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明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高中學生要能夠“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yǎng)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基于此,我嘗試在作文教學中運用“以小組合作探究為主的互動式評改方式”。
實踐表明,這種評改模式,不僅確立了學生在作文評改中的主體地位,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還使學生在多層面的交流中提高了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揮了潛能,張揚了個性。
在實際評改中,學生會有一些情緒,比如認為這是老師在“偷懶” ,或者認為自己的作文水平不高,不具備批改的能力。因此,在評改作文之前,教師應積極動員學生,激發(fā)他們的評改興趣。首先應當明確,學生自主評改作文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不是老師在“推卸責任”。同時要讓學生明白,寫作水平未必就等同于作文鑒賞水平,況且“好的作文,多是修改過來的”。經(jīng)過實踐,筆者認為在小組評改作文的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第一,確立小組及中心發(fā)言人。根據(jù)班級實際情況安排每組人數(shù),組與組之間交叉批改,然后每組選出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向全班推薦,并由中心發(fā)言人闡述評改意見。
第二,確定優(yōu)秀文章的標準。優(yōu)秀習作的標準可從7個方面考慮:1.中心論點是否準確、鮮明、深刻;2.結構層次段落是否清晰;3.選材是否圍繞中心論點或分論點,是否符合生活實際,是否具有典型性;4.表達方式是否恰當;5.語言是否簡潔、準確、生動、有文采;6.有無錯別字和病句;7.卷面是否整潔。
第三,明確高考作文兩級評分標準,并引導學生掌握和運用。為和高考接軌,使評改更具針對性,使學生作文在未來的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教師要組織學生學習高考作文兩級評分標準及具體細則,明白評分標準,確立“穩(wěn)抓基礎分,力爭突破發(fā)展分”的目標。
第四,采用輪流執(zhí)筆的方法進行評改。針對同一篇文章,經(jīng)小組討論后,可先由作文水平較高的同學提出口頭評改意見,并吸納其他組員的建議,加深學生對作文的整體評價認識,然后采用組長主持、輪流執(zhí)筆的方法進行評改。
第五,批改時要注意的事項。批改要結合學生的具體問題,有些文章言之無物,批改時要指導學生選擇中心材料,并逐步使之寫得具體,有些文章材料龐雜,批改時就要著重指導學生圍繞中心選材和剪裁,做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有些文章雖能用材料說明觀點,但材料不夠典型,批改時應指導學生如何選取典型材料,使文章內容深刻,富有感染力;有些詞不達意,顛三倒四,批改時要著重幫助學生修改病句,把文章寫通順,而不需提過高的要求。
第六,推薦范本,百家爭鳴。各組確定優(yōu)秀習作,把典型的優(yōu)秀習作推薦到班級共同賞析,取其所長。然后各小組展開爭鳴,教師點評指導,并總結出優(yōu)秀習作的可借鑒之處。
第七,教師檢閱,及時褒揚。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把學生批改的每篇文章都放在課堂上評講。學生批改結束,應及時上交教師。教師要認真審閱各小組的評改情況,及時表揚那些批改認真的小組及執(zhí)筆者。對批改重點把握不準、態(tài)度不夠認真的要個別指導,使其逐步臻于完善。
全國中學語文教育改革專家魏書生老師,把作文和作業(yè)批改比作壓在中學語文教師身上的兩座大山。中學語文教師如果不從這兩座大山下解脫出來,就只會迷失在忙碌而低效的作文批改中,學生的智力開發(fā)、能力提高、情商培養(yǎng)也將受到制約。因此,小組評改作文,為我們的教學改革開辟了一條新路。
(責 編 阿 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