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厚剛
[摘 要]分數(shù)的意義既是學生學好與分數(shù)有關(guān)知識的核心概念,同時也是比較抽象的概念。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對于學生學會運用分數(shù)解決實際問題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guān)鍵詞]分數(shù)的意義 教學片斷 反思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17-029
教學 “分數(shù)的意義”一課,學生學習的難點是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guān)系及具體與相對的關(guān)系,而這恰恰是分數(shù)教學的本質(zhì)所在。那么,課堂中怎樣才能突破這個教學難點呢?下面筆者就觀摩“分數(shù)的意義”一課,與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直觀導入,看似無心,實則有意
師:我想問大家一個非常容易又非常難的問題,1加1等于多少?
生:1+1=2。
師:等于2?錯了。你們看(師左右手各拿一塊橡皮泥),這是兩塊橡皮泥,合在一起就變成了一塊橡皮泥,所以說1+1=1。不僅1+1等于1,2加3、3加5、7加5都等于1,你們相信嗎?
生:相信。
師:相信?那你說說3加5怎樣等于1的?
生1:把3塊橡皮泥和5塊橡皮泥合在一起,不就是3加5等于1了嗎?
師:你倒是聰明,會活學活用。從不同的視角看“1”,它也有不同的意義。老師在每遇到一個新問題時,總愛思考“關(guān)于這個問題我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哪些我還不明白”等問題,我覺得這種方法還挺管用的,你們想不想試試?
[反思:從上述教學中可以看出,在單位“1”的處理上,教師巧妙地借助橡皮泥的直觀演示,向?qū)W生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息: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不同的問題,獲得不同的結(jié)論。這樣教學,師生之間的談話看似漫不經(jīng)心,實則蘊含深意,為學生在頭腦中構(gòu)建出“單位1”的輪廓奠定了基礎(chǔ)。]
二、扶放自如,滲透學法,彰顯思想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分數(shù)的意義”,關(guān)于分數(shù),你們知道什么?
生1:分數(shù)有分子、分母和分數(shù)線。
師:好,那你能舉個例子嗎?
生1: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 / 2。
師:很好。那么,關(guān)于分數(shù),你還知道什么?
生2:我還知道分數(shù)的大小,比如2 / 3>1 / 3。
師:大家知道的還真不少。那么,請大家打開書本自學,學完以后說說自己又知道了什么及還有哪些知識不明白和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
生3:我知道了什么叫分數(shù)。
生4:我知道了不僅可以把一個物體平均分,也可以把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然后進行平均分。
生5:我不明白什么是“單位1”。
師: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生6:“單位1”就是可以把所有物體看成一個單位。
[反思:上述教學,教師立足于教學的起點——“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對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和通過自學能掌握的知識少講或不講,對于學生通過自學仍不明白的問題,采取共同交流探討的方法解決。這樣教學,收放結(jié)合,既滲透了學法,又彰顯了人文思想,使整個課堂洋溢著濃厚的學習氛圍。]
三、深入體驗,抽象概括,水到渠成
師:把6支鉛筆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多少支?(3支)把8支鉛筆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多少支?(4支)如果把一盒鉛筆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多少?(1/2)為什么不說幾支鉛筆了?
生1:因為不知道一盒有多少支鉛筆,所以我們把它看成一個整體,也就是“單位1”,然后把它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師:很好!那么,如果平均分成的份數(shù)不確定,我們又可以用什么來表示?
生:若干份。
師:那么,學習這一課后,對于分數(shù),你又有了哪些深刻的認識?
生2: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幾份的數(shù),這就是分數(shù)的意義。
[反思:從上述教學中可以看出,教師為了使學生對“單位1”的認識更加深刻,主要通過對比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到既可以把一個物體看成“單位1”,又可以把一些物體看成“單位1”,并且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對“分數(shù)的意義”這個概念的領(lǐng)悟,從而使“分數(shù)的意義”的教學水到渠成。]
總之,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準確把握教學的起點,循循善誘,有效點撥,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理解知識的本質(zhì),讓課堂充滿生命和人性的光彩!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