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試探九一八事變后聯(lián)共(布)、共產國際的對策及對中國共產黨的影響

2015-01-30 01:32:25王新生
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 2015年5期
關鍵詞:九一八事變滿洲共產國際

王新生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北京海淀100080)

?

試探九一八事變后聯(lián)共(布)、共產國際的對策及對中國共產黨的影響

王新生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北京海淀100080)

1931年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后,立即引起了聯(lián)共(布)中央、共產國際高層的高度關注并研究作出對策。聯(lián)共(布)、共產國際的對策有正確的一面,如譴責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揭露其侵略野心,號召各國黨支持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抨擊英、法操縱的國際聯(lián)盟縱容日本侵略中國的行徑,指出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勾結與矛盾;揭露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等等。但是,聯(lián)共(布)、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形勢估計過高,忽略民族矛盾上升的情況,對中國共產黨產生重要影響。中共臨時中央教條主義地接受聯(lián)共(布)、共產國際的指示,沒有能夠科學分析民族危機日趨嚴重產生的新形勢,充分認識到反對日本侵略的斗爭正成為中國各族人民普遍要求,一切不愿做亡國奴的階級、階層都有可能參加到這一斗爭中來的新情況,在制定政策和策略時雖然也有正確的一面,如在白區(qū)領導組織各色公開反帝群眾組織和在東北建立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等,但總體上是在“左”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致使沒有抓住九一八事變后的中國政治形勢的新機遇,給革命造成極為嚴重的損失。

九一八事變;聯(lián)共(布);共產國際; 中共臨時中央

1931年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后,聯(lián)共(布)中央、共產國際高層立即給予高度關注并研究作出對策。聯(lián)共(布)、共產國際對九一八事變性質及國際列強態(tài)度的分析和判斷,及其作出的對策,對中國共產黨產生重要影響。筆者依據(jù)近年來俄羅斯公布的檔案資料,對這個問題進行粗淺的探討。

一、九一八事變后聯(lián)共(布)中央的高度關注和對策

中國東北地區(qū)與蘇聯(lián)和蒙古接壤,蘇聯(lián)從其遠東地區(qū)的安全著想,高度關注中國東北發(fā)生的重大事件。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后,9月20日,聯(lián)共(布)中央政治局會議聽取了加拉罕關于中國問題的報告,決定:“針對日軍占領南滿和奉天而要采取外交步驟的決定,推遲到收到補充情報后再作出。責成加拉罕同志急速取得補充情報并報告政治局?!盵1]31會議還決定由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李維諾夫和加拉罕等組成應對事變的委員會,并責成他們閱覽各報刊關于事變的反應。在對各大國關于九一八事變的態(tài)度有了基本了解后,卡岡諾維奇和莫洛托夫致電在索契的斯大林,報告有關情況和聯(lián)共(布)中央政治局的初步對策。電報說:“日本行動的情況還不清楚”,“大國的立場除美國外都是消極的”,“中國人已在國聯(lián)提出問題,國聯(lián)將在日內審議這一問題”,“日本報刊在做好軍隊以保護日本公民為借口進一步向北推進的準備”。聯(lián)共(布)中央政治局已責成李維諾夫召見日本大使,“以便取得對滿洲事變和特別是涉及中東鐵路利益的行動的通報和解釋?!彪妶筮€請求斯大林對“可以采取的進一步步驟的想法和對報刊的指示”[1]34-35。

9月23日,斯大林給卡岡諾維奇和莫洛托夫回電,認為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很可能是“根據(jù)與所有或某些大國的約定,在擴大和加強在華勢力范圍基礎上進行的”。“不排除,但不大可能,美國會為保護張學良反對日本而掀起一陣值得認真對待的喧囂,因為在目前情況下,它可以保障自己在華的‘份額’而不與日本發(fā)生沖突,甚至可以征得中國人的同意。”斯大林甚至懷疑日本關東軍是在征得了中國某些軍閥集團,“如馮[玉祥]或閻錫山集團,或張作霖之類的老奉天分子同意,或所有這些集團的同意”下發(fā)動事變的。從上述判斷出發(fā),斯大林認為:“我們當然不能進行軍事干涉,外交干涉現(xiàn)在也不適合”。原因是,如果進行軍事或外交干涉的話,“只能使帝國主義者們聯(lián)合起來,而對我們有利的是讓他們爭吵起來”。斯大林指示卡岡諾維奇和莫洛托夫下一步要做的是:“詢問日本人,讓他們使我們了解事態(tài)”,“但同時也要詢問中國人,哪怕是通過哈爾濱”。為了不使國際間懷疑蘇聯(lián)反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堅決態(tài)度,斯大林指示要在輿論上作文章,即“要讓《真理報》大罵日本占領者,大罵國聯(lián)是戰(zhàn)爭工具而不是和平工具;凱洛格公約是為占領辯護的工具;美國是瓜分中國的擁護者。要讓《真理報》大聲疾呼,歐洲、美洲和亞洲的帝國主義和平主義者正在瓜分和奴役中國?!断蟆芬矐扇⊥瑯拥姆结槨薄!皯撟尮伯a國際的報刊和整個共產國際特別關注日本的行動?!盵1]36-37斯大林的這個電報為聯(lián)共(布)中央政治局和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下一步采取行動定下了盤子。

9月25日,聯(lián)共(布)中央政治局開會,落實斯大林的指示。會議除給《真理報》等發(fā)出有關指示外,還決定責成外交人民委員部向蘇聯(lián)駐華和駐日代表作出指示:“(1)向莫斯科及時通報發(fā)生的事件;(2)沒有莫斯科的指示不采取任何步驟,也不作任何解釋。”[1]38會議還認為中東鐵路管委會副主席庫茲涅佐夫在九一八事變后發(fā)表的聲明①是錯誤的,特意向其指示:蘇聯(lián)“針對中東鐵路的所有行動都應該從現(xiàn)有的蘇中關于中東鐵路的條約出發(fā)”[1]38。

根據(jù)斯大林的指示,《真理報》從9月23日起,連續(xù)發(fā)表了馬季亞爾的《日本帝國主義在滿洲》,社論《對滿洲的軍事占領》、《瓜分中國》、《滿洲分贓的斗爭》、《撕下反蘇挑撥者的偽裝》,薩法羅夫的《滿洲的繩結》等一系列文章,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層分析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原因

《真理報》社論《對滿洲的軍事占領》指出:日本是由中世紀的封建制度一躍而進入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但是,日本的興起不僅是依靠榨取日本工人、農民的血汗,也是依靠對殖民地掠奪而發(fā)展起來的。日本雖然發(fā)展了巨大的紡織業(yè)、冶金業(yè),但本土資源缺乏,國內市場狹小。工農生活水平低下,這又使市場狀況更加惡化。對外貿易的入超靠掠奪殖民地才勉強得以補償。[2]329-330而中國“滿洲是一個非常富足的地區(qū)。它大量出口大豆、小麥、豆餅、大米和高粱。滿洲不僅土地富饒,它還富有煤、鐵、金、森林和堿”?!耙虼?,日本帝國主義企圖把中國,特別是把滿洲變作為它的原料基地,變作為它的銷售市場,變作為它輸出資本的經營地,而由于朝鮮反對軍閥的革命和土地革命的威脅,它還想把滿洲變?yōu)樽约旱暮髠涞闹趁竦?。”[2]323,324由于日本的經濟危機日益嚴重,“帝國主義列強,特別是美國和英國,為了爭奪遠東市場和攫取超額利潤,同日本帝國主義進行著殊死的斗爭”?!叭毡镜蹏髁x已處于無法解決的內外矛盾的困境之中”,“在這樣的條件下,對滿洲的軍事占領,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從內外矛盾重重的困境中擺脫出來的一種嘗試”。[2]330

(二)對日本占領中國東北后的侵略擴張趨向進行了預測

《真理報》社論《對滿洲的軍事占領》認為,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東北的侵略行動是策劃已久和有步驟進行的,其在1931年4月和5、6月間制造的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就是“準備進行軍事占領的鏈條中的一個個環(huán)節(jié)”[2]331。馬季亞爾的文章《日本帝國主義在滿洲》指出:“日本帝國主義正致力于使?jié)M洲正式脫離中國?!薄皾M洲變成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半殖民地,變成了它在中國占領新陣地的跳板。日本帝國主義依托它在滿洲的重要經濟陣地,正把它貪婪的魔爪伸向內蒙,還企圖染指山西,完全占據(jù)山東,并鞏固它在全中國的地位?!辈⒄J為日本侵占東北后,蘇聯(lián)的遠東領土也受到了威脅,特別提醒“不能忘記,滿洲可以成為在遠東對蘇聯(lián)采取行動的跳板”[2]324,326,327?!墩胬韴蟆飞缯摗端合绿魮芊刺K者的偽裝》認為,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展的特點,在于它力圖利用其所處的島國位置的巨大優(yōu)越性,建立起一個大陸日本帝國。一針見血地指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意圖并不以獲得中國為滿足,日本帝國主義分子不僅力圖建立一個‘大日本’,還想建立一個應該包括菲律賓、馬來亞群島、關島、海地島、薩摩亞群島和澳大利亞在內的‘大大日本’國”。并特別指出,從日本前首相田中義一1927年的《田中奏折》中,“可以看到日本帝國實行帝國主義擴張政策上所有目標”[2]368。

(三)由日本侵略中國東北事件抨擊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爭奪與勾結,認為帝國主義開始新一輪的瓜分中國的爭奪

馬季亞爾的文章《日本帝國主義在滿洲》指出:“滿洲問題同整個中國問題,乃至整個太平洋問題是分不開的。幾十年來美國一直主張在滿洲實行‘門戶開放’政策。圍繞著中東鐵路而開展的斗爭充分表明,美國帝國主義絕對不會放棄進入滿洲的意圖?!盵2]327那么,美國在日軍侵占中國東北后的具體表現(xiàn)如何呢?美國是“凱洛格公約”的發(fā)起國,日軍發(fā)動九一八事變,炮轟沈陽城、進攻中國駐軍時,美國政府宣布日本此舉沒有“違反凱洛格公約”。對此,《真理報》社論《對滿洲的軍事占領》抨擊道:“原先美國帝國主義的社會法西斯走狗和和平主義走狗又是怎么起勁地為凱洛格公約歌功頌德的!他們用了多少和平主義的空話把條約說成是‘把戰(zhàn)爭作為民族政策的工具來消除’。”“任何卑劣的偽善不過如此?!盵2]332對于九一八事變后美國向日本提交備忘錄的舉措,《真理報》這篇社論認為:“這是因為美國資產階級無論過去和現(xiàn)在都想把中國變?yōu)樽约旱陌胫趁竦?。美國準備在太平洋發(fā)動新的世界戰(zhàn)爭。美國準備進行旨在重新瓜分世界和重新劃分殖民地的世界戰(zhàn)爭。”“中國的事態(tài)在華盛頓引起不安?!薄耙矁H僅如此,美國才向日本提交了備忘錄?!盵2]332

《真理報》的另一篇社論《瓜分中國》就美國與日本在中國的爭奪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指出:“如果認為美國是因為反對瓜分中國才反對日本占領滿洲,那將是一個極大的錯誤。美帝國主義的‘最高綱領’是把整個中國變?yōu)槊绹闹趁竦??!盵2]336美國的策略是使中國得到統(tǒng)一,或者大部分得到統(tǒng)一,讓南京掌權,以便通過自己的南京代理人把整個中國變?yōu)樽约旱闹趁竦?。美國感興趣的是鞏固它在中國地位,假如不是日美矛盾的高度緊張起了作用的話,美帝是不會拒絕參加帝國主義反對中國人民的日內瓦陰謀活動的。由于日本帝國主義用武力占領滿洲,美國將試圖獲得中國的其他部分作為補償。“實質上,美帝國主義的立場同日本、英國、法國等帝國主義的立場并沒有多大的區(qū)別?!盵2]336對于美國政府在九一八事變期間表現(xiàn)的克制態(tài)度,這篇社論認為是:“第一,在滿洲有著巨大利益的美帝國主義,仍然被危機束縛了手腳,因此不可能為反對日本占領滿洲而采取堅決行動,但是也不因為爭奪滿洲的斗爭還來日方長。第二,在美帝國主義陣營本身,對遠東政策采取何種方針,尚有斗爭。第三,美帝國主義擔心1922年在美國壓力下才瓦解了的日英聯(lián)盟又重新恢復?!盵2]336-337

九一八事變后,英法操縱下的國際聯(lián)盟不對日本的侵略作任何譴責,只是勸告中日雙方協(xié)商撤兵事宜。針對國聯(lián)的所作所為,《真理報》社論《對滿洲的軍事占領》進行了抨擊,指出:“國聯(lián)公開暴露出自己是戰(zhàn)爭的工具和組織者,毫不掩飾地充當掠奪、壓迫和血腥鎮(zhèn)壓被壓迫弱小民族的工具和組織者。甚至在充滿卑劣可恥行徑的國聯(lián)歷史上,也未必見過比國聯(lián)關于滿洲撤軍決定更為無恥”。[2]331認為英法操縱國聯(lián)企圖插手滿洲,主要是從中撈取部分好處。《真理報》另一篇社論《滿洲分贓的斗爭》譴責國聯(lián)“使日本帝國主義和歐洲部分列強結成聯(lián)盟掠奪中國”,由白里安主持召開的最近一次國聯(lián)理事會“特別”會議,“變成了更加赤裸裸地用四億五千萬中國人民作交易的場所”,“正是由于國聯(lián)的支持,日本帝國主義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它早就精心制訂的侵占滿洲的計劃?!盵2]345,346

在譴責國聯(lián)的同時,《真理報》社論《對滿洲的軍事占領》也分析了英國同日本的矛盾,指出“‘國民’政府的代表,英國帝國主義的律師塞斯爾勛爵對日本帝國主義的行動表示了自己的不安。要知道,英國帝國主義在中國同樣也有它的‘特殊權益’。要知道英國帝國主義也正在拼命地爭取在中國獲得更多的好處。難怪湯姆遜委員會直到前不久才報告說,日本資本是怎樣把英國資本排擠出中國的,并提出了若干進行反擊的措施。”[2]331薩法羅夫的《滿洲的繩結》一文指出:“日本在中國的投資為十二億七千一百七十六萬九千美元,英國的投資為十二億六千四百九十萬美元”,而“1929年中國同日本的貿易額相當于五億美元”,“同英國為一億六千萬美元”。認為這些數(shù)字“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最近期間所暴露出來的英日矛盾有所加劇”。正因為如此,“大英帝國在支持日本占領者的同時,又利用中國抵制日貨的機會擴大自己的貿易”。而“日本帝國主義分子企圖把自己的占領區(qū),擴大到英國有著巨大利益的華北和華中地區(qū)”。但薩法羅夫強調:“英國和日本之間的這種‘內部爭執(zhí)’基本上不會破壞帝國主義勢力部署狀況?!盵2]352

《真理報》社論《滿洲分贓的斗爭》認為,日本侵略中國東北得到了法國的支持,指出:“只要注意一下法國資產階級報刊和巴黎外交家,特別是白里安在國聯(lián)理事會上的言論就十分清楚了?!盵2]346薩法羅夫在《滿洲的繩結》一文中,比較集中地抨擊了白里安關于解決滿洲問題的五點意見,指出:“白里安的五點意見應與日本1915年的二十一條要求同等地載入史冊。白里安的五點意見正是以當時日本用武力保障它在滿洲和山東的統(tǒng)治權時提出的二十一條作為正式依據(jù)的”,“是1915年路線的繼續(xù)”。認為“日本在企圖對中國領土進行新的瓜分時,找到了法帝國主義作為自己的盟友”[2]350,352。文章譴責法國鼓勵和支持日本武裝侵略中國東北。

在分析揭露美、英、法等國在中國的爭奪與勾結的基礎上,《真理報》社論《滿洲分贓的斗爭》指出:“滿洲是最重要的戰(zhàn)略基地之一。日本在這個基地上的鞏固,勢必使帝國主義分子彼此間爭奪太平洋地區(qū)及其主要市場中國的統(tǒng)治權的斗爭變得更加復雜和尖銳。”認為“滿洲的繩結在越拉越緊。帝國主義的矛盾日益尖銳。在中國進行斗爭是更大事件的征兆。不管帝國主義分子因滿洲分贓而引起的爭論如何結束,無疑,這場爭論將是為重新瓜分世界而準備新的帝國主義戰(zhàn)爭的一個重大階段?!盵2]347,349薩法羅夫認為:“國聯(lián)按帝國主義方式來‘調解’滿洲問題的作法并未緩和,而是加劇了以英、法、日帝國主義集團為一方,以美帝國主義為另一方的矛盾?!盵2]353

(四)批駁日本和西方報刊各種謠言,警惕帝國主義國家借日軍侵略東北事件把國際注意力引向反蘇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后,西方帝國主義報刊以及日本報刊制造謠言,混淆國際視聽。如日本《電訊社》說蘇聯(lián)同情日本,甚至同意日軍飛機轟炸錦州。《朝日新聞》說蘇軍打算出兵自己承擔保護中東鐵路的責任。有的日本報刊說蘇聯(lián)企圖入侵滿洲,向馬占山提供援助。針對法國《時代報》根據(jù)日本報刊報道掀起的反蘇宣傳,《真理報》社論《撕下反蘇挑撥者的偽裝》指出這家報紙“企圖把日本帝國主義在法國政府、法國‘社會’、法國報刊支持下制造的種種事件歸罪于蘇聯(lián)”。 其“目的是在蘇聯(lián)周圍建立軍事挑釁基地網(wǎng)”。[2]371法國社會黨的《人民報》散布:蘇聯(lián)同日本簽訂了旨在瓜分滿洲的秘密協(xié)定,俄國軍隊正在調動,甚至已實行動員。針對此,《真理報》這篇社論抨擊道:“整個第二國際只要聞到一點反蘇的味道,便立即表現(xiàn)出非同尋常的靈敏。第二國際的刊物只是盡其所能使自己的調門與帝國主義的反蘇嚎叫相一致?!盵2]372美國的《紐約時報》認為:“毋庸置疑,如果事態(tài)的發(fā)展將使蘇聯(lián)和中國推進同一陣營,那末世界將面臨一個極端嚴重的問題?!薄妒澜珉娪崱氛J為:“如果俄國卷入甚至是稍有卷入,它便不得不放棄五年計劃。”針對此言論,《真理報》上述社論指出:“某些集團是把所謂爆發(fā)一場有蘇聯(lián)參加的戰(zhàn)爭的謊言當作為交易所加以傳播的。芝加哥的經紀人就利用所謂蘇軍進行調動的謊言,以抬高糧食價格。美國資本家對他們在大戰(zhàn)期間怎樣發(fā)了橫財是記憶猶新的?!盵2]372-373美國國會海軍委員會主席布雷頓說:“現(xiàn)在的真正軍事行動發(fā)生在亞洲,俄國在滿洲動員了龐大的陸、海軍兵力,世界正坐在隨時可能爆發(fā)的火山頂上?!睂τ诘蹏髁x國家和第二國際關于蘇聯(lián)與滿洲事件的輿情,《真理報》要求“國際無產者應當隨時保持警惕。應當徹底揭露戰(zhàn)爭挑撥者的反蘇運動,撕下戰(zhàn)爭挑撥者的偽裝!”[2]373

(五)揭露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指出只有蘇維埃才能救中國

九一八事變后,國民黨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國土很快淪入敵手。對于國民黨政府的行徑,《真理報》社論《瓜分中國》指出:“國民黨軍閥集團只不過是這個或那個帝國主義國家掌心中的玩物而已?!盵2]334中國東北淪入日軍之手的事實,“再一次向中國勞動人民表明,國民黨劊子手的政策已告全部破產。屠殺了成千上萬的中國工人農民的國民黨,不能保衛(wèi)中國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2]322?!墩胬韴蟆飞缯摗秾M洲的軍事占領》抨擊國民黨政府“犧牲中國勞動群眾的利益而同日本帝國主義妥協(xié)”?!皣顸h的種種政策”,“在帝國主義面前屈膝投降的行徑,這一切使中國人民遭受了最大的民族屈辱”。[2]332

針對國民黨政府在九一八事變后采取依賴國聯(lián)的舉措,薩法羅夫在《滿洲的繩結》一文中指出:南京政府此舉“暴露出自己是一個血腥的、反動的、賣國的、腐朽的資產階級地主專政的政府,不僅如此,日本對滿洲的武裝干涉更加證明了它的崩潰,這是一次更加嚴重的毫無挽救希望的崩潰,一個背叛民族的政府、一個中國被瓜分的政府、一個中國被四分五裂了的政府的徹底崩潰”。認為“國民黨對重新瓜分中國的企圖無力進行反擊。它是地主資產階級反革命勢力政治上癱瘓的生動體現(xiàn)。它是實行暴力和帝國主義掠奪中國勞動者的直接禍首”。[2]355,356約爾克在《中國蘇維埃的新勝利》中指出,同國民黨政府的賣國政策形成鮮明的對比,無產階級和農民基本群眾的蘇維埃運動已成為中國起主導作用的反帝力量。中國蘇維埃政府堅決要求抗日,發(fā)出號召書,“要求日軍立即撤出中國,徹底廢除帝國主義的一切特權,徹底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碧K維埃運動非常明確的展示出它是真正的民族反帝運動。中國 “只有通過蘇維埃運動同時給封建壓迫和帝國主義奴役以毀滅性打擊,中國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才能取得勝利?!盵2]365-366

通過上述對《真理報》社論和文章觀點的梳理,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聯(lián)共(布)對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的原因的分析是深入正確的。對日本占領中國東北后的侵略趨向和野心的預測和分析也是正確的。

第二,作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執(zhí)政黨,聯(lián)共(布)站在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立場上,旗幟鮮明地譴責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這同英、法、美等列強的曖昧態(tài)度形成鮮明的對照。

第三,認為九一八事變使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將成為它們瓜分世界,準備新的帝國主義戰(zhàn)爭的重大階段。這說明聯(lián)共(布)非常具有遠見,從而也說明從九一八事變后開始的中國局部抗戰(zhàn),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作用。

第四,竭力避免英、法、美等國借九一八事變將國際注意力引向反蘇。1929年,中蘇兩國曾因中東路問題發(fā)生沖突。這次事件以蘇聯(lián)軍事勝利、雙方簽訂《伯力協(xié)定》而告結束。九一八事變后,西方國家和第二國際的媒體往往把此事變與中蘇中東路事件聯(lián)系起來。因此,蘇聯(lián)極力摘清自己和九一八事變沒有關系。作為反制措施,《真理報》著重揭露帝國主義瓜分中國及其相互矛盾同九一八事變之間的關系。《真理報》認為帝國主義在中國既相互爭奪又相互勾結是沒有錯的,問題是它認為法國、英國支持日本,以日本、法國、英國為一方,以美國為一方,形成兩個集團的觀點。事實證明這是錯誤的觀點。這個觀點認為在九一八事變問題上,盡管英、法、美在中國的利益不同,但都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幫兇。從而使中國共產黨產生不分主次,模糊九一八事變后中日間民族矛盾上升的新情況,提出反對一切帝國主義的錯誤口號。

第五,抨擊了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但過高估計了中國革命的形勢。九一八事變后,國民黨政府對日實行不抵抗政策,依賴英法操縱的國聯(lián)來干預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對此,聯(lián)共(布)通過《真理報》對國民黨政府的行徑進行了抨擊,這無疑是正確的。當時正是中央革命根據(jù)地連續(xù)取得了三次反“圍剿”的勝利,國民黨的對日妥協(xié)政策又遭到國內愛國學生及各界、各階層人民群眾的反對。全國抗日救亡運動興起,對國民黨政府產生了很大沖擊。聯(lián)共(布)將這個形勢估計為國民黨政府即將“徹底崩潰”,提出“只有蘇維埃才能救中國”,顯然是不正確的。當時中國的革命力量同反革命力量相比還是相差很懸殊的,聯(lián)共(布)過高估計中國革命形勢,忽略民族矛盾上升的情況,無疑給已在中共中央占統(tǒng)治地位的“左”傾教條主義者很大鼓舞,他們以此為依據(jù),制定更加“左”的方針和策略。

二、共產國際對九一八事變的認識和對策

共產國際對九一八事變也作了快速反應。1931年9月22日,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政治書記處政治委員會召開非常會議,聽取了就九一八事變發(fā)表呼吁書草案,決定“責成庫西寧同志為呼吁書最后定稿。以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西歐局和紅色工會國際[歐洲書記處]的名義發(fā)表”[1]33。10月3日,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政治書記處政治委員會召開會議,落實斯大林的指示。為了摸清各國黨對于九一八事變的反應情況,會議決定責成各地區(qū)書記處在兩天內向政治委員會提出報告,報告各國黨開展反對日本占領中國東北運動的進行情況,以及哪些黨的報紙發(fā)表了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以西歐局和紅色工會國際歐洲書記處的名義就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發(fā)表的呼吁書。[1]39為了布置各國黨開展反對日本侵占中國東北的運動,10月13日,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政治書記處政治委員會決定,給各國黨發(fā)出電報,號召立即發(fā)表共產國際西歐局和紅色工會國際的呼吁書,“沒有發(fā)表呼吁書的各黨必須受到警告”。會議責成東方地區(qū)書記處為《國際新聞通訊》寫一篇文章,對共產黨報刊中的錯誤立場進行批評,并對開展反對日本侵略中國的運動內容作出具體指示。會議還提請各國黨注意,“整個運動應與反對戰(zhàn)爭威脅的斗爭結合起來”[1]43,44。

經過幾天的摸底之后,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政治書記處對各國黨關于九一八事變的態(tài)度非常不滿意。10月21日,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政治書記處又一次召開非常會議。這次會議主要是批評各國黨對于九一八事變的估計不足問題。會議先后由庫西寧和薩法羅夫作主旨發(fā)言。他們認為,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后,除了“日本黨是真正按布爾維克的方式工作的”,“中國黨試圖極盡可能履行自己的職責”外,其他各國的共產黨“都沒有履行自己的職責”。“在歐洲國家,從所有文章來看,可以說對這次事變估計不足,我們的黨在這個問題上都無所作為?!盵1]45那么,這種不足表現(xiàn)在哪里呢?

其一,各國黨的報刊絕大多數(shù)沒有刊登共產國際在九一八事變后以西歐局和紅色工會國際歐洲書記處名義發(fā)表的呼吁書。庫西寧指出:共產國際指示各國共產黨,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停止保衛(wèi)中國。在共產國際的每次公開會議上,所有的全會上,所有的代表大會上,“中心點就是保衛(wèi)中國。保衛(wèi)中國是各國共產黨的主要任務之一”[1]47。各國共產黨也都贊同這一點。然而,在共產國際的呼吁書發(fā)出后,參加共產國際的各國黨中,只有一兩家報紙刊登。以此來判斷,庫西寧批評的各國黨在保衛(wèi)中國這個任務上表現(xiàn)得很糟糕。

其二,各國黨對九一八事變的認識主要是從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出發(fā),沒有認識到這是一個帝國主義國家進攻殖民地國家的戰(zhàn)爭。庫西寧指出,各國黨認為各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存在矛盾,由于它們之間在中國的角逐,未必讓日本侵略中國東北得逞,因此對于九一八事變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同時,由于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日軍在侵略中國東北的過程中,中國軍隊幾乎很少抵抗,這使各國黨可能會認為在中國東北沒有發(fā)生戰(zhàn)爭,沒有認識到這是一場帝國主義國家對殖民地國家的戰(zhàn)爭。他認為各國黨應該按照共產國際決議中強調的列寧的“每個革命的工人政黨,每個共產主義政黨在戰(zhàn)爭時或在帝國主義侵略時都應該進行首先反對本國帝國主義的斗爭”[1]48的教導,開展反對本國政府參與瓜分中國的斗爭。他認為,在九一八事變中,日本同法國和英國帝國主義政府緊密合作。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符合法國的利益,同樣也是符合英國利益的?!胺▏呀涀畲蟪潭鹊貐⑴c了這場戰(zhàn)爭”,“英國很早以前就在華南,在廣州有自己勢力范圍”,“英國對現(xiàn)在就直接來瓜分中國沒有任何反對意見”。并認為德國也插手了瓜分中國的活動。他批評“法國共產黨沒有進行反對本國政府的斗爭。英國黨的情況也是這樣”,德國黨也沒有進行“反對德國資產階級的這種參與和反對這種罪惡游戲的斗爭”[1]47-49。薩法羅夫強調在揭露美帝國主義的問題上,要把重點“轉移到美帝國主義與日本的沖突上”。他認為各國黨對美日矛盾“可能產生很大的世界性麻煩,產生主要的危險”“有很大的估計不足”。他指出:美國為蔣介石連續(xù)對中央蘇區(qū)進行三次大規(guī)模軍事“圍剿”提供了全部武器裝備。蔣介石依靠美國的幫助可以向中央蘇區(qū)投入30萬兵力,而當日本人入侵滿洲時卻不能派去一兵一卒,使日本能夠輕易占領滿洲。應該揭露,美國這樣做,是“想自己單獨占領整個中國”。[1]57

其三,各國黨的報刊沒有把九一八事變與世界經濟危機作具體實際的聯(lián)系。薩法羅夫認為:“當整個資產階級報界、所有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和政治家、所有社會法西斯首領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在俄國、印度、中國,資本的增長、資本出口保障的恢復、穩(wěn)定和秩序的恢復,這是擺脫現(xiàn)時世界危機的極其重要階段,而我們的報刊幾乎或者完全沒有提及這些重要情況?!彼赋鲑Y產階級和社會法西斯主義的代表如此賣力地提出這些問題絕不是偶然的,“很清楚,這里在最重要的步驟,即開始試圖重新瓜分中國與這些計謀之間存在著直接的和不可分割的關系。在武裝入侵滿洲與準備武裝干涉蘇聯(lián)之間存在著直接的聯(lián)系”。世界經濟危機的現(xiàn)狀也有完全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是帝國主義矛盾的尖銳化,“是由于占領滿洲而形成的某種獨特的關系”[1]52。

其四,各國黨的報紙報道了九一八事變,但是抽象地、籠統(tǒng)地說是針對蘇聯(lián)的,沒有加以具體化。庫西寧認為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目標“是指向北滿和蘇聯(lián)的”。而在柏林、巴黎和倫敦的白衛(wèi)軍和孟什維克分子卻宣稱日軍的行動“沒有任何危險,最大的威脅來自蘇聯(lián)”。但各國黨對此卻沒有反應。他指出:“我們的同志該做的最起碼的事情……是揭露國聯(lián)。”因為九一八事變就是一個反對蘇聯(lián)的總演習,一旦反蘇戰(zhàn)爭爆發(fā),國聯(lián)就將進入自己的角色?!皬奈磥響?zhàn)爭的角度看,揭露國聯(lián)所扮演的帝國主義角色正是現(xiàn)在最重要的。因為那場戰(zhàn)爭將在國聯(lián)的旗幟下反對蘇聯(lián)。”[1]50他認為資產階級的報紙的詭辯之一,就是說國聯(lián)想制止戰(zhàn)爭,但無能為力。各國黨的報紙的文章同資產階級的報紙一樣,嘲笑國聯(lián)軟弱,無法制止戰(zhàn)爭或這場沖突。他指出“國聯(lián)對日本是軟弱,但談到對蘇聯(lián)的戰(zhàn)爭時,它就不軟弱了,表現(xiàn)得很有決心!”[1]51因此,他要求各國黨通過九一八事變揭露國聯(lián),徹底摧毀國聯(lián)在民眾的道德威望。

其五,各國黨報紙沒有說明九一八事變與中東路事件兩者之間的本質的不同。九一八事變后,西方資產階級報紙將之與中東鐵路蘇軍行動相比較,并認為日本在中國東北有25億日本金元,日軍出兵中國東北是為了保護日本的利益。英國黨對這種言論只是作了這樣批駁:“1929年蘇聯(lián)合法地捍衛(wèi)了自己的利益,據(jù)說是與中東鐵路有關的利益,給予反擊后就撤走了。而日本人闖了進來卻不撤?!彼_法羅夫認為英國黨發(fā)表這樣的文章不可思議,應該向英國工人階級說清楚:“蘇聯(lián)1929年給予張學良和白衛(wèi)匪幫的反擊不是因為有多少俄國資本投向中東鐵路,而是因為它以最直接的方式,第一,保護蘇聯(lián)的工人和農民免遭定會通過這道門進行的武裝干涉;第二,它在這里挺身而出也是捍衛(wèi)中國革命的利益?!盵1]55庫西寧認為蘇軍在中東路的反擊行動理由是:中東鐵路“是蘇聯(lián)的財產,而蘇聯(lián)是世界革命的堡壘。如果它在華北也有這樣的地位,那么華北也是世界革命的堡壘”[1]50-51。

其六,各國黨報紙對中國工農、小資產階級反帝反封建反國民黨的運動嚴重估計不足。薩法羅夫指出,在中國“蘇區(qū)以外的地區(qū)掀起了一股強大的席卷最廣大的城市小資產階級階層的反帝運動浪潮”,而各國黨的報紙卻對此估計嚴重不足。他認為,這種情況“為我們的蘇維埃運動創(chuàng)造了廣闊的發(fā)展前景,使之有廣泛的可能深入到地主統(tǒng)治不占主導地位的地區(qū),至少可以深入到蘇維埃運動首先波及那些省份的這樣地區(qū)”。鑒于此,薩法羅夫提出:“蘇維埃運動應該成為并正在成為新的日益發(fā)展的反帝運動、土地運動、全中國民族防御運動的中心?!盵1]59要求各國黨報紙要十分具體介紹中國蘇維埃運動,吸引全世界所有勞動者、中國勞動者的關注,他們是中國不被瓜分,不變成再次攻擊蘇聯(lián)的一個部分和進攻基地的保證。

庫西寧和薩法羅夫在這次會上的發(fā)言,代表著共產國際對于九一八事變采取的對策的基調。1931年10月21日,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政治書記處召開非常會議,聽取了庫西寧和薩法羅夫關于中國東北局勢和一些國家共產黨開展反戰(zhàn)運動的報告后,決定根據(jù)二人的報告“起草幾篇指示性文章”,以便“在滿洲問題上給黨指明方向”。并“責成《共產國際》雜志編輯部發(fā)表一篇文章,評述某些帝國主義政府在日本——滿洲沖突中的立場。”會議還批準了共產國際發(fā)給各國共產黨關于日本侵略中國東北問題的指示信,責成“政治委員會在必要時給一些黨發(fā)去有關該問題的進一步指示?!盵1]61

為了推動各國黨的反戰(zhàn)運動,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在組織部內設立了反戰(zhàn)委員會。1931年11月15日,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組織部常設反戰(zhàn)委員會給各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fā)出關于滿洲問題的指示,指出:“(1)日本帝國主義者侵占滿洲的目的是掠奪和極度剝削中國的工人和農民;(2)應負戰(zhàn)爭責任的不僅是日本帝國主義,而且是通過帝國主義強盜的聯(lián)盟即國際聯(lián)盟準備重新瓜分中國并同意發(fā)動這場戰(zhàn)爭的英、法、美帝國主義;(3)滿洲戰(zhàn)爭有可能引起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革命和中國蘇維埃進行新的武裝干涉;(4)被掠奪領域的擴大有可能引起對蘇聯(lián)的直接軍事進攻,法國和英國帝國主義正企圖通過軍事挑釁的手法把在中國的戰(zhàn)爭變?yōu)橥K聯(lián)的戰(zhàn)爭;(5)在中國發(fā)生的帝國主義戰(zhàn)爭引起了世界各國,甚至與對中國的殖民政策直接有關的國家瘋狂地開展反蘇運動和加緊備戰(zhàn)工作;(6)占領滿洲的行動帶來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關系的加劇,孕育著一場從中國開始,可能迅速超出中國范圍的新的帝國主義戰(zhàn)爭;(7)對帝國主義戰(zhàn)爭負有責任的是社會法西斯組織的首領們,他們積極參加了進行和準備戰(zhàn)爭的帝國主義者聯(lián)盟,因為他們向群眾說國際聯(lián)盟是和平的堡壘,麻痹群眾對掠奪者的警惕,從而支持了使中國勞動者遭受日本血腥占領的反革命的國民黨,因為他們開展反對蘇聯(lián)和革命運動,即同帝國主義作斗爭的統(tǒng)一力量的運動,并且他們積極地使青年工人軍事化,讓他們準備投入戰(zhàn)爭;(8)新的帝國主義戰(zhàn)爭會給廣大群眾帶來極大的貧困和苦難,帶來帝國主義壓迫和剝削的加強,帶來實行恐怖和同革命運動作斗爭的加強。”[1]73-74

共產國際是世界共產黨,各國共產黨都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因此,共產國際對九一八事變的認識和對策是從無產階級政黨的角度出發(fā)的,其同聯(lián)共(布)的認識和對策有共同的一面,也有相區(qū)別的一面。筆者認為,共同的一面表現(xiàn)在:

其一,九一八事變不僅是日本帝國主義要負侵略責任,而且英、法、美等帝國主義也要負責任。因此,要求這些國家的共產黨抨擊本國政府在九一八事變的立場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幫兇、同伙,開展反對本國政府參與瓜分中國的斗爭。其二,說明中東路事件與九一八事變的性質根本不同,要求各國黨警惕帝國主義國家可能準備和進行反蘇戰(zhàn)爭。其三,九一八事變加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將由此而開始,孕育著一場超出中國范圍的新的帝國主義戰(zhàn)爭。其四,對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革命形勢估計過高,忽略民族矛盾上升的情況。

不同的一面表現(xiàn)在:

其一,各國黨對九一八事變產生的嚴重性不夠重視,共產國際要求它們引起高度關注和重視,這是非常正確的。其二,要求各國黨深層分析九一八事變發(fā)生的原因,不僅要從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出發(fā),而且要從世界經濟危機出發(fā),認識到這是一個帝國主義國家進攻殖民地國家的戰(zhàn)爭。并要求各國黨把“保衛(wèi)中國”作為“中心點”和“主要任務之一”。這無疑是正確的決策,是值得贊揚和肯定的。

由上可見,共產國際貫徹了斯大林的指示和意圖,總體上代表了蘇聯(lián)的國家利益,同時也站在世界共產黨的角度有一些值得稱道的新發(fā)展。由于中國共產黨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直接受共產國際領導,按照它的指示開展工作,共產國際對九一八事變的認識和對策,對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也就更直接。

三、中國共產黨在九一八事變后的反應和受共產國際的影響

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立刻作出反應。事變后的第二天,即1931年9月19日,中共滿洲省委發(fā)表了《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指出:“這一事件的發(fā)生不是偶然的!這一政策是日本帝國主義者為實現(xiàn)其‘大陸政策’、‘滿蒙政策’所必然采取的行動,這一政策是日本帝國主義者為更有力的統(tǒng)治滿洲,侵略蒙古,以致使?jié)M蒙成為完全殖民地的政策,是以滿蒙為根據(jù)地積極進攻蘇聯(lián)與壓迫中國革命的政策,是不讓美國及其他帝國主義者指染滿蒙的政策!”并認為“日本帝國主義之所以能占據(jù)滿洲,完全是國民黨軍閥投降帝國主義的結果”?!爸挥泄まr勞苦群眾自己的政府(蘇維埃政府)是徹底反對帝國主義的政府。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之下,才能將帝國主義驅逐出中國!”宣言提出了“罷工罷課罷市,反對帝國主義占據(jù)滿洲”,“驅逐日本帝國主義與一切帝國主義的海陸空軍”、“反對進攻蘇聯(lián)!擁護蘇聯(lián)”、“發(fā)動游擊戰(zhàn)爭”、“打倒投降帝國主義的國民黨”、“打倒帝國主義”[3]33,34,35等口號。

1931年9月20日一天,中共臨時中央發(fā)表兩個宣言,作出了一個決定,并且和日本共產黨聯(lián)合發(fā)表了一個宣言。

其一,發(fā)表《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宣言指出:“各帝國主義,尤其是日本帝國主義是壓迫中國,屠殺中國民眾的萬惡強盜”,“現(xiàn)在他更公開更強暴的占領中國土地,其明顯的目的顯然是掠奪中國,壓迫中國工農革命,使中國完全變成它的殖民地,同時更積極更直接的實行進攻蘇聯(lián),企圖消滅全世界第一個無產階級的祖國”,“實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特別是太平洋帝國主義戰(zhàn)爭,實行更大規(guī)模的屠殺政策以瓜分中國?!盵4]396宣言認為,中國工農革命日益高漲,特別是中央蘇區(qū)粉碎了國民黨軍的第三次“圍剿”,“土地革命與反帝國主義的浪潮”,“已經大大洶涌起來”,“必然要根本推翻外國帝國主義及中國豪紳地主資本家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建立工農兵蘇維埃政權”。[4]394帝國主義看到中國國民黨軍閥已經不能消滅革命,不能保護它們在華的利益,“因此便直接占領滿洲中國領土”。[4]397宣言抨擊“中國各派國民黨及各派軍閥根本都是帝國主義的走狗”,“在中國民眾被日本強盜大大屠殺的時候,高唱無抵抗主義,與和平鎮(zhèn)靜的忍耐外交,充分的表現(xiàn)了它們無恥的屈服,出賣民族利益的面目?!盵4]397因此,宣言提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打倒一切帝國主義”、“反對帝國主義進攻蘇聯(lián),武裝擁護蘇聯(lián)”、“反對世界第二次大戰(zhàn)”、“打倒各派國民黨,打倒一切軍閥”、“變帝國主義國民黨反對中國革命的戰(zhàn)爭為反帝國主義反國民黨的革命戰(zhàn)爭”[4]399等口號。

其二,發(fā)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工農革命委員會宣言》。當時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并沒有召開,這個宣言應是中共中央起草的。宣言指出: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的背景,是掠奪剝削中國民族,“增強他在滿蒙華北的統(tǒng)治,來解決他國內的經濟危機,并進一步的準備爭霸東亞的帝國主義大戰(zhàn),尤其是進攻蘇聯(lián)的戰(zhàn)爭”。認為“日本帝國主義這次行動,不啻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預演與進攻蘇聯(lián)戰(zhàn)爭的序幕”。[5]

其三,作出《由于工農紅軍沖破第三次“圍剿”及革命危機逐漸成熟而產生的黨的緊急任務》的決議。決議除了分析中央蘇區(qū)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后的形勢外,還對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的原因及此事件對中國政治局勢影響作了分析,認為世界經濟危機的加深、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偉大成就,世界革命運動的高漲,一些國家內革命運動的發(fā)展,使帝國主義加緊了對于蘇聯(lián),對于殖民地與半殖民地,對于一切革命運動的進攻。同時各帝國主義內部的矛盾也在日益增長。各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行動,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是日本武力占領中國東北三省,把東三省完全變?yōu)槠渲趁竦氐闹匾颉M瑫r,九一八事變也是“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殖民地政策,與中國國民黨一貫投降帝國主義勾結帝國主義政策的必然的結果”。[4]404決議認為,九一八事變必然引起中國民眾的反帝潮流高漲,“東三省的占據(jù),象電火一樣燃燒了千百萬工農群眾的以至小資產階級的反帝熱情,使他們?yōu)榱酥袊褡宓淖杂膳c獨立而斗爭”,“使全中國的民眾覺悟到,只有用他們自己的力量,才能打倒帝國主義”?!耙虻沟蹏髁x,就必須要打倒國民黨”,“只有蘇維埃政府,才能同帝國主義做澈底的斗爭”。[4]405從上述分析出發(fā),決議認為“國民黨統(tǒng)治的崩潰,正在加速進行著”,出現(xiàn)了“爭取革命在一省與數(shù)省首先勝利的前途”,“目前中國政治形勢的中心的中心,是反革命與革命的決死斗爭?!盵4]406為此,決議提出了擴大蘇區(qū)、鞏固和擴大紅軍、召開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各蘇區(qū)建立蘇維埃政府、創(chuàng)造北方蘇維埃區(qū)域、白區(qū)開展罷工等緊急任務。值得注意的是,決議提出的緊急任務第五條規(guī)定:“立刻發(fā)動與組織工農群眾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軍隊占領滿洲,反對太平洋戰(zhàn)爭與擁護蘇聯(lián)的群眾示威游行。必須堅決的同那些以為蘇區(qū)只要土地革命不要反對帝國主義的傾向做斗爭?!钡谑畻l規(guī)定:“黨應該特別加緊反帝斗爭,尤其是反日斗爭的領導”,“成立反帝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農武裝起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應該是黨目前的中心鼓動口號”?!霸跐M洲黨要立刻分配干部到南滿各地,中東路,吉長路沿線的農民群眾中與動搖不滿東北軍閥的軍隊中去發(fā)動反日斗爭,游擊隊戰(zhàn)爭與兵變”。[4]411,413

其四,以中國共產黨的名義和日本共產黨聯(lián)合發(fā)表《為日本強占東三省宣言》,指出:“中國與日本的民眾,堅決的相信,只有大家聯(lián)合起來共同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以及一切帝國主義,與中國國民黨,建立工農自己的政府,蘇維埃政府,與工農自己的武裝,工農紅軍,中國與日本的工農民眾,才能得到最后的解放?!盵6]筆者認為,正是這個宣言,使日本共產黨與中國共產黨一起受到共產國際的表揚。

9月22日,中共臨時中央又作出《關于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滿洲事變的決議》,側重于部署九一八事變后黨在白區(qū)和國民黨軍隊中的工作。決議更進一步地認為,九一八事變“造成了全國革命危機先決條件更進一步的成熟”,“給予中國地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以新的重大的打擊”。在白區(qū),“黨在這次事變的中心任務是:加緊的組織領導發(fā)展群眾的反帝國主義運動,大膽地警醒群眾民族自覺”,“領導群眾(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暴力政策,反對帝國主義的奴役和侵略,反對進攻蘇聯(lián)和蘇區(qū),擁護蘇維埃,武裝保衛(wèi)蘇聯(lián),反帝國主義的強盜戰(zhàn)爭而爭斗”。[4]420,421決議要求白區(qū)黨組織進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暴行、武裝保衛(wèi)蘇聯(lián)、擁護紅軍蘇維埃的宣傳活動,組織各色各種的反對帝國主義的公開組織;各省委派大批黨員到白軍中進行兵運工作,特別是滿洲,黨組織應該“加緊在北滿軍隊中的工作,組織他的兵變與游擊戰(zhàn)爭,直接給日本帝國主義以嚴重的打擊”[4]423。

9月25日,贛西南省蘇維埃政府、閩粵贛省蘇維埃政府、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湘東南區(qū)蘇維埃政府、鄂豫邊區(qū)蘇維埃政府、湘鄂贛區(qū)蘇維埃政府、晉綏邊區(qū)蘇維埃政府駐滬代表聯(lián)合發(fā)表《中國各地蘇維埃政府為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告全國民眾》。這個文件應該也是中共中央以各地蘇維埃政府名義發(fā)表的,因為當時并沒有晉綏邊區(qū)蘇維埃政府。

在九一八事變后的短短一周時間內,中共臨時中央如此密集地發(fā)表宣言,并就黨在蘇區(qū)、白區(qū)的工作作出部署,應該是中國共產黨在沒有共產國際指示的情況下進行的。如前所述,中國共產黨在九一八事變的態(tài)度受到共產國際的表揚。從這幾個文件看,以下幾點符合聯(lián)共(布)、共產國際的要求:(1)表現(xiàn)出中國共產黨對于九一八事變有著很強的政治敏感性,旗幟鮮明地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的強盜行為;(2)把此侵略行動與世界經濟危機聯(lián)系起來,與帝國主義國家準備武裝侵略蘇聯(lián)聯(lián)系起來,與帝國主義瓜分中國聯(lián)系起來,與帝國主義國家的相互矛盾、爭霸東亞及發(fā)動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聯(lián)系起來;(3)強烈反對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抨擊其對外屈膝投降、出賣民族利益的行徑;(4)強調九一八事變將引起中國民眾的反帝運動高漲,使國民黨政府迅速崩潰,為蘇維埃在中國的勝利創(chuàng)造條件。

以筆者之見,九一八事變后,在沒有接到共產國際指示情況下,中共臨時中央對事變的快速反應和態(tài)度受到共產國際的肯定,一方面在于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是中華民族先鋒隊,除了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沒有任何私利。因此,當自己的國家受到外國的侵略時,中國共產黨站在中華民族的立場上,旗幟鮮明地堅決地反對外國侵略者;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應該是根據(jù)過去共產國際的指示精神來判斷九一八事變的嚴重性的,反映出中共臨時中央對共產國際歷次指示的貫徹與照搬的程度。

中共臨時中央值得稱道的有兩點:一是決定立即領導建立各色公開的群眾性反帝組織,廣泛開展以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為主的反帝運動;二是決定在東北的農民群眾和軍隊中組織兵變,直接開展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游擊戰(zhàn)爭。根據(jù)中共臨時中央的指示,1931年9月23日,中共滿洲省委作出《關于士兵工作緊急決議》,號召黨組織領導東北人民進行游擊戰(zhàn)爭。此后中共中央又先后派楊靖宇、趙尚志、周保中、趙一曼等到東北,加強各級黨組織的領導力量。中共中央的決定和措施,為建立東北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進行局部抗戰(zhàn)打下了基礎。

九一八事變時,正值中央蘇區(qū)第三次反“圍剿”取得勝利,這很自然使中共臨時中央過高估計革命形勢的發(fā)展,從而忽略民族矛盾上升、階級矛盾下降事實情況,更易于接受聯(lián)共(布)、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形勢到了更高階段的誤判,使“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黨的各項工作中尤其是中央蘇區(qū)和其他蘇區(qū)得到推行和進一步發(fā)展。

從1931年9月30日起,中共中央又發(fā)表了《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第二次宣言》、《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帝國主義國民黨一致壓迫與屠殺中國革命民眾宣言》、《中國共產黨為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告全國工農勞苦民眾書》。這幾個文件主要側重以下幾點:

第一,從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以來侵占中國的奉天(今沈陽)、長春、吉林等東北大城市的事實,說明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和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譴責國民黨南京政府鎮(zhèn)壓南京、北平、天津、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興起的民眾抗日救亡運動,強調國民黨高唱的“愛國的”與“民族的”欺騙宣傳“已經完全破產了!不打倒國民黨,我們就不能同日本帝國主義宣戰(zhàn),就不能去打倒一切帝國主義!”[4]432號召民眾“自動的組織起來,實行罷工,罷課,罷操,罷市,示威游行,群眾大會,武裝工農學生”,“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國民黨”。[4]428

第二,強調只有建立工農兵及勞苦民眾自己的政府——蘇維埃政府和紅軍,才能把全中國的勞苦群眾從帝國主義與國民黨的鐵蹄下解放出來。蘇維埃政府不但要取消一切不平等條約、一切帝國主義的特權和債款,驅逐帝國主義的軍隊出中國,而且將根本沒收帝國主義者在華的一切財產。“只有蘇維埃政府能夠領導全中國革命的民眾,對帝國主義宣戰(zhàn),而取得中國民族的自由與獨立!”[4]433指出蘇維埃的旗幟不但在江西,而且在安徽、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以至山西、綏遠等地飄揚。并決定在1931年11月7日召開中華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提出“擁護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擁護中華蘇維埃臨時政府”,“中國蘇維埃革命勝利萬歲”[4]434等口號。

第三,駁斥國民黨制造蘇聯(lián)準備用武力占領中東路的謠言,指出這是國民黨轉移民眾反對帝國主義的視線去反對所謂“赤色帝國主義”,“完全是帝國主義國民黨的陰謀”?!疤K聯(lián)的工農民眾對于日本帝國主義的暴行,是完全反對的”。蘇聯(lián)主張聯(lián)合世界上一切無產階級與被壓迫民族打倒帝國主義,幫助世界上一切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蘇聯(lián)采取的是和平政策,絕對不愿意用武力侵略別國的一寸土地。并為1929年的中東路事件辯解,認為這“是帝國主義國民黨向蘇聯(lián)進攻的結果。蘇聯(lián)那時所采取的,完全是出于自衛(wèi)的行動”[4]427,428。張聞天發(fā)表了《滿洲事變中的蘇聯(lián)和平政策與反蘇聯(lián)的斗爭》一文,批駁了“蘇聯(lián)將出兵同日本開戰(zhàn)”謠言,認為“這些宣傳的目的,很明顯的是想利用滿洲事變造成各帝國主義國家反蘇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他抨擊九一八事變后各帝國主義國家對日本的侵略行動曖昧態(tài)度,贊揚蘇聯(lián)在九一八事變的態(tài)度,特別指出:“蘇聯(lián)的報紙,尤其是蘇聯(lián)共產黨中央的機關報——真理報,對于日本帝國主義的這種暴行,盡量攻擊,并且揭破了國民黨與帝國主義在這一事變的欺騙與帝國主義內部的矛盾?!薄疤K聯(lián)的這種態(tài)度,在中國民眾前面,更一次的表示出:它是一個反對帝國主義侵掠,擁護弱小民族利益的無產階級國家?!辈⒄J為“反蘇聯(lián)戰(zhàn)爭爆發(fā)的危險,現(xiàn)在是日益緊迫。擁護蘇聯(lián)的任務,在我們中國黨的前面,也更重大了”。[7]

從上述中共中央的文件以及張聞天的文章看,這時中共中央應該是接到了共產國際的指示,并按照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形勢的估計,以“只有蘇維埃才能救中國”為考慮問題的出發(fā)點部署黨的工作,一方面把召開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立臨時中央政府作為工作重心,期望以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作中樞指揮,不斷擴大蘇區(qū)范圍,使各大蘇區(qū)連成一片;另一方面強調擁護蘇聯(lián),提出反對一切帝國主義,并認為國民黨政府是一切帝國主義的走狗,以此加強對白區(qū)抗日救亡運動的引導,力圖給國民黨政府以強大的沖擊;從而形成以蘇區(qū)為主、白區(qū)配合的態(tài)勢,迅速取得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很明顯,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成為中華民族面臨的最兇惡的敵人情況下,中共臨時中央教條主義地接受聯(lián)共(布)、共產國際的指示,沒有能夠科學分析民族危機日趨嚴重產生的新形勢,充分認識到反對日本侵略的斗爭正成為中國各族人民普遍要求,一切不愿做亡國奴的階級、階層都有可能參加到這一斗爭中來的新情況,在制定政策和策略時雖然也有正確的一面,如在白區(qū)領導組織各色公開反帝群眾組織和在東北建立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等,但總體上是在“左”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致使沒有抓住九一八事變后的中國政治形勢的新機遇,給革命造成極為嚴重的損失。

注釋:

①俄羅斯方面在編輯有關檔案資料時,沒有找到這個文件。

[1]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譯.共產國際、聯(lián)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13卷[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

[2]安徽大學蘇聯(lián)問題研究所,四川省中共黨史研究會,編譯.蘇聯(lián)《真理報》有關中國革命的文獻資料選編(1927—1937):第二輯[M].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6.

[3]東北抗日聯(lián)軍史料:上[M].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

[4]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7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5]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工農革命委員會宣言[N].紅旗周報,1931-09-20.

[6]中國共產黨、日本共產黨為日本強占東三省宣言[N].紅旗周報, 1931-09-20.

[7]洛甫.滿洲事變中的蘇聯(lián)的和平政策與反蘇聯(lián)的斗爭[N].紅旗周報,1931-11-04.

【責任編輯 劉 瀅】

A Study on the Reac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Bolsheviks) and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after the "September 18 Incident"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ANG Xinsheng

(First Department, Party History Research Office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Haidian, Beijing 100080)

Japan's invasion of Northeast China in September 18, 1938 aroused great concern from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Bolsheviks), and top lead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and they worked out countermeasures in response, some of which were appropriate. For instance, they condemned Japan's invasion of China, exposed its aggression and called on parties of all countries to support the Chinese people to fight against Japan's aggression; they denounced the League of Nations manipulated by Britain and France for appeasing Japan's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and exposed the imperialist countries' collusions and conflicts in China; they disclosed the non-resistance policy adopted by the then KMT government. However, they overestimated the revolutionary situation in China, and neglected the rising national conflict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which had greatly influence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provisional CPC Central Committee followed the instructions of the Bolsheviks and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failed to make rational analysis of the new situation where the national crisis was worsening, hence failed to be fully aware that to fight against the Japanese aggression was the common demand of Chinese people of all nationalities, and that people of any class or rank who didn't want to be slaves under a foreign conqueror would join the fight. It did make out some correct policies and tactics, such as forming various overt anti-imperialist mass organizations and setting up anti-Japanese guerrillas led by the Party in Northeast China, but in general, it went further and further away on a leftist road, failing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the new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hence caused serious losses to the revolution.

September 18 Inciden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Bolsheviks);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the provisional CPC Central Committee; defend the Soviet Union

2015-09-02

王新生(1954— ),男,河南郟縣人,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巡視員、研究員。

K264

A

號】1674—0351(2015)05—0083—12

猜你喜歡
九一八事變滿洲共產國際
“國難期中學校應有的覺悟”——《廈大周刊》對九一八事變的反應
近代史學刊(2021年2期)2021-12-02 08:35:30
20世紀30年代 共產國際眼中的毛澤東
初中歷史課堂求真意識培養(yǎng)策略——以《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一課為例
橫田文子“在滿”期間的創(chuàng)作
“九一八事變”后學人對甲午戰(zhàn)爭的探究熱潮(1931—1945)——基于學術心態(tài)的考察
安徽史學(2016年2期)2016-12-01 02:57:04
關于林芙美子的滿州之旅研究
“滿洲”文學與作家探究
戲劇之家(2016年9期)2016-06-04 00:46:33
九一八事變與中國軍民的抗日斗爭
軍事歷史(2015年2期)2015-05-21 06:35:36
夜幕下的滿洲
小說月刊(2015年2期)2015-04-23 08:49:45
中共中央黨校創(chuàng)辦與共產國際
阿荣旗| 洪洞县| 阳信县| 平邑县| 安吉县| 唐山市| 腾冲县| 三门县| 隆回县| 元谋县| 焉耆| 武穴市| 沛县| 金阳县| 咸阳市| 芮城县| 南宁市| 名山县| 临夏市| 潼南县| 舞阳县| 盘山县| 陕西省| 阳春市| 杨浦区| 彩票| 南漳县| 东城区| 随州市| 平乡县| 古丈县| 铁岭县| 罗平县| 嘉兴市| 府谷县| 东宁县| 武穴市| 黄冈市| 南靖县| 新郑市| 集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