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一個自由的存在
——從存在主義視角解讀《覺醒》中的埃德娜

2015-04-10 21:15楊玉萍
宿州學院學報 2015年6期
關(guān)鍵詞:埃德覺醒存在主義

楊玉萍

安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安徽蕪湖,241000

?

一個自由的存在
——從存在主義視角解讀《覺醒》中的埃德娜

楊玉萍

安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安徽蕪湖,241000

從一個全新的視角解讀凱特·肖邦的小說《覺醒》中的主人公埃德娜。運用存在主義關(guān)于“人的存在”和“自由選擇”等理論探討埃德娜這一人物形象,并結(jié)合小說情節(jié)以及埃德娜的心路歷程來分析她從覺醒到追求自由,再到捍衛(wèi)其“本質(zhì)”的過程。將《覺醒》作為一部存在主義小說來解讀,艾德娜已認識到她的“自在存在”不過是丈夫的附屬品。通過“自為存在”,她決心要做一個有自由選擇的人,寧為自由死也不愿茍且于世。小說昭示:埃德娜的存在是一個自由的存在。

凱特·肖邦;《覺醒》;存在主義;自由;存在

19世紀著名美國女作家凱特·肖邦名噪一時,然而,她的巨著《覺醒》曾一度被埋沒。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受20世紀60年代女權(quán)運動的影響,人們才打開了塵封一個世紀的《覺醒》。小說中女主人公龐太太即埃德娜的形象,一反傳統(tǒng),被肖邦刻畫得栩栩如生,仿佛一首奇妙的樂曲撥動了萬千讀者的心弦,引起他們的強烈共鳴。

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認為人是在無意義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沒有意義,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礎(chǔ)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存在主義最著名和最明確的倡議是讓·保羅·薩特的格言:“存在先于本質(zhì)”(l'existence précède l'essence)。存在主義認為每一個人都是由他在完全自由的選擇之下所做的一系列活動構(gòu)成的,構(gòu)成的這個東西可以稱之為人的本質(zhì)(essence)。存在主義強調(diào)自由選擇,但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1]74。

在《覺醒》這部小說中,埃德娜是否自由地選擇并為此負責呢?她所極力維護的本質(zhì)又是什么呢?在存在主義文學作品中,捍衛(wèi)個人本質(zhì)的人不在少數(shù),卻罕見埃德娜這樣為此付出生命代價的。因此,僅僅探討埃德娜的覺醒與自由是不夠的,還要深入研究她的生與死。死亡這一命題是人類永遠無法解開的迷,因為死去的人從來沒有告訴活著的人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樣的,活著的人永遠不知道死后為何物。

以往有關(guān)《覺醒》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女性主義或女性成長的歷程,本文從存在主義視角探討埃德娜是如何作為一個自由的存在,造就了自我并誓死捍衛(wèi)自己的本質(zhì)(the essential)的;并以死亡作為探討埃德娜本質(zhì)的一個時間界點,結(jié)合其做出自殺這一決定的緣由揭示埃德娜所捍衛(wèi)的本質(zhì),進而指出埃德娜通過死亡走向了另一個自由的存在。

1 埃德娜的覺醒

斯蒂芬·恩蕭(Steven Earnshaw)曾對一個人的覺醒過程做了系統(tǒng)的總結(jié)。恩蕭認為,在存在主義文學中,主人公通常是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的存在,

[27]王士元.語言、演化與大腦[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1:119

[28]Zatorre R J,Evans A C,Meyer E,et al.Lateralization ofphonetic and pitch discrimination in speech processing[J].Science,1992,5058:846-849

[29]Siok W T,Jin Z,Fletcher P,et al.Distinct brain regions associated with syllable and phoneme [J].Human Brain Mapping,2003,18:201-207

[30]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75

[31]Strange W. Cross-language studies of speech perception:a historical review[M]//Winifred S.Speech Perception and Linguistic Experience:Issues in Cross-language Research.Timonium,MD:York Press,1995:3-45

(責任編輯:李力)

而后一系列關(guān)于存在的問題便會隨之而來。比如,主人公會問“在這個毫無意義的宇宙中,意義的源頭到底是什么?我應(yīng)當對誰負責?”他指出薩特認為“一個覺醒的自己旨在對自己負責,做一個真實的自己”[1]18。

小說中,埃德娜的覺醒也是如此,她首先意識到了自己是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存在于這個世界上。也就是說她突然意識到了自我,自己不是別人的附屬品,而是真實存在的,有自我意識的自己。小說一開始,埃德娜就是已婚之婦,并有了兩個孩子。埃德娜逐漸忍受不了這種平淡無奇、索然無味的婚姻家庭生活。于是在一個深夜,當她的丈夫雷昂斯把她從沉睡中叫醒并督促她去看孩子時,她終于哭了。她覺得“在她意識中不熟悉的某個地方產(chǎn)生了一種說不出來的壓抑,給她帶來模糊的痛苦并充滿她的整個存在(her whole being)”[2]7。從那時開始,埃德娜就模糊地意識到了她的生活現(xiàn)狀帶給她的壓抑和痛苦。“簡而言之,龐太太開始意識到自己在宇宙中是作為一個人,意識到她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以及她與世界的關(guān)系”[2]15。與傳統(tǒng)的女性形象不同(她們聽從自己的丈夫,把自己當作丈夫的私人財產(chǎn),她們的生活就是相夫教子),埃德娜開始敢于違背丈夫的意愿和命令。又在一個深夜,雷昂斯回到家中發(fā)現(xiàn)埃德娜躺在吊床上,便要求她回到臥室睡覺。這次,埃德娜沒有順從丈夫,而是固執(zhí)地呆在外面,直到身體上的睡意侵襲她,她才回到屋里。“不,我就待在外面,”她說,“雷昂斯,去睡覺吧,我就想待在外面,我不想進屋里,我不打算進去。不要再像那樣跟我說話,不然我是不會回答你的?!盵2]36這是她第一次勇敢地跟丈夫抗衡,并以勝利告終。

薩特指出,對于人來說,“存在先于本質(zhì)”[1]74。這一學說成了薩特作為存在主義大師的經(jīng)典名言。人們說到薩特,便會想到“存在先于本質(zhì)”。值得說明的是,薩特的這一學說是在不考慮上帝的前提下,即在無神論的范疇內(nèi)。因為,倘若考慮上帝,那么上帝造人也是預(yù)先想好了人的功能與意義,而后再創(chuàng)造人。這么一來,人也就同一把剪刀一樣,是本質(zhì)先于存在了[1]74。所以,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從根本上否定了上帝,可以說是一種無神論思想。或者說,薩特的哲學必須“從主觀開始”。薩特強調(diào)人的主觀能動性:“首先有人,人碰上自己,在世界上涌現(xiàn)出來——然后才給自己下定義?!盵3]6小說中,有一次埃德娜在做彌撒時,突然感到身體不適,這時,她想逃離教堂那令人窒息、無比壓抑的氛圍,跑到室外那遼闊的天地里去。于是,她來到了安東尼夫人家里,并在一張床上第一次愛撫自己的身體,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體竟是如此美麗。埃德娜這一逃離教堂的舉動,似乎暗示了她內(nèi)心深處對于宗教、對于上帝的無視與冷漠。相反,埃德娜逐漸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是作為一個有血有肉并有思想的“人”而存在著。

這種自我意識的覺醒使得埃德娜開始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做真實的自己,也即追尋自由。

2 追求自由

薩特認為人的行為最終極的意義就是對自由本身的追求。“因為我宣傳自由,就具體的情況而言,除掉其本身外,是不可能有其他的目的的;而當人一旦看出價值是靠他自己決定的,他在這種無依無靠的情況下就只能決定一件事,即把自由作為一切價值的基礎(chǔ)。這并不是說他憑空這樣,這只是說一個誠實可靠的人的行為,其最終極的意義,就是對自由本身的追求。”[3]27

人們常說“三歲看老”,埃德娜從小時候開始就對自由有著朦朧的幻想,暖暖的海風使埃德娜“想起在肯塔基的一個夏日,一個小女孩正在穿越一片浩瀚如海、比自己腰際還高的大草原。她一面走一面游泳似的將雙臂平伸出來,像在水里拍水一樣拍著高高的草原?!彼f:“我一定覺得自己可以永遠往前走,仿佛這片草地永遠都沒有盡頭?!盵2]18-19可見,埃德娜小時候是多么享受在浩瀚的草原上自由地穿梭,并且希望那份自由永遠保持下去,她似乎沉浸在了自己虛妄的夢里[4]93。

從開始反抗丈夫的命令,到后來搬到鴿舍自己居住,這些都是在做真實的自己,也即追尋自由?!爱敯5履冉K于一個人時,她如釋重負地深深地嘆了口氣?!辈⑶遥5履葹樽约嚎梢宰杂傻刂鋾r間而高興,“現(xiàn)在,她的時間完全屬于她自己了,她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2]85-86。埃德娜的自由選擇集中體現(xiàn)在她離開雷昂斯的豪宅,獨自搬到鴿舍去住這一舉動當中。她說“我就知道我會喜歡,喜歡這種獨立和自由的感覺”[2]94。她不僅想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時間,還要有空間自由。這種時間和空間的雙重自由為埃德娜更加自由的行為提供了便利。她與阿勒賓私通,她自由地出行,悠閑地漫步于林蔭小道。

她還曾幻想:“一個女人在夜里和她的情人乘坐獨木舟向遠處劃去,再也不回來了。他們將消失在島嶼中,自此將沒有人會再發(fā)現(xiàn)他們的蹤影?!盵2]83埃德娜對愛情也抱有絕對自由、遠離塵囂的幻想。甚至到小說結(jié)尾,她決定溺死在大海,這一舉動也是自由的選擇。

3 自由與責任

然而,自由也意味著痛苦。因為任何一個選擇都是不能撤銷的,并且一旦選擇就會對自己乃至自己身邊的人或環(huán)境產(chǎn)生相應(yīng)的影響。就如同羅伯特·弗羅斯特在他寫的詩《未選擇的路》中所感慨的那樣,人不能同時選擇兩條路,選擇其中一條就必須放棄另一條。況且,時間是一維的,是線性發(fā)展的,一旦逝去就無法追回。所以人無法同時過兩種生活,即使這個人有精神分裂,他的兩個自我也不可能同時存在。并且,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正是這種有限性給人帶來痛苦。倘若人的生命是無限循環(huán)的,那么人做的每個決定都可以被推翻,人的每個選擇都可以重新來過,那么也就沒有所謂的痛苦和承擔責任了。所以,人應(yīng)當慎重選擇,應(yīng)當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存在主義的核心思想是自由承擔責任的絕對性質(zhì)?!叭税l(fā)現(xiàn)自己處在一個有組織的處境中,他是擺脫不掉的:他的選擇牽涉到整個人類,而且他沒法避免選擇?!盵3]25有自由就有責任,薩特的“責任”來源于自由,自由與責任是不可分割的[5]152。所以盡管埃德娜的選擇是自由的,她的選擇以及由此進行的一系列活動所牽涉到的不止是她自己,還包括她身邊的人。不管怎樣,她始終處于一個社會環(huán)境中。那么,埃德娜就要為她的選擇承擔責任。小說結(jié)尾,埃德娜選擇將自己溺死在大海之前,為什么還要去找維克多, 并說打算和他們共進晚餐呢?在此之前,埃德娜曾被拉夫人警告“埃德娜,想想你的孩子們吧!想著他們,記著他們!”[2]131而緊接著,在埃德娜與醫(yī)生的交談中,埃德娜無意間就透露了自己內(nèi)心的掙扎與顧慮:“然而,我還是不應(yīng)當摧殘幼小的生命?!盵2]132顯然,這里的“幼小的生命”指的是她的兩個孩子。由此,筆者有理由推斷,埃德娜在自殺之前之所以去找維克多,是因為她不想給她的孩子帶來母親自殺而死的心理陰影,所以她要把自己的死偽裝成偶然的溺水事故。試想一下如果埃德娜明目張膽地自殺了,那么人們會用怎樣的眼光看待她的丈夫和她的孩子?在這種處境中,埃德娜這一做法是明智的,她既自由地選擇了死亡,又很好地承擔了這種選擇的責任。

4 誓死捍衛(wèi)本質(zhì)

小說中,埃德娜多次說到“我可以放棄非本質(zhì)的東西(the unessential),我可以給予金錢,我可以為我的孩子們犧牲我的生命,但是我不會給予我自己?!盵2]56埃德娜把金錢和生命都視為是非本質(zhì)的東西,而把“她自己”(herself)視為本質(zhì),顯然這里所說的“她自己”并不等同于她的生命。那么“她自己”,也即這本質(zhì)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呢?存在主義認為,人在完全自由的選擇下所做的一系列活動形成了他自己的本質(zhì)(essence)?!耙粋€人不多不少就是他的一系列行徑;是他構(gòu)成這些行徑的總和、組織和一套關(guān)系?!盵3]19所以,埃德娜所在乎的本質(zhì)即是由她在自由選擇之下所做的一系列活動的總和而構(gòu)成的她自己(也就是她所說的“herself”)。埃德娜所做的一系列的活動都是在追尋自由,是在活出一個真實的自己。然而,這個“總和”該從何算起呢?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正是這種“有限性”使得存在主義關(guān)于“自由”“痛苦”和“虛無”的概念成為可能。所以,“有限性”在存在主義哲學中具有極大的意義。只有勇敢面對死亡,人類才能理解自我和存在的意義。只有通過死亡,所謂的“可能性”才具有意義,因為它使得“選擇”是不可逆轉(zhuǎn)的,這也正是痛苦的根源[1]18?!叭酥皇撬髨D成為的那樣,他只是在實現(xiàn)自己的意圖上才存在,所以他除掉自己的行動總和外,什么都不是;除掉他的生命外,什么都不是?!盵3]18“死總是——不管有理還是沒有理,這正是我們還不能決定的——被看作人的生命的終端?!盵6]645所以,從宏觀上來看,一個人的死亡,即生命的有限性,極好地詮釋了這個“總和”。死亡在最大程度上,最徹底地詮釋了一個人的“本質(zhì)”。

小說中,埃德娜所極力捍衛(wèi)的本質(zhì)和自我正是在她死亡的那一刻得到了印證與說明。她熱愛自由,享受自由,并沉浸在自己“虛妄的夢”里。然而,孩子的牽絆讓她痛苦,她覺得“孩子們像是能夠壓倒她的敵手,他們已經(jīng)壓倒她并且企圖將她的余生硬生生地拉進靈魂的奴役中。然而,她知道有一個方式可以避免他們?!盵2]136不難發(fā)現(xiàn),埃德娜的方式便是選擇死亡,來避免靈魂被奴役的悲劇。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加繆曾在他的《西緒福斯神話》中就死亡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入的哲學探討,他認為:“只有一個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那就是自殺。判斷人值得生存與否,就是回答哲學的基本問題?!盵7]86有的人死了,是因為他認為人生不值得活下去;而有的人卻因為達不到本真的生存而選擇死亡,加繆稱后者為“生的理由同時也是絕好的死的理由”[7]87,顯然,埃德娜當屬后者。恰恰是她對自由的、本真的存在的追求讓她選擇了死亡。所以說,埃德娜的死亡極大地詮釋了她所捍衛(wèi)的“本質(zhì)”——自由的存在。

5 走向“自由的存在”

在存在主義那里,存在指“being”或者“existence”。在《覺醒》中,肖邦多次提及埃德娜的存在,用的詞語便是“being”和“existence”。在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里,“存在(existence)”指“自在存在”與“自為存在”之間的關(guān)系?!白栽诖嬖?the in-itself;being)”指的是“我是什么(The thing I am)”?!白詾榇嬖?the for-itself;consciousness of being)”指的是“思考自在存在的一種意識”[1]81。由此,埃德娜覺醒并追尋自由就是歸功于她的“自為存在”,她意識到了自我,思考自己存在的方式以及價值。在這個過程中,她對存在的認知也慢慢浮現(xiàn)。小說中的瑞茲夫人愛好音樂并彈鋼琴。而音樂對于勾起埃德娜對自身的存在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音樂似乎喚醒了她內(nèi)心深處的某種情愫,可以讓她的脊背為之顫抖,“第一次,那不變的真理觸碰到了她的存在”[2]30。當羅伯特將要離開埃德娜去墨西哥時,埃德娜又感覺一個新的覺醒的存在悄然升起。在瑞茲夫人家中看到羅伯特的信時,音樂再一次穿透了她的整個存在,像光輝一樣照亮并溫暖著她靈魂深處最黑暗的地方。埃德娜對存在的認知伴隨著她對自由的向往與追求,慢慢地浮現(xiàn),并照亮她的靈魂,指引著她追隨自由的生活。在埃德娜追尋自由的一生中,孩子與婚姻在無形中成為了她為自我而存在的一種牽絆,于是婚外情能在某種程度上滿足她追尋自由愛情的需求。羅伯特的退縮讓埃德娜失望并心灰意冷,埃德娜覺得除了自己的內(nèi)心,似乎沒有什么能成就她的自由的存在,她希望遠離這種煩惱,她希望會有一天羅伯特會從她的思維中消失,遠離她的存在[2]136。存在主義哲學從本質(zhì)上講“是一種個人主義哲學,這種個人主義同傳統(tǒng)的個人主義不同的地方……是把孤獨的個人看作是自己的出發(fā)點?!盵8]27埃德娜在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guān)系時,往往陷入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這在小說中的體現(xiàn)便是凱特·肖邦對埃德娜大量的內(nèi)心獨白的描寫。埃德娜似乎習慣于聽從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所以她去追求音樂對靈魂的洗禮、去追求自由與存在、在她對愛情失望的時候,也是訴諸于自我而非他人。外在的束縛使她痛苦,使她掙扎,但最終還是沒能讓埃德娜屈服。埃德娜最終選擇死亡來解決她不堪的現(xiàn)狀,去獲得自由的存在,這雖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至此,回顧埃德娜的一生,她從小就向往自由自在,長大了又逐漸開始意識到自我,她與丈夫抗衡并有婚外情,她開始追求自由,她想擺脫牽絆,誓死捍衛(wèi)本質(zhì)。通過自由選擇,埃德娜的一生印證了“存在主義”理論關(guān)于“自由”“責任”“本質(zhì)”和“存在”的思想。埃德娜不愿做丈夫的財產(chǎn)和附庸,追求自由并勇于承擔“責任與痛苦”。雖幾經(jīng)風雨,埃德娜還是通過死亡邁向了更高層次的自由,也捍衛(wèi)了自己的“本質(zhì)”,最終成就了一個自由的存在。

[1]Steven,Earnshaw.Existentialism:A Guide for the Perplex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9

[2]Kate,Chopin.The Awakening and Selected Stories of Kate Chopin[M].New York:Penguin Group,1976

[3]薩特.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M].周煦良,湯永寬,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4]孫勝忠.分裂的人格與虛妄的夢:論覺醒型女性成長小說《覺醒》[J].外國文學,2011(2):89-96

[5]魏金生.人本主義與存在主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薩特.存在與虛無[M].陳宣良,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2

[7]加繆.局外人·西緒福斯神話[M].郭宏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8]許崇溫.存在主義哲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責任編輯:李力)

10.3969/j.issn.1673-2006.2015.06.017

2015-01-30

楊玉萍(1991-),女,安徽阜陽人,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I074

A

1673-2006(2015)06-0062-04

猜你喜歡
埃德覺醒存在主義
大項目
50美元可是一大筆錢
《西廂記》中女性主體意識的建構(gòu)
意識的覺醒形象的抗爭
《歸來》中的存在主義敘事
淺談年畫中人物的變化與人的自我意識覺醒
凱特?肖邦小說《覺醒》中埃德娜的覺醒過程分析
“覺醒”背后的美國華人群體
存在主義思想下《蠅王》與《鼠疫》的比較
荒誕世界的生存之道——《他們》的存在主義解讀
绥化市| 米易县| 南木林县| 五峰| 西宁市| 同江市| 凤山市| 九龙坡区| 光泽县| 开江县| 开鲁县| 耒阳市| 江油市| 彭山县| 南木林县| 南乐县| 漳州市| 武陟县| 长岛县| 澄迈县| 永新县| 唐海县| 康马县| 攀枝花市| 宁国市| 富宁县| 珲春市| 霸州市| 老河口市| 平顺县| 望城县| 高平市| 资阳市| 天气| 绥中县| 平邑县| 崇州市| 屯昌县| 浦城县| 锡林浩特市| 义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