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杰出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托馬斯·哈代的代表作,主人公苔絲是個悲劇人物,悲劇成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從社會變革、宗教傳統(tǒng)道德、苔絲的性格特征及作者的宿命論想想和創(chuàng)作意圖等四個維度來解讀苔絲悲劇命運的形成。
[關鍵詞] 托馬斯·哈代;苔絲;悲劇命運;成因
托馬斯·哈代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最重要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也是英國小說中最偉大的悲劇大師。他的“性格與環(huán)境小說”豐富了悲劇藝術,具有濃厚的悲觀色彩和宿命論思想。其中尤以《德伯家的苔絲》中的女主人公苔絲的悲劇命運最有震撼力,其悲劇內(nèi)涵也最為深刻和豐富。苔絲純潔美麗善良,不斷與命運抗爭卻最終沒有逃過悲慘命運的掌控。她的悲劇是一部社會悲劇,環(huán)境悲劇,性格悲劇及命運悲劇的交響樂,是唱響世界文學史的一曲凄慘的生命悲歌。
一、苔絲的悲劇是社會和時代變革的產(chǎn)物
從美學的角度看,悲劇是具有強烈的時代感的。它是具體的社會環(huán)境中的政治、宗教、倫理以及在心理矛盾沖突的產(chǎn)物。苔絲生活在英國資本主義侵襲到農(nóng)村并毒化社會氣氛的維多利亞時代。當時,英國早已完成了工業(yè)化,資本主義已滲透到社會的每個角落。農(nóng)民階層分崩離析,隨之瓦解的是他們引以為豪的獨立自主和樸素誠實的傳統(tǒng)文化。千百年來農(nóng)民深深植根于其中的生存方式消亡了,就不可避免地帶來痛苦和悲劇。無數(shù)農(nóng)民涌入大城市,成為廉價勞動力。他們在經(jīng)濟上受盡剝削,在政治上毫無地位和保障。苔絲一家正是那個時代破產(chǎn)農(nóng)民的一個縮影。作為貧苦農(nóng)民的女兒和農(nóng)場工人,無權無錢,經(jīng)濟拮據(jù),負擔沉重,因此盡管聰明美麗,勤勞善良,仍舊會受到資本主義社會的壓迫和凌辱,她的悲慘命運是注定的。這些壓迫和凌辱有經(jīng)濟的、權勢的、肉體的更有精神的、宗教道德的、傳統(tǒng)觀念的。亞雷和克萊代表了把苔絲推向深淵的兩種不同的客觀社會勢力,直接地共同造成了苔絲的社會悲劇。
二、道德和宗教桎梏是促成苔絲悲劇命運的環(huán)境因素
苔絲的悲劇成因也表現(xiàn)在世俗道德偏見的作弄以及偽善的宗教迫害。當時的世俗道德和宗教教義認為,女人失去貞操就是不潔、不忠、罪惡和墮落。苔絲被亞雷玷污后,她那趨炎附勢的父母只是感到恥辱,幻想著亞雷總有一天會娶她,卻從不過問苔絲的感受和這件事本身的是非曲直。村民們也對苔絲冷眼相加,在她父親去世后把她們一家趕出村子,迫使苔絲再次出去做工,重新落入亞雷的魔爪之中。而受過先進資產(chǎn)階級進步思想教育過的克萊也沒能擺脫世俗道德偏見和宗教枷鎖。苔絲在新婚之夜說出了自己未婚先孕的不幸往事,但未得到克萊德同情和原諒??巳R認為她是“一個冒名頂替的騙子,一個偽裝成純潔少女的罪婦?!闭强巳R心理深層那種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觀念造成了苔絲的愛情悲劇,斷送了她一生的幸福。他自己也有過放蕩行為并得到了苔絲的原諒,但卻不肯原諒原本無辜的苔絲。他從傳統(tǒng)貞操關來看待一個女人的“純潔”與否,他對苔絲的深情厚意視而不見,冷酷無情地拋棄了她。如果是亞雷毀壞了苔絲的肉體,那么克萊帶給他的則是精神上毀滅性打擊。貞操的喪失帶給苔絲深深的痛苦,但還未能泯滅她求生的欲望和對未來的希望,而被克萊德遺棄則摧毀了她生活的精神支柱,令她喪失了生活的勇氣。
三、苔絲的性格決定她的悲劇命運
苔絲的悲劇,在社會環(huán)境悲劇的總前提下,同時又是性格悲劇。哈代曾說過性格即命運,他的作品似乎總是在描寫人與人、自然、社會環(huán)境和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沖突和矛盾。而在這幾種沖突中,人物內(nèi)心世界即人與自己之間的沖突就是人物性格內(nèi)部的自我矛盾、自我沖突。這種沖突構(gòu)成的悲劇就是性格心理悲劇。苔絲的悲劇成因除了包括上述社會環(huán)境因素外,還有自身的原因,她性格上的“弱點”是她最終毀滅的主要根源之一。
正如小說副標題“一個純潔的女人”,哈代筆下的苔絲是一個純潔樸實的鄉(xiāng)村田園女性。她以自己勤勞的雙手勞動謀求生存,追求愛情和幸福,對愛情堅貞不渝,但是這位純潔的大自然的女兒卻被污濁的社會毀滅了。苔絲出生成長的布萊克莫山谷寧靜單純的環(huán)境早就了她淳樸天真、不諳世事的個性,這一特點使她看不穿亞雷和藹偽裝的真實企圖,最終落入他的圈套中;也使她在懷孕和生孩子時不因此而威脅敲詐亞雷,而是獨自忍受恥辱和痛苦。
苔絲性格中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她有強烈的責任感,老馬之死令她內(nèi)疚,善良孝順的她覺得她有責任幫助父母使家庭擺脫困境,所以她違背自己厭惡趨炎附勢的本性,答應去攀親,卻導致她落入亞雷的魔爪,弄的她無法自救,一步步走向最后的毀滅。而后在農(nóng)場做工,與克萊相識相愛,本來會很幸福,但她偏偏要堅持要把自己的過去向愛人坦白,不料思想自私的克萊卻不予以諒解,拋棄她遠走巴西,苔絲重又生活在新的苦難和折磨之中,在這里苔絲的強烈責任感及思想道德的保守性是其悲劇的致命因素。她認為自己失身是一種罪孽,認為自己是禮法的罪人,不是純潔的女人,不配做克萊的妻子。苔絲在遭到世俗輿論、傳統(tǒng)道德迫害的同時,又受制于它的道德準則,毫不留情地責難自己;她大膽地反抗傳統(tǒng)道德的同時,又困于她的觀念,成為傳統(tǒng)的維護者。
被克萊拋棄后,苔絲對外隱瞞真相,極力維護克萊德尊嚴和榮譽,自己卻默默忍受克萊對她的不公。在她父親去世,母親和弟弟妹妹生活困難時,她對家庭的責任感迫使她和仇人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之下。而后,克萊回來找她,她把殺死亞雷當作是她必須完成的任務,是她應盡的責任。苔絲在絕望中殺死了亞雷,并囑咐克萊在她死后娶她的妹妹?!八龑巳R的愛是微妙的、精神的、純潔的;她對亞雷的感情是肉欲的、粗俗的,因此,想要擦掉它,只能通過毀滅亞雷的肉體來完成,這樣才能還克萊一個純潔的妻子?!?/p>
四、苔絲的悲劇是命運悲劇
苔絲的悲劇不僅是社會悲劇、環(huán)境悲劇、性格悲劇,而且也是命運悲劇。在命運悲劇中,實現(xiàn)悲劇性沖突的主人公,不管他是否愿意,如何躲藏,總歸會在不可知的命運制約下陷入悲劇性的生命軌轍,難逃悲劇性的無情劫數(shù)。在哈代看來,宇宙和社會是個大悲劇的舞臺,悲劇是一種規(guī)律,幸福不過是痛苦戲劇中的偶然插曲,人類是注定不行的。在強大無比的宇宙威力面前,哈代認為人是渺小的。人在同環(huán)境的沖突中,軟弱無力,它受著命運的捉弄和支配。
哈代的命運觀貫穿了整部作品,他在小說中設置了一系列的偶然、巧合與預兆,并通過這些因素構(gòu)成了苔絲命運的一個個轉(zhuǎn)折點,苔絲正是經(jīng)過這些轉(zhuǎn)折點從而最終走向悲劇的深淵。這些讓讀者感到冥冥之中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把苔絲引入悲劇的命運之中,而這種神秘莫測的力量在哈代看來就是人們所說的命運。這些神秘莫測的力量通過一系列偶然、巧合的事來顯示,而在這些偶然、巧合的時間中,往往是由于某一點的差錯從而導致事情發(fā)展向悲劇方將轉(zhuǎn)變。
苔絲生于有姐妹7人的窮人家中,就決定了她的悲苦命運。作為長女,她要替酒醉的父親驅(qū)趕貨車上路,命運之神卻捉弄她,使貨車同一輛郵車偶然相撞,偏偏撞死了構(gòu)成他家唯一生活來源的拉貨車的老馬。老媽被撞看似巧合,但卻暗示了一個必然的結(jié)果,那就是苔絲不得不去做她不愿意做的事情,而正是這件事情導致了她一生的悲劇。被亞雷奸污后不行的苔絲來到奶牛場工作,她本渴望在這里平靜地生活,可遇見并愛上了克萊。她決心用理智壓抑情感,拒絕克萊的求婚,但命運和愛情又使她答應嫁給克萊。苔絲不遠欺騙克萊,用寫信方式告訴他自己的過去。偏偏命運捉弄她,她的信卻塞到了克萊房間的地毯下面,克萊并未在婚前了解她的坦誠。這表面上看起來是苔絲即將得到幸福,其實確實她悲劇人生的進一步加深,以至于新婚之夜,遭到丈夫拋棄。再次陷入絕境的苔絲去找克萊的父母求助時,卻無意聽到克萊哥哥刻薄的言辭,自尊心使苔絲離開,沒有遇到老克萊夫婦以至于最終沒能得到幫助。然而再返回途中又和亞雷相遇,偏巧這時丈夫不歸,父親去世,三代人典房的契約到期,一家人無處安身,面對重重困難與窘迫,百般無奈的苔絲在亞雷的利誘、花言巧語和威逼下,又落入亞雷的圈套。在經(jīng)過了一連串的巧合之后,苔絲又回到了造成她悲劇人生的人身邊,她的命運就像是宿命早就安排好一樣,是無法避免的必然。
突然克萊覺醒又回到英國,并在了解苔絲的現(xiàn)狀后惆悵離去。偶然之中他從一個郵遞員口中得知了苔絲的下落,這種結(jié)局看上去是苔絲的悲劇即將向好的方向改變,而事實上卻使苔絲的命運進一步成為不可避免的悲劇。絕望的苔絲在慘烈地痛哭不幸的命運時,不能忍受亞雷的嘲弄,用餐刀殺死亞雷去追趕克萊。逃亡中的苔絲終歸躲不過命運之神的追蹤,苔絲被捕了,她的悲劇命運也就徹底無法避免了。
五、結(jié)束語
悲劇在西方的美學觀點中,并非只是字面上的悲慘、痛苦和悲傷,也是對崇高、富麗、公正、真摯、善意和優(yōu)雅的贊頌,是真善美的正面人物或包括這些正面因素而具有兩重性的復雜人物由順境走向逆境,這種情感是高雅的、嚴肅的,甚至是悲痛的、激動人心的。魯迅先生說,悲劇是將一切美好的事物撕碎了給人看。純潔美麗的苔絲就像一只嬌艷美麗的百合花,可惜在她剛剛綻放時就給毀滅了,最終以悲劇收場。她的悲劇命運的成因是多重的。她的悲劇和社會的變革,守舊的道德觀念,偽善的宗教以及自身性格的局限以及命運的捉弄是分不開的,更離不開作者本身的宿命論思想和悲觀主義情結(jié)。哈代正是通過苔絲的愛情悲劇和悲慘遭遇對維多利亞時代扼殺人性的虛偽的法律、倫理道德、宗教和婚姻制度進行無情的抨擊。
參考文獻:
[1]托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2]馬曉翙,苔絲悲劇的美學品格,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93,5。
[3]高玉芬,苔絲悲劇命運的四維解讀,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7。
[4]于冬梅,苔絲的悲劇的性格起源及其社會鏡像,遼寧工學院學報,2007,6。
作者簡介:饒紅艷(1982—),女,福建人,單位:深圳廣播電視大學,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