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楓
【摘 要】 高等學校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場所,因此,加強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是時代的需要,也是高等學校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時,大學生綜合測評也是對大學生素質全面而客觀評價的重要方式,也是完善學工部門管理體制的一種有效手段。因為隨著高校大學生獎助學金和各種評先推優(yōu)競選機會的增多,大學生們對自己的綜合素質分數特別關注和敏感,因為這是評定獎助學金等的重要參考依據,所以在測評和跟蹤時,應該注意一些基本原則,保證對大學生能全面的考察,測出更公平的分數和等級。
【關鍵詞】 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5-000-01
一、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現狀
目前各高校也開始探索適當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在綜合素質評價的操作層面有了新的變化,由原來的單純考慮成績,變?yōu)榫C合考慮德智體等方面。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1.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不夠全面,過于粗放。很多學校評價時,簡單地分為思想分和學習分。不能真正全面地考察學生的團隊合作、創(chuàng)新意識等。2.評價主體單一,主要是輔導員老師和班主任等根據班級選票情況進行評價,學生的人緣情況很大程度決定了評價的結果,因而不能真實地反映同學的素質。3.綜合素質評價的目標存在偏差:綜合素質評價目前主要作用是給學生評定獎學金,變成了一個給學生劃分等級的工具,因而不能真正發(fā)覺每個學生的特點,給學生很好地指導,為學生素質的發(fā)展提供指南。
二、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原則
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主要的目的是能夠指導學生素質的發(fā)展,同時能夠真正反饋學校的教學情況。因而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應該遵循以下的原則。1.一致性:綜合素質評價的指標能夠真實反映出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使得評價是有效的。2.全面性:綜合素質評價的指標能夠全方位的體現學生的進步和能力特點,從思想、學習、能力、心理等多方面考察。3.多元性:綜合素質評價的目標不是劃分等級,應該發(fā)現每個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和個性,體現出多元的特點,可以采用模塊化的方式。4.動態(tài)性:綜合素質評價不僅是學生活動或成績的表象的記錄,更應該能反映出學生性格、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特長、興趣等內在的特點,從而能夠指導學生的發(fā)展和職業(yè)選擇。5.引導性:綜合素質的考核評價,不應該是簡單的每年例行的考核,更多地應該是能夠反映出學生努力方向,能夠深入到學生的生活中,確實作為學生成長進步的參考和指南。6.可操作性:綜合素質評價的指標一定能夠方便地衡量,有可行性。7.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教師可以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所在的團隊可以評價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交往組織能力等。學生自己可以設定大學的目標。8.普遍和特殊相結合:評價可以分為統(tǒng)一標準和自身特點的特殊標準。統(tǒng)一標準用于獎項的評定。軟性的標準用于學生個人的發(fā)展指導,例如學生的性格、心理承受能力、團隊意識等,這樣更能真實地評價同學,幫助他們進步。
三、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培養(yǎng),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素質評價為素質培養(yǎng)提供了方向,但是綜合素質的實際培養(yǎng)過程是評價的根基,因而各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并應遵循素質培養(yǎng)的原則:1.發(fā)揮大學生自身的主體性。大學生大都處在青春期,身體漸趨成熟,能力提高,有自己的獨立意識和想法,不希望被人束縛。同時很希望自己的做法能得到別人的認可。所以大學教育要發(fā)揮大學生自己的主體性,給他們以鼓勵,發(fā)揮他們的潛力。2.更加注重實踐性,包括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專業(yè)教育,都能夠把教育放到實踐中。通過學生自身的體會,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素質。3.更加細化地考察學生的能力,目前學生的學習狀況不能很好及時地得到反饋。教學過程中,主要是知識的教授,缺少必要的考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慢慢消退。學生團學活動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表現沒有給予及時的回饋,因而學生能力比較難提高。4.加強高校各部門共同的配合,教務部門、學工部門、團學部門等共同合作,共同協(xié)商。交流存在的問題,共同解決學生的素質發(fā)展問題。
總體來講,我們高校目前由于在師資力量、科目設置、教學管理等方面還沒有跟上,因而很難給學生細致的指導。師資比例太低,并且教師的科研、教學各方面的壓力較大,在和學生的交流上不能投入較多的時間,因而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不到指導。教學管理上比較機械,學生的興趣不能得到尊重,學生想轉換專業(yè)發(fā)展自己的興趣受到阻礙。教學科目的設置有時遠遠落后于社會的需要。因而綜合素質的評價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所以高校需要整體的思維,加大教育的投入,增加教師數量,并且改變評價老師的指標,管理上更以學生為本,學生的綜合素質才會有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范純刑.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研究綜述[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