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西方分餐制和AA制的個人主義文化淵源及與東方相關(guān)集體主義飲食文化的對比*

2015-03-20 06:34:14姜曉莉
楚雄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5年10期
關(guān)鍵詞:分餐制AA制個人主義

姜曉莉

(澳大利亞聯(lián)邦大學(xué)人文教育及藝術(shù)學(xué)院,澳大利亞 維多利亞 3353)

?

西方分餐制和AA制的個人主義文化淵源及與東方相關(guān)集體主義飲食文化的對比*

姜曉莉

(澳大利亞聯(lián)邦大學(xué)人文教育及藝術(shù)學(xué)院,澳大利亞 維多利亞 3353)

眾所周知,西方飲食文化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分餐制和AA制,由此來看其飲食文化與以中國為主導(dǎo)的東方飲食文化差異顯著。這些差異也體現(xiàn)了兩種文化對個人與集體關(guān)系的看法與處理方式不同。西方文化是以個人主義為主體的文化,而東方文化是以集體主義為導(dǎo)向的文化。民以食為天,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會自然地反映到飲食文化以及相應(yīng)的行為方式上。本文從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文化談起,探源個人主義文化的社會和經(jīng)濟發(fā)展背景,解釋其文化內(nèi)涵,進而分析分餐制和AA制的個人主義文化根源。從探索個人主義文化的角度出發(fā)詮釋東西方飲食文化深層的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文化根基;揭示兩種不同飲食文化與各自的社會價值觀的相互作用,從而方便讀者了解東西方文化在飲食文化方面的差異,進而理解兩種文化的根本區(qū)別。

個人主義文化;集體主義文化;分餐制;AA制

一、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文化簡介

根據(jù)荷蘭跨文化研究專家Hofstede的觀點,文化是人腦編輯社會信息程序的結(jié)果。[1](P10)荷蘭和英國跨文化著名學(xué)者Trompenaars和Hampden-Turmer認為文化是學(xué)習的產(chǎn)物。[2](P28)世界文化大致可以分為:集體主義文化和個人主義文化,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東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和以中國為主導(dǎo)的東方文化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對于個人和集體關(guān)系的看法、處理方式以及在權(quán)利分配等方面。西方文化是以個人主義為主體的文化,且權(quán)利分配相對均等。Hofstede把個人主義定義為:“它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由松散聯(lián)系著的個人組成,這些個人把自己看成是獨立于集體的個體,他們行為的主要動機是依個人喜好和需要以及與他人建立的‘合同’。這些個人把自己的目標置于他人之上,理性地分析與他人交往的利弊得失?!盵3](P51)

而集體主義文化恰恰相反,“個人把自己看成為聯(lián)系緊密的團體中的一分子,這個團體也許是一個家庭、一門家族、一群同鄉(xiāng)、一組同事、或一個國家。這些個人能夠遵守團體中既定的行為規(guī)范和責任并能為實現(xiàn)團體目標而放棄個人目標,同時重視自己和團體的關(guān)系?!盚ofstede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亞洲國家集體主義文化指數(shù)普遍大大高于西歐、北歐、北美和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

這兩類文化的差別表現(xiàn)為待人處事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在個人主義社會中,人們常常只考慮自己和小家庭,親戚也不在考慮的范圍內(nèi);同一價值標準適用于每個人,沒有明顯的遠近親疏之分,也就是說不能因為是親戚或朋友就可以輕易降低或變換標準;每個人都有隱私權(quán);重視個人的創(chuàng)造與成就,獨立自主,充分享受個人的勞動所得并力爭達到無后顧之憂。

個人主義文化究其核心就是以個人為中心,尋求自主、自立和自我掌控個人行動與命運。[4]在個人主義的理論框架中,理性、原則、規(guī)則、法律、個性、自主、平等、公平、自我實現(xiàn)、自由選擇、獨特性、自信與決斷是重要支柱。[5]個人主義的實際涵義遠遠超過了“一切為自己”的淺層表象。因而文化的中層和外層表現(xiàn)也相應(yīng)地反映其基本內(nèi)涵。

與此相反,根據(jù)Kim,Triandis,Kegitcibasi,Choi和Yoon的觀點,集體主義理念的起點是人際關(guān)系,注重集體的利益與和諧,集體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職責和義務(wù);個人要不斷自我完善,并要在集體中互相關(guān)心、愛護、支持和幫助。在一個集體中大家都有共同的利益和命運,一損俱損,一榮皆榮。

二、個人主義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

個人主義文化起源于文藝復(fù)興初期的歐洲[6](P1309)。在中世紀末期歐洲就已經(jīng)清除了奴隸制的所有陰影,人們成了自由人。這是個人主義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基礎(chǔ)。此外歐洲1347年至1351年流行的黑死病致使歐洲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人口夭折[7],這導(dǎo)致了歐洲勞動力緊缺和隨之而來的勞動力價格的提高,勞動者可以向雇主提條件。加上手工業(yè)的發(fā)展,貿(mào)易的增加,商業(yè)小城逐漸興起,人們也逐漸在經(jīng)濟上變得更為獨立自主。這些社會變化使歐洲的封建體制受到了致命的打擊,較為自由和以個人為中心的文化社會氛圍形成了。接踵而來的是投資創(chuàng)業(yè),工業(yè)化,市場經(jīng)濟,生產(chǎn)力的增強和銀行業(yè)的發(fā)展,中產(chǎn)階層人數(shù)的增長。人們擁有資產(chǎn)和房地產(chǎn),隨之接軌的是各種法律規(guī)章的制定來保護私有財產(chǎn)。這一切都是歐洲個人主義文化發(fā)生發(fā)展的動力源泉。[8]

歐洲的文藝復(fù)興運動為個人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社會文化思維改革的源泉。文藝復(fù)興運動從各種藝術(shù)、表演、寫作、哲學(xué)等角度表現(xiàn)了人本身的實際性和反映人內(nèi)在的特征,特別強調(diào)人與以之間的不同性,自我塑造是歐洲文藝復(fù)興探討的中心。[6](P1329-1341)

歐洲16至17世紀的宗教改革也為個人主義的發(fā)展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16世紀初基督教改革派對天主教的人與上帝的交流方式和對圣經(jīng)詮釋提出了挑戰(zhàn)。改革派的發(fā)起人倡導(dǎo)在對上帝祈禱時個人感情的抒發(fā)。同時改革派認識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和人本身的多元化。人道主義應(yīng)運而生。人們從此可以把每個人都看成是獨立和特別的實體,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可以據(jù)情自定表達什么或隱藏任何。歐洲的宗教改革成為了個人主義發(fā)展宗教理念上的推動力。

三、以英國為主的歐洲個人主義文化在殖民地的傳播

在歐洲國家中,英國可以算是個人主義文化的先驅(qū)。MacFarlane的研究表明,早在14世紀中葉英國就開始了個人主義的萌芽。到了17世紀,小農(nóng)經(jīng)濟在英國就結(jié)束了,主要表現(xiàn)在經(jīng)濟的現(xiàn)代化和個人所有權(quán)制度的完善,諸如子女不當然享有土地的繼承權(quán)、子女在為父母工作之前先出去工作、個人、家庭與農(nóng)場關(guān)系分離等等。當時英國人口社會流動性大,結(jié)婚年齡偏大,沒有包辦婚姻,人們對本土和本社區(qū)也不給予特殊關(guān)照。同時英國家庭父系權(quán)力不強,孩子們經(jīng)常很小就送出去寄宿讀書,這些都有助于個人主義文化的發(fā)展。MacFarlane甚至認為是英國早期的個人主義文化傾向才使得英國在歐洲中世紀后的動蕩中發(fā)展強大[9],成為四處擴張的日不落殖民主義帝國。

以英國為主的歐洲國家于17世紀初起在北美建立領(lǐng)地和輸送移民。幾百年來大量的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移民定居美國和加拿大[10](P18)。英國還于1788年起開發(fā)澳洲為新殖民地,19世紀以英國移民為主的大量歐洲人又移居新西蘭。所有上述地區(qū)歐洲移民人數(shù)逐漸大大超過當?shù)赝林用袢藬?shù),因而這些國家逐漸發(fā)展成為以個人主義為主體的文化。

研究表明,移民是助長個人主義的良好催化劑,因為移民離開了自己的故土家園、親朋好友的資助圈,要在陌生的國土上獨立開創(chuàng)自己的新生活,這需要個人具備很強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力,是對個人能力的巨大挑戰(zhàn)。[11](P20-21)Hofstede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以英國移民為主的國家個人主義指數(shù)最高:美國位列世界第一,澳大利亞排名第二。這是英國個人主義理念和移民生活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這項研究還表明,荷蘭、比利時、丹麥等西歐、北歐國家,個人主義的指數(shù)也都位居世界前列。

四、飲食文化在整個文化體系中的地位

荷蘭和英國跨文化著名學(xué)者Trompenaars和Hampden-Turmer把文化現(xiàn)象分為三個層次:外層,中層與核心。文化的核心,是指不同文化有不同解決問題的方式。例如,人到了老年,如何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終,由于理念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東、西方在處理這一問題上的方式是非常不同的。

文化的中層,是指社會道德行為標準和價值觀,關(guān)于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等問題。[12](P28-31)例如,東方文化的價值觀尊重年長人的智慧和經(jīng)驗,因而,領(lǐng)導(dǎo)的選拔多為論資排輩。這種方式好處明顯,它充分利用了人們多年積累起來的經(jīng)驗和智慧,可以少犯錯誤。而西方文化對年長的人則不以為然,更欣賞創(chuàng)新性和不拘一格的領(lǐng)導(dǎo)作風。因而經(jīng)??吹侥昙o較輕的國家首領(lǐng)和各級領(lǐng)導(dǎo)。

至于文化的外層,主要是指不同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例如,不同文化會創(chuàng)造不同的建筑風格、衣著式樣、習俗禮儀、戲劇和音樂等等。Trompenaars和Hampden-Turmer認為飲食文化隸屬于文化的外層,也是文化核心突出的外在表現(xiàn)。民以食為天,東西方文化的差別自然會反映到飲食文化及相應(yīng)的行為方式上。

五、西方分餐制和AA制的個人主義文化特征

西方飲食習慣與亞洲特別是中國的傳統(tǒng)飲食習慣最明顯的差別就是分餐制(individual serving或individual portion)和AA制(paying one’s own expenses),自助餐也屬分餐制的一種。在東方國家,特別是中國,傳統(tǒng)上多實行共餐制和東道主付賬制。盡管近年來多數(shù)亞洲國家的酒店早點也實行自助餐,但這是學(xué)習西方酒店運行方式的結(jié)果。以下就對西方這兩種飲食文化傳統(tǒng)的個人主義文化背景做一剖析。

(一)分餐制

文獻表明,早在文藝復(fù)興時期,歐洲貴族開始了由傭人把端到桌子上的大盤食物分入每個用餐人盤子里的習俗,富人也開始用銀制餐具,此前人們多用木制餐具。叉子是公元972年從意大利引進到西歐的,直到文藝復(fù)興時期才在英國等地普及。[13]到了維多利亞時代貴族和有錢人更加重視餐飲禮儀,餐具也變得更豪華,開始用精美的瓷器和銀制餐具。此時的英國和其他歐洲人很重視食品衛(wèi)生以防止通過食物傳染的疾病,這可能與人們對歐洲曾流行的黑死病和其他疾病的恐懼有關(guān)。由大盤用公勺為每位用餐人分食在社會中也悄然興起,特別是有錢人家更強調(diào)由仆人給每個人盤里布菜,實際上分餐制是減少某些傳染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并且,各種餐具都具備不同的功能,光叉子的種類就有大約30種。在貴族階層,餐飲禮儀變得十分講究,要是用錯了刀叉是很失禮的行為。但社會底層、中低階層的人就沒那么多講究。[14]

隨著歐洲工業(yè)革命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歐洲中產(chǎn)階級的人數(shù)激增,上流社會的餐飲禮儀和用具也進入主流社會。但中產(chǎn)階級家中是不用仆人的,做飯者就在廚房把食物分到每個人的餐盤內(nèi)端上桌。分餐制沒有源于個人主義的文化,但在個人主義的文化土壤中成長壯大是有其內(nèi)在原因的。分餐制適合個人需要,每人一份,互不干擾,各負其責,吃飯不用看別人的眼色,也不用擔心自己是不是夾得太多,或先于長者夾而失禮等等。分餐吃也不用客氣,很適合個人自主、自負其責的社會氛圍??蜌馐羌w主義文化中特有的社會現(xiàn)象。人們從小就學(xué)習為他人著想,餐桌是一個重要的訓(xùn)練場所,孩子們從小就在這里學(xué)習怎么尊老、敬師、禮讓以及客氣。這種生活中的訓(xùn)練潛移默化地強化了集體主義社會的價值道德觀念。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西方社會里餐桌成了訓(xùn)練個人自負其責的一個重要場合。普通的西方人是不懂客氣的,給了就吃,基本不管別人,因為他們從小就是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一些西方人口述道,小時候,媽媽做了飯,按大人和孩子的年齡和需要量分到每人的盤子里,要求吃光。他們從小就受到各負其責的個人主義文化的熏陶。因此個人主義的價值道德觀念也得到了日益強化,導(dǎo)致兩種社會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相距甚遠。

其次,分餐制的做飯也容易把握分量。在不分餐的集體主義家庭和社會里,因為大家謙讓而造成剩菜剩飯的情況屢見不鮮。分餐制可以大量減少這種浪費和很多其他的麻煩。這就是個人主義文化解決生活問題的一種方式。分餐還可以預(yù)防和減少傳染病的發(fā)生。個人主義文化是理性而又講實際的,這種有益健康的行為方式是一定要沿襲的。

再次,在西方飯桌上人們一般不越過身邊的人取食,包括拿取黃油、鹽和胡椒等等。餐桌通常是長方形的,從設(shè)計上來講也不方便這類取食行為。但更為重要的是,西方的個人主義文化很講究隱私,隱私的基礎(chǔ)就是個人自由,它經(jīng)常是以個人空間和時間來衡量的。從個人空間的角度講,不光是心理空間,而且包括身體空間。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身體空間,如果這個空間被侵犯了,人們會感覺很不舒服。研究表明西方人的身體空間的需要量要大于東方人,[24]這可能是因為西方國家人口密度多小于東方國家的緣故,特別是像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些國家,人們習慣于很大的個人空間,房子大,車子大,辦公室也比較大。而反映在飲食行為上,特別明顯的是,用餐時沒有人會超越身邊的人去拿飯桌上的東西,而是很客氣地對身邊人說:“勞駕,麻煩您幫我遞一下……”,主要原因是不好逾越這種個人身體空間。而東方人的文化則與之大相徑庭,人們之間的親密程度要大得多,對個人空間的要求也沒那么高,因而飯桌上站起來布菜,拿東西比比皆是,全無不恭之嫌,只有親密之示。

分餐制也使東方人吃飯時布菜的習慣無法實施。西方人吃飯自顧自,沒有給客人布菜的習慣。中國人常常不好意思,要靠主人和朋友的讓菜。在美國,加拿大或澳大利亞吃飯,分食還好,要是在朋友家吃燒烤,如像在中國一樣客氣地等人謙讓一番,就一定會餓肚子。如前所述,個人主義文化的重要特征是自主和自由選擇。此文化價值觀無處不在,飲食也不例外,如自己不張羅著吃,別人會以為你不想吃或不喜歡吃。在西方,個人的欲望是不被壓抑的,眾所周知,人都是為自己著想的,沒有什么可掩飾的。所以人們都自己選擇,選不選和選什么完全是個人的事,個別比較考慮別人的西方人可能會讓一讓,但多數(shù)人是自顧自,想吃什么就自己點或自己拿,別人要是催著讓著會使人感覺自由和自主權(quán)被侵犯了。中國式的布菜、謙讓在西方餐桌上根本就不存在。

自助餐也是分餐制的一個延伸,同樣的文化價值觀如自主、自由選擇是這種用餐方式的核心理念。因為自助餐的精髓就是選自己喜愛的食物,想吃多少吃多少,既滿足了食欲,又滿足了對自由和選擇的需求,是地地道道的個人主義文化的產(chǎn)物。

(二)AA制

AA制是指各自為消費買單的做法。它出自英文:Going Dutch。[16]從字面上來看,AA制來源于荷蘭。荷蘭是一個崇尚個人主義的國家,在個人主義指數(shù)上與加拿大并列世界第四名。[17]其他歐美個人主義文化國家接受了AA制這一實踐并不斷發(fā)揚光大起來。AA制在西方是飲食文化在社會經(jīng)濟行為上的一個體現(xiàn)。當今多數(shù)西方人和朋友甚至親戚一起出去吃飯一般都是各付各的飯錢,各買各的飲料。如果有人發(fā)善心給你買了,要記著下次還回來。很多大眾型餐館的點菜方式也應(yīng)運而生:不再是服務(wù)員到桌子上來為每個客人點菜。因為如果服務(wù)員來每桌記下大家點的菜,每桌就只有一張賬單,結(jié)果經(jīng)常是大家放入的錢加在一起不夠總數(shù),誰拿著單子去代表大家付賬往往要陪上自己的錢。記得筆者有一次和參加學(xué)術(shù)會議的一組人在日本餐館吃飯,大家一起點了菜,連說帶聊的,其中有一位吃了飯要先走一步(這在西方很正常)。她留下了飯錢,可是到最后買單的時候發(fā)現(xiàn)錢不夠,原因是她沒付附加稅和包房的費用,拿賬單的人很不情愿地為她付了剩余的賬。針對這種頻頻發(fā)生的情況,現(xiàn)在很多餐館要顧客去前臺點菜的同時付賬,并給一個號碼牌讓顧客帶到餐桌上,服務(wù)員會按照號碼牌把菜端給每位顧客。

AA制的核心是個人主義社會中人人平等的觀念。由于個人主義文化強調(diào)的是個人的獨特性和與生俱存的價值,因而理論上每個人是平等的,只有特長喜好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隨平等觀念而至的是社會對公平的需求。因而在此基礎(chǔ)上建立了西方福利社會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享受教育的權(quán)利。同時公民也負有諸如納稅、應(yīng)征入伍和遵紀守法等義務(wù)。歐洲各國及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加拿大都是福利社會,人們的基本生活有保障,人與人之間在理論上沒有貴賤之分,中產(chǎn)階級占社會的多數(shù),貧富差距不大。親朋們一起吃飯不會考慮讓有錢或有權(quán)的人來慷慨解囊。權(quán)力與金錢的聯(lián)系只是工資高低不同,以權(quán)牟利是違法的。因為社會透明度高,人們很少敢去違法,一旦曝光后果不堪設(shè)想。權(quán)力不見得是人人都向往的東西,攀權(quán)附勢不一定會給自己帶來好處。有權(quán)人也不想因為“幫助”某個親戚或朋友而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在這種個人主義文化氛圍中,吃飯就是吃飯,鮮見靠吃飯做交易的情況。因為人人平等,大家都應(yīng)該為自己的食物付賬,沒有義務(wù)替別人買單。如前所述,人們不情愿為同桌先離開的人補上虧欠的賬目主要是基于公平的觀念。

在東方傳統(tǒng)的請客方式中,一般都是由發(fā)出邀請或召集聚會的一方為大家付賬,為別人買單經(jīng)常是親情、友誼或權(quán)利、財力的象征,是面子的榮耀。東方文化講面子,是因為個人在集體中的位置很重要,別人怎么看自己有關(guān)個人在集體中的地位。對親戚朋友慷慨大方是好人的重要特征之一,吝嗇的人都不討人喜歡,而請客為大家買單是慷慨大方的集中表現(xiàn),是非常令大家高興的行為,也是為自己和被邀請人掙面子的事。研究表明,東方人更重視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西方文化對此重視程度要低一些,西方人對掙面子和丟面子都不敏感。孩子們從小就被反復(fù)地教導(dǎo)“做你自己”,以此強化他們的自尊心,教他們不要太顧忌別人的看法,并學(xué)習批判性地吸收各種觀念,培養(yǎng)自己的個人想法。此外,在個人主義的社會,各人管各人,而錢是管好個人事務(wù)的關(guān)鍵,因此錢特別重要,比面子更重要。同時,西方教育強調(diào)每個人與生俱有的價值和個性,不提倡攀比。因此,面子作為自尊心的一個表現(xiàn)其行動指導(dǎo)功能就遠遠小于東方。所以在西方根本看不到兩個人爭著為大家買單的情形。甚至有些人能少付就少付,能不付就不付,這部分人還不在少數(shù),面子對這些人根本不起作用。用中國俗話講就是“不要臉”、“吃大頭”。但是,西方人很少因不好意思或礙于他人面子而被人“吃大頭”的。

六、結(jié)束語

本文集中分析了西方分餐制和AA制的個人主義文化根源。但事實上文化沒有優(yōu)劣之分,它是不同地區(qū)人們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文化一般與地域、環(huán)境、氣候、人口密度、經(jīng)濟發(fā)展及歷史息息相關(guān)。而飲食文化是不同文化核心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xiàn)。它是其社會運行的一個方面,并反過來強化了特定社會的基本文化理念。了解飲食文化的深層含義才能懂得該文化所代表的社會和人們的觀念和行為方式,為中國走向世界和適應(yīng)國際化鋪路搭橋。

西方的分餐制和AA制的飲食文化是順應(yīng)歐洲社會發(fā)展的一個文化外層產(chǎn)物,體現(xiàn)了深層個人主義文化內(nèi)涵,集中反映了其個人主義的文化理念。雖然由于近年來全球化的影響和各西方國家多多少少不斷引進非歐洲移民,其飲食文化也在不斷變化,反映了社會文化深層次的變更。但總體來講,個人主義的文化內(nèi)涵始終得到堅持和發(fā)展。隨著人類文明進步,信息技術(shù)的發(fā)展,人們會對東方集體主義文化和西方個人主義文化有進一步了解,并能從心所欲地駕馭文化相異之處,適應(yīng)其飲食文化,為與不同文化背景中人們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1]Geert Hofstede, Culture’s consequence: Comparing values, behaviours,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across nations. London: Sage, 2001.

[2]Fons Trompenaars, and Charles Hampden-Turner, Riding the Waves of Culture: Understanding cultural diversity in business. London: Nicholas Brealey, 1998.

[3]Geert Hofstede,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 London: McGraw-Hill, 1991.

[4]Hazel Rose Markus, and Shinobu Kitayama, “Culture and the self: Implications for cognition, emotion, and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1, 98, no. 2.

[5]Uichol Kim, Harry Triandis, Cigden Kagitcibasi, Sang-Chin Choi, and Gene Yoon, “Introduction.” In U. Kim, H. C. Triandis, C. Kagitcibasi, S. Choi, and G. Yoon,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Thousand Oaks: Sage, 1994.

[6]John Martin, Inventing sincerity, refashioning prudence: The discovery of the individual in Renaissance Europ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Dec,1997.

[7]Augusto Forti, “History of the concept of the individual and individuality in Western society.” World Academy of Arts & Science. February 14, 2010 http://www.worldacademy.org/forum/history-concept-individual-and-individuality-western-society accessed April 1, 2015.

[8]G. Jacobs, Emergence of Individuality in Western Europe. World Academy of Arts & Science. March 8, 2010 http://www.worldacademy.org/forum/history-concept-individual-and-individuality-western-society. accessed April 1, 2015.

[9]Alan Macfarlane, “The Origins of English Individualism: Some surprises.” Theory and Society 6, 1978(2).

[10]Alfred Cave, Lethal encounters: Englishmen and Indians in colonial Virginia Santa Barbara, California: Praeger, 2011.

[11]Uichol Kim,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In U. Kim, H. C. Triandis, C. Kagitcibasi, S. Choi, and G. Yoon,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Thousand Oaks: Sage, 1994.

[12]Fons Trompenaars, and Charles Hampden-Turner, Riding the Waves of Culture: Understanding cultural diversity in business. London: Nicholas Brealey, 1998.

[13]Louise Harding, “The History of English Meal Serving Styles,” eHow, http://www.ehow.com/info_8173181_history-english-meal-serving-styles.html accessed July 21, 2014.

[14]Wikipedia, “Fork,” http://en.wikipedia.org/wiki/Fork, The Wikipedia Foundation, accessed July 22, 2014.

[15]Harding, “The History of English Meal Serving Styles,” eHow, http://www.ehow.com/info_8173181_history-english-meal-serving-styles.html accessed July 21, 2014.

[16]Henrik Hogh-Olesen, “Human Spatial Behaviour: The Spacing of People, Objects and Animals in Six Cross-Cultural Samples.” Journal of Cognition & Culture 8, no. 3/4, (2008): 245.

[17]Wikipedia, “Going Dutch,” The Wikipedia Foundation, 2014, http://en.wikipedia.org/wiki/Going_Dutch accessed July 23, 2014.

(責任編輯 陳 蘭)

The Individualistic Cultural Background of Individual Serving and Paying One’s Own Expenses——An Initial Comparison with Relevant Collective Asian Dining Cultures

JIANG Xiaoli

(FacultyofEducationandArts,FederationUniversityAustralia,Victoria, 3353,Australia)

Two of the most distinguishable characteristics of Western dining cultures are individual serving and paying one’s own expenses or “Going Dutch”. From this stand point, Western dining culture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East. These differences are closely associate with individualistic and collective cultures and the way people relate to others. Western cultures are more individualistic while Asian cultures are more collective. A dining culture is at the outer layer of a culture that expresses the deeper values and norms of that culture and society.This paper discusses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the origin of individualistic culture, its development under European histor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changes. It explains the underpinning individualistic cultural values relating to the practice of individual serving and paying one’s own expenses. Comparisons will be made with Asian cultures in similar situations. It aims to reveal some of the underlin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expressed through dining etiquettes, between Asia and the Wes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both individualistic and collective societies and their cultures is envisaged.

Individualism; Collectivism; Individual serving; Paying one’s own expenses; Underpinning cultural values

2015 - 08 - 15

姜曉莉(1957—),女,澳大利亞聯(lián)邦大學(xué)人文教育學(xué)院國際學(xué)高級講師,博士,博士生導(dǎo)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流和東西方教育,歷史和人文比較。

TS971

A

1671 - 7406(2015)010 - 0017 - 06

猜你喜歡
分餐制AA制個人主義
著名學(xué)者呼吁恢復(fù)中華“分餐制”
《餐飲分餐制服務(wù)指南》國家標準正式獲批
婚姻黑洞:AA制&無性
海峽姐妹(2018年2期)2018-04-12 07:13:40
魯迅的個人主義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論》為例
我們家的“分餐制”
AA制
小說月刊(2015年1期)2015-04-19 02:04:17
去餐廳的必備口語:“請客”和“AA制”
海外英語(2013年1期)2013-08-27 09:36:04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流變的歷程
也算分餐制
概念起源時間錯了
讀書(1998年7期)1998-07-15 05:30:16
昭通市| 临清市| 延吉市| 松滋市| 呼玛县| 房产| 慈利县| 新沂市| 贵州省| 陇川县| 长兴县| 安康市| 东丰县| 仙居县| 黄梅县| 武胜县| 哈密市| 北安市| 闸北区| 连城县| 奉化市| 大连市| 同仁县| 湘阴县| 巴林右旗| 建昌县| 洱源县| 诸城市| 太和县| 刚察县| 许昌市| 迭部县| 丰城市| 区。| 遂昌县| 乐至县| 杨浦区| 永新县| 安乡县| 宝清县| 栾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