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劉禹錫是唐代著名詩人。貶謫嶺南連州時,察民情,觀風俗,創(chuàng)作了多篇反映瑤族民情風俗的詩歌。詩歌反映了瑤族人民生存艱難,生活困難,生產(chǎn)落后的實際情況,又對他們勇猛頑強,機智勤勞進行了贊場。這就凸顯了劉禹錫的民族政策主張:改變瑤族落后的生產(chǎn)方式,改善他們的生存處境。這些難得的詩篇不僅具有審美價值,而且還具有歷史學、民族學價值。
關(guān)鍵詞:唐代 劉禹錫 瑤族 民情風俗 民族政策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唐朝河南洛陽人,唐代著名詩人,時人譽為“詩豪”與“國手”?!坝镭懜镄隆笔『?,被貶為朗州﹙湖南常德﹚司馬。元和十年﹙815﹚二月劉禹錫被朝庭召回,悲喜交集,感慨萬千:“雷雨江山起臥龍,武陵樵客躡仙蹤。十年楚水楓林下,今夜初聞長樂鐘?!暴v《元和甲午歲,詔書盡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懷續(xù)來諸君子》﹚詩人以臥龍自許,欲重整旗鼓,施展宏志。然而,目睹了國運困厄,群小亂舞,權(quán)貴驕橫,回憶革新遭貶荒蠻,憤懣不平,寫下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北怀ヒ暈椤罢Z涉譏諷”[1],又貶為偏僻荒蠻的嶺南,任連州刺史。
連州位于五嶺南麓湘、粵、桂三省交界處,早在隋唐時期,境內(nèi)就有瑤族聚居區(qū)。劉禹錫在連州期間寫下了《蠻子歌》、《莫徭歌》、《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等三首詩。
莫徭,即瑤族?!澳妗笔菚x代統(tǒng)治者對瑤族的一種稱呼?!端鍟さ乩碇尽罚骸白栽破渥嫦扔泄ΓC忉嬉?,故以得名?!盵2]人們就把瑤族視為不事徭役的民族?,幾迦司痈呱缴盍?,過著農(nóng)耕,狩獵的生活。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蠻》;“瑤,木盤瓠王之后,其地山溪高深,介于巴、蜀、湖廣之間,綿亙數(shù)千里。”[3]
劉禹錫被貶連州后,深入瑤族察民情,觀風俗,寫下了反映瑤族風土人情的詩歌?!缎U子歌》這樣寫道:
蠻語鉤輈音,蠻衣斑斕布。熏貍掘沙鼠,時節(jié)祠盤瓠。
忽逢乘馬客,恍若驚麏顧。腰斧上高山,意行無舊路。
詩人在首聯(lián)描寫了瑤族外人無法聽懂的語音和“斑斕”的衣飾特點?,幾鍕D女善于刺繡,在衣襟、袖口、褲腳鑲邊處都繡有精美的圖案花紋。《搜神記·卷十四》記載:瑤族“好五色衣服,裁制皆以尾形?!边@與劉禹錫筆下的衣飾特點“斑斕布”相符。次聯(lián)先寫獵野獸為生計:“熏貍”和“掘沙鼠”;后寫節(jié)日慶典?!皶r節(jié)”,即農(nóng)歷十月十六日為盤王節(jié),俗稱“跳盤王”、“還盤王愿”,紀念先祖盤瓠。據(jù)《后漢書·南蠻西南夷第七十六》記載: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訪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將吳將軍頭者,購黃金千鎰,邑萬家,又妻以少女。時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盤瓠。下令之后,盤瓠遂銜人頭造闕下,群臣怪而診之,乃吳將軍首也。帝大喜,而計盤瓠不可妻之以女,又無封爵之道,議欲有報而未知所宜。女聞之,以為帝皇下令,不可違信,因請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盤瓠。盤瓠得女,負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處險絕,人跡不至。于是女解去衣裳,為仆鑒之結(jié),著獨力之衣。帝悲思之,遣使尋求,輒遇風雨震晦,使者不得進。經(jīng)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盤瓠死后,因自相夫妻。
慶典儀式由“篩翁”主持,未婚男女約干,列隊唱歌跳舞。節(jié)日也就成為了求婚時間與場地。1984年,經(jīng)瑤族研究會決定,將每年農(nóng)歷十月十六日,正式定為全體瑤族人民共同的節(jié)日。詩歌第三聯(lián):“忽逢乘馬客,恍若驚麏顧?!睂懍幾彘]塞的生活,對“乘馬客”驚恐不已的狀態(tài)。詩歌尾聯(lián)寫瑤民腰系竹簍,攜刀斧上高山的敏捷矯健的特點。這首詩不僅描寫了瑤族人習性、風俗,還表現(xiàn)了詩人對瑤族英勇的贊許,同時暗示了對漢、瑤民族矛盾的隱憂。再看《莫徭歌》:
莫徭自生長,名字無符籍。市易雜鮫人,婚姻通木客。
星居占泉眼,火種開山脊。夜渡千仞溪,含沙不能射。
這首詩具體描寫瑤族生產(chǎn)、生活以及婚姻等狀況。詩的首聯(lián)寫瑤民生下來,不入戶籍,屬外化之民。接著,描寫瑤民經(jīng)濟交往?,幟裨诩凶杂山灰?,還有夾雜打魚的人,市場異常熱鬧、繁忙;瑤民子女的婚姻,常和山中的伐木的瑤人結(jié)婚,婚姻自由。第三聯(lián)寫瑤民居住情況。據(jù)《過山榜文》記載;“王瑤子孫,居住高山草嶺養(yǎng)生活命,……但有高山厚嶺,日月照臨,聽聞禽畜之聲,青山石壁,聽聞餓鬼之聲,荒地沖中,常聞野貍之叫,乃系瑤人耕管之業(yè)?!盵4]劉禹錫的描寫也與歷史記載相契合?,幟窬幼≡谏钌嚼狭种?,飲水困難,但他們把房屋建在山溪、泉水邊,東一家西一屋,零零散散,猶如星羅棋布;居住不易,食物更難,全靠刀耕火種。最后尾聯(lián),贊頌瑤民彪悍英武,機警敏捷。他們不畏險阻,不怕困難,常游于萬丈峭壁,巧妙躲過毒蟲“蜮”的傷害。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傊娖獌A注了作者對瑤族人民深深的同情,同時,又寄寓了濃濃的贊揚之意。
詩人在《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寫道:
海天殺氣薄,蠻軍部伍囂。林紅葉盡變,原黑草初燒。
圍合繁鉦息,禽興大旆搖。張羅依道口,嗾犬上山腰。
猜鷹屢奮迅,驚鹿時踢跳。瘴云四面起,臘雪半空銷。
箭頭余鵠血,鞍傍見雉翹。日莫還城邑,金笳發(fā)麗譙。
瑤民圍獵,多在農(nóng)閑或重大節(jié)日。圍獵前要祭山神,祈求保佑狩獵順利、人員安全。獵獲的動物,見者有份,有功的獵手則獲雙份,還可獲獸頭、獸腳等,以示獎勵。瑤民圍獵,男女老少傾寨出動,熱鬧非凡。劉禹錫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瑤族壯觀的圍獵圖。詩題點明圍獵地點:連州;時間;臘日,即臘祭之日。詩篇開首二句,“海天殺氣薄,蠻軍部伍囂?!痹娙藦拇筇幹瑯O力渲染瑤民出獵時氣壯山河的氣勢和熱烈緊張的氣氛。緊接第二聯(lián)描寫獵場景色:瑤民燒山趕獸,樹葉燒成一片紅色,綠草燒光,遍地焦黑?!傲旨t”、“原黑”,色彩對比鮮明,用詞十分講究。第三聯(lián)“圍合繁鉦息,禽興大旆搖?!薄般`”,是古代的一種樂器,用銅做的,形似鐘而狹長,有長柄可執(zhí),口向上以物擊之而鳴。在人聲嘈雜喧鬧的獵場,指揮者敲擊“鉦”,以悅耳的聲響調(diào)度圍獵行動。這二句詩的意思是,獵人在急促的鉦聲指揮下,將獵場緊緊包圍,四周大旗搖動,吶喊聲聲,野獸亂竄,飛鳥驚鳴,氣氛緊張熱烈。緊接著“張羅依道口,嗾犬上山腰。猜鷹屢奮迅,驚鹿時踢跳。”聰明的瑤民在野獸逃跑的要道上布設了羅網(wǎng),嗾使獵犬上山追趕獸物。“道口”一詞,十分貼切,可見詩人觀察之細。然后,詩歌進入高潮,“猜鷹屢奮迅,驚鹿時踢跳。瘴云四面起,臘雪半空銷?!辈乱审@懼的山鷹迅疾飛起,驚恐萬狀的野獸亂竄飛奔。接著,野獸拼死掙扎,獵民奮勇捕殺。人獸搏斗,塵土飛揚,積雪的高山若隱若現(xiàn),猶如在半空中消融了一樣。最后四句進入尾聲:“箭頭余鵠血,鞍傍見雉翹。日莫還城邑,金笳發(fā)麗譙?!痹娙藳]有實寫所獵何獸和獵物幾何,而寫在詩人坐騎四周,到處擠滿了背著箭袋,插著野雞尾羽獵民,熙熙攘攘,熱熱鬧鬧,就可以想見圍獵的豐收和喜悅。以虛寫實,虛實結(jié)合。這時,天色漸晚,詩人戀戀不舍地回到城中,幾聲單調(diào)而哀婉的笳聲從譙樓上隨晚風飄來,惆悵之情涌向心頭。這與前面的喜悅之情,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又點明詩人被貶連州的苦悶和憂愁。endprint
這是一幅生動的圍獵圖,全詩緊扣“觀”字,把瑤民圍獵過程寫得有始有終,井然有序。遠望獵場巨大,漫山遍野,縱橫交錯。近觀人頭攢動,摩拳擦掌,意氣風發(fā)。場面熱烈緊張,有聲有色。鉦聲、犬聲、吶喊聲,此起彼伏;紅葉黑土,大旗獵獵,色彩鮮明。讓人感受到那熱烈緊張的氣氛,享受了瑤民快樂喜悅的心情。同時,又表現(xiàn)了詩人對瑤民的勇敢、堅毅、智慧的稱贊。詩歌畫面動靜諧和,有虛有實;色彩鮮明,濃淡相宜,是一首值得一讀的好詩。
從對以上三首的分析中,我們看到了詩人在對瑤族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民情風俗的審美觀照中,由衷地贊美了瑤民的勤勞智慧,勇敢堅毅的品質(zhì),對他們艱難的生存處境和生活苦難,給予了深深同情。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而更可貴的是,詩人所記錄的這些文化信息,給我們留下了一份具有民族學,歷史學價值的生動形象的歷史資料。
那么,劉禹錫詩筆何以要展現(xiàn)瑤族的民情風俗畫卷呢?
一是懷仁者之心。劉禹錫出身儒學世家,從小受儒家思想教育,樹立了“兼濟天下”之志?!吧倌曦撝練?,信道不從時”,“目覽千載事,心交上古人”。﹙《學阮公體三首》﹚被貶荒蠻之地,尋佛親禪,研習道學,也不過是用來調(diào)適自己的心情,其堅定的信義而不可改,“豈無三千女,初心不可忘?!暴v《詠古二首有所寄》﹚“世道劇頹波,我心如砥柱。”(《詠史二首》)儒家的思想核心“仁者愛人”,當劉禹錫貶謫連州時,他及時調(diào)整心態(tài),從容面對現(xiàn)實。他下鄉(xiāng)村,親近百姓;他去深山,了解瑤民。他以一種親切、平視,甚至是欣賞的眼光,關(guān)注瑤族民眾的生產(chǎn)、生活,只有這樣的心態(tài),才能繪就瑤族民情風俗的畫卷。
二是得江山之助。劉禹錫在《劉氏集略說》中說:“及謫于沅、湘,為江山風物所蕩,往往指事成歌詩?!辟H謫連州也同樣“為江山風物所蕩,往往指事成歌詩”。連州的奇山異水,風物禮俗使詩人開闊了視野,豐富了創(chuàng)作題材。特別是連州是瑤族的聚居地,這樣,他才有機會深入瑤居,親近瑤民,才能近距離觀民情察風俗。如果“居廟堂之高”,沒有這樣的經(jīng)歷,又怎么能有如此精彩的詩意記載。這真是仕途不幸詩家幸,官場不通創(chuàng)作通。
三是“以俟觀風者”。孟子說:“士之仕也,猶農(nóng)夫之耕也?!盵5]“仕”應像是“農(nóng)夫之耕”一樣,是一種職業(yè),應忠于自己的職守。劉禹錫雖貶謫邊陲,但也是一州之刺史。他觀民風察民情,就是想把真實情況向執(zhí)政者反映。他在《插田歌》的序言中說:“連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樓,適有所感。遂書其事為俚歌,以俟采詩者?!?所書何事?就是計吏以賄補官,驕恣吹噓之事?!耙再褂^風者”,有助勸戒美刺,糾弊補政之作用。事實上,由于當時邊陲少數(shù)民族問題嚴重,例如,和劉禹錫同時貶為柳州的柳宗元所轄的黃洞蠻,或曰西原蠻,由于朝廷的橫征暴斂,壓迫歧視,而奮起反抗。據(jù)歷史記載:“(元和)十年,欽州蠻首黃少卿反,圍州城,……”[6]元和十一年,黃洞蠻又攻欽、橫二州,等等。劉禹錫感同身受,雖然瑤族居住分散,人數(shù)較少,力量相對弱小,但他們“忽逢乘馬客,恍若驚麏顧”,對官吏的恐懼感,對漢人的陌生感,都隱含了民族矛盾。如果處理不當,就會激化矛盾,迫使他們反抗斗爭。另外,雖?!安皇箩嬉邸?,但唐代瑤民還是服了徭役。據(jù)《舊唐書·食貨志》記載,“嶺南諸州則稅米,上戶一石二斗,次戶八斗,下戶六斗,若夷僚之戶,皆從半輸?!币牧啪桶嬖趦?nèi)。因此,劉禹錫在詩歌中,抒寫了瑤族人民生存艱難,生活困難,生產(chǎn)方式落后,又贊場他們勇猛頑強,機智敏捷的精神。這就凸顯了劉禹錫的民族政策主張:改變瑤族落后的生產(chǎn)方式,改善他們的生存處境,減輕或免除徭役。并且關(guān)注他們,親近他們,就能民族和諧,邊陲安定。
劉禹錫在元和十年前后,以其實際的創(chuàng)作成就,成為了文壇泰斗,振臂一呼,應者云集。劉禹錫就是想利用詩歌的傳播途徑和個人的影響力,改變執(zhí)政者的民族政策,實現(xiàn)民族和諧,社會安定之理想。
參考文獻
[1]劉昀.舊唐書卷160[M].北京:中華書局,1975:4211
[2]魏征.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395
[3]范成大、林海虞衡志輯佚校注·志蠻[M].胡起望、覃光廣校補,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184
[4]黃鈺輯注、牒集匯編[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238
[5]楊伯峻譯注.孟子·滕文公[M].北京:中華書局,1981.142
[6]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76.7554
(作者介紹:尹逸如,廣東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文藝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