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振霞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 200083; 濱州學院, 山東 濱州 256600)
試論英語全球傳播背景下的英語教育
——從外語教育規(guī)劃視角
賈振霞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 200083; 濱州學院, 山東 濱州 256600)
全球化的加速發(fā)展需要國際通用語的存在,目前英語充當了這一角色,是傳播最為廣泛的語言。多種英語變體共存,英語多元發(fā)展成為主要特征。在分析英語全球傳播現(xiàn)狀和原因的基礎(chǔ)上,嘗試從外語教育規(guī)劃視角探討其對我國英語教學的啟示。
全球化;多元化;外語教育規(guī)劃;英語教學
17世紀以來大英帝國的殖民擴張,20世紀以來美國的經(jīng)濟優(yōu)勢及全球化趨勢的加劇使得英語在全球范圍內(nèi)廣泛傳播。英語多元化成為主要特征之一。國內(nèi)外語學界對此已有所關(guān)注,分別從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評價、語用能力等方面闡釋英語的多元化所帶來的變化(胡曉麗2012,文秋芳2014,孔文2014,冉永平2015,張伶俐2015等),但我國的外語教學實踐似尚對其重視不足,且缺乏從外語教育規(guī)劃視角的探討。本文擬分析英語全球傳播的現(xiàn)狀、原因,及由此帶來的觀念變化,最后從外語教育規(guī)劃視角探討對我國英語教學的啟示。
對于當前英語在各領(lǐng)域的使用狀況,Crystal(1997)總結(jié)到:國際組織方面,在“1995-1996 Union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s’Yearbook”里所列出的12,500個國際組織中,大約有85%的組織都指定英語為官方語言。出版方面,用英語出版的書籍比用其它任何語言出版的書籍都要多。通訊方面,大約80%的電子存儲信息是英語。教育方面,許多國家里英語在高等教育領(lǐng)域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2009年11月4日發(fā)布的《2009世界大學排名》表明,排名前10強的大學中,8所為美國大學,前100強大學中,美國大學達到55所,以英語為母語的共有70所,占70%(郭黎明2009)。傳媒方面,世界上1/3的報紙是英語國家出版和發(fā)行的;美國控制了大約85%的世界電影市場;在“The Penguin Encyclopedia ofPopular Music”列出的流行樂隊當中,99%的樂隊的工作語言完全是或者主要是英語。國際貿(mào)易方面,美國是旅游收入與支出的重要大國??鐕局校杂⒄Z為官方語言或工作語言的占1/3,前500家機構(gòu)中,85%以英語為工作語言(李少華2006)。
英語在全球的流行帶來的趨勢之一是英語不再統(tǒng)一,而是越來越多元化。受母語影響,很多國家和地區(qū)的人發(fā)音帶有母語口音。即使在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英語國家,人們的發(fā)音也有明顯差異,各國的語音語調(diào)不同,各國家內(nèi)部還存在多種方言。在不同的國家,同一個英文單詞或有不同的含義。而且有本國特色的表達越來越多,且獲得普遍接受,甚至已經(jīng)被詞典收錄。如完全漢語化的表達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本是對中式英語的自嘲,現(xiàn)在卻被越來越多的人正常使用。
各民族國家都有各自的民族語言,如意大利的意大利語,西班牙的西班牙語。英語起源于5世紀中葉的不列顛島,是其民族語言。為何是英語一枝獨秀,幾乎滲透到了世界各地,各個領(lǐng)域?這主要源于該語言國家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等實力。17世紀至19世紀,得益于工業(yè)革命的進行,英國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在世界各地開拓殖民地,成為日不落帝國。所到之處,通過實施語言同化政策,使英語獲得空前的傳播。自20世紀以來,英語的全球傳播則主要源于美國在經(jīng)濟、軍事等方面的領(lǐng)先地位。RobertPhillipson于2015年11月5日在上海外國語大學的講座中指出:英語的傳播是英美強大的經(jīng)濟、文化、軍事影響力所致,亦是英美的戰(zhàn)略目標,即通過推動英語在全球的傳播,打壓并使其他語言日益邊緣化,從而確保其國際競爭優(yōu)勢,實現(xiàn)商業(yè)利益最大化(賈振霞2015)。英國前首相Winston Churchill于1943年9月6日在哈佛大學演講中也提到“控制語言比掠走土地帶來更多的價值。未來的帝國將是能控制別人思想的帝國?!?/p>
印度學者Kachru(1986)把全球英語的使用與分布情況描述為三個同心圓圈:內(nèi)圈、外圈、擴展圈。內(nèi)圈是傳統(tǒng)的英語國家,即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的國家,如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人口約5億;外圈在內(nèi)圈之外,指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國家,主要是英美等國的前殖民地國家,如印度、尼日利亞、菲律賓、肯尼亞等,人口約1.5到3億;最外面是擴展圈,指把英語作為外語的國家,如中國、日本、韓國等,人口約10億。外圈與拓展圈的人口已遠遠超過內(nèi)圈的英語本族語者。Kachru(1985)等世界英語倡導(dǎo)者主張,英語不僅屬于本族語者,也屬于世界上說英語的每一個人。因此,作為二語或外語的英語與英語本族語者的英語都是英語的變體,都有自己的語言特點,應(yīng)享有同樣的地位。用英語本族語者的英語規(guī)范去評判其他英語變體的做法有失公允,是語言隔離和歧視的表現(xiàn),是少數(shù)國家試圖利用語言從文化上控制他國的霸權(quán)主義體現(xiàn)。
Jenkins(2006a)強調(diào)在拓展圈國家內(nèi)部英語使用很少,人們主要通過英語進行國際交流,是“不同母語人之間交流中使用的一個接觸語言!” 因此英語的使用并不一定要發(fā)展到英語本族語者的語言水平!
語言規(guī)劃是通過制訂語言計劃、語言政策達到解決語言問題的目的(Cooper,1989)。對其類型有不同觀點,最普遍的是劃分為地位規(guī)劃(Status planning)和本體規(guī)劃(Corpusplanning)(Kloss1969)。地位規(guī)劃是確立一種或幾種語言的相對地位,使其成為官方語言或媒體、教學語言等。本體規(guī)劃是指關(guān)于語言使用時語言元素的選擇,如語音標準化,語法規(guī)范化 (Spolsky2004)。在此劃分的基礎(chǔ)上,Cooper(1989)提出了習得規(guī)劃,指的是在正式的教育系統(tǒng)中對語言的學習和教學進行規(guī)劃。我國學界習慣上稱之為“語言教育規(guī)劃”,是指“通過教育手段使被教育者獲得特定語言能力的行為,是國家語言規(guī)劃總目標在教育領(lǐng)域的具體體現(xiàn)和落實”(趙蓉暉2014)。我國的語言教育規(guī)劃的內(nèi)容是漢語、民族語言、外語的教育問題。Kaplan and Baldauf(1997)認為語言教育規(guī)劃應(yīng)包括6個方面:(1)決定教授何種語言;(2)決定教師的數(shù)量與資質(zhì);(3)融入地方社區(qū);(4)決定在教學大綱中使用什么材料以及如何使用;(5)建立國家與地方的評估體系;(6)決定財政投入。英語的全球傳播和變體的發(fā)展會改變?nèi)藗儗ψ凅w的態(tài)度,提升變體接受度;英語教學會更重交際,輕語言標準;人們也逐漸認識到英語本族語者并非英語教學的最佳選擇,要摒棄盲目推崇英語本族語教師的做法;教學材料和評價標準也會作出相應(yīng)改變。具體討論如下:
一直以來,我國的外語教學都是以英語本族語者的語言為標準的,稱為標準英語。從語音到詞匯搭配到語法各個語言層面均崇尚標準英語。以語音教學為例,教師往往花很大的氣力糾正學生“不地道”的發(fā)音,學生更是因為自己的母語口音而不敢開口說英語。對名人英語發(fā)音的嘲笑,網(wǎng)絡(luò)上模仿國人中式英語發(fā)音視頻的火爆,都證明國人對非標準英語發(fā)音的介意。就目前對各種英語變體還缺乏準確描述,對英語通用語還缺乏統(tǒng)一標準的現(xiàn)狀,英語專業(yè)學生追求接近英語本族語者的發(fā)音是正常的。而對于廣大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如果能改變觀念,以標準英語為規(guī)范,但不強求必須達到規(guī)范,學生對英語的自信心也會隨之提高,從而能夠更主動的開口說英語。學習目標不主要是英語的某些“共核”語言特征,而是整合各種語言或非語言方式進行交流的能力,即communicative capability(Widdowson2015)。換句話說,最重要的是行之有效的、以恰當?shù)姆绞竭_到交際目的,而不是必須使用標準英語。甚至在交際中不局限于英語一種語言的運用,語碼轉(zhuǎn)換、“跨語言”的表達、多模態(tài)等各種形式都是常用的、可接受的。這會大大減輕教學任務(wù)和學習負擔。
無論在科技領(lǐng)域還是在商業(yè)領(lǐng)域,除了英語還有許多語言在使用,如西班牙語、德語、法語等,漢語的國際傳播也不容小覷;即使在區(qū)域一體化程度較高的歐盟,28個成員國就有24種官方語言和工作語言。而在我國,英語一家獨大,外語基本意味著英語,“英語是世界通用語”已是人們的普遍共識。外語語種單一,英語“一枝獨秀”問題也是國內(nèi)外語界普遍關(guān)注的,多名專家曾撰文提出中國的外語語種儲備不足,國家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十分需要的許多非通用語種人才稀缺,需要從維護國家安全角度規(guī)劃外語語種。尤其是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我們更需要意識到我國不僅需要英語人才,還需要通曉“一帶一路”沿線各種語言的外語人才(沈騎2015)。正如南非前總統(tǒng)Mandela所說,“如果你用一個人聽得懂的語言與他交流,可以傳遞到他的大腦;如果你用他的母語與其交流,可以傳遞到他的心靈?!?/p>
許宏晨、高一虹(2014)對四次大型國際活動前后大學生志愿者的考察發(fā)現(xiàn):大學生志愿者對本土英語變體以及美、英“標準變體”的總體識別水平較高,對其他“非標準變體”的總體識別水平較低。對英語本族語者“標準變體”評價大大高于其他英語變體。其他學者也得出過類似結(jié)論(王志欣,王京2004;Bian2009)。英語通用語尚沒有清晰一致、可以被直接應(yīng)用于語言教學的理論模式,也還未成為具有整套獨立理論和方法的成熟的研究范式。但它是一種明確的視角、態(tài)度、信念。英語的使用和學習,不再以英美本族語者為標準;教學注重交流的有效性,而非語言形式。發(fā)揮英語測試的反撥作用是培養(yǎng)恰當語言態(tài)度的有效途徑。以目前國內(nèi)的考試為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英語專業(yè)四八級考試等大部分試題材料的作者都是歐美等英語國家的作者??梢赃m當增加非英語國家作者的材料。如果必須進行語法考試,應(yīng)考查對句子理解起重要作用的語法點,否則考點無太多實際意義。在語法試題的設(shè)計過程中,命題者要對英語通用語的發(fā)展有所了解。Jenkins(2006)等研究者發(fā)現(xiàn)外圈和擴展圈的英語變體已逐漸形成一些與標準英語不同的規(guī)律,如第三人稱動詞單數(shù)現(xiàn)在時“s/es”的省略、冠詞的省略等。在評分標準中棄用“本族語者”或“標準英語”等措辭,用考生能做什么或者是否達到交際目的等標準來評判考生的語言使用能力和交際技能。
一直以來,大家普遍認為本族語教師是理想的語言教師。社會上不少外語培訓機構(gòu)以“外教”為賣點,獲得了更多的生源,這一社會現(xiàn)象正是人們對本族語教師存在盲目崇拜心理的寫照。桂詩春(2015)指出“師德才是決定教學成敗的關(guān)鍵。而從理論上說,作為一種國際通用語的語言并非任何一群說話人所特有的;NEST(本族語英語教師)和NNEST(非本族語英語教師)都有很負責或很不負責的教師,不能一概而論”。RobertPhillipson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講座中指出,優(yōu)秀的非本族語教師不輸本族語教師。外語教學質(zhì)量的關(guān)鍵是教學水平,與教師是否是本族語者沒有關(guān)系。即使是本族語者,未必有關(guān)于該語言的語音、句法、語用等語言知識,未必熟悉教學理論、語言學習理論,未必了解學生所屬文化的學習傳統(tǒng),自己也未必有外語學習的成功經(jīng)驗(賈振霞2015)。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開設(shè)外語,對外語教師的需求數(shù)量巨大,要聘用大量的NEST是不現(xiàn)實的,再加之NNEST有NEST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如經(jīng)歷過同樣的學習過程,了解學生的特點、需要、學習方式,容易有的放矢。當然,我們的NNEST也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和鞏固自己的語言、語用能力以及教學能力。
未來英語的使用不僅發(fā)生在有英語本族語者存在的場合,操不同母語的非英語本族語者也會使用英語這一目前傳播最為廣泛的語言。人們更加關(guān)注交際效果而非是否使用“標準英語”,這一發(fā)展趨勢開啟了新的研究視角和范式。觀念的改變將最終促成評價標準的改變,進而影響到英語教與學的各個方面。
[1]Bian,Y.M.Chinese Learners’Iden tity in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English Pronunciation/Accents [J]. CELEA Journal,2009(2).
[2]Cooper,R..L.Language Planning and Social Chan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Crystal,D.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4]Jenkins, J.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World Englishes and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J]. TESOL Quarterly,2006a,40(1).
[5]Jenkins,J.The Spread of EIL:a Te sting Time for Testers[J]. ELT Journal,2006b,60(1).
[6]Kachru,B.B & Smith,L.E.Edi torial[J]. World Englishes, 1985(2).
[7]Kachru,B.B.The Power and Politics of English[J].World Englishes,1986(5).
[8]Kaplan,R & Baldauf,R.Language Planning from Practice to Theory[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7.
[9]Kloss, H. Research Possibilities on Group Bilingualism:A Report[M].Quebec: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on Bilingualism,1969.
[10]Spolsky,B.2004Language Policy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1.
[11]Widdowson,H.Competence and Capability: Rethinking the Subject English[J].The Journal of Asia TEFL,2015(12).
[12]郭黎明.到哪里攻讀碩士博士[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9.
[13]桂詩春.我國英語教育的再思考——實踐篇[J].現(xiàn)代外語,2015(10).
[14]胡曉麗.世界英語變體發(fā)展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6).
[15]賈振霞.中國外語教育不能盲目跟風英美[EB/OL].光明網(wǎng)-學術(shù)頻道,2015-11-16.
[16]孔文,伊詠.全球化時代的L2測評:挑戰(zhàn)與思考[J].外語界,2014(5).
[17]李少華.英語全球化與本土化視野中的中國英語[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6.
[18]冉永平.英語國際通用語背景下的語用能力思想新探[J].外語界,2015(5).
[19]沈騎.“一帶一路”倡議下國家外語能力建設(shè)的戰(zhàn)略轉(zhuǎn)型[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5).
[20]文秋芳.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的教學框架[J].世界教育信息,2014(16).
[21]王志欣,王京.大學生對四種語言變體的態(tài)度[A].載高一虹等(編)中國大學生英語學習社會心理學習動機與自我認同研究[C].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2]許宏晨,高一虹.四次大型國際活動前后大學生志愿者對世界英語的態(tài)度[J].外語教學,2014(1).
[23]張伶俐,汪衛(wèi)紅.英語通用語理論觀照下的大學英語聽說教學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5(7).
[24]趙蓉暉.中國外語規(guī)劃與外語政策的基本問題[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
責任編輯:何安坤
New Thinking on China’s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Global Spread of English——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eign Language Planning in Education
JIA Zhen-xia
(Research Center for Foreign Language Strategy of China,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hanghai 200083,China;Binzhou University,Binzhou,Shandong 256600,China)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alls for a language as Lingua Franca.Currently Enlish plays this role because of its global spread.English is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 number of varieties.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se the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the spread of English,and then explore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a’s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eign language planning in education.
globalization;diversification;foreign language planning in education;English teaching
1009—0673(2015)06—0091—05
H319
B
2015—11—19
山東省藝術(shù)科學重點課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視角下的魯西北方言保護研究”(2014364)。
賈振霞(1981— ),女,山東濱州人,濱州學院外語系副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生,研究方向:外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