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源
【摘 要】在當今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學生正在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獲得海量的信息資源和廣大的人際交流。這一趨勢促使我們信息技術老師在課堂上需要指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和從中進行提煉的自學能力。本文通過多年教學經(jīng)驗,講講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自學能力;興趣
信息技術教育是一個面向現(xiàn)代化、與時俱進的新興學科,在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學生適應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的能力等方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的信息技術教育不再單純地教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高中信息技術作為學校的一門基礎課程,有著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性:知識的更新頻率比一般學科要快得多。這就決定了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的只能是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層出不窮的新知識、新技能最終依靠學生自己。
一、抓住學生心理特點,培養(yǎng)學生自學意識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中指出: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表現(xiàn)在: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fā)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與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guī),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本身就是信息技術課程內容。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一方面人們的信息活動為社會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價值,另一方面也帶來了諸如計算機犯罪、計算機病毒、信息垃圾、網(wǎng)絡黑客等一些不良影響,這些影響反映了在信息活動中違法行為和道德失范現(xiàn)象嚴重的現(xiàn)實。而高中階段是一個特定的年齡階段,其心理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狀態(tài),具有明顯的獨特性和過渡性。高中生的這些心理特點在教育過程中,如果教師把握得好,可以使教育過程更快更順利,但是如果把握得不好,卻可能使教育過程舉步維艱。因此,教育教學當中特別注重考慮高中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明白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意識。
二、做好課前準備,培養(yǎng)學生學習動力
要上好一節(jié)信息技術課,我認為,課前的備課是非常重要的:在上課之前我們就應該認真考慮整堂課的實施過程,要仔細的理順整堂課的教學思路,要認真考慮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具體如何去實施。比如,哪個地方要詳細講,哪個地方要簡練講,哪個地方要演示,哪個地方要學生自學,哪個地方需要學生間的合作、探究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該分為幾段來實施教學,這樣的實施會有什么樣的效果,可能會有什么樣的事情發(fā)生,這些細節(jié),老師的備課想得越周全,在具體的授課中,老師的應付就會越加自如,為一節(jié)成功的課打好基礎。在進行演示操作的時候,要選擇合適的事例,最好是與學生平時聯(lián)系比較密切的學生感興趣事情,象這樣的事例就是要靠老師平時的積累、平時的留心觀察,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我們的教學學生才能喜歡。還有在給學生進行操作練習時,要根據(jù)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出難度適宜的練習,練習的過程應該由淺入深,要有一個過度的過程,要讓學生在練習中體驗成功的快樂,這樣學生才能有學習的動力,才能有信心往下學。通過這樣不斷的學習、練習,形成一個個良性循環(huán),我們的信息技術在學生的心目中才會越來越重要,我們的教學才會多姿多彩,我們的教學才會有聲有色。
三、積極的興趣引導,激發(fā)學生自學動力
教學中,人們往往把傳統(tǒng)的教學作這樣的比喻:如果把書籍比作飼料,那么知識就是營養(yǎng)。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就是由老師先咀嚼飼料,然后把嚼爛的飼料甚至是分解出的營養(yǎng)直接吐到學生的口中,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沒有主動性,而只是被動的接收,長期進行這種教學,學生離開了老師,就無法自己獲取知識,因為他缺乏對書籍進行咀嚼和分解的能力。通過這種觀點的闡述,積極引導學生告別老師的包辦代替,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這樣學生就對自學這種學習方式產生了興趣。對于信息技術課來說,有的同學有直接興趣,他們能夠主動積極地學習;而有的同學沒有直接興趣,是因為他們還不了解信息技術、不了解計算機技術,老師要加以引導,培養(yǎng)他們的間接興趣。比如將高年級同學設計好的優(yōu)秀程序、軟件和作品給同學們作展示,讓學生玩適當?shù)囊嬷怯螒?,通過這些展示計算機斑斕多姿的一面,喚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產生自學計算機知識的沖動。此外還應通過課堂和課外的各種渠道向同學們介紹當前信息技術產業(yè)國際國內的形勢,了解我國的在這一領域的優(yōu)勢和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并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四、留時間給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信息技術課不同于其他學科,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基礎性課程,具有文化性、應用性、發(fā)展性和模塊化等特點。時代不斷進步,世界呼喚信息技術文化的普及和推廣;初中生所學習的內容大多數(shù)是信息技術的操作,主要是一些應用軟件的使用,信息技術既是他們的學習對象又是學習工具;信息技術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新軟件推出的驚人的速度等,這一切都告訴我們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不可能使學生掌握每一種軟件的使用,而應該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不斷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起指導、啟發(fā),達成共識的作用。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維空間,不需面面俱到,包辦代替學生所要做的一切,應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創(chuàng)新的樂趣。這樣不僅能夠深化課堂教學內容,把學生的興趣推向高潮,而且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五、訓練學生的意志,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往往不是計算機知識本身,而是源于對游戲的熱衷,所以有很多學生長期沉迷于其于而不能自拔。這里我們可以在講授flash動畫學習中,下載一些flash小游戲,告訴學生通常學生所玩的小游戲都是由flash軟件制作,鼓勵學生好好學習,自己設計出編出更有趣的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正確學習動機。其次在大量的操作任務試題中滲透自學意識,訓練學生的意志。在高中信息技術課中,大部分都采用任務驅動方法教學,給學生設置一定的任務,我們可以有意識的制造一些“困難”和“障礙”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去解決,鼓勵他們多交流,可以請教其他同學,也可小組合作,從而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培養(yǎng)他們不怕難的信心。最后課堂中要積極倡導及時評價、即時評價、自我評價、互相評價、激勵評價。樹立學生自信心,促使學生主動發(fā)展。
總之, 未來的文盲不是沒有知識的人,而是不懂得學習的人。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將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納入教學目標中,并在教學過程中得到貫徹落實,要求我們教師傳授知識給學生的同時,要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對于學生的疑問,多教給他們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他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逐步改變學生過分依賴教師的心理,讓他們自主地尋求各種有利的幫助,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使其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高艷茹.高校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6(5)
[2]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M].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9
[3]信息技術基礎教師教學用書[M].廣東省新華書店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