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的散文《草生》這個標題有兩重意思,表面意義是指草生這個人物,深層意義是指萬物的常態(tài),正如文中所言:“天地間,有生有死,有枯有榮,死既必然,生何以為?草生草滅,花開花落,風停雨住,云開日出,一切都將還歸平靜的生活。”
筆者之所以能窺出其深層含義,得益于冷讀。熱讀之后,我以為此文是為草生唱的一曲挽歌,如說他很智慧、仁義、熱心、淡泊名利等等。無怪乎全村老小都記掛他,全力以赴地為他辦喪事。
草生具有一顆“童心”,正如文中所寫的那樣:“大家都記得,沒有孩子的草生叔,卻最喜歡孩子,孩子也最喜歡他。”在浮躁的當下,在空氣中都彌漫著孔方兄氣息的今天,像草生這樣的草民的確不多了。相當國人隨著閱歷的增長、歲月的推演,多多少少都會沾染一些世俗之氣、懷揣一顆勢利之心,而草生童心猶在,實在難得。因此,我認為周偉筆下的草生堪稱“這一個”,這個人物形象或許會進入文學的人物畫廓之中,當然這還要經(jīng)過時間的考驗和讀者的評判。
草生大去之后,鄉(xiāng)里鄉(xiāng)親把他當作自己的親人一樣安排后事,個中場景著實讓人感動,特別是后歸哥的崽嘉儀之舉給我印象深刻,“從他家的烤煙房里跑出來,瘦小的他背著一大包黃亮亮的卷煙,他一點兒不心痛地把一大包卷煙投進熊熊燃燒的大火中。后歸嫂看到,也一點不怪她的兒子,她有些動情地說,嘉儀曉得他草生爺爺臨死也沒買到煙,他要讓他在那邊抽個飽?!?/p>
這篇散文通篇彰顯的是儒家的“仁愛”思想,如叔、嫂、哥、伯等稱謂充塞其間便是明證。全村人猶如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之中,足見鄉(xiāng)情的真摯和可貴,并不像魯迅先生《風波》那樣展露的是人心隔膜、人情冷漠?!恫萆分写迕駛冇H如一家,人情味頗濃,說明市場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沒有侵襲這個鄉(xiāng)村,沒有打破傳統(tǒng),村民們依然固守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如果這篇散文中僅有儒家思想,乏道家思想,那就算不得上品,這就像中醫(yī)看病少了一味藥一樣,療效似乎就差那么一點。實際上,如果細讀冥想,我們會發(fā)現(xiàn)《草生》還是蘊味十足的。道家思想其實早已隱性地存在于文本中了,正像文中標題的深層含義深藏不露一樣,只有冷讀才能嗅出。
散文開篇伊始便有道家之味,如“枯黃的草葉飄落在大地上,無聲無息?!薄安萆迨窃谶@個盛夏的午后,走在趕集回來的路上,搖搖晃晃,像一片草葉一樣墜地,仰面躺在魚香子的毛馬路上。午后的陽光很亮,白晃晃的,灼熱無度,無邊無際的鋪在大地上,一切尊貴的生命都躲了起來?!边@段平淡的敘述,看似寡情,實則有情。大地是無情的,陽光是無情的,而作者周偉是有情的,他用飽蘸情感的筆墨實錄草生叔這個卑微生命瞬間的消逝,這是對生命的留戀、對生命的敬畏、對生命的尊重、對生命的祭奠,字里行間蘊含著強烈的生命關(guān)懷意識。生命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會死亡。珍愛生命是文學永遠的主題,因此,《草生》也不例外。
正因為敬畏生命,全村老小對草生的后事安排就顯得非常虔誠。他們嚴格按民俗禮儀來操作,不怕麻煩,不怕花錢……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草生體體面面地奔赴黃泉。其中有一段是這樣表述的:“做法的道師還在,他們還要為草生叔敲打一番,祈禱一番……等大火燒起時,就圍著紙屋轉(zhuǎn)圈跑,一邊口中呼喊,一邊手執(zhí)柳枝驅(qū)趕其他小鬼,免得草生叔在那邊收不到房屋和錢財,寄人籬下,生活沒有著落?!鄙鲜鰞x式雖是迷信,但也神圣,村民們用心、用情所做的一切都是表示對死者的尊重。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民俗就是一種集體無意識的外化,法律乃至國家機器都無法改變或扼殺。換言之,這是一種文化傳統(tǒng),也算是中國特色。竊以為,在這篇非虛構(gòu)的文本中加入神秘主義成分,頓時讓文章增色不少。
《草生》的結(jié)構(gòu)布局也可說道說道。這篇散文共分七個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七部分首尾勾連、前后呼應(yīng),皆凸顯的是道家主題。此文第一部分調(diào)子是低沉的,氛圍是悲傷的,及至文尾,則有喜悅之感,如“有人說,草生叔走了不一會兒,里面院子后發(fā)佬家就生了一個帶把的孫,一大家子人歡天喜地得不行?!北澜患?,人生大抵如此。由此可見,情感的突轉(zhuǎn)流變又使得文本變得搖曳多姿。
“一個人走了,一個人又來了。走的走,來的來,這世界就是這樣——晝夜交替,寒暑更迭,自然更新,陰陽日缺?!笔堑?,生命的長河永遠奔騰向前,歷史前進的車輪誰也無法阻擋,達觀的生命意識再次讓文本增色。
如果用“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代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來結(jié)尾,是不是又別有韻味呢?倘若如此,那又是何等的大氣!這將與儒家思想交相輝映或相互雜揉,以此來豐富文本的思想,也可算作點睛之筆了。
張友文,評論家,現(xiàn)居湖北武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