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蕾
【摘要】 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速度很快,偏遠農村也受到多元化的思想沖擊。對于我國農村德育工作進行深入調查,發(fā)現其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導致德育工作開展的成效受到嚴重的影響。本文首先對農村德育工作現狀進行分析,對于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希望對相關從事農村德育工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 偏遠農村 德育 現狀
【中圖分類號】 G6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06-006-01
0
引言
在我國的偏遠農村地區(qū),經濟狀況并不是十分良好,文化水平也不高,在偏遠農村很多的事業(yè)發(fā)展并不是很好,從而也導致我國偏遠農村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其中較為明顯的就是德育工作,如何有效的解決偏遠農村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是我國德育工作領域的重點研究內容。
一、農村德育工作現狀
首先,從偏遠農村的家庭角度進行分析,在我國偏遠農村居住的人口大多為青少年和老年人,孩子的父母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外出打工,隔代撫養(yǎng)的現象在偏遠農村是普遍存在的。因為,老人的思想觀念太過于落后,導致孩子并沒有得到合理的、全面的人格品德教育。在偏遠的農村,農務工作繁忙使得家長對于孩子的德育問題總是有心無力,很多家長對于孩子都有著過多的期望,但是家長對于孩子好壞的評價只是根據孩子的考試成績,對于教育的過程沒有過多的重視,只是重視最終的結果,對于偏遠農村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是站在學校的角度進行分析,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與社會現實存在一定的差距。學校德育工作的教育內容與偏遠農村學生的認知程度不相符合,理論說教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現狀,抽象化的內容導致學生不能夠深入的理解,對于學生的評價僅僅是依靠試卷成績,對于偏遠農村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造成了極其不良的影響。還有就是在學校的德育工作中,學生就如同是一個被塑造的課題,很多的內容都是強加給學生的,對于學生自身對事物的感知沒有任何的重視。校園的德育工作中,相關的德育工作人員只是對學生進行死板的說教,對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沒有過多的重視。
最后就是站在社會的角度分析,經濟社會是多元化發(fā)展的,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消極和不健康的文化對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道德思想很難植入青少年的內心,一些未成年人崇尚暴力、思想過于偏激,他們未來的發(fā)展令人擔憂。
二、對于偏遠農村德育工作的思考
(一)通過學校加強對家長的思想教育
學校是偏遠農村教育的主要陣地,在對學生繼續(xù)教育的同時,也需要定期的以學校為地點,開展家長會和學校交流會,使得學生家長的思想水平得到提升。不僅僅是為了教會家長如何教導孩子,同時也是加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使得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融合,加強對于學生的教育力度。在學校召開家長會的同時,還需要對家長進行我國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文化的教育,使得孩子家長自身的素質也能有效的提升。因為偏遠農村對于外界的信息獲得的較少,學校需要擴寬家長的眼界,將外界社會的發(fā)展現狀傳達給學生家長,對家長進行先進思想教育,使得社會存在的正能量得到有效的傳遞,使得社會能夠不斷的進步。通過學校對家長的教育,使得家長對家庭的德育環(huán)境進行有效的改善,使得學生人格品質得到全面的培養(yǎng)。
(二)聯系實際、與時俱進開展學校德育工作
學校是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的主要陣地,要將德育工作全面的融入于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去。對于德育內容的選擇不能太過于盲目,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認知程度、接收能力等眾多方面,要分層次的開展德育工作。偏遠農村的學生他們的見識過于狹窄,同時,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奇心,所以,德育工作的開展要注重手段。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集中觀看具有德育教育的影像作品、組織課外實踐活動等,要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得到體驗,使得德育工作豐富有趣,更加具有生命力。教師要將自身的表率作用全面的發(fā)揮出來,要用自身去感染學生,教師要使得自身成為學生德育發(fā)展和學習的榜樣。對于德育工作的開展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因為學生內心世界的情感非常的復雜,同時還具有多變的特點,如果不能夠注重學生的感受,將德育的要求強加給學生,將學生看作是能夠塑造的個體,對于學生自身的情感認知沒有給予一定的重視。那么學生會一直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tài)中,他們不會明確德育的意義,以及德育的重要性,不能夠明確自身為什么要接受德育。堅持以人文本是德育工作開展的重點,德育要注重感化、注重學生的體驗、注重對于學生的熏陶。
結語
偏遠農村的德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不斷的找尋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對其進行深入研究,積極的找尋有效的對策進行改善,不斷地提升德育工作成效。偏遠農村德育工作質量對于人才的品質有著直接性的影響,同時也關系到我國的長遠發(fā)展,不斷的提升認知程度,注重德育工作的落實,對于每一項德育工作的開展都要盡心盡力,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 參 考 文 獻 ]
[1]李冬.對農村初中德育工作的思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69.
[2]張紅紅.偏遠農村德育工作現狀和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