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劉培杰
(北京師范大學漢語文化學院,北京100875)
漢語“動—名”離合詞“A+過+B”與泰語相應形式的對比研究*
(泰國)劉培杰
(北京師范大學漢語文化學院,北京100875)
文章從漢泰對比的角度對漢語“動—名”離合詞“A+過+B”的形式和意義進行了分析,認為從形式上來看,漢語動態(tài)助詞“過”與泰語助動詞“”對應時,“”位于泰語詞或短語之前,而與形容詞“”對應時,“”則位于泰語詞或短語之后;從意義上來看,漢語動態(tài)助詞“過1”和泰語形容詞“”的意義基本相同,即表“完畢”義;漢語動態(tài)助詞“過2”和泰語助動詞“”的意義基本相同,即表“經(jīng)驗”義。
漢語;泰語;形式;意義;對比
一項對泰國學生漢語離合詞學習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泰國學生正確使用離合詞的情況中,“合用”形式的正確率為39.8%,“分離”形式的正確率為22.01%(尹士偉,2010)①尹士偉.泰國學生漢語離合詞偏誤分析與教學對策[D].北京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這說明離合詞“分離”形式往往比“合用”形式更難掌握。
在離合詞“分離”形式中,當動態(tài)助詞“過”作為插入成分較早出現(xiàn)在留學生漢語教材中時,是對泰國學生離合詞教學的難點之一。調查顯示,無論是泰國初中級漢語學習者還是高級漢語學習者對離合詞插入成分“過”掌握的情況并不樂觀,偏誤率分別為52.6%和34.1%(尹士偉,2010)②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漢語水平考試部.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這表明,即使是高級水平學習者,使用離合詞插入“過”的偏誤仍然很高。下面是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幾個病句。例如:
1)*他結婚過。(應該為:他結過婚。)
2)*我跟他見面過一次。(應改為:我跟他見過一次面。)
3)*他過生氣我。(應改為:他生過我的氣。)
4)*他小時候很貧困,沒過念書。(應改為:他小時候很貧困,沒念過書。)
因為在泰語里沒有離合詞,例1)中學生就把“結婚”當作普通動詞來用,以為是及物動詞。同樣例2),學生把“見面”誤用為普通動詞,而且當有插入成分數(shù)量詞“一次”時,學生沒有采用分離形式,因為在泰語里,數(shù)量詞位于動詞之后。例3)和例4),學生之所以把“過”放在“生氣”和“念書”前面,是因為在泰語里,表示動作行為曾經(jīng)發(fā)生的“過”位于動詞之前,這說明學生直接把泰語語法套用在漢語里。
泰國學生對漢語離合詞插入成分“過”尚未很好地掌握,也表明他們因母語(泰語)負遷移的影響而出現(xiàn)以上的偏誤,因此,本文將對漢語動態(tài)助詞“過”在泰語中的對應形式和意義進行總結,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進而找出它們之間的對應規(guī)律,從而更為有效地針對泰國學生進行漢語離合詞插入成分“過”
(一)我們從《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以下簡稱《大綱》)中篩選出離合詞共為369個,然后按照現(xiàn)代漢語詞匯的相關研究對雙音詞的結構進行分類,得出324個動賓式離合詞。在此基礎上,我們又對動賓式離合詞的語素結構加以區(qū)分。區(qū)分結果顯示,“動—名”語素組合的離合詞(以下簡稱“動—名”離合詞)在動賓式總數(shù)中占有絕對優(yōu)勢,共有293個,占總數(shù)90.43%,因此,我們以“動—名”離合詞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
(二)為了能夠反映語言的客觀現(xiàn)實,我們又根據(jù)國家語委現(xiàn)代漢語通用平衡語料庫(以下簡稱“語委語料庫”)對《大綱》中的293個“動—名”離合詞抽樣86個逐個地進行檢索統(tǒng)計,目的是為了發(fā)現(xiàn)是否有插入動態(tài)助詞“過”和“過+其它插入成分”的形式。統(tǒng)計結果顯示,在語委語料庫出現(xiàn)離合詞中可插入動態(tài)助詞“過”和“過+其它插入成分”有24個,占總數(shù)27.9%。這個結果給我們的啟示是:不是所有的離合詞都可以插入動態(tài)助詞“過”。這些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在對外漢語離合詞教學方面能提供一些參考。
(三)24個可插入動態(tài)助詞“過”和“過+其它插入成分”形式的“動—名”離合詞分別為:吵架、吵嘴、打架、打仗、打針、發(fā)財、發(fā)火、發(fā)誓、罰款、犯法、干活、告狀、結婚、開會、離婚、理發(fā)、聊天、念書、請假、上課、生病、生氣、談話、消毒、做夢。
(四)我們通過語委語料庫又對《大綱》中的24個“動—名”離合詞可插入“過+其它插入成分”逐個地進行檢索,根據(jù)檢索結果對它們加以分類,然后將分類結果與泰語相應的表達形式進行對比分析。
(五)所有的漢語例句均來自于“語委語料庫”。漢語用例的泰語翻譯和泰語用例都經(jīng)過兩名在北京師范大學學習的泰國碩士生和博士生的驗證,他們分別來自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而泰語用例的漢語翻譯則經(jīng)過兩名在北京師范大學學習的中國博士生的驗證,他們的專業(yè)都是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由于泰語沒有離合詞,漢語離合詞譯成泰語后分別為單純詞、復合詞和短語。因此,漢語動賓式離合詞“A+過+B”的形式,譯成泰語則為“過+V”①V指單純詞或復合詞,大部分為動詞性的?;颉斑^+VP”②VP指短語,大部分為動賓短語。形式。例如
5)我已經(jīng)跟蔣芹發(fā)過誓,我要遵守諾言。(吳源植《金色的群山》)
我 過 發(fā)誓 跟 蔣芹 了
6)你結過婚了沒有? (于伶《滿城風雨》)
你 過 結婚 了 嗎
7)我們在一起作過戰(zhàn),打過仗。(湯洛《森林曲》)
過 進行 戰(zhàn)爭
例5)的“發(fā)誓”、例6)的“結婚”和例7)的“打仗”,譯成泰語后分別為單純詞“”、復合詞“”和動賓短語“”。而在“A+過+B”形式中,例5)的“發(fā)過誓”、例6)的“結過婚”和例7)的“生過病”,譯成泰語后分別為“”、“”和“”。也就是說,動態(tài)助詞“過”在泰語譯文中,位于詞和短語之前,即“+V/VP”。動態(tài)助詞“過”后面可附加其它插入成分,如“時量詞”和“動量詞”等表數(shù)量的補充說明成分,泰語中它們位于詞或短語之后。例如:
8)他的外甥媳婦沒有戶口、僅念過三年書,卻進廠當了出納員,貪污八百多元。(中國青年報社)
過 學習 書 三 年 僅
9)“見過,聽人家講過,可是沒同她談過一次話兒。”(段落《戀》)
可是 不 過 談 和 他 只 次
例8)的“念書”和例9)的“談話”,譯成泰語后分別為動賓短語“”和單純詞“”。在“A+過 +數(shù)量詞+B”形式中,例8)的“念過三年書(“年”是時量詞)”和例9)的“談過一次話(“次”是動量詞)”,譯成泰語后分別為“”和“”。也就是說,數(shù)量性補充說明成分在泰語譯文中,位于詞和短語之后,即“+V/VP+數(shù)量詞”。
除此之外,動態(tài)助詞“過”后面的插入成分也可以是修飾成分,如果修飾成分表示領屬關系時,泰語中要將修飾成分放在詞或短語之后。例如:
13)不,她從來沒生過我的氣,今晚她是跟我打賭,叫我看看她的膽量的。(鄧永隆《啊抽》)
從來 她 不 過 生氣 我
語中,置于動態(tài)助詞“過”之后,即“生過我的氣”。而在泰語中,修飾成分則位于泰語詞或短語之后,即
如果動態(tài)助詞“過”后面的插入成分是修飾成分但表示“非領屬關系”時,同樣,在泰語中也要將修飾成分放在詞或短語之后。例如:
14)他就自述說:第一,我從小學到中學根本沒有上過法制課,沒想到我的一言一行還要受到法律的約束;(谷輔林《美育學》)
從 小學 到 中學 我 不 過 學習 課 法制 根本
15)雷鋒同志,過去你生過什么病,體質怎么這么不好?(賈六 等《雷鋒》)
過去 你 過 是 病 什么
16)劉飛燕從沒見眼鏡發(fā)過這么大的火,嚇壞了,抱頭蜷縮在地上,不哭不鬧,不喊不罵,任他打。(棧橋《招魂》)
不 看見 眼鏡 過 生氣 很這么
例14)的“上課”、例15)的“生病”和例16)的“發(fā)火”,譯成泰語后分別為單純詞“”動賓短語“”和單純詞“”。例14)的專有名詞“法制”、例15)的疑問代詞“什么”和例16)的形容詞“大”都是修飾成分但表示“非領屬關系”,在漢語中,置于動態(tài)助詞“過”之后,即“上過法制課”、“生過什么病”和“發(fā)過這么大的火”。在泰語中,修飾成分要位于詞或短語之后,即“。
有時動態(tài)助詞“過”后面附加短語,例如:
17)然而他說:“我做過你現(xiàn)在在做的夢,可是……”(張關林《無風的風箏》)
我 過 夢[關系從句標記] 你 在 夢現(xiàn)在
我們在語委語料庫中還發(fā)現(xiàn)一種形式的組合,即動態(tài)助詞“過”后面附加數(shù)量詞和“非領屬關系”的修飾成分,但只發(fā)現(xiàn)一例。
18)我人事的經(jīng)驗與知識也是同樣的有限,我不曾做過工,我不曾嘗味過生活的艱難,我不曾打過仗,不曾坐過監(jiān),不曾進過什么秘密黨,不曾殺過人,不曾做過買賣,發(fā)過一個大的財。(徐志摩《“迎上前去”》上海文藝出版社)
過 得 錢 大 次 一
例18)的“發(fā)過一個大的財”,我們認為這句話很別扭。為了弄清這句話是否成立,我們訪問了20個漢語母語者①年齡20~35歲;學術背景:博士學位2名、碩士學位5名、學士學位13名;北方人15名、南方人5名。,讓他們看前邊的語境。結果顯示:有17名漢語母語者認為這句話很別扭,不接受這種說法,他們的理由是“認為一般‘一個’不修飾‘財’”;有2名母語者勉強接受此說法,并認為如果把“的”去掉就能接受;僅有1名母語者接受此說法,理由是“這樣說的話,書面語色彩強些,但一般口語不這么說②這一名是北方人?!薄2唤邮沾苏f法的漢語母語者認為,一般只說“發(fā)大財”、“發(fā)過財”或“發(fā)過大財”。在此基礎上,我們又在語料庫搜索“一個”是否可以修飾“財”或“大財”,發(fā)現(xiàn)在語料庫中也沒有這種用法,因此,我們認為此例句并不是典型的例句,不具有代表性,所以這種情況不納入我們的研究范圍。
例如:
19)沈明剛理過發(fā),換了一套裝束上。(李寶奎《工會小組長》)
沈明 剛 剪 發(fā) 完
20)多少天來,王大娘也沒有像今天這樣激動過;社里剛開過老婆會,她就用兩手撥開人群,最先跑出會議室,迎著中午那火熱的太陽,連汗也顧不得擦,就一股勁兒向家跑。(婁云?!稙榱嗽绯鲣摗?
社 剛 開會 老婆 完
例19)的“剪發(fā)”和例20)的“開會”,譯成泰語后分別為動賓短語“”和單純詞“”。而在“A+過+B”形式中,例19)的“理過發(fā)”和例20)的“開過老婆會”,譯成泰語后分別為“”和“”。也就是說,動態(tài)助詞“過”在泰語譯文中,也可以與泰語“”對應,其位于詞或短語之后組成“”。
漢語動態(tài)助詞“過”和“過+其它插入成分”在泰語中的對應形式可以總結為表1。
表1 漢語“動—名”離合詞“A+過+B”形式及其他插入成分在泰語中的對應形式表
基于表1形式方面的對比分析,,2013:268.,2013:1256.我們發(fā)現(xiàn),“動—名”離合詞“A+過+B”形式和其他的插入成分在泰語譯文中顯得更加復雜,也就是說,“動—名”離合詞中的插入成分“過”在泰語譯文中都不能插入泰語的詞或短語之間,,2013:268.,2013:1256.在泰語中,它或置于泰語詞和短語之前,如助動詞“”,或置于泰語詞和短語之后,如形容詞“”。而“數(shù)量性補充說明成分”、“修飾成分”和“短語”等其它插入成分則只能置于泰語的詞和短語之后。
漢語學術界一般認為動態(tài)助詞“過”有兩個意義:表示動作完畢或完結;表示過去曾經(jīng)有這樣的事情或表示曾經(jīng)發(fā)生某種動作或存在某狀態(tài),但現(xiàn)在動作已不進行或狀態(tài)已不存在(呂叔湘主編,1980/ 2003,房玉清,1992)①呂叔湘主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2003.。我們把表示“完畢”義的“過”稱作“過1”,把表示“經(jīng)驗”義的“過”稱作“過2”。
我們在第三節(jié)進行了形式的對比發(fā)現(xiàn),漢語動態(tài)助詞“過”,在泰語譯文中可以與“”對應?,F(xiàn)在我們來看一下它們的語法意義?!啊痹凇冬F(xiàn)代泰語大詞典》的解釋為“用在動詞之前,表示某種動作或行為曾經(jīng)發(fā)生”②參見《現(xiàn)代泰語大詞典。因此,漢語動態(tài)助詞“過2”和泰語的“”的意義基本一致,即表“經(jīng)驗”義?!啊笔恰靶稳菰~,表示完畢、結束”③參見《現(xiàn)代泰語大詞典??梢?,“過1”的意義和泰語形容詞“”的意義基本一致。
(一)所譯插入成分在前
所譯插入成分在前指漢語動態(tài)助詞“過”和“過+其它插入成分”譯成泰語后,它們要置于泰語的詞或短語之前。泰語助動詞”位于動詞之前,與“過2”的意義基本相同。例如:
21)過去我們發(fā)過誓:要解放全中國的同胞,使他們過幸福生活。(吳源植《金色的群山》)
22)常常在關鍵時刻,人們愛把多多與犯過法的父親連在一起。(孟曉云《一個敢同命運抗爭的女人》)
23)小學思在大帥府里從未干過活。(北京晚報社)
例21)的“發(fā)過誓”、例22)的“犯過法”和例23)的“干過活”譯為泰語后分別為通過以上的例句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動態(tài)助詞“過2”所表示的是某一動作行為曾經(jīng)發(fā)生。這與泰語的完全對應,將表“經(jīng)驗”義的“過2”譯成泰語時,都可以用來表示。
雖然我和他很親密,但是我們也吵過架。
他被警察罰過款。
有人到我們單位告過狀,說你們晚上一直都施工。
27)我的文化底子太薄,我小的時候只念過三個月的書,讀的免費班。(侯寶林《侯寶林自傳》)
28)她做到了做女兒的最大心意,但是,她仍然沒有影響生產(chǎn),沒有請過一天假。(徐占《新聞寫作基礎與創(chuàng)新》新華出版社)
例27)的“念過三個月的書”和例28)的“請過一天假”,譯成泰語后分別為“”和“(“一天”有時在口語中說‘’)”。通過以上的例句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盡管動態(tài)助詞“過2”后面附加動量詞“三個月”和“一天”,“過2”仍然能與泰語的“”對應,將表“經(jīng)驗”義的“過2”譯成泰語時,都可以用“”來表示。
馬尼告訴過我說,馬那先生結過兩次婚。
我跟他見過三次面,但不是很熟。
31)“不,她從來沒生過我的氣,今晚她是跟我打賭,叫我看看她的膽量的?!?鄧永隆《啊抽》)
我讀過老舍的書。
兩年前他回過我的信,后來我再沒有和他聯(lián)系。
34)當法庭審問這個少年犯時,他就自述說:第一,我從小學到中學根本沒有上過法制課,沒想到我的一言一行還要受到法律的約束;(谷輔林《美育學》)
35)雷鋒同志,過去你生過什么病,體質怎么這么不好?(賈六,等《雷鋒》)
36)劉飛燕從沒見眼鏡發(fā)過這么大的火,嚇壞了,抱頭蜷縮在地上,不哭不鬧,不喊不罵,任他打。(棧橋《招魂》)
例34)的“上過法制課”、例35)的“生過什么病”和例36)的“發(fā)過這么大的火”,譯成泰語后分別為“”、“”和“”。通過以上的例句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動態(tài)助詞“過2”后附加非領屬關系的專有名詞“法制”、疑問代詞“什么()”和形容詞“大()”仍然表示的是某一動作行為曾經(jīng)發(fā)生。這與泰語的“”完全對應,將表“經(jīng)驗”義的“過2”譯成泰語時,都可以用“”來表示?,F(xiàn)在我們再從泰語的角度來看。例如:
我沒有上過德語課。
以前他生過皮膚病。
我從來沒見過他生過這么大的氣。
(二)所譯插入成分在后
所譯插入成分在后是指漢語動態(tài)助詞“過”和“過+其它插入成分”譯成泰語后,它們要置于泰語的詞或短語之后?!啊币话阄挥谠~或短語之后,與“過1”的意義基本相同。在第三節(jié)例19)和例
20)我們舉過這樣的例子。例如:
40)沈明剛理過發(fā),換了一套裝束上。(李寶奎《工會小組長》)(原例19)
41)多少天來,王大娘也沒有像今天這樣激動過;社里剛開過老婆會,她就用兩手拔開人群,最先跑出會議室,迎著中午那火熱的太陽,連汗也顧不得擦,就一股勁兒向家跑。(婁云?!稙榱嗽绯鲣摗?(原例20)
例40)的“理過發(fā)”和例41)的“開過老婆會”,譯成泰語后分別為“”和“”。通過以上的例句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動態(tài)助詞“過1”表“完畢”義與泰語形容詞“”完全對應,將表“完畢”義的“過1”譯成泰語時,都可以用“”?來表示。
現(xiàn)在我們從泰語譯成漢語的情況進行分析。例如:
我剛剛跟他聊過天,你什么時候來的?
剛打過針的話,不能馬上洗澡。
本文主要從形式和意義的角度對漢語“動—名”離合詞“A+過+B”形式及其插入成分進行了漢泰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兩種語言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不同點多于相同點,尤其在形式上漢語和泰語存在較大的差別。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得出如下4個結論:
(一)動態(tài)助詞“過”、“數(shù)量性補充說明成分”、“修飾成分”和“短語”都不能插入泰語單純詞、復合詞或短語之間。
(二)從形式來看,動賓式離合詞“A+過+B”有兩種的對應形式。第一是所譯插入成分在前,即泰語助動詞“”;第二是所譯插入成分在后,即泰語形容詞“”。
(三)“數(shù)量性補充說明成分”、“修飾成分”和“短語”等其它插入成分在泰語譯文中均置于泰語的詞或短語之后。
總而言之,漢語“動—名”離合詞“A+過+B”形式及其插入成分的難點主要是在形式上,因為其位置與泰語的表達形式完全不同,比較復雜,這也是泰國學生離合詞偏誤的主要原因。當然,本文的結論主要是基于語料庫的分析而得出的,語料量也不大(僅研究了86個“動—名離合詞”,其中可插入“過”的有24個),而且,我們發(fā)現(xiàn)實際上有些離合詞的擴展形式在口語中也能說,但在語料庫中沒有出現(xiàn),因此,漢語“動—名”離合詞“A+過+B”形式及其插入成分還有待于更全面的統(tǒng)計與考察。
[責任編輯:趙昆艷]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verb-noun separable words in“A+guo+B”structur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Thai structure
LlU Pei-Jie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Cultur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This paper focuses on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forms and meanings of the verb-noun separable words in“A+guo+B”structures between Chinese and Thai.In terms of form,Chinese aspect particle“guo”is equivalent to the Thai auxiliary verb“”which is located before other Thai words or phrases.When equivalent to the adjective“”,“”is located after other Thai words or phrases.In terms of meaning,the meanings of the Chinese aspect particle“guo1” and Thai adjective“”are basically the same,which mean“completion”;while the meanings of the Chinese aspect particle“guo2”and Thai auxiliary verb“”are also basically the same, which mean“experience”.
Chinese language;Thai language;form;meaning;contrastive analysis
H195
: A
: 1672-1306(2015)02-0017-09
劉培杰(Komkrit Tharawiwat),男,泰國人,北京師范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