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慶
(河南師范大學 新聯(lián)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模因論視角下的“微”族詞探析
王曉慶
(河南師范大學 新聯(lián)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近年來,繼“微博”一詞之后,在網(wǎng)絡通訊、衛(wèi)生健康、休閑娛樂、健身運動等領域,派生出了大量的“微X X”新詞,我們暫且稱之為“微族詞”?!拔ⅰ弊逶~的出現(xiàn),極大地豐富了漢語詞匯,同時對人們的現(xiàn)代生活也有深遠影響。而模因論(memetics)是基于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來解釋文化進化規(guī)律的新理論,可以解釋語言現(xiàn)象中的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為我們研究語言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從模因論角度來看,“微”迎合了中國社會發(fā)展和人們一定的民族文化心理驅(qū)動的需求,過渡為強勢模因,經(jīng)過模因復制與傳播,從而形成“微”族詞。
“微”族詞;模因論;強勢模因
現(xiàn)代社會時興“微”, 如微博、微信、微商、微民、微淘、微電影、微視頻、微小說、微支付、微公益、微媒體、微時代等。這里的“微”憑借著“微博”一詞一炮而紅,但它與傳統(tǒng)漢語中“微”字的“細小,輕,少”的意思互相融合,逐漸變成了一個構詞能力極強的詞綴。筆者搜索了一下百度網(wǎng)頁,以“微”為前綴的詞條多達27,600,000個,足見微詞族之興盛、之廣泛,當然這其中也包含很多重復的詞。這類詞語出現(xiàn)態(tài)勢之猛烈,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勢,迅速占領了人們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科技、公益等領域。作為一種語言文化現(xiàn)象,尤其是網(wǎng)絡通訊新技術——微信的盛行,促使我們步入“微時代”,對“微”族詞的研究也逐漸引起了社會各界專家學者的關注與重視。人們試圖從語義學、語用學、心理學、社會學等角度進行剖析。而模因論是基于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來解釋文化進化規(guī)律的新理論,其與語言學的相結合已為研究語言進化問題提供一種嶄新的思路。本文擬從模因論的視角探析“微”族詞的盛行原因,希望給語言使用、語言理解等的研究與解釋帶來一些新的啟示。
從詞源上來看,“微博”一詞的使用,叩開了“微”族詞形成的大門。正如邱學梅的分析,作為一個以微博流行為契機而迅速崛起的新詞族, “微”族詞的詞素“微”,其語義與詞典中所錄的原微義相比,已有明顯變化。在使用過程中,通過聯(lián)想而賦予了新的文化色彩義:①[+見微知著];②[+集微成巨]。尤其是隨著近一兩年通訊工具—微信的發(fā)展,“微X”格式詞更是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如微商、微淘、微店、微商圈、微商寶等。
“微”族詞之所以盛行,原因在于“微”義逐漸具有日?;?、平民化、公開化的特點,迎合了普通老百姓公平、公開的口味,能夠創(chuàng)造出滿足人們需求的詞。一方面,漢語通過類推機制進行快速造詞,另一方面,漢語通過補償機制加以對舉調(diào)節(jié)?!拔⒉币辉~進入漢語詞匯之后,以這個語模為基礎,隨著新事物的不斷出現(xiàn)以及人們追求時尚新潮的心理發(fā)展,一系列的“微”族詞形成,以迎合人們公平、公開的口味?!拔ⅰ弊逶~語言構式大致有如下三種:
第一種構式:“微X1”。隨著微博的逐步發(fā)展以及目前微信的逐步盛行,“微”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新的含義。它不再是“輕微,小,少”的原始語義,而是和“博”搭配泛化成“憑借微博(或微信)傳遞出來的小東西也能包含大能量,即,見微知著,集微成聚”的文化含義。大批的“微”族詞就是這樣產(chǎn)生的,如微公益、微小說、微電影、微支付、微政務、微慈善等。
根據(jù)X1的詞性,這類“微”族詞的語言特點大致可以歸為以下幾類。第一類為微+名詞/名詞性詞組。 如:微電影、微小說、微故事、微童話、微文學、微戲劇、微時代、微課堂等。這一類在“微”族詞中占大多數(shù)。第二類為微+動詞/動詞性詞組。如:微支付、微淘、微聊、微關懷、微交流、微訪談、微運動、微監(jiān)督、微旅行等。
第二種構式:“微X2”,如微吧、微管、微民、微商、微群、微友等。在這種構式中,X2應該是和“微博”或者“微信”這種網(wǎng)絡通訊平臺相關或者和這種通訊服務兼容的事物、人物或地點。換句話說,“X2”在這里收到了“微”語義場的制約,故而在能產(chǎn)性上遠遠低于“微X2”構式。可是,不管如何,這類“微”族詞的出現(xiàn)使得“微X1”構式中的“微”產(chǎn)生了結構剝離,獨立地和“微X2”中的X2結合形成一類新的“微”族詞。
第三種構式:“微”。隨著上述兩類“微”族詞的廣泛流傳,“微”便成了赤裸裸的剝離物,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實詞,形成第三種構式“微”——憑借微博或微信(以微博或微信為平臺)開展業(yè)務或活動的方式。如:
理財進入微時代,你微不微?
今天, 你微了嗎?
“微”族詞的這三種構式充分說明了“微”族詞已經(jīng)在漢語中生根發(fā)芽,并繁衍起來,其原因就在與“微”作為一個原始語模在漢語中得以快速復制粘貼。
(一)模因
模因論(memetics)是基于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來解釋文化進化規(guī)律的新理論?!澳R颉?meme)一詞最早是英國牛津大學著名動物學家和行為生態(tài)學家Richards Dawkins(1976) 在科普著作The Selfish Gene 一書中提出的?!癿eme”一詞源自希臘詞“mimeme”,意指”被模仿的東西“。模因是文化傳播單位,或者說是文化復制因子,它的核心是模仿。
模因論或模因?qū)W認為,模因是一種與基因相似的現(xiàn)象?;蛲ㄟ^遺傳而繁衍,模因通過模仿而傳播。作為文化傳播單位,模因的表現(xiàn)形式繁多, 像音樂曲調(diào)、思想觀念、諺語、服裝樣式、房屋建筑樣式、鏈式信件和電子郵件病毒、宗教等,傳播開來就是各種各樣的模因(Blackmore, 1999:6)。任何一個信息,只要它能夠模仿而被復制,就可稱為模因。
(二)模因周期理論
模因論是一種基于生物進化觀點的新理論,用以解釋文化進化的規(guī)律。在模因論里,任何東西,只要有人帶頭,并能得到別人的跟進,加以模仿、復制與傳播,都有可能成為模因。聯(lián)系語言而言,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模因,模因也寓于語言之中,任何字、詞、短語、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過模仿得到復制和傳播,都有可能成為模因。因此,模因論成為探索語言現(xiàn)象規(guī)律的語言學理論。模因論認為,模因從一個宿主傳播到新宿主,要經(jīng)歷以下四個生命周期:
第一,同化。指呈現(xiàn)的模因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一個模因要成功被復制傳播,首先要被注意,然后才能被理解和接受,逐步地該模因就會被納入已有的認知體系中。
第二,記憶。指模因需被保留在記憶系統(tǒng)中。模因在宿主大腦中被保留的時間越長,傳播和影響其他宿主的幾率就越大。
第三,表達。指通過話語圖片文本等方式,舊宿主將模因從記憶系統(tǒng)中轉化為實際存在的有形體,來吸引新宿主。以此,新宿主來感知。
第四,傳輸。當模因從記憶系統(tǒng)中轉化為有形體時,需要借助一定的有形載體才能完成表達過程,實現(xiàn)模因傳播輸出。模因載體要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如光碟、文本、圖片、磁帶等。
(三)強勢模因
Dawkins 認為,根據(jù)模因在發(fā)展趨勢上的不同,可分為強勢模因和弱勢模因。強勢模因是指那些具有頑強生命力并在一定時期內(nèi)得以廣泛、持續(xù)傳播的模因;弱勢模因是指那些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huán)境的變化而逐漸消逝的語言模因。強勢模因,信息精確,生命力頑強,保真度高,分布廣泛,因而在文化發(fā)展進程中起著積極作用;相反,弱勢模因,由于信息量不足,生命力不強,容易隨著環(huán)境變化而被人們遺忘。
(一)“微”族詞的模因復制過程
“微”作為一個具有實在意義的獨立詞素,具有構詞能力,是一個詞語模因?;谀7隆祟惢镜恼J知和行為模式,模因論詮釋了如何復制并傳播某種信息模式?!拔ⅰ弊鳛樵~語模,經(jīng)歷了同化——記憶——表達——傳輸四個生命階段,成功實現(xiàn)了復制傳播推廣。
2009年8月,新浪網(wǎng)將“微博”這一新事物推到中國網(wǎng)民的面前。隨后,“微博”一詞在漢語中出現(xiàn),是在新形勢下詞義演變的結果,是“微型博客”的簡稱,即一句話博客,是一種通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實時信息的廣播式的社交網(wǎng)路平臺。隨著中國網(wǎng)絡以及通訊業(yè)異軍突起,尤其是微信的興盛,“微”逐漸被引申為“見微知著,集微成巨”,“微電影”、“微小說”、“微時代”、“微公益”、“微力量”、“微商”、“微民”等不斷出現(xiàn),引起人們的注意了,滿足了人們趨勢求新的心態(tài),從而被人們理解和接受,引發(fā)文化效應。在此過程中,“微”字通俗易懂,方便宿主記憶,且容易進入并停留在宿主的記憶系統(tǒng)之中。停留的時間越長,模因被復制模仿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感染新宿主的機會越來越大,潛在的宿主會越來越多。再加上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和新聞媒體的進一步推動,“微”這一模因不斷被復制擴散,不斷地被表達和傳輸,壯大發(fā)展成為“微”族詞。
(二)“微”成為強勢模因的內(nèi)在民族心理因素
根據(jù)模因在發(fā)展趨勢上的不同,可分為強勢模因和弱勢模因?!拔ⅰ弊鳛橐粋€語模,信息精確,生命力頑強,保真度高,分布廣泛,寓為“見微知著,集微成巨”的文化內(nèi)涵,在文化進化中起著積極的作用,是一個強勢模因,這與人類的民族文化心理因素密不可分。正是由于“微”模因迎合或滿足了宿主的某種心理需求和認知特征,才使其成為強勢模因,得以不斷傳播發(fā)展。
1.追求語言高效經(jīng)濟的心理
語言使用中存在一個“經(jīng)濟原則”,尤其是在信息化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它要求人們在人們?nèi)粘=煌?,盡可能用少的詞語表達多的信息。用“微”來泛指“見微知著,集微成巨”的文化寓意,符合人們追求語言言簡意賅的心理,與當今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如出一轍,便于人們記憶而成為強勢模因。
2. 追求語言標新立異的心理
以“微”為名改變了語言使用中的傳統(tǒng)表達,符合使用者追求時尚和標新立異的心理,便于理解接受而成為強勢模因。
3. 追求語言吉祥美感的心理
語言作為人類特有的能力和符號系統(tǒng),承載著人類的思想和情感。人們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希望通過語言文字來寄托對吉祥美感的追求?!拔ⅰ弊鳛檎Z模,在發(fā)展趨勢上具有趨強化、平民化的特點?!拔ⅰ闭Z模強調(diào)了以小見大、以少積多、以弱勝強的愿望,表達出了人們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以及美好愿望,滿足了人們通過語言表達吉祥美感的心理,成為強勢模因,如,微慈善, 微改革, 微力量,微動力, 微成長, 微文化等。另外,得益于微博和微信平臺的草根性和聚眾效應性,在新科技背景下,“微”語模彰顯出了公民意識的提高,滿足了人們通過語言表達人人平等美好愿望的心理而成為強勢模因,如,“微民”指使用微博的普通人,在微博上可以平等說話;“微商”是近一兩年剛剛興起來的詞,指通過微博或微信這種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交流平臺而開展商業(yè)模式的創(chuàng)業(yè)家,在微博或微信上人人平等,普通老百姓也可以開得起店,成為創(chuàng)業(yè)家。
4.追求語言權威的心理
語言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會因其使用者地位的不同而出現(xiàn)地位和影響力的差異。“微”作為語模,在發(fā)展趨勢上還有公開化的特點,因為公開化是微博或微信這些互聯(lián)網(wǎng)交流平臺的優(yōu)勢。“微政務”是政府通過微博和微信公開政務,從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了“權力要在陽光下運作”的大勢所趨。作為便捷的傳媒載體,微博或微信對任何社會事件,尤其是突發(fā)事件的披露無疑彰顯了公開性,及時性。不管是紅極一時的通過隨拍街邊被拐兒童照片并上傳至微博,以實施解救的“微打拐”,還是“微直播”,“微訪談”,“微問答”,“微評論”,公開化都是題中應有之意,公開的內(nèi)容由于其價值、功績或品德被社會所公認, 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滿足人們追求語言權威的心理,因而“微”語模成為強勢模因。
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介入的微生活中,普通草根的生活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而“微”族詞,無疑給人以一種“微力量”,“微希望”,“微動力”,“微幸?!?,及時反映人們的生活心態(tài),深刻影響著社會生活。為了探究這一影響和內(nèi)在規(guī)律, 本論文從模因論的角度對“微”族詞進行了探析。“微”是一個詞語模因,在滿足了語言使用者即宿主對語言的高效經(jīng)濟心理,標新立異心理,吉祥美感心理和語言權威心理的需求下,發(fā)展成為一個強勢模因,信息精確,生命力頑強,保真度高,分布廣泛,在文化傳播和進化中起著積極作用?!拔ⅰ弊逶~是隨著網(wǎng)絡科技的發(fā)展和現(xiàn)實的需求而出現(xiàn)的,不僅極大地豐富漢語詞匯,而且其賦予的文化義“知微見著”“積微成著”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之一。
[1] 陳琳霞,何自然. 語言模因現(xiàn)象探析[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2).
[2] 郭梅,陳鵬. 從模因論的角度看外來詞[J]. 長沙大學學報,2008(3).
[3] 呂叔湘. 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4] 邱雪玫,李葆嘉. “微”族詞的形成軌跡及語義演變[J]. 語言文字應用,2015(1).
[5] 冉永平,張新紅. 語用學縱橫[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鄒曉玲. 異彩紛呈的網(wǎng)絡“微“族詞[J]. 語文建設,2012(1).
[7] 張佳. 從“微X”淺析“微”的類詞綴化現(xiàn)象[J]. 文學界, 2011(11).
(責任編輯:杜紅琴)
Explorations on "Micro-"Word Fami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WANG Xiao-qing
(Xinlian College,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0,China)
After the word "Micro-blog" appeared recently, a lot of "micro-" format have been spread in many fields, such as network communication, health, entertaiment, sports and so on. These new "micro-" formats are called "micro-" word family for the time being. The appearance of "micro-" words has not only enriched Chinese vocabulary, but also greatly influenced modern life. Meanwhile, "memetics" is a new theor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s of Darwinism for explaining the laws of cultural evolution. And what's more, it could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languages, and provide a new thought for language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Micro" caters to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and certain needs of people′s national,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stimulation, transfers into a strong meme, and finally through meme duplication and spread, grows up constantly into "micro-" word family in Chinese.
"micro-" word family; Memetics; strong memes
2015-11-15
王曉慶,女,河南師范大學新聯(lián)學院教師。
H030
:A
:1008-2603(2015)06-0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