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經過仔細分析,發(fā)現(xiàn)2014年廣東高考實驗題中,第34題值得研究,建議高考試卷的命題老師,確保試卷質量,樹立高考權威,指引正確方向。
關鍵詞:廣東高考;實驗題;質疑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5)5-0055-3
2014年廣東高考已經過去幾個月,作為2015屆的高三年級老師,對2014年廣東高考試題的分析從來沒有停止。筆者隨身帶的背包里一直裝有2014年的廣東高考試卷和廣東考試說明,若有時間就會拿出來閱讀,希望通過自己的分析,總結高考題的特點,尋找高考題的規(guī)律,預測高考題的動向,從而提高自己教學的針對性。大部分中學老師研究高考試題是為適應高考試題,提高學生的高考成績。很少有中學老師站在教書育人的角度,研究高考試題的優(yōu)劣,改變高考試題的風格,提升高考試題的質量,樹立高考試題的權威。筆者從試題優(yōu)劣和試題導向來審視2014年廣東高考物理實驗題,發(fā)現(xiàn)2014年廣東高考物理實驗題中,第34題有值得研究的地方。
2014年廣東高考物理實驗題如下:
34.(1)(8分)某同學設計的可調電源電路如圖22(a)所示(見本文圖1),R0為保護電阻,P為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閉合電鍵S。
①用電壓表測量A、B兩端的電壓;將電壓表調零,選擇0~3 V檔,示數(shù)如圖22(b),電壓值為
V。
②在接通外電路之前,為了保證外電路的安全,滑片P應先置于 端。
③要使輸出電壓U變大,滑片P應向
端滑動。
④若電源電路中不接入R0,則在使用過程中,存在 的風險(填“斷路”或“短路”)。
■
(a) 圖22 (b)
圖1 高考題附圖
(2)(10分)某同學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設計實驗探究彈簧的彈性勢能與壓縮量的關系。
①如圖23(a)(見本文圖2),將輕質彈簧下端固定于鐵架臺,在上端的托盤中依次增加砝碼,測量相應的彈簧長度,部分數(shù)據(jù)如下表,由數(shù)據(jù)算得勁度系數(shù)k= N/m,(g取9.8 m/s2)
■
②取下彈簧,將其一端固定于氣墊導軌左側,如圖23(b)所示;調整導軌,滑塊自由滑動時,通過兩個光電門的速度大小 。
③用滑塊壓縮彈簧,記錄彈簧的壓縮量x;釋放滑塊,記錄滑塊脫離彈簧后的速度v,釋放滑塊過程中,彈簧的彈性勢能轉化為 。
④重復③中的操作,得到v與x的關系如圖23(c)。由圖可知,v與x成 關系,由上述實驗可得結論:對同一根彈簧,彈性勢能與彈簧的 成正比。
認真分析上面題目,發(fā)現(xiàn)以下六個問題:
問題1:實驗目的不明確。電學實驗,從頭到尾找不到目的。題干沒有交代實驗目的,實驗過程只是高中電學知識的拼湊,看不出來想要干什么?第①是測量電壓值,第②是保證電路安全,第③是調節(jié)電壓,第④判斷風險,自始至終不知為何要做實驗?做實驗是為了研究問題,得出規(guī)律。若沒有實驗目的,那就如同小孩子過家家,不是在實驗而是在玩耍。
問題2:實驗步驟不流暢。電學實驗,應該先完成第②步,再完成第①步,即在先考慮“保證外電路的安全”,再“用電壓表測量A、B兩端的電壓”。物理實驗的步驟講究邏輯關系,不能隨意打亂順序。高考實驗的導向,就應該培養(yǎng)學生思考實驗的先后順序,不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缺乏實驗步驟先后順序的意識。
問題3:實驗風險不存在。題目表述:“某同學設計的可調電源電路如圖22(a)所示”,從圖中可以出,因為輸出電壓兩端是斷開的,所以當滑片P移到B端時,“若電源電路中不接入R0”,不會存在短路的風險。只有輸出電壓兩端是用導線連接,“若電源電路中不接入R0”,才會存在短路的風險。假設承接①表述,“用電壓表測量A、B兩端的電壓”,說明輸出電壓兩端是接電壓表,而電壓表的內阻很大,“若電源電路中不接入R0”,滑片在A、B間隨便滑動,也不會存在短路風險。故③需要填“斷路”或“短路”風險是一個偽命題。
問題4:實驗操作不現(xiàn)實。力學實驗,由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50 N/m,即表示50克的物體的重力就能壓縮彈簧1厘米,表明彈簧比較軟。又從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當砝碼質量是50 g時,彈簧長度有8.62 cm,重心位置高,彈簧上端放置砝碼,容易產生側偏,難以實現(xiàn)如圖的豎直狀態(tài)。筆者找個一相同勁度系數(shù)和長度的彈簧去做實驗,發(fā)現(xiàn)豎直狀態(tài)難以實現(xiàn),加上砝碼后容易側偏。這個實驗完全是為了高考而設置的“想象實驗”,而不是一個“真實實驗”?,F(xiàn)實實驗中,有關彈簧的實驗,彈簧為豎直放置或水平放置,就是因為彈簧豎直放置難以實現(xiàn)的原因。高考實驗題失去了現(xiàn)實意義,形成了錯誤導向,這就是最大的敗筆!
問題5:風險表述不精準。因為斷路是短路的后果,若選填“短路”的風險,則因為短路,導線中電流很大,產生高溫而熔斷導線,從而造成“斷路”的風險。所以,實驗風險可以填“短路”,也可以填“斷路”,從物理邏輯上講,都是正確的結果。
問題6:題目文字不正確。第①中“選擇0~3 V檔”的“檔”是別字,應該寫成“擋”,即正確的文字是“0~3 V擋”。人教版教材使用就是“歐姆擋”,而不是“歐姆檔”。然而,高考試卷在老師和學生心中的權威很高,跟學生的關聯(lián)最大,影響學生高考實驗填空的對錯,導致學生高考分數(shù)的高低,所以,老師和學生特別重視錯別字!筆者查了多種資料,確實沒有明確指出是用“檔”還是用“擋”。資料解釋“擋”和“檔”都有“等級”的含義,筆者反復思考,細細體會,得出“擋”通常用來表示“數(shù)量”的等級,如0~3 V擋、0~15 V擋,表示量程數(shù)量的等級,而“檔”通常表示“質量”的等級,如筆者所穿的衣服,若質量好稱為高檔衣服,質量差就稱為低檔衣服?,F(xiàn)在高考實驗填空題,若寫錯別字就沒有分,作為高考題本身,就更加不要存在錯別字,高考題應該反復校對,出現(xiàn)文字錯誤實屬不該,有損高考試卷的尊嚴!
2014年廣東高考物理實驗題,“高于考綱,源于考綱”,即題目出自考綱實驗之外,答案在考綱實驗之中。由于不是考綱實驗,在設計時容易考慮不周到,造成不少問題!命題者既然選擇創(chuàng)新拓展,就要科學設計,現(xiàn)實操作,準確表述,嚴謹設問,使高考實驗題盡量完善,體現(xiàn)課程要求,有利于高校選拔優(yōu)秀人才,有利于正確引導物理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董友軍. 高中物理評課初探[J].物理教學探討,2014,(12):15.
[2]廖伯琴.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欄目編輯 王柏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