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長嘯
摘 要: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長期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提問大多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并且記憶性、重復性的問題充斥著課堂。因此,提高教師在課堂上提問的有效性,尤為迫切。
關鍵詞:中職德育課堂 提問策略 有效性
一、提問前——精心設計,拋磚引玉
1.設計問題要有連貫性
問題要緊扣教材,問題要切合學生,更要突出教學的重難點。教師要組織好課堂提問的“問題鏈”,所謂“問題鏈”是指在同一個教學目標下,諸多教學問題所構(gòu)成的一種指向明確、思路清晰、具有內(nèi)在邏輯關系的問題系統(tǒng)?!皢栴}鏈”教學法,既能體現(xiàn)出教師在問題教學中的連貫性,又能疏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諸多問題糾結(jié)。
2.設計問題要有策略性
提問應該以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經(jīng)驗為出發(fā)點,設計出難易適度的“巧問題”。教師的提問要少而精,力戒平庸、繁瑣的“滿堂問”“滿堂答”式的表演。
二、提問時——把握時機,因材施問
1.切合實際,選好設問點
對課堂提問的設計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教材的難易程度來進行。在備課階段,教師所要注意的關鍵點是:設計問題的程序與步驟、問題的形式與內(nèi)容、學生求知欲和學習心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點和外在表現(xiàn)、問題的典型性、問題是否正好“問”到知識與原理的契合點。
例如,在講授中專二年級《經(jīng)濟政治與社會》“第1課消費與消費觀”的內(nèi)容時,筆者導入了“一次性餐盒和筷子”的問題案例。筆者提出如下的問題鏈:第一,上述事實反映了什么社會現(xiàn)象? 第二,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消費觀? 第三,為了解決“白色污染”“資源浪費”這些社會問題,我們應該怎么應對?該怎么行動?
由此可見,問題的設置一定要有層次性,讓不同智力層次的學生均可以參與。問題的設置要有完整性,這樣可以滿足教學目標的重難點的知識預設。在問題的驅(qū)動下,學生可以在平和的心理狀態(tài)下掌握并達到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
2.把握時機,掌握好火候點
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認為:最好的提問應該問在學生的“思維活躍區(qū)”,使問題具有一定的思考空間性和挑戰(zhàn)性,將學生的思維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達”的憤悱狀態(tài)。
例如,在中專二年級《哲學與人生》第4課“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的教學中,首先用“追問法”去層層誘導、啟發(fā)、追問學生。在學生認知的基礎上,教師的提問不能就此停止。要進一步追問:“三個和尚沒水喝”與“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這又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層層剝筍,水落石出,教學難點自然順利破解。
3.新舊銜接,尋找遷移點
教師在講授某些新知的過程中,盡管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能夠準確地提取和利用好已有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好問題情景,在新知與舊知之間架起橋梁,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遷移。
例如,在講述“貨幣的產(chǎn)生和本質(zhì)”時,筆者引用了馬克思的一句名言“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一般的學生很難理解馬克思的這段深刻名言,于是筆者就用幾個問題來調(diào)動學生:一是在歷史上貨幣是如何產(chǎn)生的?二是為什么最適宜充當一般等價物的材料是金銀?三是貨幣的本質(zhì)是什么?通過這樣的追問,能夠調(diào)動學生將實際生活中對“錢”的粗淺認識、金銀的物理和化學性質(zhì),與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關聯(lián)起來,從而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和理解。
4.聯(lián)系現(xiàn)實,創(chuàng)設興奮點
德育課教學來源于社會生活,又高于社會生活。社會生活是中職德育課的活水源頭,也是學生所關注的思維興奮點。所以德育教師的課堂提問要經(jīng)常與社會熱點問題和時政要聞聯(lián)系起來。這樣才能使課堂充滿時代感,具有感召力,從而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學習一年級的《職業(yè)道德與法律》第12課“保證產(chǎn)品質(zhì)量”時,筆者向?qū)W生展示“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以及包括董事長在內(nèi)的一批罪犯受到了法律的嚴懲”的新聞報道,從感情上引起學生的共鳴。然后筆者向?qū)W生逐次提出問題。
三、提問后——巧布留白,正確評價
教師清晰、簡明地提出問題后,要給學生留有幾秒鐘的思考時間,再要求學生回答。這短短的幾秒鐘,恰恰能夠影響到學生的終身學習習慣——學會思考。延長學生思考的時間,既保證了學生思考的獨立性,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評價是問題教學的歸宿,不同的評價方式是增強提問有效性的良方,更是學生以問題為導向自主學習的體現(xiàn)。因為只有正確的評價才能不斷地激勵學生去自我追問。
參考文獻:
[1][美]查爾斯·M·賴格盧斯主編.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模型——教學理論的新范示(第二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南京下關中等專業(yè)學校)