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林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使我們地理老師不但面對新的教材、新的目標、新的教學模式和新的評價體系,而且老師還要更新教學觀念,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指導學生應用新的學習方法。新課程改革使課堂教學不再是老師的一言堂,師生之間應建立起民主、和諧、融洽的關系,從而有利于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和地理課堂的教學質量。同時,新課程改革給廣大教師帶來的既是一次嚴峻的挑戰(zhàn),也是一次發(fā)展的機遇。
一、轉變教學觀念,適應新課改
高中地理教學長期以來主要是強調以知識傳播為主,識記材料多,試圖以此使學生獲得終身夠用的地理知識,然而事實告訴我們,這是做不到的。時代在發(fā)展,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地理知識也在不斷更新。到21世紀,將是人們處于“知識爆炸”時代,但是,由于教學時數和教材的限制,教學內容不可能無限制地增加,因此,必須發(fā)展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獨立汲取地理新知識的能力。新課標要求學生“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fā)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關信息,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決問題的設想。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自己學習的體會、看法和成果,并與別人交流?!睂W生在探究和交流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結論,在一種“發(fā)現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的機制中獲得發(fā)展。面對新的課程標準,再沿用老一套的灌輸式教學法,已完全不能適應新課程的教學需要了。作為課程實施的主導者——教師,必須轉變觀念,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實現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深入研究教材,運用新的教法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們在備課時認真鉆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后,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在教法選擇上,還要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學習的主人。教法選擇的好,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地理的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都是在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的各種情境中迸射的。新課改的實質就是創(chuàng)新教學。如:《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一課,將全班分成四組,每組給一個常見天氣系統(tǒng)的案例分析,學生分析討論氣氛熱烈,暢談時集思廣益、暢所欲言。學生答案不勝其多,就連平時默默無聞的學生都踴躍了。這就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自由、寬松、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發(fā)展學生的求異思維,促使他們生動、活潑、自主的學習發(fā)展。
三、建立新的評價機制,保證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
地理新課程標準要求建立學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并重的評價機制。強化評價的診斷和發(fā)展功能,弱化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為了實現評價目標的多元化,評價手段的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結合,地理學科從下列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以高一為例):期末考試占70%,教師評價占10%,學生自評占10%,學生互評占5%,家長評價占5%。學期末,教師根據上述五項為每個學生打出具體分數,然后根據總分評出等級,并對特殊學生給予一定的評語。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也要關注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評價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因此地理課程標準中也提倡運用“鼓勵性”的評價機制。在教學過程中,鼓勵性評價可以通過教師的語言、情感和恰當的教學方法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進而使其積極主動的學習。如果教師給學生以富有激勵性的話語和催其奮進的目標,進而達到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這種情感也必然會喚起學生的主動性,激勵、鞭策學生完成目標。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便死氣沉沉為生動活潑的學習過程。因此良好的評價氛圍,真正地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鼓勵性的評價機制激活了地理的課堂教學。
四、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應該建構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那么,要如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地理課堂教學活動呢?那么,要如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地理課堂教學活動呢?其本質是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筆者認為:
1.地理教師應當“吃透兩頭”,即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巧妙地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心理上的認識沖突,使學生產生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心態(tài)。這是“思維參與”的前提與基礎,也是學生主動參與的主要動力。
2.在課堂上地理教師要給學生放權,讓學生有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能圍繞某些問題進行質疑,交流合作,討論辯論,提供時空,讓學生有充分進行思考,表達思維的機會。
3.學生主動參與,教師重在引導。因為在學生參與地理教學活動過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而要教師不斷加以引導。在探討問題的過程中,教師的思維既要與學生融化在一起,又要始終起主導作用,因此只有教師有的放矢的不斷引導,學生才能不斷興奮,參與的積極性不斷得到調動,也只有在這樣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中,學生才能不斷得到發(fā)展。
總之,要想在新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下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地理老師就必須要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理念,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方式,老師更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讓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適應學生的變化。同時還應該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積極性,采用一切方法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地理課堂的教學中來,沒有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那么一切新課程改革都無從談起。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蓋尾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