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春琳
摘要:青少年的犯罪率正在上升,校園暴力現象已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一個非常嚴峻的現實問題!對待如此“靈魂”出軌的學生,(我們稱作“特殊”學生),對待“特殊”學生,我們教育改革之路急待摸索和尋找。下面文章,就筆者個人從痛定思痛之后的一些具體實踐,及找回“特殊”學生失落靈魂的現實思考及實踐過程進行探討。面對嚴峻的問題,只有建立起新的觀念、新的教育理念,才能找到新的發(fā)展道路及新的切入點。
關鍵詞:“特殊”學生 以人為本 有教無類 和諧為先
1 以人為本,有教無類(重視每一個學生)
1.1 天下無不教之人,亦無可以不教之人
個案:某高職學院(簡稱“學院”)一個只有17歲的學生陳某,情緒沖動,撥出了尖刀沖向了正在講課的教師,還算是這個教師身手敏捷,逃過了一劫!——原因竟然是該學生已遲到了十幾分鐘,沒有叫“報告”,教師要求學生叫個“報告”,當時該學生心理上感覺當著全班同學,特別是有女同學在場,丟了面子!——為了面子,失去了理智,居然撥刀相向自己的教師。為什么在全國的院校仍常有類似的極端現象產生,此現象背后的深層次原因說明了什么呢?出現了如此現象又該如何對待?
1.2 和諧為先,化解死結
學生出現了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還沒有找到一條能夠拯救學生“靈魂”的道路,有危機并不可怕,怕的是連危機都沒有感覺到,有危險,才有機會!壞事經過努力,可能或許可以變成好事!“特殊”學生如果流入社會,無人教育、關照、指導,情況更糟,社會危害更不可預測……等于是把他推向了深淵。作為教師,責無旁貸,應當有“我不上刀山誰上刀山,我不拯救孩子誰拯救孩子!”的教育理念。以人為本,拯救每一個失落靈魂的學生,并找回他們的靈魂。為此,當事人與學院的領導阻止了一切對學生過激的行為和措施,頭腦中有了“救人”的理念,當事人當時就與陳某同學緊緊地擁抱,一直在安慰他(因為他事后非常緊張、害怕),面對全班同學說:“你很年輕,不明辨是非,一時沖動,我是教師——就是專門教育人的人,學生有問題,責任在我”,“孩子,我們交個朋友吧!”
2 “跟蹤”學生(問題)、事必躬親
我們認為:學生出了問題,肯定是學生的思想上出了問題——思想出了問題,肯定是教育出了問題——那么,解決問題的“路”在哪里?(沒有現成的答案,沒有可供參考的依據),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2.1 痛定思痛、教師不能退縮、教育人更不能退縮
悲痛過后,還得面對現實,還得吸取教訓,對特殊學生最根本的還是關愛,學校的關愛、教師的關愛、社會的關愛。
面對尖刀下余生的當事人,當時心中的痛楚難以言表,從事件發(fā)生開始,首先,當事人自己要吮好自己心中巨大的傷口,作為教師,就應該有博大的胸懷,應該包容學生的一切,否則,教育人的局面無法形成!有此想法后,當事人很自然地做到,經常地、默默地和 “特殊”學生,一次又一次的擁抱,一次又一次交換真誠、交換談心……
2.2 在質樸的生活中給予學生指導、關愛
①安危冷暖,時刻掛在心間
教育,從來就不是空洞的,教育改革的“課題”,也不是坐在屋子里寫出來的理論;教育,是具體的,具體地做事(做鎖碎的事),具體地做人(點點滴滴的關愛學生)。有了這些理念之后,600多天來,我們一直把這樣心靈有問題的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看待,學生的好壞、安危冷暖,才會時刻掛在心間,特別是學生人格的形成、心理的發(fā)展更需要及時地“跟蹤”了解指導。
從實際的教育探索中,我們認識到: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愛的模范。有愛,就會博大;有愛,就會有藍天;有愛,就會找到教育改革之路;有愛,鐵樹就會開花!——對學生真誠的愛,這是做教師最基本的條件和素質。
②明示或暗示學生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可以改進的可能
學生青年碰到了問題,時而會出現反反復復,但我們的教師心中是一如既往的,這時需要我們教師動動腦筋,明示或暗示他有著自己的優(yōu)點。當學生找出了自己的優(yōu)點,就找到了信心——這在心理學上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因為有信心,就會有起步;有起步,就會有起色,有變化……
2.3 交心交友、鍥而不舍
現在,當事人與他的“特殊“學生成了忘年之交的好友,無話不談、無事不說。這對于了解“特殊”學生心理活動,有了最直接的感覺和了解,也為做好他的思想工作心中已有了底牌(如他喜歡玩電腦,就從電腦學習中循循善誘;再如他喜歡在校外租房、不合群,就通過與他家長的聯(lián)系共同解決問題;當他情緒不穩(wěn)定時,就會體貼地問他:還有什么需要我們做的……)這點點滴滴,日日夜夜,領導、教師們沒有放松關愛。
教育和幫助教育人,是個漫長而又細致的過程,具體地說,它是教師付出愛的過程,釋放智慧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契而不舍的考驗耐力的過程。比如,陳某同學有一次思想波動極大,并出乎我的預料,他不想讀書,說要“走人”!得知此事,我去找他——可是,他已去遠方!只是聽他的同學說,準備去一個地方打工,具體的地方誰也不知,學生思想波動,起伏如此之劇烈,肯定有問題,當事人心中有所震動,二話沒說,日夜行動、風雨兼程,趕赴永修、九江、修水等地——只要有可能,就一定要找回他!只有找到他,才能有機會與他做工作,再一次深刻地交心,找出問題的根源,一定要使他看到一線希望、一線光明,只有這樣,事情才有松動、才有轉機……
當他的眼光有一種信任感看著當事人的時候,心中有著不可言喻的幸福與自豪。他打開了心扉,他開始愿意與我溝通,愿意帶我去見他的父母……我終于感到了我所做的工作有了一個好的起步……
為了找到陳某同學,讓他放下思想包袱,讓他繼續(xù)回到他該去的地方——學校,繼續(xù)地學習(而不是流入社會),我和他的同班同學熊勇、梁中湖,轉展來回千里之遙,我們沒有任何的怨言,而有的只是堅持,有的只是工作之后的興奮和使命感……教育伴隨和發(fā)展著每個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過程。教育實現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時改造自己,在改善環(huán)境的同時發(fā)展自己,在和諧社會的同時幸福自己。教育的現代化從根本上講是人的現代化而不是物的現代化。教育是人的教育,不是物的教育。教育是人自身發(fā)展的需要,不是人占有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