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佳
摘 要: 高中英語詞匯識記及應用技能訓練,不應機械地背誦詞義,而應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幫助學生了解詞的縱橫向搭配,進而在合適的語境中靈活運用,在愉快的氛圍中真正掌握。
關鍵詞: 搭配理論 英語詞匯教學 教學啟示
一、引言
詞匯是外語學習的基礎,詞匯的學習絕不僅僅是機械地死記詞義,只有懂得詞的縱橫向搭配并在合適的語境中恰當運用才算真正掌握。Lewis(1993)指出,詞匯的學習是指能夠使用某個詞所涉及的搭配范圍及了解它的局限性。
“搭配”這個詞最先由J.R.Firth(1957)在他的語義學理論中提出,用來指一種典型的詞語組合關系,這種關系由于詞語頻繁地同時出現(xiàn)而發(fā)展成為一種慣用的語義關系(Bussmann 2000)。Firth認為,理解一個詞要看它與其他詞語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語義學家稱之為詞與詞之間的橫向組合關系。語言學家從共現(xiàn)限制和選擇限制角度來研究這個問題,共現(xiàn)指的是某些詞語經(jīng)常共同在一起使用。以responsibility為例,經(jīng)常和它共現(xiàn)搭配的詞有:bear,take,undertake,等等。Firth認為這種伴隨關系是詞義上的一部分,即所謂的約定俗成。英國語義學家D.A.Cruse認為,選擇限制是由一個詞項命題意義所決定的邏輯上不可避免的伴隨物。例如動詞die,它的語法主語語義上的限制可從下面的例句中看出:Arthur died.The aspidistra died.Arthurs exam results died.The spoon died.可以說死的事物是生物的、活的,還必須是不能永存的(例如The angel died.),所以“生物的”、“活的”、“不能永存的”等語義特征是die意義的邏輯先決條件,即一個詞如果沒有這些語義特征,就不能和die一詞連用。這類邏輯上必備的語義同現(xiàn)限制被稱為選擇限制(Cruse 1996)。
二、搭配的不同分類
按照不同的原則,詞的搭配可分為不同的類型。在所有的分類中,最為語言學家們所接受的是根據(jù)搭配性質做的分類:語法搭配和詞匯搭配。語法搭配是實詞和虛詞的結合,如worry about,under the desk,sensible of,等等。詞匯搭配是實詞和實詞的結合,如a sunny day,grow vegetables,等等。朱永生(1996)按照靈活性程度,把搭配劃分為三種類型:固定搭配、常規(guī)性搭配、創(chuàng)造性搭配。固定搭配指那些經(jīng)過長期使用已經(jīng)固定下來被大眾習慣接受的表達,包括習語俚語等英語本土人信手拈來的一些表達。常規(guī)性搭配指的是一些經(jīng)常性一起出現(xiàn)的詞,即索緒爾提出的單詞的(syntagmatic relation)橫組合關系,這樣的表達在英語中大量存在,但同現(xiàn)的概率(probability)有高有低。Palmer(1976:76)指出,雖然人們一看到“舌頭”便會想到“舔”這個動作,但英語中tongue和lick同現(xiàn)的概率很低,所以語言中的詞匯搭配與人們常有的意義聯(lián)想不是一回事。創(chuàng)造性搭配即違背語言常規(guī)的在通常情況下不常使用的搭配。通常,帶有變異性質的創(chuàng)造性搭配會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在日常會話中比較少見。
三、搭配與語義的相互制約性
搭配的根本問題是詞語共現(xiàn)后的詞義是否符合客觀外界現(xiàn)象,符合邏輯,符合文風表達的需要。
1.語義決定搭配
J.Trier提出了語義場(Semantic Field)理論,認為很多詞在同一個概念的支配下便可構成一個語義場。同處在一個語義場中,它們在語義上有密切的關系,從認知的角度講,處在同一個語義場中的詞更容易被激活,在使用時共現(xiàn)的可能性比其他詞項大些,但我們要注意受漢語搭配習慣的影響而套譯出來的英語詞句。雖說全人類所處的客觀外界是相同的,但是經(jīng)過不同的認知,反映在不同的語言之中會有不同的表達方法,語言有它的民族性特征。
2.搭配決定語義
在英語中,“dress a child”中的“dress”表示“給某人穿衣打扮”,而“dress a chicken”中的“dress”則表示“給動物放血去頭去毛去內(nèi)臟”。在漢語中也有類似的例子,如“打人”中的“打”的意思是“敲擊或撞擊”,而“打水”中的“打”則表示“舀取”。這些例子說明,搭配除了可以確定多義詞的意義之外,還可以改變有關詞項的意義。
必須承認,對句子內(nèi)部不同成分之間的搭配進行研究是有很大意義的,它可以幫助受話者看清某個詞語在句子中的具體意義,當某個詞語本身有多種意義時,這種研究就顯得更有益。例如英語中的conductor是個多義詞,它在(a)中的意義難以確定。但在(b)中,由于bus與之同現(xiàn),其意義就可確定為“售票員”。在(c)中,由于orchestra與之同現(xiàn),其意義則可確定為“指揮”:
(a)His father is a conductor.
(b)His father is a bus conductor.
(c)His father is an orchestra conductor.
這就充分說明,句子內(nèi)部不同成分的相互搭配,可以發(fā)揮確定多義詞語義的作用。在語言實際運用和理解中,我們發(fā)現(xiàn)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義要比詞典中列出的含義豐富得多,人的大腦無須記憶所有含義,而是從基本含義中根據(jù)認知模式,推導其含義(趙艷芳,2001)。
四、結語
搭配理論對于英語教學的啟示:
1.WPS程序模式
任何類型的學習都是循序漸進的,詞匯學習也不例外。最合理的順序是Word單詞——Phrase詞組——Sentence句子,即WPS的程序模式。先牢固掌握每個單詞的詞性及同詞根其他詞性的詞,是否及物,常用主語或賓語。然后擴充它的固定搭配,常規(guī)性搭配及創(chuàng)造性搭配。以dedicate為例,先要了解到它的主語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接著可以衍生出它的名詞形式dedication,然后是常用詞組搭配dedicate to doing/something,最后一步是造句練習鞏固這個詞。如:“He dedicates all his money to the cause of charity.”“This film is dedicated to the soldiers dead in the war.”這樣,學生才能對該詞的詞義掌握扎實,運用自如。
2.詞匯聯(lián)想教學
搭配對英語詞匯學習十分重要。把單個詞匯孤立起來的教學方法早已受到人們的批評,人們普遍意識到,把詞匯作為孤立的語言成分進行教學,它們之間缺乏語義方面的支撐,學習者的記憶缺乏認知的基礎,因而容易很快遺忘。由于詞義常常受到上下文的制約,因此,孤立的詞很難構成任何語言現(xiàn)實(linguistic reality)。另外,孤立的詞語不具有內(nèi)容信息,不能構成任何心理現(xiàn)實(psychologica1 reality),因而不能激起學習者主動的情感投入.Brown和Payne( 1991)的一項研究表明,詞匯學習中的幾種方法并用,比僅使用一種方法更有效,積極的心理參與有助于長期記憶。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習者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隨時參與每個單詞的學習,必然事半功倍。教師在詞匯教學中要運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他們主動聯(lián)想與所學單詞處于同一概念域或者相關概念域的意義,并漸漸使他們形成有規(guī)律的同概念域的有機聯(lián)想,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功能教學法和認知教學法都主張認真分析語言功能,教學中應根據(jù)現(xiàn)實交際需要,將適合某一場合、表達某一意思的詞匯和句型歸納起來進行分析、理解、記憶和運用。實踐證明,將表達同一概念和具有相同用法的詞語、句型歸納到一起進行講授和練習,不斷擴展概念域,建立概念域間聯(lián)系,就可加深記憶,強化靈活運用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朱永生.搭配的語義基礎和搭配研究的實際意義[J].外國語,1996(1).
[2]王寅.語義理論與語言教學(240-256)[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3]梁莉.搭配理論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
[4]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