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軍
教學文言文,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閱讀賞析文言文的能力。但是,由于文章寫作年代久遠,古人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與今人有諸多差異,造成學生在理解文章時障礙重重。學生在學習文言文過程中的畏難情緒多緣于此。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教師能夠靈活地運用課堂研討這一教學方法,較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些障礙也不失為一個個培養(yǎng)學生探究意識、促進有效閱讀的良好契機。
人教版的選修教材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里《阿房宮賦》中有這樣一句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苯滩南旅娴淖⑨屖沁@樣解釋的:“人們在臺上唱歌,歌樂聲響起來,好像充滿了暖意,如同春光那樣融和;人們在殿中舞蹈,舞袖飄拂,好像帶來寒氣,如同風雨交加那樣凄冷?!苯虆@幾句的解釋是運用了通感的手法,顯然,這種解釋是說得通的。
然而,根據(jù)我的閱讀經(jīng)驗,對該處的理解絕不會只是這一種,至少我的看法就跟教參不盡相同。進一步查閱相關(guān)資料發(fā)現(xiàn):果然,對這兩句的理解眾說紛紜,各執(zhí)一詞。那么我進一步想到,全班五十幾個學生對該句的理解應該也是有差異的,正好可以借此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促進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但我又有一個顧慮:長期以來,學生們在接受性的被動學習過程中,一直對教材奉若神明,他們能否在閱讀中提出不同見解,能否深入思考,都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在接下來的課前預習課中,我深入同學們中間,發(fā)現(xiàn)他們在疏通文意過程中對那兩句話的理解確有差異,有幾名同學提出了跟教材不同的理解。即便是一樣的理解,思路也和教材不同。在這種情況下,我在小結(jié)時要求他們回去對這一問題繼續(xù)做深入思考,不必拘泥于教材。在精讀課上我們將共同研討探究交流。
經(jīng)過了課前的大量準備,我們在精讀課上開門見山,直接討論這一問題:
學生甲:我同意教材的理解。由“歌樂聲響”引起“暖意”,引起“春光融融”的感覺;由“舞袖飄拂”引起“寒意”,引起“風雨凄凄”的感覺。這是一種“通感”的修辭手法,而后一句強調(diào)的正是由于各處歌舞氣氛不一,造成人們身在其中冷暖感覺不同。
老師:很好,××同學對書下注釋的進一步闡釋很具體,有不同理解嗎?
(及時準確的評價能夠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了研討探究的進行。)
學生乙:“通感”,我同意,但是,我認為這里的“通感”并非只是身體的冷暖感覺,在更大程度上是心理感覺,是人情冷暖。后文講到“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宮人們來自不同的諸侯國,受歡迎的程度不盡相同,“承幸得寵”當然“春光融融”,而“不得見者三十六年”,難免“風雨凄凄”。
老師:××同學結(jié)合下文,論說充分,思考更進一步,那么,大家都認為這是“通感”嗎?
(該角度研討探究已較詳盡,應適時引導轉(zhuǎn)向,另辟蹊徑。)
學生丙:我不同意將“歌臺暖響”這一句理解為“通感”。為什么歌樂之聲就一定“暖”,舞袖搖曳就一定“冷”。難道就沒有凄冷的歌樂、暖融融的舞蹈嗎?這不符合客觀事實。我認為這句和《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馬客在船”句一樣,都應作互文解釋,寫“歌”時同時包括“舞”,寫“舞”時兼指“歌”。 而后一句的“氣候”,并不是現(xiàn)代漢語中所講的“氣候”,《古漢語詞典》解釋它為“節(jié)令”,或是“環(huán)境氣氛”,我理解此處當取后一個意思。這兩句合起來,意思就是:在阿房宮里,這個地方在演奏歡快的歌舞,那個地方則在演奏凄冷的歌舞,這就給人一種“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環(huán)境氣氛不一樣的感覺。另外,我查到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中也將“歌臺”“舞殿”解釋為“互文見義”。
老師:很好,××同學能夠細致深入地思考,并且勇于質(zhì)疑、敢于挑戰(zhàn)教材的權(quán)威,這種探究意識值得大家學習;同時又能注意搜集資料佐證,論證有理有據(jù),這種有效的閱讀方法也值得我們借鑒。
(發(fā)現(xiàn)好的閱讀方法,應及時提出表揚,可以推而廣之,共同做到有效閱讀。)
學生丁:我跟他們的看法都不一樣,不知道對不對?
老師:不要緊,講出來讓大家聽聽,我們就是集體研討探究嘛!
(課堂研討探究就是“橫看成嶺側(cè)成峰”,老師的鼓勵可以拓展課堂研討探究,從而促進有效的閱讀教學。)
學生?。何覜]想到他們那么多,我就是從實際情況來理解的。我覺得,這兩句話都是實寫,目的都是表現(xiàn)阿房宮的大。前文說到“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是從總體上介紹阿房宮的宏偉規(guī)模,而“歌臺”這幾句是從另一個角度寫阿房宮的大:大到“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這里的氣候就是現(xiàn)在講的“天氣情況”。事實上,阿房宮方圓三百余里,出現(xiàn)天氣的差異非常正常!另外,第一自然段整個都在鋪陳阿房宮的建筑規(guī)模,沒必要在結(jié)尾處討論一下人情冷暖啊!
老師:嗯,不錯,××同學能夠不落窠臼,結(jié)合實際情況,同時聯(lián)系上下文,深入探究,思路新穎。這種理解也有一定的道理。
老師(總結(jié)):經(jīng)過大家的研討探究,同學們闡述了自己的理解和認識,都有一定的道理。或許我們沒有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但這不要緊,重要的是,大家通過研討探究,讓我們的閱讀更有效了,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