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帥
摘要:隱性語言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們每天都會面對這樣的語言文化,陌生的是稱謂上的不同。隱性語言知識是在習得的過程中獲得的,在對隱性語言理解的過程中伴隨著學習者的主觀判斷和曾經學習過的知識的積累,最終通過個人的理解所形成的知識。在中國,這種文化知識我們稱之為中國語言文化。
關鍵詞:隱性知識;中國語言文化;對外教學;教學方法
“隱性知識是人們意識到,但難以言傳和難以用符號表達的知識”(Routledge,London,1958.91-92)。這是對隱性知識的定義,通過字面意義,我們可以了解隱性知識與中國語言文化是有共性特點的。語言文化我們通常以字面所表達的意思去進行理解,但在不同的語境下,語義也會發(fā)生變化成為非顯性文化。掌握變化規(guī)律需要一定量的文化與知識,最終所理解的不同于字面意義或非常規(guī)情況下所習得的知識。這種表達往往是由文字作為第一載體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
“隱性知識是沉默的、心照不宣的、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的知識,來源于個體對外部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所有理解都是基于人們的內心留住,即個人的心智模式”(Rouledge and Kegan Paul,1966)。中國的語言文化亦是如此。由于漢語中的詞語具有一詞多義的特點,對于初來乍到的留學生來說,想要快速掌握漢語詞語意義的轉換,并非一件易事,這個過程需要學習者不斷的努力以及對中國文化也要有所了解。
不同的語境會對詞語意義有所影響,下面的例子可以闡明這種情況?!胺奖恪边@個詞語的原意是做某件事很快捷。然而在不同的語境里,“方便”的詞義也有所不同,如:1、我去方便一下,這里的方便的含義為上廁所;2、你現(xiàn)在方便嗎?是指你現(xiàn)在有時間或者有空嗎;3、可以給行個方便嗎?可以理解為通融一下;4、開車去那很方便,這里就是方便表快捷的意思。當留學生對于漢語掌握不夠熟練,知識量儲備不多的前提下,理解詞語的延伸義或引申義是很困難的。
哈耶克從法理學和經濟學的視角作出“闡明的規(guī)則”和“未闡明的規(guī)則?的區(qū)分。哈耶克認為“我們的習慣及技術、我們的偏好和態(tài)度、我們的工具以及我們的制度”等構成了“我們行動基礎的非理性的因素”,這些知識就是“隱性知識”。哈耶克的觀點我個人是認同的,隱性知識是顯性知識的延伸,如果在未獲得顯性知識的情況下,很難正確將隱性知識所理解。中國的語言文化與隱性知識具有相似性,將中國語言文化解讀出來,相當于隱性知識轉換為顯性知識的過程。如何順利的轉換,在當今社會,其實是不難解決的。
我們再次使用“方便”這個詞語進行舉例分析,當說話者說出這樣一句話“你現(xiàn)在方便嗎?”,只是了解詞語原意的留學生,讓他們翻譯這句話,答案可能出現(xiàn)很多種,真正能將句子所表達的意思正確翻譯出來的留學生,幾乎寥寥無幾。教師需要使用適當?shù)姆椒ǎ寣W生充分理解說話者要表達的意思,將隱性向顯性轉化,對于留學生學習漢語的效率會有所提升。
留學生無法理解“你現(xiàn)在方便嗎?”這句話,經過分析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1、留學生對于詞語的意義停留在一詞一義的階段,不了解漢語有一詞多義的特點,因此還是用本義來進行直接翻譯;2、語境不明的情況下,留學生無法直觀進行理解,在不同的語境下,詞語的意思也會發(fā)生轉變,有些詞語的意思與原義可能相差甚遠;3、不同的文化氛圍,對于留學生來說,文化差異對于語句的理解,影響也是較大的。綜合以上幾點,找到適合的、有效的教學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在講授這句話的時候,我們第一種可以使用的方法,相對于其它方法較為簡單,學生理解的效果可能會比較差,添加回復語,將單一的句式變成對話的形式,如加入“我今天時間不太方便”,一些漢語基礎較好的同學則會領悟說話者所要表達的含義。仍會有一些留學生對此感到困惑,所以第一種方法適用于漢語基礎較好的班級。第二種方法,虛擬一個場景,讓留學生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理解,這種方法實踐起來會比第一種方法麻煩,但相對于第一種方法更容易理解。假設一個場景,學生正在圖書館自習,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打電話者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是“你現(xiàn)在說話方便嗎?”,學生就會明白這里“方便”的意思了。這個方法還是有局限性的,不能讓學生完全將“方便”的幾個意思完全理解,只理解了在特定環(huán)境下,“方便”這個詞語單一的隱性義。過多的、刻意的去創(chuàng)造情景,對于教師來說,合理的想象空間與相應的教學課件結合并非易事;對于學生來講,過多的場景對話、角色扮演會讓學生的注意力分散,課堂學習效率就會有所下降。
針對于這種情況,一種適合課堂的教學手段是很有必要的,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來彌補這一部分的不足。多媒體電腦能將圖像、文本、聲音、動畫有機結合起來,給學生形象、直觀、生動的畫面。多媒體教學可以把教學提綱、教學重點、講授內容等預先進行編排,節(jié)省了教師板書、繪圖的時間,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有可以將課程時間壓縮,這樣教師就有更多的時間,把教學重點、難點講清講透,同時也增加了單位時間內的授課信息量。用多媒體通過更直觀的展示(如PPT、影像文件等),讓學生將文字包涵的多層信息全部吸收,無論是隱性知識還是顯性知識,在課堂教學中,都可以有所收獲。
隱性知識是難以言傳的,但并沒有說完全不能用言傳或講授的方式來闡述。中國語言文化與隱性知識都要通過一定量的顯性知識的積累來獲得,運用適當?shù)姆椒ǎ瑢⒅袊Z言文化在不同語境下產生的不同含義轉換成容易理解、比較直觀的知識,如同將隱性知識轉化成顯性知識的過程。在生活中,隱性知識存在于各個領域,中國語言文化可以看做是隱性知識的一個分支,把這種文化知識順利的解讀并講授出來,是授課教師在未來教學中需要重視的。
參考文獻
[1]顧琦一.隱性知識、顯性知識及其接口之爭[J].外語教學. 2005(06)
[2]陶沙,李蓓蕾.內隱認知:認識人類認知與學習的新窗口[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04)
[3]趙士英.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辯證關系[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10)
[4]張瑛,武忠.隱性知識獲取的最佳來源研究[J].情報雜志. 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