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奮
(延安大學外國語學院,陜西延安 716000)
論《美國悲劇》中自然意象映射的審美意蘊
劉海奮
(延安大學外國語學院,陜西延安 716000)
美國杰出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德萊塞在《美國悲劇》中,通過大量的氣象、動物等自然意象揭示小說主題、映射人物命運、渲染小說的悲劇氛圍。這些自然意象不僅成為作家書寫視域中所統(tǒng)攝的情感形式,也呈現(xiàn)出作品人物命運遭際的凄美境遇,更體現(xiàn)著讀者在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歷程中與作家創(chuàng)作精神和作品藝術世界所達成的傷懷共鳴。這些意象在不同維度的審美關聯(lián)中,賦予了交感互通的精神內(nèi)涵而化為文本主題的載體,映射著豐富的審美意蘊。
美國悲劇;自然意象;映射;美感
西奧多·德萊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是美國文學史上一位優(yōu)秀的小說家,也是美國現(xiàn)代小說的先驅(qū)。出生貧苦的德萊塞忠于生活,一反豪威爾斯式的斯文,以自然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的方式,大膽創(chuàng)新描寫真實陰暗面的美國生活,尤其是那些為實現(xiàn)其美國夢而不擇手段向上爬但最終走向毀滅的小人物的悲劇命運。以切斯特情殺案為原型的《美國悲劇》中,作者用寫實、隱喻的手法書寫大量自然意象,象征小說主人公克萊德·格里菲斯的美國夢和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美國社會生活的悲劇性。
美學家朱光潛說:“人的思想感情通常與自然景色和諧一致,自然事物通常成為人們的心理活動的象征?!保?]如果朱先生所說的自然景色可以理解為文學作品的藝術世界中所描繪的自然意象的話,那么,作家的情感態(tài)度、文本中人物思想情感、讀者的期待心理與自然意象的描寫也必是和諧一致的。以此解讀德萊塞的《美國悲劇》,便會發(fā)現(xiàn)文本中各種自然意象戲劇性地多次出現(xiàn)在克萊德的生活和睡夢中,傳達了主人公的心理狀態(tài),昭示著他的悲劇命運。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自然事物的上述審美關聯(lián),也如宗白華先生說:“一切美的光是來自心靈的源泉:沒有心靈的映射,是無所謂美的。”[2]正是作家的心靈映射著文本的藝術世界。因此,《美國悲劇》所描繪的豐富的自然意象,就是作家心靈世界的深重的悲劇情感的光輝,映射著情境營造的濃重的悲劇色彩,象征主人公所受的苦難和痛苦。
氣象意象就是作品中所描繪的聚集了大量情感信息的各種天氣。如同中國文學中“飛雪有聲,惟在竹間最雅”,“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這些冷暖、風雨、陰晴的天氣變化,使讀者在特定的文本語境中,歷經(jīng)一觸即發(fā)的審美情感體驗。《美國悲劇》也正是在西方文學的文化語境中通過大量描繪四季輪回中的氣象變化,暗示和寄寓人物命運的曲折歷程。
雪意象。雪天是該作品多處反復寫到的天氣,寄寓著與死亡和毀滅相關的意義。因此,雪在文本中不僅僅是文本人物遭遇的一種氣象,而是因具有暗示文本主題的功能而生成的文學意象。白色的曠野中白雪皚皚的公路上空盤旋著一群烏鴉,預示克萊德的死亡和毀滅。小說中具有靈性的云、雨和雪等自然意象,象征著克萊德生命中難以逃脫的陷阱。在克萊德短暫的生命中悲慘的事情總是發(fā)生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例如,小說第一卷末尾導致克萊德過上逃亡生活的旅行。由于道路被冰雪覆蓋,返回趕早班時臨近堪薩斯城下起了鵝毛般的大雪,路面變得更加濕滑,最終他所搭乘的汽車發(fā)生肇事——將一個九歲的小女孩碾死。為了逃避懲罰克萊德在雪地里選擇逃向南方,一條讓他走向毀滅的不歸之路。克萊德在“雪地”爬行的意象預示了后來主人公的謀殺和逃跑失敗。
作品第二卷在描寫克萊德與富家小姐桑達拉.芬奇利之間的愛情時,使用相同的手法來預測這段情感的結(jié)局。在叔叔的衣領廠當上領班的克萊德被芬奇利小姐誤當作表兄吉爾伯特的兩個星期后,他收到不定期俱樂部在道格拉斯家舉辦的首次冬季聚餐舞會邀請,克萊德赴會時下起了雪,“殊不知這年第一次下著一點小雪,……此刻門前早已停了五六輛各種牌子、各種顏色的漂亮小汽車,紛紛揚揚的一片片雪花,都飄落到車頂上、腳踏板上、擋泥板上?!保?]399雪意象暗示“想要進入有錢人的上流社會”對克萊德來說“自己財力不足,一時恐怕還無法”[3]400。舞會期間,桑達拉問道:“我想看一看是不是還在下雪,好不好?”[3]418這一簡單的看雪提議是桑達拉希望彌合貧富差距的信號,而他們眼前的白雪世界意味著他們的未來充滿無盡的凄涼,他們將會遇到永遠無法克服的障礙?!八麄儊淼搅烁采w著輕柔、好似棉花一般的白雪的世界。只見一朵朵白雪寂寂無聲地漫天際落下來”[3]418。白雪世界是死亡的象征。后來為了擺脫懷孕的貧困女工羅伯達,娶到富家女桑達拉,克萊德在大比騰湖意外殺死了羅伯達,因而被判處死刑。
四季輪回。宗白華說:“人類在天地的動靜,四時的節(jié)律,晝夜的來復,生長老死的綿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條理的。這‘生生而條理’就是天地運行的大道,就是一切現(xiàn)象的體和用。”[4]這就是說宇宙中的生命意蘊,四季的輪回在世界各地都代表誕生、成長、死亡與再生這一自然界和人類生命的運行規(guī)律。由此來看《美國悲劇》,其打破傳統(tǒng)小說的敘事模式,以夏、秋、冬、春、夏四季為文本敘述的主體框架,突出社會與自然、人生與季節(jié)休戚相關的象征主題。始于夏而終于夏的安排,打破春夏秋冬的常規(guī),象征著主人公克萊德生活在一個無序混亂、被扭曲的社會環(huán)境中,他的命運悲劇像自然界的四季輪回一樣不可避免。小說始于夏而終于夏季,也寓示克萊德的悲劇在美國社會不可避免的重復,是美國社會悲劇。
小說中幾個重要事件均相應發(fā)生在不同的季節(jié)??巳R德和朋友第一次郊游發(fā)生在冬季?;臎龅亩站跋蠹由弦粓鲭[約可見的暴風雪的即將到來的危險,營造出令人不寒而栗的預感。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致命事故本身是由于自然的反復無常造成的。三年后的春天,克萊德來到萊柯格斯,他心中的希望就像早春的花兒快速長起。春天本是萬物復蘇、鳥語花香的美麗季節(jié),是希望與活力的象征。克萊德作為萊柯格斯的格里菲思家族一員雖然受到眾人的尊敬,然而地下室數(shù)月的辛苦勞作讓克萊德夢想成為“人上人”,夢想憑著格里菲思姓氏和酷似表兄吉伯特的臉在萊柯格斯得到經(jīng)濟和社會地位的提高失望之至。然后很快夏季和秋季到來了??巳R德被提拔到樓上當了工頭,羅伯達出現(xiàn)了,克萊德亦迎來了他情感和社交的“夏和秋”。“縱使克萊德地位提升,性欲的化學與物理的美也烘烤著他。性感的女工和夏日午后激起他的夢想生活,也擾亂他,令他對管理漠視?!保?]從羅伯達在克萊德手下干活起,他們就相互吸引,置廠規(guī)于不顧,在打印間眉目傳情,而不久克拉姆湖初夏的偶遇激起二人秘密約會的欲望。初秋時節(jié)二人就在羅伯達的房間有了私情。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克萊德在這個秋天得到他肉體上渴望多年的東西。在他看來,羅伯達漂亮、聰明,是可以引誘但不必與之結(jié)婚的“工廠女孩”。難怪秋末冬初桑達拉把克萊德誤認為他表哥這件事引發(fā)的一連串的事件最終導致羅伯達死在湖上、克萊德死在電椅上。
而克萊德在芬奇利府邸草坪上看到“一堆堆剛落下來的枯黃的樹葉,被一陣風刮得狂飛亂舞起來”[3]384預示著他無力解決與羅伯達和桑達拉之間的三角關系。既想過有羅伯達的性生活,又想過有桑達拉的上流社會生活。懦弱、猶豫的克萊德未能在桑達拉親昵他時,及時斬斷與羅伯達的關系。雖然他深深地同情羅伯達,但是確定她懷孕時他拒絕履行他應盡的義務。相反,為了躲避可憐的羅伯達和得到他的“女神”,他試圖說服桑達拉與他私奔。隨著天氣日漸轉(zhuǎn)暖,克萊德像哈姆雷特一樣激烈地斗爭著:生存或毀滅,這是個問題。由于受到被羅伯達揭發(fā)的威脅,克萊德假意答應與羅伯達在一處湖濱旅游度假區(qū)結(jié)婚,但卻謀劃“意外”溺亡。前一個夏天克萊德與羅伯達相遇并墜入愛河,然而隨之而來的夏天卻成了他們的死亡季節(jié)。二人都渴望實現(xiàn)自己的“美國夢”——渴望步入上流社會,然而不幸的是最后誰都沒有成功,反而賠上身家性命。因為自此克萊德踏入了他人生的“冬天”,等待他的不是夢想的輝煌和“夏季”生活,而是他令他恐懼的監(jiān)獄里的電椅。
動物,像氣象一樣,也始終是作家筆下描寫的事物和主題。頻繁出現(xiàn)在克萊德生活中的鳥類有烏鴉和怪鳥,蛇是克萊德噩夢中經(jīng)常出沒的動物,這些動物在德萊塞的創(chuàng)作下成為悲劇命運的載體。
鳥意象。德萊塞也喜歡用動物意象,尤其鳥類意象貫穿整部小說。在德萊塞看來,盡管每個人在世界舞臺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他們都是籠中鳥,誰都無法逃避命運的安排?!睹绹瘎 分谐霈F(xiàn)的鳥兒和它們的叫聲是主人公克萊德生命中獨特的語音象征,為他的生活點起不同的旋律。小說第一卷中克萊德乘坐的小車驚飛一群烏鴉向讀者展示了不祥的預感:“黑蒼蒼的樹林子,從車子左右兩側(cè)掠過……離稻草人不遠處,有一群烏鴉驚飛了起來,徑直朝遠處雪地里依稀可辨的一片灰蒙蒙的樹林子飛去。”[3]156-157這群烏鴉暗示著克萊德的悲劇命運以及他的不歸之旅。
在克萊德事前謀劃好的羅伯達的死亡之旅,克萊德在火車上四處張望以此來掩飾內(nèi)心的混亂,小說高峰亦漸近。客觀環(huán)境的描述不僅僅是小細節(jié)再現(xiàn)更是命運的象征:“綠幽幽的山坡上,有九頭黑白相間的母?!保?]611。那一刻當那只水鳥發(fā)出神秘、蔑視、嘲弄的尖叫聲,這一進程達到了高潮。這一怪鳥嚎叫在謀殺計劃出爐和實施時均做出評價。在與桑德拉一伙人初次游覽大筆藤湖時只有克萊德一人模糊地聽到怪鳥的反復嚎叫,象征著他對自由的急切渴望。
與羅伯達前往大筆藤湖的旅途中克萊德耳邊一直聽到的怪鳥叫聲是他自身內(nèi)疚的心理象征。似“警告!抗議!譴責!”,鳥兒在這里是富有表現(xiàn)力的象征。怪鳥不絕于耳的叫聲是生活與自然中黑暗與神秘的象征,而取代了這一怪叫聲的嗡嗡的電話鈴聲象征著把克萊德送上電椅的人類與機械運行機制。這一自然景象具有諷刺意味地顯示出克萊德努力掙脫社會束縛并飛向“彩色鳥”的無望掙扎[3]572。鳥意象同時在小說中顯現(xiàn)出象征意義??巳R德第一次與桑德拉一伙在舞會上直接接觸時,當克萊德被引介給一個年青人時,他看克萊德就像“一頭小公雞低頭望著一只麻雀?!保?]408克萊德這種降位于小鳥的感覺在談及大學教育和衣領的社會重要性時被進一步強化了。廉價的衣領“使一些本來買不起它的人溫文爾雅,彬彬有禮”[3]409形象地說明克萊德的境遇:一只普通的不入眼的“麻雀"出現(xiàn)在上流社會的舞會。但是桑德拉是克萊德幸福的甜蜜小鳥;舞會上她的確像雀兒一樣,不時地來回走動,穿一身薄如蟬翼的舞裙,宛若太陽女神,即便如此她依然需要克萊德不斷地諂媚。她把克萊德領進上流社會最初只是為報復吉爾伯特對她的冷淡和刻意作對;由于克萊德長相酷似吉爾伯特且更帥和溫和,又是如此地迷戀她,盡管他沒錢沒地位后來她竟開始喜歡他??巳R德聽到的怪鳥嚎叫極具諷刺地暗示著他努力抓取“像鳥兒一樣凌空飛翔”的桑德拉[3]463注定是徒勞的。
蛇意象。在東西方文化中,蛇意象是一個典型的具有不同象征意蘊和感情色彩的自然意象。在基督教文化中,蛇意象是邪惡、誘惑和死亡的象征。小說第二卷末,由于羅伯達墮胎失敗,克萊德開始擔心奸情敗露因此失去他夢寐以求的女孩——桑德拉和他在萊柯格斯的“上流”社會生活,永遠擺脫羅伯達和她肚子里的孩子的邪念就此產(chǎn)生。從看到有關“情侶雙雙溺亡”的新聞報道那一晚起,懷孕的羅伯達意外淹死在大筆藤湖的景象不時地出現(xiàn)在克萊德夢里,與此同時他總是“夢見一頭兇猛的黑狗要咬他……只見自己身后盤著一大堆蛇,……少說也有二十來條毒蛇,正昂起嚇人的腦袋,狀如叉子的長舌和瑪瑙色眼睛、猛地他轉(zhuǎn)過身來,可是前面擋住他去路的,卻是一頭帶犄角的猛獸……”[3]564-565無論他們二人如何拼搏,狗意象和蛇意象傳達出羅伯達懷孕所意味的令人心驚肉跳的危險和二人所面臨的毀滅。與此同時,克萊德的逃避顯示他拼命想要遺棄羅伯達。然而他所選擇的解決這一難題的路徑為他在熊湖樹林被捕埋下了陰影。睡夢中他一轉(zhuǎn)身看到攪成一團的蛇,再一轉(zhuǎn)身又看到帶犄角的猛獸,預示著他上訴失敗后不得不面對隔壁房間那個令人恐懼的電椅。
概而觀之,如同德萊塞在其他作品中的意象書寫一樣,《美國悲劇》中以自然意象來映射的審美意蘊的意象選擇,并不只是單純的某一類別意象的精心安排,各種氣象與動物的交織出現(xiàn),更加映射出人物命運的復雜性。文末“聳入云霄的松樹”既象征著克萊德永遠無法克服的“圍墻”,又預示他在卡塔拉基縣法院努力贏得陪審團——一群很講道德和篤信宗教者的徒勞掙扎;“有毒的野藤”、“戰(zhàn)場廢址”和“腐爛了的圓木”預示克萊德施行謀殺計劃后的可悲結(jié)局;與黑狗非常相似,蛇和帶犄角的猛獸出現(xiàn)在克萊德的噩夢中,克萊德在大筆藤湖看到的青蛙、蚊子和蛇等動物意象喻示了克萊德的必然毀滅。這種多重意象的“聚焦”,映射出克萊德人生命運的復雜性與審美意蘊的悲劇性,也展現(xiàn)著文本藝術性的獨特審美風貌。
[1]朱光潛.談文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26.
[2]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70.
[3]德萊塞.美國悲?。跰].潘慶舲,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4.
[4]宗白華.美學與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23.
[5]Martin Bucco.Cliffs Notes on An American Tragedy[M].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1974:16.
[責任編輯 王俊虎]
I106
:A
:1004-9975(2015)05-0074-03
2015-06-12
延安大學外國語學院橫向項目“德萊塞文學書寫意象研究”(YDH2014-21)
劉海奮(1979—),女,陜西佳縣人,延安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文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