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外來游客逐漸增多,對旅游翻譯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大。旅游翻譯并不是簡單機械的語言轉(zhuǎn)換,更是一種深層次的跨文化交流。本文將從思維模式、歷史背景、宗教文化以及語言修辭方面來分析漢英旅游翻譯的特點,探索文化因素在翻譯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引起譯者對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因素的重視。從中總結(jié)旅游翻譯中的原則方法,幫助更多的譯者更好的進行旅游材料的英譯。
【關(guān)鍵詞】旅游文本翻譯;文化差異;跨文化交流
一、東西方文化差異
(一)思維模式的差異
中國人的思維模式更傾向于整合型,偏愛具體的意象。這在唐詩宋詞中就有很好的體現(xiàn)。中國文化強調(diào)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diào)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所以中國人的思維模式更傾向于具體。
而西方人的思維模式傾向于將主觀與客觀相分離,更注重外在客觀事物。西方人更傾向于分析性的抽象思維,因此他們更擅長邏輯思維和使用抽象方式來描述事物。在中國的旅游文本中,到處可見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而西方的旅游文本就很少有這樣的描述了。因此,在旅游翻譯中,譯者應該注意到東西方思維模式的差異。
(二)歷史背景的差異
東西方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歷史,譯者在面對不同的歷史背景時,應該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在翻譯人名、地名、歷史事件名稱、朝代、名家名言時,應該采用增譯法。在充分理解原文本的情況下,譯者應該補充出一些歷史文化背景,方便外國游客了解相關(guān)文化。這樣的增譯對傳播中國文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宗教差異
宗教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譯者在翻譯時應該格外注意宗教造成的文化差異。在中國宗教中,佛儒道是三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我們的文化息息相關(guān)。比如,我們現(xiàn)在常用的習語“借花獻佛”,“佛高一尺魔高一丈”等,都是受到佛教影響形成的。
然而,在西方文化的主流宗教是基督教,它的教義便是上帝創(chuàng)造萬物?!妒ソ?jīng)》也已經(jīng)融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由基督教和《圣經(jīng)》演化來的習語也已經(jīng)深深的影響了英語的詞匯構(gòu)成。如,“fig leave”,它字面的意思“無花果葉”,但其真正的含義是“遮羞布”,這一用法便是來源于《圣經(jīng)》了。
當外國游客來華旅游時,他們都想更深入了解中國宗教文化。因此,譯者便有責任讓他們了解到東西方宗教文化的不同,將佛儒道三家的宗教文化忠實的傳遞給外國游客。要想實現(xiàn)這一目的,譯者便不應該將中國的宗教文化簡單歸化處理,而是應該采取增譯策略來滿足外國游客的旅游熱情。
(四)修辭手法的差異
英語和漢語的修辭手法有諸多差異之處。漢語中多用四字詞語,因為四字詞匯更有音韻感,但這樣的四字詞匯很多都蘊含了夸張的表達的表達方式,這就給翻譯工作增加了難度。在翻譯時,譯者應適當采取減譯策略刪去那些累贅復雜的表達,將四字詞語中的主要含義傳遞給讀者。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所以中國的旅游材料多傾向于介紹中國的古代文化,語言華麗。相對而言,英語國家的旅游材料便比較平淡了,一般都在客觀地描述旅游景點。
二、旅游翻譯的方法
旅游材料總是特別能夠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特色,這些特色在吸引外國游客的同時也給翻譯工作造成了難度。為此,我們必須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采取針對性的翻譯策略來解決這些問題。下文將通過具體的翻譯實例來討論如何有效的跨越中西方文化差異。
(一)改寫
改寫重在通過重組原文信息或原文本結(jié)構(gòu)來增加譯文的可讀性。當原文本寫的不盡人意時,或者含有許多古代用語,解釋起來十分累贅,不利于外國讀者閱讀時,譯者就要考慮是否需要對原文本進行改寫。
Source Text: 這兒的峽谷又是另一番景象:谷中急水奔流,穿峽而過,兩岸樹木蔥蘢,鮮花繁茂,碧草萋萋,活脫脫一幅生機盎然的天然風景畫。各種奇峰異嶺,令人感受各異,遐想萬千。
Translation Text: It is another gorge through which a rapid stream flows. Trees, flowers and grass, a picture of natural vitality, thrive on both banks. The weird peaks arouse disparate thoughts.
這段文字中有三個四字詞語:樹木蔥蘢,鮮花繁茂,碧草萋萋。這三個詞語很好的為中文讀者展現(xiàn)了一幅天然風景圖。在漢語中,這樣的詞語可以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動帶給讀者美的體驗。但在西方讀者眼中卻是花哨累贅,這樣的表達方式并不受西方讀者的歡迎,反而會引發(fā)西方讀者的厭惡情緒。
旅游翻譯的目的是為了激起外國游客對中國景點的興趣,為此,譯者在翻譯中用“Trees, flowers and grass, a picture of natural vitality”這樣的表達來傳達著三個詞組的核心含義,讓外國讀者可以更好的了解當?shù)氐娘L景。
但這里其實還有一個小問題,那就是如何將“蔥蘢,繁茂,萋萋”這樣的詞匯譯出來?首先,我們要了解這些詞匯所表達的含義:表示樹木充滿生機與活力。很明顯,字對字的直譯是行不通的,但是我們可以用“thrive”來統(tǒng)指“蔥蘢,繁茂,萋萋”,這樣就做到了語義對等。
(二)增譯
在旅游文本的翻譯過程中,譯者可能會遇到一些中國特有的文化因素,例如中國的歷史文化,宗教習俗等等。如果譯者只是采取簡單的直譯來處理這些信息的話,那么外國游客在閱讀譯文時便會十分困惑。因此,為了方便外國游客對旅游地的了解,譯者應當將相關(guān)文化背景信息增譯出來。
Source Text 1: 路左有一巨石,石上原有蘇東坡手書“云外流春” 四個大字。
Translation Text 1: To its left is a rock formerly engraved with four big Chinese characters: Yun Wai Liu Chun (Beyond clouds flows spring) , a hand-written by Su Dongpo (1037-1101), the most versatile poet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960-1127).
譯文中有兩處用到了增譯:一個是“云外流春”,一個是對蘇東坡的介紹。對蘇東坡的介紹可以讓外國游客更好的了解蘇東坡的生平,了解中國古典文化。這段話的真正難處在于“云外流春”的翻譯。如果采取簡單的直譯法“Yun Wai Liu Chun”,那么讀者就無法了解到“云外流春”的特殊文化含義。然而簡單的意譯的話,又會給外國游客一種蘇東坡英文很好的錯覺。為了恰當?shù)卦鲞M文化交流,譯者在這里才起來意譯直譯結(jié)合的方法,效果很好。
Source Text 2: 濟公劫富濟貧,深受窮苦人民愛戴。
Translation Text 2: Ji Gong, Robin-hood in China, robbed the rich and won reputation from the poor for helping them.
如果單單把濟公譯為“Ji Gong”而不加以解釋,那么外國游客便會十分疑惑。因此,譯者在譯文中對濟公加以解釋,告訴外國游客他是中國版的羅賓漢。雖然這樣的譯文有助于外國游客快速了解濟公,但是也會造成一個問題:濟公是一個宗教人物,這樣的翻譯會造成文化缺失。最佳的翻譯方法是譯者進行進一步的增譯,將信息補充完全:both a monk in Nansong Dynasty and Robin-hood in China。這樣,外國游客對濟公的了解便會更加全面以達到交流效果。
(三)減譯
面對中西方文化差異,譯者可以采用增譯或者改寫的策略。然而,有時一些中國元素并不適合翻譯到英語中,翻譯出來反而會造成了外國游客的困惑。這時,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跨文化交流,譯者可以適當?shù)夭扇p譯策略。但是這樣可能會造成一定的文化流失,所以譯者一定要謹慎采用。譯者需要注意的是,減譯并不等同于改寫:減譯是將原文本中的一些無用信息部分刪去不譯。而改寫則是將原文進行信息重組,進而可以準確譯出原文含義。
Source Text: 峨眉山月清涼皎潔,光華如洗,熠熠生輝,絲絲扣人.
Translation Text: The moon over Mount E Mei is charmingly shimmering, giving off its coolly pure and silk-slim moonlight.
這段中文旅游材料運用了許多四字成語,而英語譯文卻簡潔明了,迎合了外國游客的閱讀習慣。
三、結(jié)論
旅游和文化息息相關(guān)。外國游客來到中國,想要體會的不只是中國秀麗的山川美景,更是中國那份特有的文化底蘊。旅游翻譯在實質(zhì)上更是一種文化傳播,為了更好的傳遞中國文化,譯者應當謹慎處理旅游文本中的文化差異。
本文結(jié)合實例探討了旅游翻譯的翻譯方法,如直譯,意譯,直譯與意譯相結(jié)合,增譯,改寫,減譯等,給廣大旅游翻譯工作者提供參考。但是,旅游翻譯的譯法并不只局限于這幾類。在實際翻譯工作中,譯者還需掌握扎實的語言基礎和豐富的中西方文化知識,這樣才能更好架起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
參考文獻:
[1]Nida, E.A. Translation: Theory, Methodology 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 Nord, C.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 陳 剛.旅游翻譯與涉外導游[M].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4.
[4]連淑能.英譯漢教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作者簡介:
劉勇(1986年7月)男,河南固始縣人,職稱:助教,學位: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