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紅
[摘 要]讓學生常回頭“看看”可以通過以下手段達成:引導鋪墊由淺入深,步步推進,溫故知新;倒攝答案,讓學生步步反思算理,理清解題思路;填補空白,訓練學生自覺聯想和快速轉化的能力;亡羊補牢,給學生指點迷津,助其迷途知返,回味無窮;變式訓練,促其思前想后,打破思維定式,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功效。
[關鍵詞]中介鋪墊 倒攝答案 填補空白 匡謬救失 變式訓練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17-080
在新課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把學習新知識作為唯一的教學目標,不能一味地一“教”到底、一“學”到底,需要學生?;仡^“看看”。
一、中介鋪墊——水到渠成
有些數學知識,由于難度大,學生直接面對時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時難以理解接受,這時就需要教師給學生“開路”、“搭橋”,讓學生容易“小步子”走過,順利從未知過渡到已知。
例如,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本,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12%,現在圖書室有多少本圖書?
教學時,可設計以下問題作為鋪墊:(1)1400的12%是多少?(2)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本,今年圖書本數增加了12%,今年圖書室增加了多少本圖書?(1400×12%=168(本))(3)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本,今年圖書室增加了168本,現在圖書室有多少本圖書?
教師的引導鋪墊由淺入深,步步推進,為學生學習新知,拋好了“錨”、打好了“樁”。正所謂,小問題展示的是學生解題思路的“大”過程、大反思。
二、倒攝答案——刨根問底
在例題的后面,往往緊跟著“做一做”,這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專門設置的一類題目。學生解答時,往往會依據例題的解法而比著葫蘆畫瓢,模仿著作答。教師這時就要啟發(fā)學生反思自己的解題過程,倒攝答案形成的路線,達到暴露思維的目的。
例如:“學校要粉刷新教室。已知教室長8米,寬6米,高3米。扣除門窗的面積11.4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4元涂料費,粉刷這個教室需要花費多少元?在學生獨立解答后,可指著綜合算式“【(8×6×2+5×6×2+8×5×2)—11.4】×4”提問:
(1)這是一個怎樣的數量關系? (2)中括號內表示的是一個怎樣的數量關系?(3)小括號內表示的是一個怎樣的數量關系?(4)①8×6×2表示什么?②5×6×2表示什么?③8×5×2表示什么?
通過這樣的提問,能讓學生步步反思算理,理清數量關系,掌握應用題的結構和解題思路。
三、填補空白——各抒己見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當設計一些填空題,學生填充的過程就是展示學生對這類題反思、回頭看的過程。
例如,在括號里寫上一句帶有比的話,使它成為一道完整的比例應用題。六(2)班有女生25人,( ),男生有多少人?
這道題的填法有:男生與女生的比是多少;女生和男生的比是多少;男生與全班人數的比是多少;女生與全班人數的比是多少……
學生通過一番 “補白”,不僅強化了對“比例應用題的結構”和“單位1”表現形式的反思,而且還訓練了他們自覺聯想和快速轉化的能力。
四、匡謬救失——亡羊補牢
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現失誤和偏差盡管是在所難免的、正常的,但是教師的匡謬救失更要及時跟上,促使學生“亡羊補牢”。
例如, “王林要澆一塊玉米地,如果用甲水泵單獨澆要1 / 3天完成;用乙水泵單獨澆要1 / 4天完成,現兩臺水泵一起澆要多少天完成?”多數學生是這樣做的:“1÷(1 / 3+1 / 4)”。治病要治根,分析學生做錯的原因:本題是“工作效率”的表現形式惹的禍,學生誤認為“1 / 3+1 / 4”就是甲和乙的工作效率。根源找到了,就要引導學生重新審題:1 / 3表示什么?甲的工作效率怎么求?1 / 4表示什么?乙的工作效率怎么求?以此幫助學生找到錯誤所在。
給學生指點迷津,幫學生迷途知返,讓學生回味無窮。
五、變式訓練——舉一反三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面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要切中要害,適當插入一些變式訓練。
例如:華明商店進貨白糖200千克,售出3 / 5,售出多少千克?
變式1:華明商店進貨白糖200千克,售出3 / 5,剩下了幾分之幾?還剩多少千克?
變式2:華明商店進貨白糖200千克,售出一段時間后,剩下總數的1 / 5,剩下多少千克?售出多少千克?
變式3:華明商店進貨一些白糖,售出3 / 5,剩下80千克,華明商店進貨白糖多少千克?售出多少千克?
通過教師的精心“變式”,促使學生思前想后,思維變得活躍敏捷,不僅拓寬了知識面,而且打破了思維定式,起到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功效。
(責編 金 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