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而讀之,音節(jié)見矣;歌而詠之,神氣出矣?!痹姼枰云洫毺氐恼Z言秉性,成為中華民族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讀之,瑯瑯上口;吟之,唇齒生香;歌之,雋永綿長。因此,在古典詩詞啟蒙時期的小學階段,誦讀是孩子們最易接受的教學方式。
一、小學階段古典詩詞“誦讀”的內涵
《新華字典》第11版中“誦”有三個解,①用高低抑揚的腔調念;②背誦,憑記憶讀出;③稱述,述說。“讀”解釋為“依照文字念”?!冬F(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誦”也有三解,其中②③解與《新華字典》相同,而其①解略有差別,為“讀出聲音來;念”?!白x”主要有兩解,①看著文字念出聲音;②閱讀;看。該詞典中“誦讀”的釋義為念(詩文)。綜上釋義,“誦讀”應包含看、讀、誦三個層次,結合小學階段的教學目標和古典詩詞的文體特征,“看”可理解為了解字形,偏重于“識字”;“讀”為感知文字的聲音形態(tài),偏重于“正音”;“誦”則有兩方面的理解,一是提高“讀”的標準,在正音的基礎上,強調語氣、語調、韻律、節(jié)奏的誦讀的要求。二是背誦。所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誦讀的評價,重在提高學生的誦讀興趣,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加深體驗和感悟。因此,小學階段的古典詩詞“誦讀”的內涵可理解為:在正確掌握字形、準確朗讀字音的基礎上,熟讀成誦,感知意象,想象、領悟并體驗古典詩詞作品的情感和內容。
二、小學階段古典詩詞誦讀教學的特點
中國經典古詩文不僅蘊涵著崇高的人文關懷和深刻的理性之美,更沉積著一個民族不滅的精魂。誦讀經典詩文,對于弘揚民族文化、加強人文教育、提高審美情趣、實施素質教育、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等無疑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準確性?!坝闷胀ㄔ捳_、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小學三個學段的基本要求,在古典詩詞教學上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讀準字音,特別是多音字;二是讀準節(jié)奏,不能破句;三是讀準韻律,也就詩句中字的長短起伏。
2.形象性。古典詩詞的主要表達方式往往都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寓物喻理,也就是我國傳統(tǒng)詩歌創(chuàng)作的賦比興的手法。小學階段古典詩詞的選擇尤其強調這一點,因此,誦讀教學要側重于直觀形象的感知,并結合自身體驗,強調由讀感形,由形入境,由境入意。
3.層次性。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安排,小學三個學段古詩文教學首先強調的是誦讀,第一學段側重于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第二學段側重于詩文大意的領悟,第三學段側重于內容情感的體味,注重語調、韻律、節(jié)奏的把握。層次分明,由淺入深。
4.累積性。中國古典詩詞燦若繁星,浩瀚如煙,《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小學階段選薦了優(yōu)秀詩歌75篇,并要求在1-6年級背誦160篇(段)優(yōu)秀詩文的要求。目的是通過潛移默化的誦讀,耳濡目染,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體驗、感受古典詩詞魅力,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每一個孩子的心中生根發(fā)芽。
三、小學階段誦讀教學方法探究
經典古詩文給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運用適宜的方式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以趣樂讀。著名的語言學家朱光潛先生曾經說過:“要培養(yǎng)孩子純正的文學趣味,就要從讀詩開始?!币驗楣诺湓娫~源遠流長,言簡義豐,神趣兼?zhèn)?。如何挖掘其中的“趣”,使孩子們樂讀、好讀?一是以事激趣。在誦讀盧綸《塞下曲》之前,講述飛將軍李廣以少勝多,險中取勝,大破匈奴的故事,充分利用孩子們的英雄情結,激發(fā)誦讀興趣。二是以人激趣。這里的“人”主要指詩歌的作者。以熟悉的少年王冕家貧求學,以荷入畫(蘇教版第九冊《少年王冕》),引出淡雅秀逸,志存高遠的《墨梅》,既加強了知識的前后貫通,又調動了學生誦讀的好奇心和積極性。三是以賽激趣。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不同側重點的比賽來激發(fā)學生誦讀詩歌的興趣。如以正音為目的的,“看誰讀得好”比賽;或以“梅”為主題、或以“春”為主題的詩歌誦讀比賽,孩子們通過自己查找資料,既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又拓展了知識面。
2.以形導讀。小學階段孩子們形象性思維占主導地位,古典詩詞畫樂和諧,律齊韻美,形神兼?zhèn)?,非常符合小學生文學啟蒙階段的教育。在誦讀教學過程中,通過圖畫展示、音樂播放以及觀察體驗等手段,挖掘詩歌意象,積極調動視覺、觸覺、聽覺等感官因素,充分感受、體驗詩歌的色彩美、情境美、韻律美。①色彩美。杜甫《絕句》一詩,色彩清麗,意境開闊。畫面中,楊柳依依,黃鸝啼鳴。晴空萬里,白鷺翔逸。孩子們很快找出“黃”“翠”“白”顏色,在此基礎上,我又引導,“晴空”是什么顏色?天空上還有什么?于是藍天、紅日,在孩子們的討論中逐步呈現(xiàn)。誦其有色,讀其有味,美不勝收,意蘊綿長。②情境美。在古典詩詞誦讀教學中,要讓學生走進生活,去和古人一起切身感受詩詞中呈現(xiàn)的詩情畫意。初春時節(jié),帶著孩子們走出教室,走進自然,在依依楊柳下,沐浴著和煦的春風,或坐、或立,淺吟慢誦賀知章的《詠柳》,體驗碧玉滿樹的活力,春風裁柳的精妙。③韻律美。最早的詩歌是人們口頭吟唱的,因此,韻律美是古代詩歌的一個重要特征?!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在小學階段的詩詞誦讀教學中,主要強調語調、韻律、節(jié)奏的體驗。以《楓橋夜泊》為例,傳統(tǒng)讀法: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雖然注意了節(jié)奏,但少了韻味和起伏。如果在誦讀中稍微注重一下簡化的平仄音律(“一”表示平聲,“|”表示仄聲,“——”表聲音延長),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樣一來,雖然同樣是“兩字一頓”,但因為誦讀的節(jié)奏變化,長短交替,高低起伏,古詩內在的韻律美得到較充分的體現(xiàn)。
3.以思悟讀。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古詩教學的目標是陶冶性情和培養(yǎng)想象本領。”《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誦讀優(yōu)秀詩文,展開想象。”而古典詩詞精煉含蓄,意境開闊,想象奇特,情韻豐沛,講究詩意留白。因此,引導孩子們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填補詩歌的留白,體驗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使其好思、樂思。①詞留白。古人講究“煉字”“推敲”,常為一字一詞,反復斟酌,思慮再三。經典的一個字,蘊含了無限的美感和遐思。最為典型的當屬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在誦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時,圍繞“綠”字,孩子們爭先恐后的發(fā)言,“柳葉是綠的”“小草是綠的”,特別是一個孩子的發(fā)言讓我目瞪口呆,自嘆不如,他說,“老師,春風也是綠的!”于是,在孩子們的清脆的誦讀聲中,眼前一片萬物競發(fā)、綠意盎然的江南春光。②景留白。古典詩詞往往講究點到為止,詩意在畫外。在推薦誦讀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時,其中“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一句,兒童追蝶不見,就此戛然而止。我通過問題誘導,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我問,詩中的兒童追蝶,而蝴蝶飛進菜花中,那怎么辦呢?有的說,鉆進菜花叢中去找;有的說,等一會;有的說,蝴蝶又飛出來了。于是“飛入菜花無處尋”一景又被孩子們演繹出一幅幅情趣盎然的“兒童尋蝶圖”“兒童候蝶圖”“兒童喜蝶圖”。③情留白。寓情于景,在詩歌意象中品味詩人的情感,把握詩人的脈搏?!颁z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币辉?,孩子們讀起來朗朗上口,背起來輕輕松松,但我總覺得少點味道。于是,我緊扣詩眼“苦”,先讓孩子們在詩中找“苦”。有的說,鋤禾苦;有的說,在太陽下鋤禾苦;有的說,流汗苦。我再次提示,田中的禾苗怎么變成盤中的美餐呢?于是在我的逐步引導和圖片展示下,孩子們的想象力得到充分調動,播種、鋤禾、澆灌、捉蟲、嗮谷、舂米等一幅幅農民辛苦勞作的畫面,深深印在他們的腦海中。誦讀聲再次響起,語速變慢了,細細品味,還有點沉重。
千百年來,誦讀是詩詞啟蒙教學的最基本手段,誦讀以正音,誦讀以韻律,誦讀以繪景,誦讀以思情,誦讀以悟理。在孩子們稚嫩的誦讀聲中,中華古典詩詞寶庫徐徐開啟,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得以代代傳承。
(梁霞,鹽城市日月路小學,224000)
責任編輯:趙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