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 張膠
[摘 要]近年來,大學生志愿服務得到了越來越多院校和大學生的關注和重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其中。藝術類院校大學生志愿服務在這樣的潮流中蓬勃發(fā)展著,并有其自身的特點,且對藝術類大學生的成長發(fā)揮了不可忽視的育人功效。
[關鍵詞]藝術類院校 大學生志愿 服務育人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04-0132-03
一、志愿服務簡介
志愿服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方國家19世紀初的帶有宗教性質(zhì)的慈善服務,隨著時間的演變,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志愿服務大致經(jīng)歷了萌芽階段、擴展階段和規(guī)范階段。我國的志愿服務起步比西方發(fā)達國家晚,正處在蓬勃的發(fā)展階段。
一般而言,志愿服務是指志愿者組織、志愿者個人利用自己的時間、精力、善心、技能等資源,在不為任何物質(zhì)報酬的情況下,為他人,、為社會提供服務的一種行為,這也是一種服務社會公眾生產(chǎn)生活以及促進社會發(fā)展進步的行為,可以達到改善社會的目的。
因為志愿服務是不為任何物質(zhì)報酬的有組織的行為,所以志愿服務工作具有志愿性、無償性、公益性、組織性這四種特征。志愿服務提倡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理念,在這志愿服務精神理念里面,志愿者的奉獻精神是志愿服務精神的精髓,友愛精神是提倡志愿者要平等尊重,欣賞他人,有愛無礙,與人為善,互助精神表現(xiàn)為互相幫助、助人自助,進步精神體現(xiàn)為志愿者在參與志愿服務的整個過程中,既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和素質(zhì),與此同時,又促進了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
二、藝術類院校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特點
自共青團中央1993年12月提出組織“青年志愿者行動”以來,志愿服務便蓬勃開展起來,全國高校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大學生志愿者逐漸成為志愿服務隊伍的重要力量。志愿服務不僅是培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徑,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更是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就目前而言,我國的大學生志愿者活動領域越來越廣泛,其觸角已經(jīng)延伸到了社會生產(chǎn)生活的許多層面和領域,并對這些層面和領域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和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大學生志愿者通過建立多種形式的志愿服務組織,開展經(jīng)常性的社會志愿服務,樹立志愿服務意識,推動了我國的社會文明朝著和諧的方向健康發(fā)展。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已經(jīng)漸漸成為一個重要的平臺和有效的載體,去發(fā)動和號召廣大社會青年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中去。而在藝術類院校,參與大學生志愿服務的主體是藝術類大學生,他們既具有一般大學生的特點,又有著藝術類學校學生的特殊性,他們秉承著志愿服務精神: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并將自己的個性和專業(yè)特長融入志愿服務工作中,使得藝術類院校大學生志愿服務有其獨特之處。
(一)參與活動的動機更單純
藝術類大學生熱愛藝術,追求藝術,在物質(zhì)方面的欲望比較淡薄,他們積極參與校內(nèi)外的各類志愿服務活動。他們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動機來自于內(nèi)心想奉獻他人、助人為樂的胸懷,他們內(nèi)心覺得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利用自己所學和自己積累的經(jīng)驗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會給他們帶來滿滿的成就感。在奉獻愛心和服務他人的過程中,志愿者自我能力和素質(zhì)也得到了提升,這些都與物質(zhì)報酬沒有任何關系。
(二)志愿服務范圍更廣泛
藝術類院校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呈現(xiàn)志愿服務范圍廣泛的特點,因為他們既可以參加普通高校學生所能參加的志愿服務活動,如社區(qū)建設、扶貧開發(fā)、服務西部、環(huán)境保護等志愿服務活動,也可以參與一些藝術類的志愿服務活動,如美術館、畫廊展覽等。
(三)志愿服務形式更豐富
藝術類院校大學生由于所學專業(yè)的特殊性,本身都具備一定的藝術功底,如繪畫、舞蹈等,在進行志愿服務活動的過程中,他們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所學去為他人服務,服務形式豐富多樣。如筆者所在的中國美術學院上海設計學院,學生志愿者就經(jīng)常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去悅苗園教小孩子畫畫,去敬老院關愛老人時,他們不僅能陪老人聊天解悶,還為老人獻上歌曲和舞蹈,志愿服務形式豐富生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志愿服務參與隨意性更大
藝術類院校學生由于自身所學專業(yè)的特殊性和本身追求張揚的個性,因此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想象力更加豐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感性思維比較豐富,自我意識較強,喜歡嘗試,喜歡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做事,這些在志愿服務方面也同樣有所體現(xiàn),他們往往更愿意參加自己感興趣的志愿服務,參加志愿服務的持續(xù)性也不夠,志愿服務參與的隨意性比普通高等院校學生的大。
三、志愿服務對藝術類院校大學生的育人功能體現(xiàn)
(一)有利于引導藝術類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大學時期是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和定型的至關重要的階段,形成什么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他們畢業(yè)之后踏上社會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會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而藝術類院校大學生由于受西方自由思想的影響,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和受不良的網(wǎng)絡文化環(huán)境的侵蝕,以及藝術類院校大學生本身追求張揚個性的特點,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使得他們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上更容易走偏,而影響到今后的人生發(fā)展。
而通過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們的無私奉獻、互幫互助和團結(jié)協(xié)作,可以讓藝術類大學生們感受到奉獻助人的意義和快樂,這是一種耳濡目染的效應,也是一種對自我價值的肯定。比起課堂上理論抽象灌輸?shù)男问?,志愿服務活動給藝術類大學生們帶來的感受會更加直觀,而且這種感受能夠更加深入他們的心靈,引發(fā)他們的思考,讓他們對人生對生命對外在世界會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對自己的分析和規(guī)劃也因此會更加理性,從而對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起到理論教學無法比擬和替代的重要作用,充分體現(xiàn)了志愿服務活動的思想育人功能。
(二)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升藝術類大學生的公共精神
公共精神,簡單而言,就是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中,對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規(guī)范的主觀認可,并體現(xiàn)于客觀行動上的遵守、執(zhí)行。它包括社會公德意識、自制自律的行為規(guī)范、獨立的人格精神以及善待生命社會的慈悲胸懷。
而藝術類院校大學生的公共精神是有所缺失的,主要表現(xiàn)為個人主義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在待人接物中喜歡以自我為中心,自身缺乏自律性,紀律觀念淡薄,時間觀念不強,生活作風懶散,不關心時事政治,缺乏集體主義精神,自我意識膨脹,社會公共意識失范,如不愛護公物、考試作弊等,這種公共精神的缺失將影響到他們在校期間的成長成才和步入社會后的長遠發(fā)展。造成藝術類大學生公共精神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藝術類專業(yè)的特點是要求學生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個性,要有較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藝術類專業(yè)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和隨意性也比較大,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從靈感到作品成型通常都是學生個人獨立完成,對教學成果也沒有絕對的統(tǒng)一考核標準,導致他們的個人本位主義較厚重,缺乏集體主義精神,散漫而又喜歡標榜自我和張揚個性。其次,藝術類大學生大多數(shù)來自經(jīng)濟條件不錯的家庭,生活衣食無憂,在家里基本上都是被長輩寵著慣著,導致他們喜歡以自我為中心,較少顧及他人。再者,藝術類大學生對藝術專業(yè)的學習也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認為學習藝術就應該是絕對自由的,不應該受到外界的一些約束等等,這種認識上的誤區(qū)導致他們對思想道德教育和紀律教育有較強的逆反心理。公共精神的缺失將嚴重影響著藝術類大學生今后在社會上的立足和長遠發(fā)展。
而志愿服務活動,則為藝術類大學生公共精神的培養(yǎng)和提升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藝術類大學生通過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招募和培訓過程,可以感受到自身懶散的生活作風和志愿組織對志愿者的要求格格不入,并耳濡目染中感受到其他志愿者的規(guī)范行為和良好表現(xiàn),從而促使藝術類大學生自覺改變自己,自覺遵守志愿組織的規(guī)章制度,自覺增強自身的紀律觀念、組織觀念和時間觀念,在這個過程中,藝術類大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也得到了培養(yǎng)和提升。在志愿服務活動的實施過程中,藝術類大學生通過親身實踐,親自感悟,能深刻理解和體會“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讓他們從狹隘的個人中心主義走出來,自覺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懂得珍惜自身以及感恩家人的養(yǎng)育之恩和學校的培育之恩,并主動去關愛身邊的人和回報社會。通過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可以對藝術類大學生的身心進行洗禮和對藝術類大學生的行為進行重塑,進而起到培養(yǎng)和提升藝術類大學生公共精神的育人功效。
(三)有利于豐富藝術類大學生的社會經(jīng)驗
都說大學是一座象牙塔,那是因為在大學里學生與社會接觸的機會不多,很多大學生的大學生活仍延續(xù)著高中的三點一線模式:學校、食堂、宿舍,待到快畢業(yè)和就業(yè)的時候才感嘆和后悔自己當初為什么不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以積累社會經(jīng)驗,這個現(xiàn)象在藝術類院校也同樣存在。而志愿服務活動則可以彌補這樣的缺失,藝術類大學生通過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可以直接接觸社會,親身體驗社會上的人和事,有利于加深對社會的了解和認識,從而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子,拓寬自己的視野范圍,豐富自身的社會經(jīng)驗,有益于促進藝術類大學生自身的成長和提高,為畢業(yè)后進入社會的人生道路積累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四)有利于提升藝術類大學生的能力水平
藝術類院校的教育方式仍以課堂的理論教育為主,藝術類大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較弱,這對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是不夠的。而志愿服務活動則為藝術類大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轉(zhuǎn)化為實際的操作能力提供了一個寬闊的實踐平臺。在傳遞愛心傳播文明的志愿服務活動過程中,藝術類大學生不僅可以鍛煉自己的與人溝通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組織領導能力,還可以將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知識轉(zhuǎn)化為服務他人的能力,與此同時,藝術類大學生還能在志愿服務活動的培訓和實施過程中,從志愿服務活動本身,從其他志愿者身上,從服務對象身上學到新的東西,收獲新的知識,從而有利于增長自身見識,并大大增強自信心。志愿服務活動對藝術類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和生活能起到正向的推動作用,可以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作熱情,有助于他們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并將自己所學更好地運用到志愿服務活動當中,讓自身能力水平得到更多的提升,進而形成一種有益的良性循環(huán)。
綜上所述,志愿服務對于藝術類院校大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至關重要的教育意義,藝術類院校應該大力提倡和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志愿服務當中去,讓學生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感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感悟生活的美好和不易,收獲被肯定的感動,磨煉自身的意志,鍛煉自身的才干,從而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人才,為社會的發(fā)展貢獻出自身更多的光和熱。
[ 參 考 文 獻 ]
[1] 李霞.大學生志愿服務的育人功能[J].教書育人 高教論壇,2013(4).
[2] 張晉.構建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管理機制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2010(13).
[3] 劉天.大學生志愿服務與感恩教育[J].黑河學刊,2010(5).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