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重疊動詞“看看”的歷時研究

2015-05-30 03:10:16姚文
現(xiàn)代語文 2015年4期
關鍵詞:歷史演變

摘 要:“看看”是宋元時期一個非常典型的重疊動詞,從唐代產(chǎn)生以后一直沿用至今,其語法意義和詞匯意義均發(fā)生了變化。它的歷史演變過程可以代表短時體重疊動詞的形成過程。本文試圖從語法史的角度對其發(fā)展變化進行描寫、分析和比較,以了解重疊動詞“看看”的歷史演變過程。

關鍵詞:重疊動詞 “看看” 短時體 歷史演變

一、引言

動詞重疊是漢語十分有特點的一種語法現(xiàn)象,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動詞重疊成為漢語語法研究的熱點,取得不少研究成果。大到理論范疇的概括,小至框架分布的描寫,大致涉及到動詞重疊的語法性質(zhì)、動詞重疊的形式、動詞重疊的歷史發(fā)展演變、可重疊動詞范圍、動詞重疊的語法意義、語法功能、古代專書動詞重疊、方言動詞重疊、跨語言動詞重疊等九個研究方面。相關的學術論文數(shù)以百計,以專著形式出現(xiàn)的有李珊的《動詞重疊式研究》、崔山佳《近代漢語動詞重疊專題研究》、賀衛(wèi)國《動詞重疊歷史考察與分析》、崔應賢《漢語動詞重疊歷史考察》等。

李珊《動詞重疊式研究》指出:“‘看看是宋元時期極有代表性的一個重疊動詞,它在短時體重疊動詞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核心作用,值得單獨研究。”并在書中簡單介紹了其意義的發(fā)展變化。但是囿于整本書的體系和框架,作者并沒有用較大篇幅來單獨對“看看”進行深入探討,而且其他學者的相關文章或?qū)V矝]有把它當作研究重點?!翱纯础弊鳛楣沤駶h語都高頻使用的一個重疊動詞,值得單獨研究。因此本文將采用描寫與解釋相結合、溯源與探流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其進行歷史考察與分析,了解“看看”一詞是在何時產(chǎn)生了短時體意義。

在討論重疊動詞“看看”之前,我們明確幾個問題。首先,重疊是一種語法手段,這種語法手段往往是加重語義、語氣,增量的一種手段。語法手段是對語法形式的歸類、概括,一般包括內(nèi)部屈折、附加、異根、重音、零形式等。漢語里動詞重疊這種手段所表示的語法意義屬于體范疇,是動詞最本質(zhì)的屬性,表示動作在一定時間內(nèi)的情貌、方式狀態(tài),而不屬于時范疇,也就是并不指明談話時涉及到的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與說話時間的相互關系。

其次,“動詞重疊”還是“重疊動詞”,應該稱作什么,涉及到這種現(xiàn)象的歸屬問題,目前學術界并沒有一致意見。如果稱為“動詞重疊”,那么它屬于一種形態(tài)變化,與之相對應的有非重疊式。如“看”的重疊式是“看看”,“說”的重疊式是“說說”。重疊式較之非重疊式增添了附加意義(尤其是語法意義)。如果稱為“重疊動詞”,那么它的語法性質(zhì)就是詞,屬于用重疊形式構成的新詞,它沒有與之相對應的非重疊式,如“猩猩”。我們暫且將本文的研究對象“看看”稱為動詞重疊,因為它有非重疊式“看”,而且基本詞匯意義沒有改變,都是“使視線接觸人或物”。但是“看看”有歷史發(fā)展的變化過程,因而它的屬性可能會發(fā)生變化。

再次,先秦時期上古漢語的動詞重疊只限于少數(shù)單音節(jié)動詞,語義上只表示動作的綿延反復或久長。如《詩經(jīng)·周南》中“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很多學者翻譯為:采啊采啊采卷耳,不斷反復地采卷耳。一直到漢魏六朝時期,動詞重疊大部分出現(xiàn)在韻文中,語義上仍然都是表“綿延、反復或長久”義。因此,在唐朝以前,動詞重疊幾乎不表示時短量少。下文將考察“看看”的歷史演變過程。

二、語言事實

“看看”這一形式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有兩個主要來源,一個是《敦煌變文》,一個是《全唐詩》。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敦煌變文》中,一共出現(xiàn)20次,《全唐詩》屬于詩歌韻文,出現(xiàn)次數(shù)多一些,一共有42次。

《全唐詩》是詩歌韻文,屬于書面語體,保留上古漢語的成分多一些。通過觀察描寫,可以發(fā)現(xiàn)“看看”在《全唐詩》中大致表示以下幾種意義:

第一,表示眼看著,瞬間。后面跟主要動詞,或者動詞加賓語,往往有種變化的趨勢,由一種狀態(tài)變?yōu)榱硪环N狀態(tài)。這樣的用法最多,一共有23例,占一半的比例。例如:

(1)白云鄉(xiāng)路看看到,好駐流年翊圣文。

(2)看看白日向西斜,各自騎牛又歸去。

(3)邊風割面天欲明,金莎嶺西看看沒。

(4)清香往往生遙吹,狂蔓看看及四鄰。

(5)風催曉雁看看別,雨脅秋蠅漸漸癡。

這五句詩歌中,第一句“看看”后面跟著一個獨立動詞“到”,表示“回家的路眼看著就到了”,這里的“看看”帶有一定動作義,既可以看作動詞,又可以看作副詞。第二句與第一句一樣,“看看”后的主謂小句表示“太陽西落的變化趨勢”,這里“看看”也有動作義,因而與第一句詩一樣,“看看”可以看作動詞,看作副詞。第三句中“看看”與上句中的“欲”相照應,都表示“快要,眼看著”,可見“看看”在句中充當狀語,動作義幾乎消失。第四句和第五句中的“看看”都有與之相對應的疊詞“往往”“漸漸”,“看看”的副詞性就更加強烈了,“眼看著、轉(zhuǎn)瞬”之義更加明顯。

這些詩句中的“看看”都不表具體動作,或者動作義極其微弱,只是表示“將到未到的時間”,在句中作狀語,是古代漢語中帶有口語色彩的一種副詞。嚴格來說,“看”重疊成“看看”不能算動詞重疊,因為它重疊后成為了一個新的詞語,語義上和基式?jīng)]有聯(lián)系。語法上,它的詞性改變,由動詞變?yōu)楦痹~,既不表示時長量多,也不表示時短量少。所以,這種意義的“看看”既不是動詞重疊,也不是重疊動詞,應該是一個同形詞。

第二,表示“綿延、反復或長久”。這種意義的詩句并不多。例如:

(6)看看長祆緒,和扁欲漣洏。

(7)弱弱本易驚,看看勢難定。

(8)妾意何聊賴,看看劇斷弦。

(9)看看似相識,脈脈不得語。

這四句詩歌中,“看看”都有“反復看、不斷看”的意思,它們的動作義極強,后面有的帶賓語,有的不帶賓語。第二句中,說的是反復看柳枝飄動,不知道它的方向。第四句中,“看看”表示“反復看,一直看”的意味更濃,指的是兩人互相凝視了好久。在詩歌中,作者常常通過連用來增加動詞所指的量,這是一種常用修辭手段。漢魏至六朝時期的韻文中也常常出現(xiàn)這樣的動詞重疊,唐詩中的動詞重疊就是對漢魏用法的繼承。這一時期,“看看”在語法上屬于動詞重疊式,在語義上,往往表示動作的重復增量。例如:

(10)看看舞罷輕云起,卻赴襄王夢里期。

(11)言下隨機見物情,看看獄路草還生。

(12)看看萬里休征戍,莫向新詞寄斷腸。

(13)旦暮唯聞語征戰(zhàn),看看已欲廢吟詩。

(14)看看西來月,移到青天心。

這幾句詩中的“看看”,既可以表示“看了又看,反復綿延”;又可以表示“稍微、輕微”之義,表示短暫動作已經(jīng)完成。如第二句詩,既可以理解為一直在看路邊長出了新草,處于“看草”的持續(xù)狀態(tài)中,也可以理解為只是看了看路邊的草,“看”的動作已經(jīng)完成。再如第五句詩,可以是一直在看西升起來的月亮,看著它移到了天空中心,也可以理解為只是看了看西升的月亮,“看”的動作已經(jīng)完成。從這些詩句中看出,“看看”這樣一個形式已經(jīng)由增量開始有了減量的意義。

第三,表示“看一下,時短量少”,帶有嘗試的意思。這樣的用法在《全唐詩》中很少,目前找到比較明確的用法只有一例。如:

(15)比至狂夫還,看看幾花發(fā)。

我們常說動詞重疊式表示動作的量,所謂“動作的量”,可以從動作延續(xù)時間的長短來看,也可以從動作反復次數(shù)的多少來看。前者稱作“時量”,后者稱作“動量”。這里的“看看”,從動作持續(xù)時間上來看,比較短,從動作反復次數(shù)上來看,比較少,因而有“時短量小”的語法意義。同時,在語音上,第二個往往字讀為輕聲,與之前舉例的“看看”在語音形式上有所區(qū)別。王力在《中國語法理論》中指出:由時間短可以生出“稍”“略”的意思和“嘗試”的意思,但最初的意義總是表示“時間短”,因為兩個動詞的中間本來是有“一”字的。因此,該詩句中“看看”也有“稍微、嘗試”之義。

從上文的分析統(tǒng)計結果來看,《全唐詩》中“看看”這一形式存在三種意義,分別表示“眼看著、瞬間”;表示“綿延、反復或長久”;表示“看一下”。其中“眼看著、瞬間”之義最終成為副詞,與我們這里所指的動詞重疊不一樣。第二種“綿延、反復”之義用法較多一些,這時的“看看”是動詞重疊式,表示動作的反復增量。第三種意義的例子最少,出現(xiàn)頻率不高,而這時的“看看”已經(jīng)有了減量意味,表示的意義是時短量少。下面來看《敦煌變文》中“看看”的使用情況。

《敦煌變文》主要反映隋唐時代的口語情況。該批文學寫卷中“看看”已經(jīng)幾乎沒有了“綿延、反復”的增量意義,而是大部分表示“眼看著、瞬間”,或者“看一下”,也有極少數(shù)表示“嘗試”。

第一,表示“眼看著、瞬間”之義

李珊在《動詞重疊式研究》中敘述到:“從此阿娘大命轉(zhuǎn)然,其母看看是死,叫聲動地。”中“其母看看是死”,“其母”不是受事(被看看),而是施事,它是重疊動詞“看看”的主語,它可以表示“其母看去是死”,也可以表示“其母眼看是死”或“其母看一下是死”,后兩種解釋明顯是“短時和少量”之義。這里的“看看”和在《全唐詩》中遇到的情況一樣,是由重疊構成的新的副詞,而不是是動詞重疊或重疊動詞。

第二,表示“看一下、看了看”之義

(16)知道這身,看看命謝,與王相伴,又得兩朝。

(17)廣現(xiàn)百般希有事,看看便是振春雷。

(18)士流一一朝龍闕,君士看看到鳳城。

這些句子中,“看看”都是表示“看了看、看一下”之義,都有“時間短,動作輕微”的含義?!抖鼗妥兾摹分幸呀?jīng)幾乎沒有表示動作重復的“看看”,可見,在隋唐時期,“看看”在口語中已經(jīng)大部分表示時短量少的減量,也就是可以看作是最早的“短時體”重疊動詞,也就是已經(jīng)由動詞重疊變?yōu)榱酥丿B動詞。

第三,表示“嘗試”義,置于中心動詞之后

(19)更試一回看看,后功將補前過。

(20)佛把諸人修底行,校量多少唱看看。

在《敦煌變文》中“看看”一形式已經(jīng)不僅有表示時短量少的語法意義,還產(chǎn)生表示“嘗試”義,置于中心動詞之后,類似于詞綴或者語氣詞的用法。與我們現(xiàn)在普通話中所使用的非常接近,比如“你試試看看”等。

上文用大量的篇幅討論了“看看”在唐代的主要發(fā)展情況,即主要表示“反復、綿延”義,同時生發(fā)出一些表示時短量少的短時體意義??梢?,唐朝是“看看”這一形式發(fā)生轉(zhuǎn)變的關鍵時期,既保留了上古漢語中常用的動詞重疊的“增量”意義,又產(chǎn)生了新的“減量”意義。下面分析其在宋元明時期的發(fā)展情況。

宋元時期表示短時體的重疊動詞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這與動量詞的發(fā)展密切相關。因為從宋代開始,漢語的語法系統(tǒng)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這些變化為重疊動詞的出現(xiàn)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一是動補結構的發(fā)展成熟,二是體標記系統(tǒng)的建立。補語和體標記是漢語重要的語法范疇,它們的出現(xiàn)在動詞和賓語之間產(chǎn)生一個新的句法位置,該句法位置可以允許不及物成分出現(xiàn),主要描寫之前動詞的結果或者進行狀態(tài),語音形式則通常表現(xiàn)為輕聲??梢杂谩癧V+()]+O”來表示。這一變化為動詞重疊式的出現(xiàn)創(chuàng)造了條件。動詞重疊式實際上是一個基式加上向新創(chuàng)立的句法位置擴展的一個重復形式。從發(fā)展順序上看,動詞重疊式也是出現(xiàn)在上述兩個語法變化之后,跟早期的動補結構情況類似的語法形式,動詞重疊最早的例子也是以不帶賓語為主,初期還常被代詞賓語隔開,真正可帶賓語的動詞重疊式直到元明以后才開始普遍出現(xiàn)?!翱纯础币辉~在這樣一個語言背景下變得活躍起來。

宋朝,主要存在有“看看”一詞的文獻是《全宋詞》和《五燈會元》。在這些文獻中,“看看”大部分是表示“看一下,看了看”的短時意義。例如:

(21)看看天盡頭。

(22)看看宣詔未央宮,草詔侍宸極。

(23)看看云蔽月,三際等空虛。

(24)看看滿地,堆卻香絮。

(25)師一日上堂,良久曰:“大眾看看。”

文獻中的大部分用例都是表示“短時”義、“嘗試”義,但是仍然有些語句有兩種解釋。如例(25),這里的“看看”可以理解為動詞重疊,表示“長時間地看”;也可以理解為短暫的動作,表示“看一下”。當然,這個時候,仍然有許多“看看”是作狀語而修飾中心動詞,表示“眼看著、瞬間”義。

元明清時期,俗文學逐漸興盛,白話小說普遍流行,文學作品中吸收的口語成分越來越多,重疊動詞在文獻中的用例頻率升高,重疊動詞“看看”也占據(jù)了主要地位。例如:

(26)便附了他們航海,看看海外風光,也不枉人生一世。

(27)待尋個自盡,看看小兒子,又不舍得,發(fā)個狠道:“罷!”

(28)公遠道:“臣不敢自夸其能,也未知取得取不得,只叫三藏看看便是?!?/p>

(29)只是自坐了看看罷。

(30)姐夫好狠心,也不來看看姐兒。

(31)說了一回,吳大妗子對月娘說:“抱孩子出來與老太太看看,討討壽。”

(32)我們且回去看看師父,莫遭毒手。

表示嘗試義的“看看”在唐以后,宋元明代的文獻典籍中幾乎找不到實例,在清代的《紅樓夢》中可以看到表示嘗試義的例子。

(33)先生聽了道:“妙??! 這就是病源了。從前若能夠以養(yǎng)心調(diào)經(jīng)之藥服之,何至于此。這如今明顯出一個水虧木旺的癥候來。待用藥看看?!?/p>

到了現(xiàn)代,“看看”表“嘗試”義在口語中用得非常多,一般是放在另一個動詞重疊式后邊。而且,這種“嘗試”義的“看看”可以省略為一個“看”。例如下面這兩句話也可以說成“這衣服不錯,你穿穿看”“這條小路,我們不妨走走看”。只不過語氣沒有重疊式更舒緩。

(34)這衣服不錯,你穿穿看看。

(35)這條小路,我們不妨走走看看。

三、結語

本文梳理了“看看”這一形式從唐朝到宋元明時期的發(fā)展演變。了解到以下幾點:(一)“看看”這一形式最早產(chǎn)生于唐朝,表示“眼看著、瞬間”“綿延、反復或長久”“看一下、看了看”三種語義。其中表示“眼看著、瞬間”義的最終成為副詞。表示“綿延、反復”義的用例最多,表示“看一下”短暫動作完成的用例很少??梢?,唐朝是其發(fā)生轉(zhuǎn)變的關鍵時期,存在大量表示“反復、綿延”義的情況,保留了上古漢語中動詞重疊的語法意義,同時也生發(fā)出表示時短量少的短時體意義。(二)宋元以后,“看看”用于表示“短暫”義的情況增多,而表示“綿延、反復”義的情況減少,同時引申出“嘗試”義的用法,但用例很少。(三)表示“眼看著”義發(fā)展到今天成為一個副詞,表示“嘗試”義的“看看”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一般置于重疊詞后邊,有進一步虛化的趨勢。而表示“短時意義,短暫動作完成的意義”成為現(xiàn)代漢語中最主要的用法??梢钥闯?,在中古漢語和近代漢語中,“看看”是一個極有代表性的重疊動詞,具有多種用法和語義。其語法屬性應該說是由動詞重疊變?yōu)橹丿B動詞,由構形變?yōu)榱藰嬙~。語義上由增量發(fā)展成了減量,即由“反復、綿延”義發(fā)展成了“時短量少、輕微”義。語音上,第二個“看”也逐漸讀為輕聲,有了語音形式標記。這種轉(zhuǎn)變受到漢語雙音化趨勢、詞匯化趨勢的影響,并且伴隨著“看看”短時義的產(chǎn)生,還產(chǎn)生了一批類似用法的重疊詞,如“睡睡”“歇歇”“說說”等。可見,“看看”的歷史演變對研究重疊動詞的源流與語法意義都有很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

[2]李珊.動詞重疊式研究[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

[3]賀衛(wèi)國.動詞重疊歷史考察與分析[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2009.

[4]崔山佳.近代漢語動詞重疊專題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2011.

[5]崔應賢.漢語動詞重疊歷史考察[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2011.

[6]石毓智.試論漢語的句法重疊[J].語言研究,1996,(2).

[7]邢福義.說“V一V”[J].中國語文,2000,(5).

[8]朱景松.動詞重疊的語法意義[J].中國語文,1998,(5).

[9]石毓智.漢語方言中動詞重疊的語法意義和功能的差別[J].漢語

學報,2007,(11).

(姚文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100875)

猜你喜歡
歷史演變
美日兩國行政訴訟功能模式的歷史演變及其借鑒
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利用形態(tài)的歷史演變
檔案管理(2017年1期)2017-01-17 19:05:36
淺析中國共產(chǎn)黨“解放臺灣”戰(zhàn)略的歷史演變及其驅(qū)動因素
世紀橋(2016年11期)2016-12-05 22:05:50
從范例復制到自由表達:對我國幼兒園美術教育觀的歷史演變考察與現(xiàn)實反思
高校輔導員制度演變及其啟示
解讀中西方農(nóng)民在歷史發(fā)展中的生活演變過程
藝術研究(2016年1期)2016-06-12 14:45:41
從分離走向融合:幼兒園游戲與其他教育活動關系的歷史演變
中共中央秘書長和秘書工作部門的歷史演變(上)
馬克思主義人文關懷理念
世紀橋(2015年3期)2015-04-03 20:40:14
我國區(qū)域產(chǎn)業(yè)轉(zhuǎn)移的協(xié)調(diào)效應及發(fā)展趨勢
亚东县| 乌恰县| 本溪| 探索| 广东省| 蒙阴县| 天祝| 青州市| 白银市| 新干县| 壤塘县| 涿州市| 安达市| 太和县| 定安县| 华池县| 赞皇县| 佛学| 盐津县| 宝兴县| 大新县| 汤阴县| 高唐县| 淮南市| 河北区| 惠东县| 维西| 定结县| 双峰县| 汤原县| 隆昌县| 和顺县| 宣恩县| 宣化县| 贵溪市| 广东省| 蒲城县| 新和县| 合江县| 桂阳县| 临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