xiàn)把教學過程等整理成文,與讀者交流、研討,以期拋磚引玉.
本節(jié)內容安排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必修5(人教A版)第一章.正弦定理(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函數(shù)等知識后學習的,顯然是對三角知識的應用.同時,作為三角形中的一個定理,也是對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內容的直接延伸,因而定理本身的應用十分廣泛.
根據實際教學處理,正弦定理這部分內容共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探索,大膽提出猜想;第二層次,由猜想入手,帶著疑問,以及特殊三角形中邊角關系的驗證,通過“作高法”“等積法”“外接圓法”“向量法”等多種方法證明正弦定理,驗證猜想的正確性,并得到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第三層次,利用正弦定理解決引例,最后進行簡單的應用.學生通過對任意三角形中正弦定理的探索、發(fā)現(xiàn)和證明,感受“觀察—實驗—猜想—證明—應用”這一思維方法,養(yǎng)成大膽猜想、善于思考的品質和勇于求真的精神.
(一)結合實例,激發(fā)動機
師:展示情景圖(如圖1),船從港口B航行到港口C,測得BC的距離為600m,船在港口C卸貨后繼續(xù)向港口A航行,由于船員的疏忽沒有測得C、A之間的距離,如果船上有測角儀,我們能否計算出A、B間的距離?
圖1
生:測量角A、C.
師:若測得∠BAC=75°,∠ACB=45°,要計算A、B兩地的距離,你有辦法解決嗎?
生:畫一個三角形A′B′C′,使得B′C′為6cm,∠B′A′C′=75°,∠A′C′B′=45°,量得A′、B′間的距離約為4.9cm,利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質可知AB約為490m.
師:對,很好,在初中,我們學過相似三角形,也學過解直角三角形,大家還記得嗎?
(師生共同回憶解直角三角形,①直角三角形中,已知兩邊,可以求第三邊及兩個角;②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邊和一角,可以求另兩邊及第三個角)
師:△ABC是斜三角形,能否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精確計算AB呢?
生:過A作AD⊥BC于D,把△ABC分為兩個直角三角形,……(解題過程由學生闡述,教師板書)
師:若AC=b,AB=c,能否用B、b、C表示c呢?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節(jié)課有良好的開頭,那么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因此,筆者通過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轉化為解直角三角形問題,在解決問題后,對特殊問題一般化,得出一個猜測性的結論——猜想,培養(yǎng)學生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二)數(shù)學實驗,驗證猜想
(1)在△ABC中,內角A、B、C分別為60°、60°、60°,對應的a∶b∶c為1∶1∶1,對應角的正弦值分別為的關系.(學生回答它們相等)
(學生按事先安排分組,教師出示實驗報告單,讓學生閱讀實驗報告單,然后質疑提問: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有什么問題嗎?如果學生沒有問題,教師讓學生動手計算)
(學生分組互動,每組畫一個三角形,度量出三邊和三個角度,通過實驗數(shù)據計算,比較的近似值)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實驗,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學生自己進行實驗,體會到數(shù)學實驗的歸納和演繹推理的兩個側面.
(三)證明猜想,得出定理
師:我們雖然經歷了數(shù)學實驗,有多媒體技術支持,對任意的三角形,如何用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證明呢?前面的探索過程對我們有沒有啟發(fā)?
(學生分組討論,每組派一個代表總結)
生:①在Rt△ABC中,成立,如前面的檢驗.
②在銳角三角形中,設BC=a,CA=b,AB=c,作AD⊥BC,垂足為D.在Rt△ABD中,sinB=,則AD=AB·sinB=c·sinB.
師:由于時間有限,對正弦定理的證明到此為止,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再探索.
設計意圖:經歷證明猜想的過程,進一步引導啟發(fā)學生利用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論證猜想,力圖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的學習過程.
(四)利用定理,解決引例
師:現(xiàn)在大家再用正弦定理解決引例中提出的問題.
(五)了解解三角形概念
師: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A、B、C和它們的對邊a、b、c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幾個元素,求其他元素的過程叫做解三角形.
設計意圖:利用正弦定理,重新解決引例,讓學生體會用新的知識、新的定理,解決問題更方便、更簡單,激發(fā)學生不斷探索新知識的欲望.
(六)運用定理,解決例題
(師引導學生分析正弦定理可以解決的問題)
生:①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任意兩個角與一邊,求三角形的另一角和另兩邊,如;②如果已知三角形任意兩邊與其中一邊的對角,求另一邊與另兩角,如
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分類討論的數(shù)學思想,可先讓中等學生講解解題思路,其他同學補充交流.
設計意圖:自己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要研究”的主動學習.
(七)嘗試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嘗試小結,教師及時補充,要體現(xiàn):(1)正弦定理的內容及其證明方法;(2)正弦定理的應用范圍,即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兩角及一邊,求其他元素,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兩邊和其中一邊所對的角,求其他元素;(3)分類討論的數(shù)學思想.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總結,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本節(jié)定理教學課,把重點放在定理的發(fā)現(xiàn)與證明上,符合新課標重視過程與方法的理念,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只注重結論的傾向.首先,利用解決一個可測量兩角及一對邊,求另一對邊的實際問題引入,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三角形的三邊與其對應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的規(guī)律;通過對特殊三角形的驗證,大膽猜想對任意三角形成立;接著證明這個定理.在課堂上展示了定理的發(fā)現(xiàn)過程,使學生感受到創(chuàng)新的快樂,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同時讓學生體驗了“觀察—實驗—歸納—猜想—證明”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經歷了知識形成的過程,以問題為導向設計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去思考問題,去發(fā)現(xiàn)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fā)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chuàng)新,符合新課標重視過程與方法的理念.其次,在解決引例中的測量問題時,利用初中的相似三角形知識、正弦定理的不同證法(轉化為直角三角形、輔助以三角形的外接圓、向量)等,都體現(xiàn)了“在已有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去建構新的知識體系”的理念,加強了知識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定理證明的方法,滲透了分類、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但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還是偏多,在時間分配上要有規(guī)劃,突出重點,刪繁就簡;引入的例題要注意條件更加明確、直接,以免產生歧義,沖淡主體,浪費時間.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