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華
摘 要 作為一線教師,如何把三維目標貫穿在每一篇課文、每一個課時中呢?我認為最起碼要把握好下面幾點:一是要抓住文本特點,細化教學目標;二是尊重學生個性,實現(xiàn)多維教學目標;三是明確學段要素,確立課時目標。以三維目標為教學方向,夯實學生的基礎語文素養(yǎng),求實小學語文教學的本體,不囿于傳統(tǒng),與時俱進。
關鍵詞 小學 語文 三維目標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1-0107-01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與地位”中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小學語文面對的是剛入學的蒙童,進行的是基礎教學,必須從最基本的知識教起。母語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著眼于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建構,而要建構起語文素養(yǎng)的“大廈”,既要夯實學生聽說讀寫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又要注重學生理解、感悟的經歷體驗,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情商。
那么,作為一線教師,要如何把這三維目標貫穿在每一篇課文,每一個課時中呢?我認為最起碼要把握好下面幾點:
一是要抓住文本特點,細化教學目標。文本是教學的憑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本材料,又是學生認識世界的媒體,教師教學要立足文本,領悟教材的目標價值,讀懂文本語言,新課程的教材觀認為教材是范例,是引導學生認知發(fā)展、生活學習、人格建構的一種范例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學習方法,具備進一步學習的能力??梢?,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和基本技能的習得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加強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時,要據(jù)文本的價值取向循序漸進,由淺入深,螺旋上升,而不是強迫學生必須接受絕對事實,機械地訓練。更重要的是借助文本,充分發(fā)揮教材的范例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產生問題,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究,通過學生自己的經驗來主動建構新認知和知識。并且,這些功能和作用,要在我們的“課時目標”中進行細化,通過一節(jié)又一節(jié)的課時教學活動點滴滲透,逐一實現(xiàn),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功效。這就需要教師在上每一節(jié)課時,據(jù)文本所承載的內容特點、表現(xiàn)形式去確立微觀目標。以“知識和能力”為主要訓練目標,重視“過程和方法”,同時滲透“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找準文本在聽說讀寫方面的附著點,洞悉文本中學生情感發(fā)散的棲息處,發(fā)現(xiàn)文本引領學生價值觀的切入點,匯文本的百川于三維目標的海洋。
二是尊重學生個性,實現(xiàn)多維教學目標。一個文本在不同人的解讀下會產生不同的“作品”,在課堂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總會帶著自己的情感、能力、思維方式參與其中,學生各自有自己的經驗、知識、思考、靈感和興致,所以我們的教學必須要抓住學生個性特點,遵循兒童心理規(guī)律和母語教學規(guī)律,扶正矯邪。因為教學過程不只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師生、生生、生本、師本的對話,取得心靈的溝通,實現(xiàn)學生主體性的建構與發(fā)展。讓學生通過自主的知識建構活動,發(fā)揮創(chuàng)造潛能和天賦,發(fā)展個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學生多讀,引導學生感知文本,形成表象,習得讀書方法,繼此引導學生在感悟、參悟、頓悟中學為文之道,悟做人之理,明作文之法,內化表象,再利用“評”將學生經歷、人生體驗融入學習活動并升華到新的人生境界。當然,要在此過程中,把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整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大量語文實踐活動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形成基本技能。要讓操作、表演、繪畫、游戲成為展示個性、提高學生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學習效率的輔助手段,而不是追求華而不實的做法。
三是明確學段要素,確立課時目標。課標把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分階段作出了詳盡描述,我們在著手“課時目標”時,要使這些目標要求具體化,可操作化,遵循目標實施的層次性、承接性、發(fā)展點和旋復性。如《語文課程標準》關于低階閱讀教學的階段目標的第一句是:“喜觀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在低階的閱讀教學中,要多讀精練,注重情趣,力避繁鎖的分析和空洞的說教。因此,在上像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的《識字6》這樣的課時,就不能為了識字而識字,而要讓學生通過詞串連續(xù),把夏天夜晚那種靜謚而又閃動和靈性的情境誦悟出來。其次,即使在同學段的教學中,也要分清具體目標的層次性,把握教學目標的側重點,比如,在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中,上學期要鞏固漢語拼音的拼讀,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下學期卻要借助音節(jié)學習漢字字音,甚至一字多音,多字一音,并在鞏固漢字筆畫和書寫順序的同時,承載漢字構字規(guī)律的探索和認識。從音字結合到借音識字,從筆畫到偏旁,目標各有側重,又旋復漸進。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立足語文教學的“總體目標”,重視著眼于階段目標,落實著手于課時目標,從而確立起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不使課程的三維目標架空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