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年九
加強學生閱讀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是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近幾年來,筆者從“激趣、方法引路、延伸閱讀深度”角度出發(fā),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素養(yǎng)進行了探究,主要做法如下。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前提
1.借助文本,激發(fā)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盧姆說:“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碧K教版語文教材集中了中國現(xiàn)代、當代的名家名作,容納了世界名家的一些作品,集藝術性、趣味性、知識性于一體,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科書,把學生帶入名家、大師的生活世界,引發(fā)情感共鳴,激發(fā)閱讀興趣,使他們不知不覺中喜歡上文學。
2.開展活動,激發(fā)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課堂教學之余,營造積極、和諧的閱讀氛圍,是激發(fā)學生閱讀欲望的前提。筆者認為可以組織“讀書心得交流會”、“美文誦讀賽”、“故事會”、“名家作品知多少”、“讀書周”等閱讀活動,把課外閱讀推向了一個又一個高潮,讓學生感受到讀書的快樂,自己“樂讀”,進入較高層次的美妙閱讀狀態(tài),進一步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奠定培養(yǎng)閱讀素養(yǎng)的前提。
二、突破閱讀的教法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基礎
曾國藩曾說:“不同之書,區(qū)別對待。應讀之書宜緩宜熟;應閱之書宜速宜多。閱書如攻城,輕騎剽悍,所向無前?!闭Z文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怎樣讀文章,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具有基本的學習技能、技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品質與習慣。這就需要教師立足課堂,在課堂教學中點撥學法,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歸納學法。
1.選讀與泛讀相結合。
中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閱讀時往往帶有盲目性和隨意性,這樣就不能提高閱讀質量。因此,指導學生選擇健康、有益的讀物很重要。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讀還要壞?!币虼耍覀儽仨殞W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中學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教材內容向學生推薦一些思想性、藝術性較強的課外讀物。在挑選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幾點基本原則:要主題鮮明,思想健康;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有趣味性;考慮學生的個性;注意閱讀的廣度。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過程中根據學生特點可有序推薦:《湯姆索菲亞歷險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水滸傳》、《西游記》、《朝花夕拾》等文學名著拓寬學生視野,豐富文化積累。課外書成千上萬,不可能全部選擇閱讀,可以采用泛讀的辦法,即瀏覽性閱讀,大致了解其內容,或通過看標題、目錄、內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時間內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運用泛讀法,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泛讀時,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在書中捕捉到中心論點和主要內容。第二,泛讀時,要善于抓住要點,視野范圍要廣,掃視速度要快。第三,泛讀與選讀有機結合。泛讀是選讀的前提與基礎,只有通過泛讀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適合自己的、有閱讀價值的書籍,進而有選擇地閱讀。
2.精讀與略讀相結合。
朱熹在《讀書之要》中說:“大抵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爾?!边@里的“熟讀而精思”,即是精讀的含義。也就是說,要細讀多思,反復琢磨,反復研究,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華。略讀課文是一種粗略讀書的方法。閱讀時可以隨便翻翻,略觀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評論的關鍵性語句,弄清主要觀點,了解主要事實或典型事例。這一部分內容常常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所以重點看標題、導語或結尾,就可大致了解,達到閱讀目的。在學習過程中對所讀課文,不是逐字逐句地讀下去,而是快速瀏覽,了解大意。這種方法在學習每單元的注“★”符號內容時用得較多。蘇教版教材《精讀與略讀》一文結尾處寫道:“只要我們善于把精讀和略讀結合起來,就能取得最佳讀書效果?!?/p>
三、延伸學生閱讀的深度是培養(yǎng)閱讀素養(yǎng)的關鍵
語文教育家袁哲先生在《國語讀法教學原論》一書中說:“讀書的目的在獲得書中的意義、思想,讀法的目的在獲得書義之方法?!惫P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拓展閱讀的深度。
1.以文本為本,延伸型閱讀。
蘇教版語文教材中不乏名家名作,教學這些課文后,指導學生閱讀原著。如學習了《在烈日與暴雨下》一課后,讓學生找一找選自老舍的《駱駝祥子》,讀完小說,學生對作品有整體了解,更準確地感受人力車夫祥子的坎坷悲慘生活遭遇,體會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時,學生把課堂中學到的讀書方法延伸到課外閱讀中,有助于培養(yǎng)閱讀素養(yǎng)。
2.以文本為本,擴展型閱讀。
①讀課文里的人物故事。中學語文課本里寫到了許多古今中外的任務,如《晏子使楚》中的晏子,《沁園春·雪》中的毛澤東,《紀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等等,閱讀這些人物故事,不但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還能使學生從這些人物身上受到教益、思想上得到熏陶。②讀作者的生平、作品。在蘇教版教材中,有許多名家名篇,如魯迅的《社戲》,可以讓學生找一找魯迅的相關資料,了解他在文學上的貢獻,還可以向學生推薦《吶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編》等作品,讓學生感受魯迅的愛國主義精神、戰(zhàn)斗精神及博采眾長、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詩,在中學教材里也收錄了一些,當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了解了杜甫的生平之后,更對他詩文中(《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所蘊含的憂國憂民思想產生了共鳴,然后引導學生課外讀杜甫的其他作品。另外,如高爾基、奧斯特洛夫斯基等許多名家,他們的經歷和作品深深地吸引著學生,不斷把名家名篇推薦給學生,他們課外閱讀的積極性會隨之提高。③讀與課文知識有密切關系的書。如學習《阿里山紀行》,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有關阿里山人文景觀的書;讀《最后一課》、《幽徑悲劇》后,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介紹相關時代背景的書,讓學生更深刻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讀了《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后,可以引導學生看一些介紹生物學的文章,豐富學生的科普知識。
總之,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點撥閱讀方法,拓展閱讀的深度,方能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