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
【摘要】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大學生之間信息共享更加便捷,老師不再具有過去知識上的那種天然優(yōu)勢。師生關系需要通過溝通有所變革。師生間有必要深度溝通,這是管理溝通的深化和升華,可以稱為四個“心解”,即由老師主導的,以課堂內為主要場所,以課堂外為輔助場所,借助各種互聯(lián)網手段,師生間真心增進了解,誠心消除誤解,耐心達成諒解,恒心促成理解的過程。
【關鍵詞】互聯(lián)網時代;高等教育;師生關系;管理溝通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技術手段大大增強了,在大學里,學生之間的溝通比以往更加方便快捷,不同班級,不同年級學生之間,甚至不同學校的學生之間信息共享的機會大大增加。大學生用移動互聯(lián)網呈現(xiàn)多元化,多樣化態(tài)勢,我們不能不看到,大學生用移動互聯(lián)網,掌握移動互聯(lián)網最新技術,查詢存量知識,獲取增量知識的能力,比老師更有優(yōu)勢。這是許多大學在教室區(qū)域開通開放Wifi的重要原因。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對于知識掌握的天然優(yōu)勢大大減弱,不可能在像過去那樣總是保持信息不對稱狀態(tài):老師知道,同時學生不知道,學生只有從老師那里學到新知識這一唯一渠道。如果老師和學生之間以前的溝通方式,尤其是溝通頻次還是保持原來狀態(tài)不變,這就容易產生溝通不足,了解不夠,誤解增加,諒解變難,理解成問題。從而留下師生之間不和諧因素,一旦遇到特殊情況,這些因素就難免會引起矛盾和沖突。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呢?依然還是要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只不過溝通方式要更新,要改善,尤其需要深度溝通。所謂深度溝通,是用心溝通,是追求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平等交流,是管理溝通的深化和升華,可以稱為四個“心解”,即由老師主導的,以課堂內為主要場所,以課堂外為輔助場所,借助各種互聯(lián)網手段,師生間真心增進了解,誠心消除誤解,耐心達成諒解,恒心促成理解的過程。
師生首先需要而且必須互相了解。了解是信任的基礎。網絡時代,老師一定要主動多介紹自己,最好在學生還沒有和自己碰面之前,通過自己的網站、博客,或者個人主頁,讓學生多了解自己的過去,自己的特長,這樣你對學生才會有吸引力。這種做法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這不難做到,老師只要有推銷意識就行了。老師需要推銷自己的思想,推銷自己的研究成果,推銷自己艱苦奮斗的經歷,這樣學生才會對你這個老師從此不再陌生。老師在和學生初次接觸時,可以給學生一個完整教師形象,雖然這個形象未必那么具體,老師卻可以對學生說:“在我們共同學習過程中,你可以檢驗我這個人是否名副其實?”這既可以拉近師生的距離,又給學生一個懸念,就象電視劇一樣,每一集都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從而增加學生繼續(xù)追問接下來內容的欲望。這也是課堂教學引人入勝的有效手段之一。
如此以來,在老師再去了解學生的時候,學生也就比較容易敞開心扉了。在以了解學生為目的的溝通中,老師不妨用“起承轉合”掌控全過程:
(1)以肯定語氣,讓溝通“起”于寬松的氛圍,讓學生的表白不至于拘束;
(2)以傾聽的姿態(tài),“承”接學生的個性展示;
(3)以關愛的眼神,“轉”給學生信任與鼓勵;
(4)以精煉的總結,讓溝通“合”于師生的認同與認可。
這就是真心增進了解的基本步驟。當然,要做到這樣的程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根據(jù)具體人和事反復去做,也要經受消除誤解的考驗。
其次,老師要掌握基本的消除誤解的方式方法。師生關系,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彼此之間因了解不夠,導致一些成見,甚至武斷,有時候是難免的。關鍵在于分清誤解的性質,有效地加以應對。如果是老師誤解了學生,一旦發(fā)現(xiàn)后,就要及時承認,及時更正。千萬不要為了自己的面子而一錯到底,那后果是非常嚴重的,而且會導致自己的面子喪盡。如果是學生誤解老師,那就一定要冷靜。是個別同學的誤解,可以主動去和學生談心,有時候利用上課前,或者下課后,和個別同學短暫的溝通,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老師做出這樣的姿態(tài),學生是很歡迎的。
假如是一批學生對老師的某種做法,講的某種觀點產生了誤解,或者對社會,對學校產生了誤解,也不必慌張。老師可以先找其中一個或者幾個了解情況,甚至可以在課堂上通過集體溝通,認真調查研究,進一步增進了解。
在集體溝通中,老師既是領導者,也是參與者?;咀龇ㄊ牵?/p>
(1)著力于每個學生講出心里話;
(2)即使學生說錯了,也盡量不打斷其講話,而是在其講完之后,從另一角度,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而不要以勢壓人;
(3)學生的認識,不會一直同步,對于先行覺悟者,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肯定,這樣就可以以點帶面,化解矛盾;
(4)對于暫時還不能完全統(tǒng)一的觀點,不必過于糾纏,這就是求大同,存小異的意思。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非原則問題老師可以讓步,但千萬不要拿原則做交易。老師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為人師表,在做人上,要守住自己的基本職業(yè)道德底線;在做事上,對于教學內容的探討,要堅守國家憲法的基本原則。為此,老師必須要有誠心,要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同時還要適當用一些硬的辦法,正如我們在企業(yè)里經常說的“胡蘿卜加大棒”,胡蘿卜就是說好話,表揚為主;大棒,就是說點難聽的話,批評。批評最好課下個別進行,真要公開批評的話,最好對事不對人,一定要有理有據(jù),還要有節(jié)。這樣才能有效地消除誤解。
再次,一旦師生之間的某一次誤解消除后,那么他們之間容易達成諒解。師生達成諒解,需要老師有胸懷,容忍學生的不足之處,從發(fā)展的角度去看待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哪怕學生犯了嚴重錯誤,也有義務去幫助引導學生改正,而不能得理不饒人。
要知道,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網絡時代學生群眾的信息共享機制也是驚人的。哪怕只有一個學生看出老師的小肚雞腸,那就會很快在學生里面?zhèn)鏖_了,鬧出笑料。同樣的,老師真心增進了解,誠心消除誤解,耐心達成諒解的舉動,也會在學生那里流傳開來。在營銷學里有個十分重要的方法叫口碑營銷,指企業(yè)在品牌建立過程中,通過客戶間的相互交流將自己的產品信息或者品牌傳播開來。每個老師本身就相當于一個品牌,只不過老師的口碑營銷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更好地教學,更好地建立起師生之間相互理解的關系。endprint
最后,師生關系是否和諧,最終還是取決于師生之間能否互相理解。不理解,好心、好事,都會變味,都會被誤解;理解了,有時候出點小問題,大家都不會去計較,都會得到諒解,這是人之常情。而要實現(xiàn)理解,就要通過了解,消除誤解,達成諒解。理解不能強求,用企業(yè)的話說,要想得到別人的理解,那是需要苦心經營的。就老師而言,所謂經,是指常行的,常規(guī)不變的,也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做事的基本職業(yè)規(guī)范;所謂營,就籌劃、謀求的意思,就是以不變的做人準則,做事的職業(yè)規(guī)范,應對個性化的人和事。高校師生的深度溝通,就是由老師主導的經營,老師和學生就如同一個戰(zhàn)壕的戰(zhàn)友一樣,為了實現(xiàn)探求真理,增長才干,服務社會的目的,逐步向以不變應萬變的境界進發(fā),實現(xiàn)通過真心增進了解,誠心消除誤解,耐心達成諒解,達到恒心促成理解的狀態(tài)。
說到這里,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惑:如果這么做,老師那得花多少時間呢?是的,如果按照過去的教學模式,課堂內外老師花大量的時間去講解各種知識點,肯定時間不夠??墒?,一旦有了網絡這個大數(shù)據(jù)庫,一旦有了移動互聯(lián)網這個便利手段,老師和學生就能夠隨時隨地共享許許多多的信息、知識、理論資源,學習知識的效率大大提高,這樣,大學課堂教學的重點就能夠轉向我們多年期盼的以研究探討為主,以學習已有的理論為輔的軌道上來。這不就為師生溝通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時間和機會嗎?
當一個老師和一個班或幾個班的一群學生進入這種動態(tài)的通過了解,實現(xiàn)理解的狀態(tài),就如同一個完整的團隊,一支富有團隊精神的組織一樣,以尊重個人的興趣和成就為基礎,同時團隊成員能夠協(xié)同合作,團隊內部有向心力、凝聚力,老師和每個學生的個體利益和團隊整體利益形成動態(tài)的統(tǒng)一機制,并進而保證團隊的高效率運轉。只有進入到這種狀態(tài),我們的大學生才會沒有顧慮地大膽想象,積極主動投入學習研究中來,才能真正實現(xiàn)沒有壓力的獨立思考,我們多年期待的,普遍的獨立自主,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大學氛圍才可能產生。而要進入這種狀態(tài),需要老師的恒心,不是在一屆學生身上這么做做就完事了,而是每當和一批學生深度溝通之后,都認真總結經驗和發(fā)現(xiàn)不足,接著在后面的教學活動中繼續(xù)堅持做下去。在溝通的具體做法上,不斷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前進。這是一個貫通全部教師職業(yè)生涯的過程。表層看,這是一個老師連續(xù)不斷和不同學生的溝通過程;深層看,這是一個老師創(chuàng)造性的自我管理、自我經營過程。在這個過程里,老師的價值實現(xiàn)是和學生的價值實現(xiàn)高度統(tǒng)一的,這正是高校教師教育活動的內在要求,有利于建立新型的高校師生關系。老師的做事風格會在學生中間留下深刻印象,會通過網絡傳遞下去,這就是文化沉淀,這比起知識的學習、記憶,更重要。因此,這種師生間的深度溝通是值得用心去長期不懈探索的。我們的高校制度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應該鼓勵高校老師去做這樣的科學研究,達到高校教師科研與教學的有機統(tǒng)一。endprint
情感讀本·理論篇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