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紅
(福建省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1)
在構建和諧校園工作中,校園管理顯得尤其重要。目前,我國高校內部管理行政化色彩較為濃厚,學生工作主要由四個行政體系共同管理。一是由校學生工作部、團委、宣傳部、組織部、社科部等部門與各院系輔導員組成的管理體系;二是由校教務處、人事處、工會等部門與全校教師組成的教學科研體系;三是由??倓仗?、保衛(wèi)處、后勤集團等組成的后勤管理體系,服務于整個學校的學生教職工后勤事務,是學校中除了教學以外非常重要的管理部門;四是由校團委、學生工作部、各院系負責,以學生干部和學生社團為依托的學生自治管理體系。一方面,從管理組織體系設置上看,四個部門看似分工明確,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四個部門協(xié)作不足、缺乏交流,導致高校管理效率低下。常常發(fā)生問題出現(xiàn)后,責任歸屬不明確,甚至在各部門間的相互沖突。另一方面,高校本應該以教學和科研為本,但是在我國現(xiàn)在執(zhí)行的高校管理體制中,體現(xiàn)不出“學術權力”,“行政權力”取代了“學術權力”。并且“為管理而管理”,并不考慮這樣的管理對于增加院系的辦學活力以及促進院系的發(fā)展是否有利。將整個管理的權力集中在行政部門,忽略了管理的民主化需要。
從現(xiàn)行的高校管理體制中四個部門的分配可以看出,學校黨政機構是前三個體系的主體,學生是被管理的客體。只有第四個體系才有學生的參與,參與的學生既可以向學校管理層反映學生對學校管理的意見和要求,也可以向其他學生傳達學校的管理體制、規(guī)章制度等,可以很好地實現(xiàn)學生和學校管理部門的溝通。但是,學校管理的權力主要集中在前三個體系中,第四個以學生管理為主體的體系權力相對偏弱,并不能發(fā)揮其很好的作用。目前,第四個體系的組織形式,主要是高校的學生會,學生會產生的模式,主要是通過校園內或者是班級內的選舉,以及學生自愿參加面試等方式進行。目前,很多高校學生會成員選拔的透明度偏低,且民主參與范圍有限,部分高校存在暗箱操作現(xiàn)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學生的不滿。此外,由于學生會的經費主要來自學校的撥款和校外的一些贊助,這就決定了學生會服務和負責的首要對象是校方或贊助方,而不是學生群體。因此學生會的實質并不是代表校內的全體學生,更多的是從屬于學校黨政部門的一個學生組織,在目前“行政權力獨大”的高校管理體制中,學生的權利得不到切實的保障,學生在多數(shù)情況下只是被動接受的客體,其主動性嚴重缺乏。
高校學生自治的實現(xiàn)需要有一定的載體依托,那么自治組織就產生了。國內高校的自治組織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管理型,主要進行行政管理,學校內各級學生會一般屬于管理型組織;二是教育型,主要是學生通過共同的興趣愛好組織起來的,進行各種學習、活動。學生自治組織的成員在家庭背景、性格愛好、知識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交際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但是在實際管理中,這些自治組織也存在很多的問題。
在組織機構設置方面,學生自治組織內部職務冗雜、結構陳舊、職權設置失衡,缺乏活力。很多部門存在“納新忙一陣,納新結束休一年”的現(xiàn)象,這大大降低了組織成員的積極性。另外,在人員選拔的過程中,選拔制度不健全,方式不科學,選拔成員的主觀性較強,削弱了組織的公信力。
由于學生在大學以前,一直是在父母和學校的包辦下成長起來的,學生的依賴性很強,習慣了按照指令來辦事,自治的意識非常薄弱。更有很多學生習慣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中或者沉溺于網絡世界,不愿意參加校內自治組織。由于學生在學校的主要任務還是以專業(yè)學習為主,同時兼顧綜合學習和自治組織,這種時間上的沖突就會導致開展活動時,有很多成員無法做到全力以赴。此外,在舉辦活動的時候,有些領導和學生干部經常濫用權力、獨斷專行,不和其他成員交流討論,完全忽略其他成員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導致學生利益受到一定的損害。
共青團組織與共青團領導下的學生自治組織兼具執(zhí)行學校管理和代表學生利益與需求的雙重功能。目前,共青團組織和學生自治組織在實踐中的角色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變異。共青團組織不能完全代表學生的立場與利益,主要的工作職能也發(fā)生了變化,主要負責學生活動的經費管理和人員管理。同時,學生自治組織的“行政性”過于突出,使得某些學生干部權力欲望膨脹,學生組織淪為濫用權力的工具。在學生組織的管理上,學生組織內部未達成一致性,無視學生集體利益,只對學校領導負責,嚴重阻礙學生和學校之間的雙向溝通。
高校學生自治,就是在高校學生接受教育階段,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不實行強制性的規(guī)章制度,其存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監(jiān)督作用,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使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監(jiān)督等。從對學生的發(fā)展以及當前教育的發(fā)展要求來看,我國高校有實行學生自治的必要性。
高校實行學生自治,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其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塑造大學生的獨立品質。大學生在自治的環(huán)境中,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管理,而是主動地參與管理,角色由“被動”到“主動”,可以增強他們的自我控制力,學會在生活中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其次,在學校管理自治中,學生可以得到充分的鍛煉,逐漸地認識自己,發(fā)展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彌補自己的不足。最后,在學校學生自治的過程中,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讓學生在豐富的文化生活,多彩的校園活動中,得到鍛煉,實現(xiàn)健康發(fā)展。
隨著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由國家出資的精英教育被個人花錢上學的大眾教育所取代。盡管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是現(xiàn)在高校的學生已經不再是以前受恩惠接受教育,而是花錢來享受教育服務。為了適應這種轉變,高校的管理決不能再沿襲以前的行政管理為主的管理方式,要讓學生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律、組織自律等。近年來,隨著民主化進程的加快,高校作為民主思想的發(fā)源地,學生對民主的要求逐漸提高。這就要求高校管理體制不能堅持以前的行政化管理,要讓學生參與到管理中去,積極吸納學生代表參與學校的各項決策與管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
在我國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和教學體系中,一直是一種由“高到低”的單向傳播模式,學生作為教育的著眼點和重心所在,一直是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傳播模式本身缺乏教育者與學生互動性,學生的反饋幾乎不被重視。以教學為例,傳統(tǒng)教學一直強調由教師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傳授知識主要采取課堂講授的方法,實踐環(huán)節(jié)薄弱,教學不靈活,教學效果一直為人所詬病。而隨著社會科技的高速發(fā)展,高校需要培養(yǎng)出能夠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自立的新型人才,這就要求高校在傳承優(yōu)秀經驗的基礎上,對高校教學方式、管理方式等各方面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和突破,實現(xiàn)學生的自治管理。
大學生在學校要由被動的“被管理者”轉變?yōu)橹鲃拥摹肮芾碚摺?,要實現(xiàn)學生的自律。高校要鼓勵學生做學校的主人,讓學生參與學校的各項管理。當然,這首先需要教育者在學校教育實踐中認識到“讓學生參加管理”與“學生健康發(fā)展”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在此基礎上多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管理,盡量使每個同學都參與到自我的管理中。
高等教育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高校管理正在凸顯一系列問題。在濃重的“行政化管理”氛圍中,學生只是扮演著一個被動的服從者,大大限制了學生的自我發(fā)展。一方面,從事學校管理的校領導以及輔導員,整天忙于日常事務或者某些瑣事,沒有充足的時間關心學生,無法知悉學生的真正需要,把握不清學生管理工作的關鍵所在。另一方面,學生自治的呼聲日益高漲,高校出于對管理權力由“管理部門”到“學生團體”的過渡不愿意、不放心,一直遲遲不愿學生自治。對此,各高校應轉變教育觀念和管理觀念,由“教師為主導”逐步過渡到“以學生為主導”,相信學生的自治能力。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扮演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一個積極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學會學習,學會自我約束和管理。
要想實現(xiàn)高校學生組織自治,就要為學生組織創(chuàng)造自治的環(huán)境,讓其在“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施展自己的才能,不能空喊口號。環(huán)境包括人和物兩個方面。學生是高校的主體,高校要發(fā)揮學生的自治作用,營造良好的宿舍氛圍,讓每個宿舍成員參與宿舍管理。在教學中,也要充分地聽取同學們的建議和要求,讓學生實實在在的參與進去。
學生干部是學生組織自治的中堅力量,是學生與學校、教師溝通交流的重要紐帶。在學生組織自治的過程中,學生干部最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對如何做好學生自治最有發(fā)言權。因此,高校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干部,正確地指導學生干部的工作,要放手讓他們干,不能老是取代他們的工作。同時要注重發(fā)揮學生干部的榜樣作用,逐步培養(yǎng)全體學生的自治精神。在學生干部的選拔上,要始終貫徹“有能力的上,沒能力的下”的原則,以學生自治工作開展得好與壞,是否得到學生的認可作為選拔學生干部的標準。高校要定期對學生干部進行培訓,傳播民主、平等、自治等理念,引導學生干部在學生自治過程中發(fā)揮應有的引領作用。
新形勢下,我國高校有實行學生組織自治的必要,這一舉措的實施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民主意識、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調動學生自治組織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活力,同時也將高校的領導們置身于更有利的監(jiān)督下,促使他們勤奮、認真地工作。從長遠來看,它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對學校的長遠發(fā)展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1]陳林剛.試論和諧校園視角下的高校學生自治管理[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6(11).
[2]王曉路.高校學生自治組織運行現(xiàn)狀及對策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8).
[3]李冉.當代中國高校學生自治研究[D].北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08.
[4]開芳,魏勇.陶行知學生自治思想在民辦高校中的實踐及啟示——以南京林業(yè)大學南方學院為例[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8).
[5]顏三忠,洪萍.試論高校學生會利益協(xié)調功能的完善[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2).
[6]周湘林.試析我國高校學生自治權的現(xiàn)狀及其保障——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9(9).
[7]李春光.權力與權利之間[D].北京:清華大學,2005.
[8]張林.高校大學生自治組織管理問題初探[J].管理觀察,2014(8).
[9]王守剛,封雪,暢軍亮.高校學生組織自治運行模式及機制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6(9).
[10]陳小軍.大學生自我管理的意義和途徑淺析[J].鎮(zhèn)江高專學報,2010(1).
[11]梅向暉,黃沆.淺談高等學校學生自我管理[J].科技信息,2010(11).
[12]羅競紅.當代大學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8).
[13]趙永吉.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開創(chuà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沈陽農業(yè)大學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0 年總結與回顧[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