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要:黑格爾在《精神現(xiàn)象學》一書中主要論述了自我意識,他認為,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目標就是主體之間的相互承認。而爭取承認的斗爭使得自我意識內(nèi)部產(chǎn)生分化,形成了獨立意識和依賴意識,黑格爾根據(jù)自我意識的獨立性與依賴性將之分為主人意識和奴隸意識。主奴之間的生死斗爭就是自我意識為了獲得承認而進行的斗爭,人為了獲得自身的確定性,開始了“為承認而斗爭”的歷程。文章從自我意識出發(fā),簡述“為承認而斗爭”的主奴意識,強調(diào)自我承認的重要性。
關鍵詞:自我意識;主奴意識;為承認而斗爭;自我承認
自我意識是《精神現(xiàn)象學》一書中的重要內(nèi)容,在黑格爾看來,有了自我意識人類才能獲得真理,那么,自我意識是如何獲取的?他認為“自我意識是從屬于感性和知覺世界的純粹存在中反射出來的,并且,它在本質(zhì)上是從他物的回歸?!焙诟駹柼岢稣J識先有意識,后有自我意識。在意識階段,自我意識是潛在的,意識還未返回到自身,個體對外界依然存在依賴性,感性世界仍是意識的對象,并具有“否定的特性”,在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中需要被揚棄。而當意識能夠認識到自身,揚棄外部的對象世界,明確知道“我就是我”的時候,個體才獲得自我意識,這才是意識真正的本質(zhì)。自我意識是絕對自為的存在,它的自為需要通過揚棄對象實現(xiàn),“只有當這個對象在自身內(nèi)有效地否定了自己,自我意識才能得到它的滿足?!弊晕乙庾R在認識自身時實際上是將自身視為“對象”,與自身處在一種相對對立的環(huán)境中,若要建立與自身的同一性,就必須將它與對象即自身之間的對立揚棄。而被自我意識否定掉的對象就會回歸自身,構(gòu)成其完整的生命。黑格爾認為,對象的獨立性在于其擁有一個屬于它自己的生命性,有獨立性的對象就會成為一個自為的存在,即自我意識?!白晕乙庾R只有通過揚棄另一個他在才能確信它自身,這另一個他在是作為獨立的生命呈現(xiàn)給自我意識的”,一個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獲得是以另一個自我意識的消失為代價的。因此,兩個自我意識之間就必然產(chǎn)生殊死搏斗,黑格爾根據(jù)其結(jié)果將之劃分為主人意識和奴隸意識。
在《精神現(xiàn)象學》第四章第一節(jié)黑格爾提到:自我意識是自在自為的,這是由于并且事實上它就是為另一個自我意識而存在的;這就是說,它之所以存在只是在于被對方所承認或“認識”到。在這里,自我意識所代表的是主體,自我意識之間的相互斗爭就是主體之間的相互斗爭,一個主體的承認就是另一個主體存在的基礎。只有人與人之間相互承認了彼此的存在,人才是真正的存在,就如馬克思所說: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在現(xiàn)今的生產(chǎn)力條件下,人還遠沒有實現(xiàn)全面而徹底的自由,人與人之間是相互依賴而存在的,人們處在一種彼此承認的社會關系之中。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承認不是與生俱來的,在最初狀態(tài)下,人們所處的環(huán)境是相互對立的,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不得不斗爭。所以,主體之間首先是為承認而斗爭,在積累了一定的承認的基礎上才會達到相互承認,相互承認最終是為了承認自身。正如黑格爾所言“它們承認自身,猶如它們彼此相互承認對方。”
黑格爾認為,自我意識的斗爭首先導致的就是獨立的主人意識和依賴的奴隸意識,而主奴意識的來源就是“欲望”。主人和奴隸之間的對立其實就是兩個擁有欲望的主體之間的對立。自我意識不是生來就有的,需要通過相互承認而確立,一旦擁有獲得承認的欲望,就會為了滿足欲望而斗爭,為承認而斗爭的最終結(jié)果就是主奴關系的產(chǎn)生。這種斗爭不是一般的斗爭,而是一場殊死搏斗,搏斗的結(jié)果不外乎三種:同歸于盡,一生一死,或以一方的失敗屈服為結(jié)局。在以上三種情況中,前兩種都無法獲得承認,承認的前提是必須有承認者的存在,所以,只有第三種情況才會產(chǎn)生承認。敢于冒死的斗爭者最終獲得勝利成為了主人,擁有獨立的自我意識,留戀生命的屈服者則會失去相對的自由,淪為奴隸,依賴主人的存在而存在,為了主人的存在而存在,只具有依賴的自我意識。然而,主人和奴隸的身份并不是固定不變的。一方面,主人在為承認而進行的斗爭中欲望得到了滿足,獲得了獨立的意識,可以支配奴隸勞動,奴隸則為了滿足自我的欲望必須服從主人的支配,這也意味著主人需要依賴奴隸的勞動而存在,依賴意識產(chǎn)生。另一方面,奴隸在受主人的支配中產(chǎn)生了對死亡和至高無上的主人的恐懼,這種恐懼使得原來的意識解體,從而產(chǎn)生了超越自然的潛在的自為存在意識。同時,奴隸在直接的勞動中認識到了自己的自主性力量,通過對對象的否定獲得了獨立的意識。此時,主人和奴隸的本質(zhì)身份便發(fā)生了變化,主人因為依賴奴隸的勞動而產(chǎn)生了依賴意識,逐漸淪落為奴隸,而奴隸卻在對受支配的恐懼和勞動中得到了獨立的自我意識,成為了主人,實現(xiàn)了主奴關系的辯證轉(zhuǎn)變。主奴關系中,主人戰(zhàn)勝了奴隸,獲得了奴隸的承認,奴隸則需要為主人勞動、受主人支配。主人是獨立的,但他獲得的承認卻是來自不獨立的奴隸,奴隸作為一種非本質(zhì)的存在,他揚棄了自身的自我存在和獨立性,因此,黑格爾說,主奴之間的承認“是一種單方面的和不平等的承認”。從主奴意識的辯證關系中可以看到,作為自我意識的主體,人與人之間最初就是為了承認而斗爭,只有對方揚棄自我而承認你的存在時,你才能成為真正的人。但是,當對方揚棄自我時他就不是一個真正的人,這時他所承認的人還是真正的人嗎?換言之,屬性不同的兩個物種之間的相互承認有效嗎?真正有意義的相互承認應以自我承認為前提,只有在對方承認自我的前提下對你的承認才能說明你是真正的人,若對方在承認你之前已經(jīng)揚棄了他的自我意識,那么他的承認又有何意義?因此,主人意識和奴隸意識都不是真正的自我意識,只有克服了主奴意識,達到意識與對象的統(tǒng)一,才是真正的自我意識,彼時,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承認,是維系主奴關系的紐帶,主奴關系在最初就是被承認與承認的關系。自我意識具有欲望,它既想保持自我的統(tǒng)一,又想占有對象,故而自我意識之間存在著矛盾和對立,需要通過斗爭來獲得承認確立自身。但這種依靠斗爭得來的承認又是一種片面的不平等的承認,即使主人如愿獲得了奴隸的承認,他也并不能真正地確立自身。相反,由于主人在斗爭中獲得了勝利,他可以支配奴隸為他勞動,因而他是依賴奴隸與物取得聯(lián)系的,長此以往,主人就會逐漸失去他的獨立性。而奴隸則因為恐懼而勞動,在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改在自然物的勞動中認識到自身具有自主性,獲得了獨立的自我意識。最初的時候,自我意識之間是平等的,只是后來的斗爭使得一方以失去自我、否定自我來交付承認,因此出現(xiàn)了不平等的畸形的承認模式。所以,只有相互承認使雙方都達到自在自為的存在狀態(tài)時,以對方為對象,最終回到自身才能獲得真正的自我意識的獨立。然而,要讓相互承認成立,使之有意義,首先要做的就是自我承認,只有承認了自己的存在才有資格去承認對方,否則就會出現(xiàn)主奴關系中那種不平等的不穩(wěn)定的承認。因而,筆者認為,要想確立真正穩(wěn)定的自在自為的自我意識,就必須雙方相互承認彼此,而相互承認的首要前提就是自我承認。只有在自我承認的基礎下,給予對方的承認才是切實有效且穩(wěn)定的。也只有如此,人們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自由。(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德]黑格爾. 王誠 曾瓊 譯.《精神現(xiàn)象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2]韓睿斌.《主奴辯證法中的“承認”問題探究》.[D]吉林大學,2013
[3]張典.《黑格爾主奴關系辯證法論述》.[N]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9,(09):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