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聽障生由于長期聽力缺陷,不能像健聽孩子一樣說話,使得他們接受信息的渠道受限,語言發(fā)展滯后于同齡健聽學生,閱讀能力也低于他們,長期的閱讀困難,致使聽障生對讀書產(chǎn)生畏難情緒。
[關(guān)鍵詞] 聽力障礙;《羚羊木雕》;課堂設(shè)計
【案例背景】: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情感和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可見,閱讀教學的關(guān)鍵所在,就是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形成怎樣的創(chuàng)意思考,擁有怎樣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聾校的語文課堂是聽障生學習并掌握祖國的語言最主要的陣地,對聽障生語言形成和思維發(fā)展的探索也一直是聾教育研究的重點。本節(jié)課關(guān)注聽障生的興趣所向,改變傳統(tǒng)教學固有模式,通過課本劇的改寫,激發(fā)聽障生的學習熱情,幫助聽障生提高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并在改寫的過程中既關(guān)注語言的習得又引導聽障生理解文章的主題。
【案例描述】:
上課鈴還沒響,我走進教室,學生們圍著我,告訴我這學期的讀書節(jié)要舉行課本劇的匯演,他們很興奮,可是不知道表演什么好,所以向我“求助”。我一想今天要上的《羚羊木雕》是一篇反映親情、友情的兒童小說,聽障生是有興趣閱讀的,因為其中有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內(nèi)容也貼近他們的生活,適合表演。但課本劇需要劇本,不如這節(jié)課嘗試讓學生自己動手編寫劇本,過一把編劇癮,再進行表演。
我對同學們說:“今天我們要當一回編劇,編寫《羚羊木雕》。”同學們一下子炸開了鍋,有的驚訝,更多的是面露難色,一提到“寫”,他們就頭疼,確實因為聽力原因及手語的制約,常常寫出語序顛倒的“啞巴話”讓人難以讀懂,也正是這原因,提高聽障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一直是聾校教師不懈追求的目標。
我接著說:“編寫課本劇,不是重新創(chuàng)作,是在原作的基礎(chǔ)上,按照劇本的形式改寫。將敘述性的句子以舞臺說明和人物語言的形式表現(xiàn)。很多編劇把別人的優(yōu)秀小說改寫成劇本搬上了屏幕,深受歡迎。當然也可以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這樣說的目的是要樹立他們的信心,不是憑空創(chuàng)作,這樣就好下手了。
為了讓他們明白我的意圖,我當場做了一個示范。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課文分為四個部分,按照劇本的說法就是分四幕,我選擇了第一幕來改寫,首先出示了原文,在朗讀的基礎(chǔ)上進行改寫。
改寫:
第一幕:開端——追查羚羊木雕下落
人物:“我”、媽媽、爸爸
地點:家中
(我在自己的桌前寫作業(yè))
媽媽(突然問):“那只羚羊哪兒去啦?”
我(小聲、心怦怦地跳):“爸爸不是說給我了嗎?”
媽媽(目光緊緊地盯著我):“我知道給你了,可是現(xiàn)在它在哪兒?”
我(一動不動,低著頭不敢看她):“我把它收起來了?!?/p>
媽媽:“放在哪兒了?拿來我看看。”
媽媽(十分嚴厲):“要說實話……是不是拿出去賣啦?”
我(聲音有些發(fā)抖):“沒有賣……我送人了?!?/p>
媽媽(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送給誰了?告訴我?!?/p>
我:“送給萬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p>
媽媽(堅定地說):“你現(xiàn)在就去把它要回來!那么貴重的東西怎么能隨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我(哭著喊了起來):“不!”
(爸爸走了進來,聽媽媽講完事情的經(jīng)過,他靜靜地點燃一支煙。)
爸爸(慢慢地、平靜、不可抗拒):“小朋友之間不是不可以送東西,但是,要看什么樣的東西。這樣貴重的東西不像一塊點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張呢?”
我:“您已經(jīng)給我了?!?/p>
爸爸:“是的,這是爸爸給你的,可并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
(心理:我想到他們馬上會逼我去向萬芳要回羚羊,心里難過極了。他們不知道,萬芳是個多么仗義的好朋友。)
出示這一段的改寫,是要學生知道:1、對話是可以直接照搬過來的,不需要再寫;2、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及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可以從文中找出,寫在括號中,這是舞臺說明,也是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的關(guān)鍵點;3、文中沒有提及的但又是表演必需的,則可以發(fā)揮合理的想象。如第一幕并沒有寫“我”在桌前寫作業(yè),但是因為對話是在“我”的桌前進行的,則可以作此想象。
在我的指點下,全班12個同學自由組合成3個組,開始第二幕至第四幕的編寫。期間氣氛愉悅,在小組長的帶領(lǐng)下,大家分工合作。總的來說,除舞臺說明部分不夠完整,其他完成情況較好,有的還發(fā)揮了想象,如第二幕為表現(xiàn)“我”和萬芳的形影不離,同學們就想象為一起上學、放學,結(jié)伴而行。
編劇改編原著,并非只能照搬不動,可以有所創(chuàng)新。為此,我不僅是讓他們按照原文編寫劇本,更提供給他們創(chuàng)造的機會。
在各小組交流后,我對同學們說:“爸媽的態(tài)度讓‘我難過而無法接受,如果你們遇到這樣的事,希望爸媽是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呢?”我設(shè)計了一個小練習,改寫第一幕,請他們把自己期望的父母態(tài)度寫出來。
從同學們完成的練習中可以看出,他們希望媽媽能理解“我”,希望她是溫和、慈祥、和藹的,而“我”就可以大膽、勇敢、抬頭了。但凡事需一分為二來看,父母的態(tài)度固然不妥,但“我”是否就考慮周全呢?在討論中,有學生說:“‘我應事先征求一下父母意見。不應自作主張把貴重東西送人?!笔堑?,如果雙方都能掌握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家庭氛圍會更融洽。相互理解,彼此尊重,有效溝通,才能構(gòu)成一個和睦的家庭,和諧的社會。這正是小說要表達的主題。
【案例分析】:
課本劇要想表演好,劇本首先要改寫好。改寫本質(zhì)上就是對聽障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考查。
新教材的課標要求在于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的能動作用,給學生展示才能的機會。而聽障生學習語文更是重在實踐,要讓聽障生在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在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和語言運用的基本規(guī)律。
讓聽障生當編劇,讓他們有不同于以往語文課的一次創(chuàng)作體驗,積極調(diào)動了他們的學習熱情。而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每位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能力較強的同學能組織好小組的討論,也能及時幫助較弱的同學正確理解和表達。提供較多的表達機會,不管對錯與否,重要的是思考的過程。換個角度、換種文體改寫,既是打開了聽障生的思維空間,也提高了他們語言表達能力。
劇本改寫的另一大好處,讓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描寫以醒目的方式呈現(xiàn)在聽障生面前,更直觀有效,符合聽障生的學習特點,有利于聽障生對課文的理解及對人物情感的把握。在聾校的語文課堂上,直觀性教學尤為重要。只有充分利用聽障生的多種感官,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才能豐富他們的內(nèi)心體驗。
一件圍繞羚羊木雕而引發(fā)的平凡家庭的小事,展示了少年世界的友愛、友情;也反映了成人世界既有對子女的疼愛深情,又有因?qū)κ录牟划斕幚韺⒆尤烁窈陀亚榈膫?。由于子女與父母是不同時代的人,在對待人和事方面難免存在著分歧。通過對第一幕的改寫,前后的對比,讓聽障生更深刻的理解小說的主題,懂得相互尊重,學會與父母和他人溝通,學會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類似矛盾,培養(yǎng)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其實比知識傳授更重要。
作者簡介:孫莉,南京市聾人學校,教師,研究方向: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