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麗 張建國
摘 要: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無法之法,乃為至法;教學有模,但無定模,貴在得模;無模之模,乃為至模。在地理課堂實際教學中課堂教學模式的選擇十分重要,關系到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分析比較教學課堂模式,正確認識各模式的特點是正確選擇的基礎,在地理課堂的實際教學中應綜合考慮教學內容、學生特點、教學資源學生參與程度、教學效果等諸多因素謹慎選擇,以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 比較法 地理課堂教學模式 教學實踐
在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對課堂教學模式的選擇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因此選擇正確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一堂好課的基礎。本文主要的研究對象是當前國內常用的四種地理課堂教學模式:自學指導式、目標導控式、傳遞接受式和問題探究式。應用比較的研究方法,通過比較以上四種模式在學生參與度、教師寬容程度、實現條件及教學效果的差異,清楚不同教學模式優(yōu)缺點,幫助教師進行正確的課堂模式選擇。
一、比較對象的選擇
教學模式是在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為實現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對構成教學的諸多要素所設計的比較穩(wěn)定的簡化組合方式及其活動程序[1]。根據教學活動特征我國主要的教學模式分類為:自學指導式、目標導控式、傳遞接受式和問題探究式。
二、比較項目的選擇
(一)學生參與程度。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中的學生積極參與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教師寬容程度。教學三維目標中要求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等都需要教師給予學生較大自由,給予學生適當的寬容才能實現以上教學目標。
(三)實現條件。不同教學模式需要的實現條件不同,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協(xié)作能力、自學能力,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及學校提供的硬件設施學習資料都會限制教學模式的選擇。
(四)教學效果?;诓煌瑮l件及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教學模式,所達到的教學效果不同。
三、教學模式的比較
(一)學生參與程度。在自學指導式教學模式中,學生帶著教師提示的問題閱讀地理教材,自行完成知識梳理部分,建構知識框架。同學之間有相互交流,并且通過交流對知識框架作必要的修改及優(yōu)化。根據教學提供的資料,老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分析、交流,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目標導控式下學生根據導學目標,獨立完成由簡單到復雜的學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經驗去解決,自覺讀書收集信息,歸納知識,與小組同學合作交流討論[4]。
傳遞接受式中,學生則主要通過耳恭、眼看、手記完成知識技能的學習,達到學習目的。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被關注[5]。
問題探究式是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參與自主學習、主動質疑,經歷知識形成和應用的全過程[3]。
(二)教師寬容程度。在自學指導式中,教師出示課題和自學提示,自學提示最好是包括課程標準、教學要求、知識梳理、知識構建、問題探究和能力提升等環(huán)節(jié)[2]。教師僅提供必要的自學指導,給予不同自學能力的學生極大的寬容,允許自學結果的差異。
目標導控式中,教師負責構建學科教學目標體系,提出循序漸進的學習目標后,要大膽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傳遞接受式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媒體;幫助學生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有意義的聯(lián)系;選擇和設計適當的自主學習策略和協(xié)作學習策略以促進學生對知識意義的自主建構、理解和應用遷移。教師是主動的施教者、知識的傳授者,要自始至終引導監(jiān)控整個過程。
問題探究式中教師提供具體的教學事例和程序,由學生自己發(fā)現、尋找答案的探究,教師起引導作用。
(三)實現條件。在自學指導式中,教師要做到充分把握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難度適當的學習目標,給予適當的學習指導,放開對學生的約束,加大對學生的寬容。學生要具有一定的自學基礎,有一定的學習主動性。自學需要的學習時間比較長,需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時間思考、吸收。
目標導控式成功的關鍵在于教師提出合適的導學目標,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問題設計要由易到難,兼顧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做到循序漸進。
傳遞接受式強調教學中師生相互作用,學習中學生新、舊知識相互作用,以獲得有意義的新知識。
問題探究式的靈魂在于開放性和靈活性[3]。師生間保持心靈的溝通與交流,營造和諧、民主、寬松的課堂氣氛,課堂教學才會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還要加強引導,延伸課堂,讓學生不斷挖掘問題,進一步探索、解決。
(四)教學效果。自學指導式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熱情,端正學習地理的科學態(tài)度,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目標導控式中教師引導學生形成學習的主體意識、主體能力和主體人格,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堅忍不拔、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領會地理學科的博大精深,也能充分發(fā)展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傳遞接受式中,教學順序與學生的認知過程容易匹配,學生的認知結構從一般到個別,不斷分化,同時知識間有橫向聯(lián)系,使之融會貫通。由于此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難以獲取各自所需的大量信息,而教師通過精心組織、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容易提高教學效率。
問題探究式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探究,把科學的知識和方法相結合,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形成實事求是、精益求精、謙虛謹慎的科學精神[6]。
四、結語
通過以上教學模式的比較,各個教學模式展現出各自的優(yōu)缺點。
自學指導式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學習的自覺性,不利于學習效果的統(tǒng)一。目標導控式有利于磨合師生關系,但是目標設置不易控制,且耗時多。傳遞接受式有利于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與技能,但是學生缺乏親自鍛煉的機會,不利于學生發(fā)展其他方面能力?;顒犹骄渴捷o助學生鍛煉各種能力,但不利于教師對課堂的掌握。
教學模式的產生、發(fā)展的動力在于幫助教師選擇合適的教法,最優(yōu)秀地完成教學任務[7]。選擇和運用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活動是完全有必要的,但要認識局限性。實際任何教學活動不能固定地套用某種教學模式,否則很容易出現削足適履的弊端,尤其是地理學科靈活性高,倘若一味地追求固定模式,使得教師視野受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挫傷。在地理課堂教學實踐中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模式,使教學模式成為輔助教學的方式是教學模式研究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金國.自主建構性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淺探[J].新疆教育學報,2001,12.
[2]胡長征.自學指導教學模式在新課標中的運用[J].中學里斯教學研究,2009,1.
[3]梁建國.依托課改新理念構建有效新課堂[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12.
[4]宋英.目標導學課堂教學模式下的思考[A].考試,2012,21
[5]張建云,潘華英.發(fā)現式教學和接受式教學淺析[A].學理論,2011,6.
[6]靳玉樂.探究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60-72.
[7]鐘海青.教學模式的選擇與運用[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